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80 2021-11-27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上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学科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何才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强调,“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史学创新的重要路径,也是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正确方向的重要方法。
学术发展的实践证明,跨学科、多学科相结合、相融合是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例如,近年来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都是多学科相融合而向前推进的。这些重大研究课题的推进和突破也带来了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创设一些能够反映新时代要求的重大融合发展研究课题,并对融合发展作出机构、体制机制上的安排,有利于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举例来说,“‘一带一路’上的古今文明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能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这一课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体现“融”:第一,体现学科之融,需要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参与,还需要融合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同时与国别史紧密相关,需要研究“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历史。第二,体现古今之融,既需要研究“一带一路”的历史,也需要研究“一带一路”的现实,特别是参与国家的现实国情。因此,这一课题是以中国古代史、考古学、中国近代史、世界史、边疆史等学科为依托并且融合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大研究课题,需要各方面科研力量进行协同合作。这样的融合研究,显然更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方向。
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事实上,所谓学问,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与对材料的融会贯通、对问题的融会贯通是紧密相关的。为此,首先要加强材料与问题的融会贯通。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涉及不同学科的材料与问题,既要在整理材料上做到融会贯通,也要在思考问题时把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一并考虑,还要把问题与材料融为一体,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要想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并形成重大成果,必须把不同历史学科的材料与问题融会贯通起来。
做到融会贯通,需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使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真正科学的理论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反映,是思维逻辑与历史进程的高度统一。只有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才有可能贯通古今,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研究成果有思想穿透力,能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这是新时代史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应以此为方向不懈努力。
(王震中《以融合发展推动史学创新》,选自《人民日报》2020.10,有删改)
浏览完整试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践证明,推动相关历史学科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B.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在融会贯通上,尤其是学科之融和古今之融上下功夫。
C.只有把不同历史学科的材料与问题融会贯通起来,才能实现融合发展并形成重大成果。
D.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能贯通古今,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成果有思想穿透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B.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使文章的观点阐释更具有说服力。
C.文章引用恩格斯的话,是为了说明“做到融会贯通,需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既指出了融合发展的意义,也指出了历史研究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总书记的致信意在鼓励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
B.没有进行融合研究的课题不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方向。
C.我们的史学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D.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应创设一些能够反映新时代要求的重大融合发展研究课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茅盾文学奖不仅深刻书写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且以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参与、推动了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精神变革和文化传承创新。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对茅盾文学奖作品的阅读、接受和批评,就是一个无比生动的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历史过程。
历届茅盾文学奖都很好地秉承了茅盾先生“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的审美理念,对书写当代中国历史进程、塑造当代中国改革英雄、具有现实主义审美风格的长篇小说尤为青睐。实际上,这既是中国“史传”传统的继承,又是茅盾倡导的审美理念,更是当代中国社会所急需、新世纪中国改革所必然要求的审美形态。《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王冠上的明珠。这部作品之所以备受读者欢迎,就是因为路遥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人生现实苦难,以及由此激发出的人性深处无比坚韧的理想精神光芒。梁晓声的《人世间》具有与《平凡的世界》异曲同工的审美气质、精神力量。而《人世间》更接地气,接人间烟火之气,人物形象谱系更加完整,是对人世间的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正面强攻,是一种整体性的、刻骨铭心的灵魂刻画。
茅盾文学奖还对文学审美品质有着极高的追求,特别倡导文学创作审美品格多元化、文学主题意蕴多样化。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和徐怀中的《牵风记》,都呈现出某种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独特主题意蕴和浪漫主义审美品质。正是这种多风格、多主题和对审美品质的追求,茅盾文学奖在以“史诗”品格、现实主义审美风格建构长篇巨制的同时,具有了另一种审美质地、审美向度和审美追求的现实性存在。
(摘编自张丽军《茅盾、茅盾文学奖与新中国文学70年》)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关于诗人职责以及史和诗的区分有一段著名阐述:“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用格律文写作,而在于前者记述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以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梁晓声对此体会深刻,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类似的话:“作家不能只写现实是什么样的,更要写现实应该是什么样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引领时代是文艺的重要使命。当然,作家艺术家并不是未卜先知的预言家,但他们可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悟和细致观察,穿透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迷雾,透见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及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描述出那些“可能发生的事”。
(摘编自《 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01日,丁国旗《实现文艺繁荣 助推社会进步》)
材料三:
路遥写出影响广泛的大作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他在延川《山花》发表作品则在此之前。《山花》时期路遥的作品,看似短小简单,且留有特殊历史时期的明显印迹,但正是从这些作品中,可以读出路遥文学创作中的某种不变的追求和底色,可以看到他后来在小说作品里放大的情感基础和文学基因。路遥最早的诗歌《老汉一辈子爱唱歌》里,在看似颂歌的信天游里加入了讽刺。诗中描写一位“权威”拿着笔要记录“老汉”的歌谣,说回去后整理成诗集出版,进而又说“老汉”的唱曲太土,认定“土腔土调话太粗,这种作品没出息”。而诗中的“老汉”却对此予以严厉反击:
“我一听这话心火起,
一口气顶了他好几句:
山里的歌儿心里的曲,
句句歌颂咱毛主席!
