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557  2021-11-30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7]
2022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专练: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设考点: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1•陕西省洛南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普通人
李娟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的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不停地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从南至北,绵绵于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又急需生活用品,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可是,那个老账本上所有人的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地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
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个家伙的下落。
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没赖账。
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选自《读者》)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牧民居无定所,放债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敢给人赊账,主要是因为牧民都老实巴交,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
B.第五自然段写牧民一定要亲眼看见我们用笔划去名字,才放心离去,主要是因为他们非常诚实,信守承诺,极其看重信誉。
C.第六自然段是过渡段,主要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几年”写时间长,又为下文写“这个人”彻底忘了赊账的事埋下伏笔。
D.“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这三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我妈”从吃惊到将信将疑,再到鄙视的心理变化过程。


浏览完整试题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一个普通的人”却并不“普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D
2.(1)交代了故事的结局。(2)照应了前文第4段的有关内容以及妈妈骂人家的话。(3)用这个牧民的贫困反衬这个牧民的诚信。
3.(1)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个人”却一下子承认了账本上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字,丝毫没有要掩饰的意思。他的坦诚、直率让人觉得不“普通”。(2)“这个人”想不起什么时候赊的账,又买了什么东西,却没有一点点想要赖账的意思。“这个人”是真诚的、负责任的,难能可贵,所以他是不“普通”的。(3)“这个人”非常穷,但却坚持一点一点还清自己都记不起的债。这种高度自觉、信守承诺的精神比金子还宝贵,所以他是极不“普通”的。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我妈”没有“鄙视”的心理,主要是“不好意思、尴尬”,当然也有找到债主的释然。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
由“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可知内容上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结尾照应了前文第4段的有关内容即“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同时与妈妈骂人家的话如“不要脸”“加蛮”相照应,欲扬先抑,表现了这个牧民的诚信。
“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牧民虽然很贫困,但分次慢慢还清了账,结尾用这个牧民的贫困反衬这个牧民的诚信。
3.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原文“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极寻常”“再也想不起”写出了“普通人”的相貌寻常。原文“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普通人”面对账本,虽然对方并不知情,却马上承认账本上的名字是自己写的,体现他的坦诚、直率,让人觉得不“普通”。
原文“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普通人”虽然想不起何时赊的账,又买了什么东西,却丝毫没有赖账的意思,体现他的真诚,负责任,让人觉得不“普通”。
原文“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普通人”虽然穷,但却坚持还清自己都记不起的债,体现他的高度自觉、信守承诺,让人觉得不“普通”。
(2021•江西•新余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①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②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拈酸嗜醋,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
③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腆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当时,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
④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
⑤她来到这世上,享尽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
⑥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
⑦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病倒了。
⑧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过去了。
⑨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
⑩“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人无数,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
⑪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


展开余下试题⑫《误诊记》出版了,她和哥哥姐姐们校了又校。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
文本二:
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那就是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那就是小说。那么我想,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啦。
