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41  2021-11-2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1]
2022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系列:文学类文本
2022届中考语文阅读系列二轮:文学类文本专练
一、文学作品阅读
种包谷的老人(节选)
何士光
①七月半,落溪坪的人们动手扳包谷。
②刘三老汉的包谷,是队长刘诚喜带了人去帮忙扳的。开始,只去了三个男子汉,以为一次就能担回来。哪知道,在坡上一清点,就连三十个汉子一次也未必能担完。在那包谷林旁边,刘诚喜他们惊愕得好一阵说不出话来。
③消息顿时传开了。这天下午,刘三老汉家的土坡简直像赶场,乡亲们都来帮忙、探望,临近黄昏的时候,包谷全扳回家了,满满的五十七挑。这些包谷晒干簸净之后,不下三千斤。从落溪坪这两年的收成来看,一家五口的收成大抵这样,可是,这却是刘三老汉一个人细心耕种出来的,这就不能不叫人吃惊。
④直到吃夜饭了,女人和娃娃老远地呼喊起来,人们才渐渐地散去。后来,过不了几天,这事也渐渐淡了下来。
⑤可是不久,就在八月开头里的一天,入夜以后,有人慌慌张张地传过话来,说刘三老汉病了,病得很厉害。
⑥不一会,刘三老汉歇息的屋里站满了人。从门槛那儿往屋里探望,油灯的光线静静地抖动着,透出来好些黑色的、一动不动的背影。后来的人进不去了,只好留在外面,留在那间黑暗的、砌着月牙形的灶台的屋子里低声地谈论。往昔的日子那样艰难,他不是一次次地都挺了过来?好容易到了今天,他又收了那么多的包谷,为什么要别大家而去呢?不,不会的!
⑦刘三老汉的灰黑而补缀的帐子给撩起来,掖在枯黄的竹竿做成的床架上,隐隐地现出来蜡染的、蓝底上带着白色菱花的土布被单。他就躺在那儿,头枕在窄小的、长方形的枕头上,合着眼睛。
⑧刘诚喜俯下身呼唤他,也得不到一点回应。他的眼帘垂下来,安详地合着;一点也不像病了,不过是安歇了,仿佛他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可以落心地歇下来,在蓝色的夜里宽余地睡过去。油灯的光亮飘忽着,在他的脸上变幻着光彩和暗影,像一个安详而亲切的睡梦,使他脸上的笑意更恬静、生动……
⑨这时候,落溪坪的木匠刘诚贵,一个四十来岁、脸长长的男子汉,急急忙忙地赶来了。他对刘三老汉病倒了尤其不相信。等到他清楚了事情确实是这样,一跺脚回过身来,对大家说:
⑩“嗨呀,这咋会呢?前天三伯还找我给他做家具!”
⑪“嗯?”乡亲们不明白,有人问道:“做……家具?”
⑫“是呀,”木匠刘诚贵说,“三伯用他卖包谷的钱, 做两张柜子,一张碗架,一张方桌,四条板凳,是给翠娥的!”
⑬乡亲们都怔住了:翠娥,是刘三老汉的小女儿,二十年前嫁到五十里外的七星场,难道说,二十多年了,他心里还一直记挂着这回事?翠娥出嫁的时候,一件陪嫁的东西也没有,刘三老汉是抹着眼泪望着她走的。可是,那是怎样的年成呢?那时连衣食都那样艰难,他才死了妻子和儿子,自己也病着,靠翠娥的照料才活下来,哪还顾得了这些?算来,翠娥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万分想不到,刘三老汉心里竟然还一直丢不开!
⑭这一来,队长刘诚喜也想起来,前几天,三伯颤抖着手交给他32块钱,托他还到乡信用社,不知道是哪一年欠的贷款;一个时常为刘三老汉挑水的后生,也跟着省悟了,说三公昨天还送给了他一只珍爱的鸟笼。大家都知道,那只鸟笼子牵连着一缕已逝的韶光……
⑮一时间,乡亲们似乎明白过来了,感到刘三老汉这一回真要去了。有的女人失声啜泣起来。刘诚喜他们又弯下腰去,哽咽着声音呼唤:


浏览完整试题⑯“三伯,三伯!”
⑰“三公,三公!”