山歌虽土表心意,
从来就没想到出‘诗集’
那人把鼻梁上眼镜扶上去,
一猫身钻进卧车里——”
诗句里不但流露出路遥不可扼制的小说写作才华,更表露出他骨子里的平民态度。这种遭遇和反击,仿佛暗示了他多年之后真正走上文坛后的经历,他的斗争精神和内心坚持,都仿佛寓言般地“预设”和透露在这首初期的诗作里,颇值得玩味。
(摘编自《光明日报》《<山花>与路遥:一种文学现象孕育一种文学精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茅盾文学奖深刻书写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
B.作家艺术家并不是预言家,因此要求作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体悟和观察,描述出那些“可能发生的事”,属于勉为其难。
C.茅盾文学奖“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的审美理念,既符合中国“史传”传统,又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对文艺的需求。
D.路遥的斗争精神和内心坚持,都“预设”和透露在一首初期的诗作里,这也说明了路遥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能够守住初心。
展开余下试题
5.对下面文学作品的分析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较《平凡的世界》,《人世间》更接地气,人物谱系更完整,对人物灵魂刻画更深刻,因此在文学成就上超过了《平凡的世界》。
B.因为《平凡的世界》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人生现实苦难,以及由此激发出的人性深处无比坚韧的理想精神光芒,所以备受读者欢迎。
C.文学创作审美品格多元化、文学主题意蕴多样化是文学审美品质的重要内容,《白鹿原》就是因为以上两点十分突出而获奖。
D.路遥在改革开放前发表于《山花》的诗歌《老汉一辈子爱唱歌》,为路遥后来的小说创作,奠定了情感基础,种下了文学基因。
6.请结合以上几则材料,简要概括一名作家如何写出优秀的作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叶岛(节选)
钟法权
三叶岛在南海的前沿,最先感受到“山竹”的征兆。九月十日那天,大海便露出了恐怖狰狞的面孔,海浪跳跃式地相互拍打,云层也开始变厚,几乎是像锅盖一样盖住了海面。
蓄水罐里的水越来越少,仅仅够一个星期的做饭用水所需。因为水紧缺,三个人心照不宣地节约用水。符海对于节约用水的措施都可以坚决无条件地做到,可他无法做到不给三角梅每两天浇一次水。对此,王海很有意见,每当符海给三角梅浇水的时候,王海便拉下脸,以老兵的身份批评符海说,在海南岛上三角梅到处都是,又不是什么金贵的花,人喝都不够,你还给花浇水,简直是分不清轻重。
符海望着窗外的暴雨说,这两盆三角梅是我万里迢迢从琼海乘火车坐轮船带到三叶岛的。它虽说普通,可在三叶岛上就不一样了,它可是整个小岛上一年四季开花的植物。
王海对符海的辩解无法接受,便以老兵和副班长的口气说,三角梅因为台风缺水而枯死实属正常,你的对象也能理解。下次探亲时再带上两盆到岛上来就行,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孰轻孰重,你好好掂量。
符海坚持说道,台风很快过去,而小梅就会坐给养船从三沙来到三叶岛。小梅到岛上来,虽然是来见我,可三角梅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不像你说的那样可有可无。
两个人你来我往,谁也没法说服谁,只得找陈海评理。平常话不多的陈海说,三角梅在岛上就如门前的榄仁树,我们是离不开榄仁树的,如今三角梅也一样,只要我们人在,就要把岛上的一切守护好。一时形成了二比一,王海虽心有不服,也只好不再吭声。
钢化玻璃内的三角梅每日灿烂地盛开着;钢化玻璃外的暴雨时断时续地下着。在台风中,小岛像在巨浪中行驶的小船,飘摇着、颠簸着、晃荡着。
到了台风真正来临那天,更是昏天黑地,黑色的乌云抱着团在海面上打着转。台风咆哮着、嘶鸣着、怒吼着,关紧的窗子被吹得啪啪直响,强大的推力,与海浪合力,小岛仿佛地动山摇。一股更大的台风席卷而来,级别达到了十七级以上。蓄水的蓝色球罐最终没能经受住海的诱惑,先是腾空飞起,而后随着风势又缓缓下坠,像一个蓝色的气球落在了营房门前的操场上,随着风在那儿高速地旋转。当天在塔楼里值班的陈海和符海看了个真真切切。就在他们为眼前的现象所震惊时,只见王海拿着套船的缆绳冲了出去。
陈海像是被火烫了屁股,噌地一下蹿了起来,紧张而又万分担心地骂道,王海,疯了吗?符海你坚守岗位,我去救他。陈海话没说完,人便冲到了门口。王海艰难地朝着蓝色的球罐靠近。风太大了,人根本无法站稳,他像喝醉了酒,歪歪倒倒、摇摇晃晃地朝着在操场上旋转的水罐靠近。水罐在旋转的过程中,开始快速向大海移动,王海快速抛出了手中的缆绳,第一次没能套住水罐的耳子,因为用力过猛,再加上风的作用,他一下子被掼了出去,被风刮倒在地。平常用缆绳套船是王海最拿手的绝活,在七八级风中,他也能把张着口的缆绳又准又稳地套在靠近码头的船桩上,可是今天的台风达到了十七级以上,抛出去的缆绳很快被台风吹得变了形状。王海没有气馁灰心,倔强地又从地上爬了起来,再次向水罐抛出缆绳,这一次抛出去的缆绳套住了水罐的耳子,可水罐在强劲台风的作用下,再一次被台风吸到了离地面一米多高的位置,并快速向着大海移动。王海两脚蹲地,身子向后仰,双手紧紧地拉着缆绳。