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人物,你一定要把他刻画得非常生动。至于他到底是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极鲜活,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那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话,说明他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
(摘编自尹燕忠《作家赵淑萍老师谈小小说的创作》)
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交化了故事缘起,照应题目,借父亲之口解说了秋天梨花盛开的原因,为后文小女儿的出生作铺垫。
B.父亲形象感人至深。日寇入侵,他参加抗日救卫队,救死扶伤;建国后,他和同仁一起建立中医院,鞠躬尽瘁。
C.仅仅是微小的用药剂量的差异,却给两个病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作者由此慨叹中医的博大与玄妙。
D.这篇小说将平常人、寻常事当作描述的主体,从看似不经意之处,探求人生真谛,挖掘寻常之中隐匿的价值。
5.文本一中出版《误诊记》的“父亲”和晚年出版《随想录》的巴金在精神上有什么共通之处?请合《秋天的梨化》和巴金的《小狗包弟》简要说明。
6.在文本二的第一段中,赵淑萍老师借冯先生的话引出小说创作的两个关键,请指出这两个关键是什么,并结合文本一加以分析。
【答案】
4.C
5.①文本一中的“父亲”和巴金都不回避自己的错误,都反思自我。②文本一中的“父亲”把自己的误诊病例记录下来出版;巴金在《小狗包弟》中对于自己的“背叛”,充满愧疚,深刻反省。
6.①冯骥才先生指出了小说情节设置和细节描写的重要性。②情节示例:父亲临终前嘱托小女儿出版他的误诊病例,这一情节设置虽令人意外,却也合乎情理,与父亲高大的医者形象吻合,凸显他崇高的医德。③细节示例:父亲病倒后嘴里说着“黄芪”“白术”等,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医学工作者形象。父亲要求出版误诊病例的时候看着她,眼神明亮坚定,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一个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一心造福于人的医者形象。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作者由此慨叹中医的博大与玄妙”错。比较两个病例,体现了父亲身为医者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不同作品的相同点,并要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加以阐释,得出结论。《秋天的梨花》中“父亲”行医一生,救人无数,但在弥留之际,敢于说出自己的“疏漏误诊”情况,并希望我把“父亲”误诊的病例,结集成册,编辑出版。体现了“父亲”直面错误的勇气,敢于自我反思的精神品质。《小狗包弟》中,“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作者用忏悔的笔写出了自己迫于形势,把包弟送到医院供解剖研究的无奈与悔恨,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的行为。
通过结合文本内容比照可以看出:“父亲”与巴金的自我反思的精神有相同之处。
6.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观点及分析鉴赏文本具体内容的能力。
首先筛选出文本二第一段中冯骥才先生指出的小说创作的两个要素。关于小说的表达是: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那就是小说。那么我想,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啦。
“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这体现的是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啦”,体现的是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关于情节的曲折性,文本一中最典型的是父亲临终前嘱咐小女儿出版他的误诊病例。前面一直在写作为小女儿,父亲母亲如何疼爱她,父亲如何亲自接生,如何救治身患疟疾的她,因而出版误诊病例这一情节有些出人意料。但是这个情节却符合父亲的人物形象,符合他的人品和医德。父亲一生都在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因此这个情节的出现虽令人意外,却也合乎情理,与父亲高大的医者形象吻合,凸显他崇高的医德。
关于细节描写,文本一中有“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父亲病中高热时还在喊药名,这一细节生动的刻画出一个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医学工作者形象。还有“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这是父亲临终前嘱咐她出版他的误诊病历,父亲说“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人无数,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作为一位在医学界声誉极高的老医学工作者,父亲能够反思自己,并敢于公开自己曾经的误诊病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父亲眼神的细节描写生动的刻画出一个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一心造福于人的医者形象。
(2021•四川德阳•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催眠术表演会上
契诃夫
大厅里灯火辉煌,挤满了人。这里的中心人物是催眠师。别看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然而却后开眼笑,满脸红光,神采飞扬。人们不住地对他微笑,鼓掌,啧啧称奇……在他面前人们相形逊色。他确实创造了奇迹。他让一个人昏昏睡去,把另一个人弄得全身僵直,让第三个人的后脑勺支在椅子边上,脚后跟却架在另一把椅子上……有个又高又瘦的新闻记者被他拧成了螺旋形。一句话,鬼知道他是怎么搞的。他对女士们造成的影响尤其强烈。
她们碰到他的目光都魂飞魄散,像挨打的苍蝇一样。啊,女人的神经!如若缺了她们,这世上的生活该多么枯燥乏味!
催眠师向一些人施展过他的法术之后,走到了我的跟前。
“我觉得您的气质极易受外来影响,”他对我说,“您那么神经质,那么富有表情……您愿意让我催您入睡吗?”
睡一觉有什么不好?行啊,亲爱的,你试试吧。我在大厅中心一把椅子上坐下,催眠师在我正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握住我的两只手,用他那对吓人的蛇眼盯住我可怜的眼睛。
观众把我们团团围住。


展开余下试题“嘘……先生们!嘘……别出声!”
大家安静下来……我们两人坐着,彼此瞧着对方的眼睛……过了一分钟,两分钟……我的背上起了鸡皮疙瘩,心怦怦地跳,但就是不想睡觉……
我们继续坐着……又过了五分钟……七分钟……
“他不受影响!”有人说,“好!这人了不起!”
我们坐着,四目相对……我毫无睡意,连打盹的意思也没有……要是让我看一份市议会或者地方自治局的会议纪录,我恐怕早入梦乡了。观众开始交头接耳,嘿嘿冷笑……催眠师慌了神,开始眨巴眼睛……可怜的人!谁遭受惨败还能心情愉快呢?救救他吧,神灵们,快打发莫耳甫斯①来合上我的眼皮吧!
“他不受影响!”那个人又说,“够啦!别闹了!我早就说过,这都是骗人的把戏!”
我服从这位朋友的召唤,刚要做一个起立动作。这当儿,我的一只手忽然感到掌心里有个异物……我开动触觉,知道这异物是一张钞票。我的亲爹是医师,凡是医师单凭触觉就能知道钞票的面值。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我在继承亲爹的种种才干的同时,也继承了这种可爱的本领。我摸出这张钞票是五卢布。摸出之后,我马上睡着了。
“真行啊,催眠师!”
在场的几名医师都朝我走过来,在我身边转来转去,闻了又闻,都说:“嗯,没错……他睡着了……”
催眠师为他的成功而洋洋自得,又在我头顶上挥动双手,于是我这个熟睡的人便在大厅里走动起来。
“让他的手臂强直起来!”有人建议道。
“您行吗?让他的手臂变僵!……”
催眠师(他可不是胆小的人!)便拉直我的右臂开始对它施展法术:又是搓揉,又是吹气,又是拍打。我那条胳膊却不听话。它摇来晃去像一条破布,就是不想变僵。
“直不了的!您把他弄醒吧,要不然就害了他……瞧他那么瘦弱,又神经质……”
这时我的左手又感到掌心里多了一张五卢布钞票……这一刺激通过条件反射由左臂传至右臂,于是那条胳膊迅即变僵了。
“真行啊!你们瞧,多直,还冰凉的!跟死人的一样!