⑱后来,人们看见刘三老汉合着的眼帘微微地动了一动,终于慢慢地睁开来。他依旧那样安详,仿佛他已经远远地去了,听见乡亲们呼唤,才又回过头来同大家再见上一面,说他总算活到了这一天,做完了自己的事情,该回去了……
⑲刘诚喜一见三伯睁了眼睛,连忙同乡亲们商量,打发人去七星场叫翠娥,去乡场上请医生,分头进行。不一会,落溪坪的夜色因岁月的沉淀而更显宽厚和深远,在那条轻卷着雾岚的、成年累月都静静地蜿蜒的石板路上,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⑳赶紧,赶紧!刘三老汉辛苦一生,还能把好日子过下去,也说不定……
(选自《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集》,有改动)
1. 小说依序讲述了刘三老汉的事,刻画出一个真实的农民形象。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4 分)
刘三老汉做的事 形象特点
种包谷 ①
② 慈爱尽责
③ 信守承诺
赠送鸟笼 ④
2.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⑨段划线句子的作用。(4 分)
落溪坪的夜色因岁月的沉淀而更显宽厚和深远,在那条轻卷着雾岚的、成年累月都静静地蜿蜒的石板路上,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13.小说节选的部分写出了哪些“爱”?请你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这些“爱”的价值与意义。(6 分)
[链接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答案:
1、勤劳能干、细心耕作 为女儿做家具 给信用社还32块钱 善待生灵、信任后代
2、这句话运用环境描写,写了庄严沉静的夜晚,表现出落溪坪的人们友好和睦、淳朴善良,呈现出理想温暖的人际关系。
3、刘三老汉为女儿做家具的慈爱;刘三老汉对生灵的怜爱;刘三老汉给信用社还款的诚信;乡亲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友爱。家庭角度:让家人感受到亲情,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社会层面:讲信修睦、邻里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达到天下“大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镇随想
张炜
①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②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③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④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⑤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
⑥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就,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⑦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粮秣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⑧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
⑨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两层,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那一排排黑色陶瓮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
⑩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难》那样的长吟。被乳雾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感觉。攀登时人要大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是酒香。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酒世界。
⑪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
⑫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乃声声帆影远。不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
⑬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这河道上,只有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
⑭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对于无法度量的时光而言,我们常常觉得也实在只有痛饮一途了。大山幽处有琉璃,云雾层叠生兰花;鞭马难上九重岭,回头一盼是古刹。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与默默无闻的日月长相厮守吧。


展开余下试题⑮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主人解释着“酱香”二字,令人遥想起东方人情有独钟的“酱”之使用。无酱不炊,颜色深邃,百炼成膏。一个“酱”字贯穿古今,遍布南北,显之美酒,用于佳肴。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息。
⑯人偶有长饮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虛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
⑰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镇最高处。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和我们一起倾听。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一个外来旁观者的视角,用一种探寻者的心理,客观而充满感情地表达出对古镇的感受与思考。
B.文章“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一段,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写出了古街的风貌,抒发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C.文章说“现代人陷入了新的窘迫,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意在通过对比表现农耕时代古人的悠闲和超然。
D.“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回顾历史转到对现实的叙说和感悟。
2.请概括作者笔下“古镇”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有人评说本文是在“思想漫步”中“坚守个人的语调”,请从语言特点和思想意蕴两个角度赏析划线段落。
【答案】
1.C
2.古镇特点:①偏僻而幽美,富有顽强的生机。2-6段主要写古镇的形成,突出地理位置偏僻,环境幽美,在这里定居的人顽强坚韧。②历史悠久,美酒醇厚,神秘惬意。7-10段主要写古镇悠久的历史,酿造美酒,酿造惬意生活。③繁华忙碌,历经战乱,回归平静。12-16段主要写航道的开发给古镇带来繁华,但经过历史的沉淀,这里依旧归于宁静平和。
3.(1)语言特点:①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具体又情感饱满。②用词典雅,句式灵活。“品咂”“酿造”“雕琢”等词语的使用,表达准确,富有文学色彩;长短句结合,整散句兼用,厚重典雅中有富于灵动、变化。
(2)思想意蕴:表现了对生命的顽强的歌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的深厚感情。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C.“表现出农耕时代古人的悠闲和超然”错。结合“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等分析,意在说明这座镇子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突出此地环境的幽静。
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田“曙光”
唐宝洪
在武夷山脉支系巍巍采眉岭下,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有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它的前面是阡陌纵横的广袤田野,旁边有一泓溪泉穿越田野涓涓而流,后面是古木参天、郁郁苍苍的黛青屏风。这幢古朴幽静的建筑,便是举世闻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曙光小学。
曙光小学校址原为当地廖氏宗祠,坐东朝西,单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800多平方米,由前院、下厅、上厅和左右厢房组成,上厅下厅和左右厢房之间,共有3个天井。这座宗祠,始建于1848年,名号是万源祠。前门内侧有建祠堂时青石阴刻的楹联“万福攸同祥绵世彩,源泉有本派衍叉溪”,横批为“北郭风清”。
1917年,教育救国、开启民智、兴办新式学校的热潮风靡大江南北。处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古田人,创办了古田有史以来第一所小学——“和声小学”。于是,万源祠前门外侧也用青石阴刻一副对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1929年春,红四军主力入闽,闽西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热潮。古田人民蹦跃参加红军,积极支持革命。同年5月,根据《少先队队歌》里“曙光在前头”之意,当地苏维埃政府把“和声小学”更名为“曙光小学”。红军当年在曙光小学砖墙上刷写的“保护学校”标语,至今保留完好。
当曙光小学那古老的时钟历史性地走到1929年12月28日这一伟大的日子时,“曙光”就放射出抵达全军的光芒。那天,雪花飘飘,大地银装素裹。毛泽东那伟岸的身躯,踏碎厚厚的积雪。他健步如飞,走进曙光小学。会场外,雪花纷纷扬扬,周天寒彻。会场里,熊熊的篝火吐出动人的火焰,温暖众人。120多名代表静静地听着毛泽东那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长篇政治报告。
篝火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庞。毛泽东同志的谆谆教导,照亮了人们的眼睛和心灵,照亮了红军的路。“曙光”驱散了国民党军队的闽粤赣三省“会剿”所覆压而来的阴霾惨雾,穿透了红四军东江失利所带来的愁云恨绪,黎明快来了!