台风的力量太大了,扯着王海向大海飞去。
危急时刻,陈海像一股旋风冲到了王海的身下,一把抱住了王海的双脚。
这一天,这一刻,正是台风最凶猛的时刻。陈海手中抓到的只是王海的一双迷彩胶鞋。
台风过后的南海渐渐趋于平静,部队展开了海空联合搜救。第二天上午,符海在赵述岛以东二百公里处的海面上发现了漂在海面上的蓝色水罐,还有把自己系在缆绳另一端的王海……
陈海与符海在整理王海的遗物时,发现王海的集邮册里,每一页都夹着一两朵三角梅花瓣的标本。紫红色的花瓣虽然干枯了,可依然保持着鲜艳灿烂的本色,像用紫红绸布剪的花朵一样。
符海一时弄不明白,如此喜欢三角梅的王海,为什么反对他给三角梅浇水?为什么他要如此无畏地救一个蓄水的水罐?
还是陈海看得仔细,他在集邮册最后一页,发现了王海写的一行字:如果三角梅干死了,就让符海将这些三角梅的花瓣献给他心爱的小梅。符海一页一页翻看三角梅花瓣的标本,他感动地流着泪,一遍又一遍地对陈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
追悼会那天,符海与他的女朋友小梅,用三角梅花瓣给王海做了一个大大的花圈。
(节选自《人民文学》 2020年0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台风“山竹”的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独特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在逐渐紧张的氛围中展开叙述描写。
B.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特别是王海在台风中用缆绳套储水罐的动作描写有极强的情景代入感。
C.在对待三角梅的态度上,王海与符海和陈海出现了分歧,王海作为一名老兵表现出更多的理性,符海则有些意气用事。
D.“露出恐怖狰狞的面孔”“咆哮着、嘶鸣着、怒吼着”,运用比拟的手法,从视觉、听觉角度,再现了台风“山竹”的威猛。
8.小说中“三角梅”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9.符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居数岁,著子虚之赋。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为徼。还报天子,天子大说。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
展开余下试题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
(《史记∙列传第五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B.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C.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D.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犬子,本来是司马相如乳名,后人谦称自家儿郎,也可指对别人儿子的鄙称。
B.建节,执持符节。臣子受命出征、节制方面、出使外国,建节以为凭信。
C.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筑坛祭天叫封,辟基祭地叫禅。
D.大雅,与《小雅》构成《诗经∙雅》的内容,《大雅》多反映庶民生活疾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相如文采斐然,受到皇帝赏识。他擅长汉赋,因其撰写《子虚赋》,受到武帝召见;他为天子撰写游猎赋,皇帝非常高兴。
B.司马相如心怀国事,多次进谏皇帝。为了劝勉皇帝节俭,他撰写了天子游猎赋;在病重期间还写下书卷,向皇帝言明封禅之事。
C.司马相如见识长远,抚定西南边境。在蜀郡长老和朝臣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主张开通道路,恢复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郡县。
D.司马相如不喜政务,喜欢闲适生活。他担任官职,不愿意参与公卿大臣和国家的事务,借口有病在家闲居,不羡慕官职和爵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5分)
(2)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①寄府县僚友
【唐】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②与心同。
[注] ①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安史之乱后,韦应物自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由洛水乘舟经巩县入黄河,再沿河东下赴滁州。途中作此诗,寄给他任洛阳县丞时的同僚。②《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舟,虚而遨游者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既写出“僚友”所居环境,也写到诗人顺洛水向东航行,不知不觉中已驶入黄河了。