曙光小学左侧的大草坪,是当年红四军的阅兵场,设有检阅红军操练的司令台。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将士和古田当地群众就在大草坪上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曙光小学的右侧,有一口常年水量丰沛的水井和一方荷花池。步入曙光小学正门,正厅是古田会议会场。右厢房第一间是当年毛泽东的卧室兼办公室。古田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就在这间屋子里批阅文件、和与会代表交换意见。
新型的人民军队从曙光小学走来,中国革命的成功从这里走来。那枣红的大门、高高的门槛、露天的庭院,那低矮的课桌、古老的时钟、朴素的主席台,那些掷地有声的会场标语,那间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以及室里的小油灯、砚台、水笔、木板床、旧棉被与铁皮公文箱,构成了“曙光”的世界。“曙光”以简朴的形式,包蕴了深邃的内涵,延伸着历史的轴线。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慰问团曾先后4次到古田进行慰问演出。每次演出的地点,都是在曙光小学前面的大草坪里。最近的一次演出,是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之时。舞台上灯光绚烂,《永恒的血脉》歌声嘹亮。曾几何时,“红旗到底打得多久”仍然存疑在一些人的心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里,毛泽东亲手点燃“曙光”星火,锻铸了人民军队的军魂,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革命的愿景,化作“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化作“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我仿佛依稀看见了当年的场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寒凝万物的如磐冬夜里,毛泽东拨亮一盏小小的油灯,全神贯注地伏案疾书,起草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松油的灯火星掉在他的灰棉袄上,他却全然没有察觉,火星把灰棉袄烧焦了一个洞……黎明时分,他窗口上的小油灯闪耀的火焰,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在曙光中优美地飘舞……
曙光,胜利的曙光,从中国革命还是处于“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的昨天走来,抵达天安门城楼,抵达祖国的万里海疆和边关大漠,抵达为实现中国梦而唱响强军战歌的今天。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交代了古田会议会址——曙光小学的地理位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在武夷山脉支系采眉岭下,为后文叙事做了铺垫。
B.文章叙写了曙光小学的变迁,曙光小学校址原为廖氏宗祠,是原古田和声小学所在地,后更名为“曙光小学”,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标语。
C.“会场外,雪花纷纷扬扬,周天寒彻”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与古田会议会场里熊熊篝火的温暖形成对比,突出了古田会议的准备充分。


展开余下试题D.“毛泽东拨亮一盏小小的油灯……火星把灰棉袄烧焦了一个洞”,通过细节描写再现了毛泽东当时专注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情景。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文章标题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和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了当年古田会议会址——曙光小学的场景。②突出了古田会议会场的简朴,毛泽东生活的朴素。③揭示了“曙光”虽简朴,古田会议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①是指古田曙光小学,当年古田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积极支持革命,当地苏维埃政府把“和声小学”更名为“曙光小学”。②1929年,我军在古田曙光小学召开的古田会议,放射出了光芒,照亮了红军的路,驱散了国民党军队的“会剿”阴霾,穿透了红四军东江失利的愁云。③毛泽东亲手点燃“曙光”星火,锻铸了人民军队的军魂,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中国革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突出了古田会议的准备充分”错误。应是突出古田会议的作用和意义。
故选C。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用
李娟
世间无用之事,有着无以言表的美。比如花笺。
深秋,与友人在京都清水寺下面的小街流连,见一家小店卖信笺,窄窄的宣纸,手掌般大小。洁白的宣纸上落着细小的樱花花瓣,三三两两,极少的几片,沉静如梦。另几张宣纸上,点染几片红枫,随风翩翩落下,让人一瞬间感觉秋意袭来。花笺上大面积空白,空白处正好写字,花笺尺素,诗意幽幽。如果给远方的朋友写信,红笺小字,说不尽的情思,落在美好的纸上,分外有古意。
店主穿着白色的衣衫,提笔在宣纸上作画,一头微微曲卷的头发,鬓角有了星星白痕。
他见我捧着信笺看了又看,向我微笑。这种花笺,原来叫怀柄纸,是古代文人和友人通信的便笺。
如今,写在纸上的情书渐渐消失了,仿佛古老的爱情也随之消失了。
怀柄纸让我想起唐代的“薛涛笺”。书中记载,成都有一口井,名薛涛井,井水是用来制薛涛笺的。唐代才女薛涛以芙蓉花为原料制笺,花笺面如芙蓉,纸张柔韧光洁,其间隐隐可见花瓣,色彩斑斓,是宣纸中的佳品。一时间薛涛纸贵,当时的文人墨客竞相购买。
秋意渐浓,夜雨敲窗,这样的夜晚适合读古人的手帖。
王羲之《执手帖》写道:“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临书怅然”。书法家在手帖中说,我很想念你,不能执手相看,只有各自珍重。
《初月帖》:“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意思是说:我们相距这么远,收到信,觉得内心安慰。你太过牵挂我了,你好吗?我太多忧患,真不好。行旅途中,忧愁,心力交瘁。不写了,羲之报之。
两份手帖都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笺,逸笔草草,情真意浓,余味悠长。一句“卿佳不?”你好吗?深厚的情意一时间穿透千年的光阴。
可惜的是,如今的人们,再也写不出墨笔绝美,情深义重,短小清雅的笺了。
落叶与残荷,原来都是世上无用之物。
有位学生去拜访朱光潜先生,秋深了,见院中积着一层厚厚的落叶,学生找了一把小扫帚,要为老师清扫落叶。朱先生阻止他说:“我等了好久才存了那么厚的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生动、深刻。”
朱光潜先生是多么有情趣的人啊!
《红楼梦》中有一回,宝玉和黛玉同众人游园,宝玉见荷塘中残破的荷叶,说,这些破荷叶真可恨,怎还不叫人拔去?黛玉这时不乐意了,说,我喜欢李义山的诗“留得残荷听雨声”,偏偏你们又让拔去。宝玉听了,连说果然好句,咱们以后就别叫人拔了。
朱光潜先生舍不得清扫的落叶,林黛玉舍不得拔掉的枯荷叶,原来都有萧瑟之美。
人生难得听秋声。留得残荷与落叶,不过是为了听秋风秋雨之声。
在网络上听叶嘉莹先生讲古诗词。前几年,一直迷恋她的“迦陵说诗”系列。她穿一条紫色的长裙,围着灰色的丝巾。九十岁的叶先生站在台上,偌大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她讲起古诗词,依然激情饱满,荡气回肠。举手投足,儒雅端庄,气度非凡。我仰头静静凝望着叶先生,她才是世间称得上“先生”的女性。她的气质,是浸染古典诗词凝萃出来的优雅与大美。
有学生问她,您讲的诗词很好听,但是,对我们实际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叶先生说:“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的诗人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说得多好!
读古典诗词似乎是无用的,但是,她让我们的心灵不死。白发的先生,一生都是诗词的女儿,她始终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
她将毕生的财产三千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她这样说:“我这个莲花总要凋谢,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无用之事与文学、艺术、音乐、爱情相若,却似梦境一般美好。在浮躁的尘世间,她们宛如静夜的月光,抚慰每一颗荒寒的心。
(《散文》2020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细微之处着手,从一张微小的花笺写到古代的诗、读诗的人,既充满生活气息,又不失清新雅致。
B.“写在纸上的情书渐渐消失了,仿佛古老的爱情也随之消失了”,是作者对当代人们交流方式改变的感慨,也是对从前古老深切的爱情的赞叹。
C.本文引用古典诗词、引述名人事迹,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国又使文章富有文采。
D.朱光潜认为,诗歌的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听雨落、风卷落叶的声音,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生动、深刻。
2.文章开篇说“世间无用之事,有着无以言表的美”,请简要分析文中所写的无用的事物及各自蕴含的美。
3.2020年《感动中国》写给叶嘉莹的颁奖词是“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请结合颁奖词,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
1.D
2.①花笺。花笺尺素,诗意幽然,暗含道不尽的情思,分外有古意。
②落叶与残荷。深刻动人的秋风秋雨之声,拥有秋天的记忆,具有萧瑟之美。
③古典诗词。蓄积了古代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修养,可以让人心灵不死。
3.①运用比喻。她将自己比作莲花,将财产、诗词比作莲子,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她留下了物质财富。她将毕生的财产捐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助教育一臂之力。
②她留下了精神财富。她是诗词的女儿,一生心怀赤诚,研究诗词,传承经典,学贯中西,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诗歌的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文中没有提及。文中朱光潜先生认为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生动、深刻,并没有说诗歌的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故选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届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