B.颔联写景如画,遥远的天边,几株寒木隐约可见;夕阳若隐若现,黄河之水暗流汹涌。
C.颈联写作者舟中所见岸边之景:孤村面临伊水,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
D.尾联“报游宦侣”照应诗歌标题,告诉“僚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15.此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景中情,画外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_______ ,_______”两句从主观感受上,描写了登上滕王阁远望所看到的山川景象。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 ,_______”,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闲观庭树的自由闲适的生活。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 ,_______”两句,指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不因外界的赞毁而奋勉、沮丧”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们,是麦田的守望者,是自由无忧的野鹤,在诡谲多变,无奈_____的社会缝隙寻找属于我们的麦田。从前,我们叹知音难遇,知己难求;现在,我们是一群找到同伴的无忧野鹤,我们相识相知在那片文字,天涯海角,我们惺惺相惜,是前世三生缘未尽,此生注定相逢续前缘,我们说我们终于不再是_____,不再孤独地握着心中那份无人理解的幻念走在这条叫“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潇洒吟唱,忘却这些许繁华_____,打造着那片我们向往的天空。
曾经,我们是孤独的牧羊人,独自守着那片无人开垦的茫茫荒漠,无边无尽,直到有一天,我们在那片荒漠相遇,寻寻觅觅,跌跌撞撞,摆脱寂寥的束缚,一起书写青春的画卷,一起走向荒漠尽头的广阔绿洲,一起寻找梦中的乌托邦,我们坚信他存在,在尘世的某个角落,生活着一群和我们一样的孤独的牧羊人,我们相聚,一起开阔那片我们心中的绿洲,让它无限蔓延,蔓延到每个角落,每个牧羊人心中,卷起我们心中那淡淡的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充斥 顾影自怜 尘世 涟漪 B.充盈 形单影只 尘嚣 波澜
C.充盈 顾影自怜 尘世 波澜 D.充斥 形单影只 尘嚣 涟漪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喻 排比 叠词 B.比喻 排比 夸张
C.比喻 对偶 叠词 D.排比 对偶 夸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顺序可换成:“我们惺惺相惜,是前世三生缘未尽,此生注定相逢续前缘,我们相识相知在那片文字,天涯海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一段时间以来,“饭圈”频频出现的粉丝非理性追星行为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① ,但是没有底线就成了问题。如果粉丝追星追的是明星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让构成“饭圈”主体的青少年群体得到正能量的激励,有助于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然而,现在的“饭圈”在平台和商业资本的运营和裹挟下片面追求“流量为王”,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 ② ,也误导和侵蚀了青少年的三观。
还“饭圈”一片清朗。近期,中央网信办加大整治网络文化力度,打击不良文化现象,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通知,重点围绕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内涵、嘉宾人员、话题评论等关键环节提出管理要求。网络平台特别是“饭圈”较为集中的网络平台应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规则和制度,减少各类不合理的明星榜单,同时严格管理平台上一些助长歪风的营销号,主动过滤掉有害内容,处置不良信息。 还“饭圈”一片清朗,还需多方共治形成合力。作为偶像,应以崇德尚艺作为追求, ③ ;明星经纪团队、粉丝后援会等应引导大家理性追星;同时
上一篇: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郑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