“完全失去痛觉,体温下降,脉搏减弱,”催眠师报告说。
医师们开始摸我的脉。
“没错,脉搏很细,”其中一人说。
“肢体完全麻痹。体温大大下降……”
“不过,这事该怎么解释呢?”一位太太问道。
有位医师意味深长地耸耸肩膀,叹口气说:“我们只有事实!解释么,可惜现在还没有。”
你们有事实,我却有两张五卢布钞票。还是我的更实惠……为此我要谢谢那位催眠师。解释么,我可用不着。
可怜的催眠师!你何必缠住我这条眼镜蛇不放呢?
追记:
哎,这不是岂有此理吗?这不是卑鄙龌龊吗?
我刚刚才弄清楚:那两张五卢布钞票原来不是催眠师塞进我手心里的,那是我的上司彼得•费奥多雷奇干的……
“我这么做,”他说,“是想考察一下你的人品……”
咳,真见鬼!
“可耻啊,老弟……这可不好……我没料到……”
“可是我家里有儿有女,大人,还有妻子……老母亲……再说目前物价这么昂贵……”
“这可不好……你居然还想办一份自己的报纸……你在午宴上慷慨陈辞,总是热泪盈眶……可耻……我原以为你为人正直,想不到你……你爱财如命!”
无奈我只好把那两张五卢布钞票退还给他。有什么办法呢?名声比金钱更珍贵。
“我不生你的气!”上司说,“算了吧,你这是本性难改……可是她呢!她呢!真奇怪!她这人既温柔,又纯洁,像块杏仁奶酪!那又怎么样?连她也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怎么她也睡着了!”我上司所说的“她”,指的是他妻子玛特廖娜•尼古拉耶夫娜……
注:①莫耳甫斯:希腊神话中的梦神。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细致描绘了催眠师丑陋的外表,得意的神情,们的夸赞形成强烈的冲击感,巧妙引出下文。
B.文中用了比喻手法,将“我”比作“眼镜蛇”,对自我进行贬损,这是“我”对捉弄催眠师的反思。
C.除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本文还运用了侧面描写来塑造催眠师的形象。
D.契诃夫擅长长事短叙,能巧妙地把多余的东西剔掉,本文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体现了这一点。
8.“追记”部分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本文有很多地方极具讽刺意味,请从文中举出两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答案】
7.B
8.①出乎意料的结局,使全文极富戏剧性:真相大白,“我”不得不退钱与前面的自以为是形成大反转,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增强可读性。②丰富了人物形象:“我”懊恼地退钱给上司,与之前捉弄催眠师形成落差,一个爱占小便宜小聪明的小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突出小说主题:连上司的妻子也被“睡着了”,揭示了在金钱的诱惑下,人难免会做出一些违背良心的事这一主题。④使情节完整更加严谨。揭示了钞票的真正来历;暗示了催眠师创造奇迹的原因。
9.①夸张:“我”本计划揭穿催眠师的骗术,但在被塞入五块钱后,“马上睡着了”,变化之快,跨度之大,鲜明地突出了“我”的贪财,增强了讽刺效果。②对比:开头催眠师将很多人催眠成功后,“红光满面,神采飞扬”;来在催眠“我”时不见成效,他一下子“慌了神,开始眨巴眼睛”。前后神态对比,突出了其骗术成功后的得意以及骗术失效后的慌乱,反差中讽刺味十足。③比喻:“她们碰到他的目光都魂飞魄散,像挨打的苍蝇一样”,将“她们”比作苍蝇,“都”突出了催眠师对她们的影响力之强,而骗子屡屡得手的原因是深知人性的普遍弱点,极具讽刺性。④典型的细节描写。比如我被催眠后,几个医师围绕着我转了又转,闻了又闻,竟然没有分辨出我是假睡,反而还得出真的被催眠的结论,这个细节意味深长,很有讽刺性。⑤反语:“如若缺少了她们,这世上的生活该有多么枯燥乏味”,表面看似夸赞,实则是讽刺了女人们的神经质。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B.“对捉弄催眠师的反思”错误,“眼镜蛇”确是对自我的贬损,但不是对捉弄催眠师的反思,而是洋洋自得。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
情节上,最后“无奈我只好把那两张五卢布钞票退还给他”,这与前文“我摸出这张钞票是五卢布。摸出之后,我马上睡着了”“你们有事实,我却有两张五卢布钞票。还是我的更实惠……为此我要谢谢那位催眠师。解释么,我可用不着”形成大反转,结局出乎意料,增加全文戏剧性效果。“那两张五卢布钞票原来不是催眠师塞进我手心里的,那是我的上司彼得•费奥多雷奇干的……”, 揭示了钞票的真正来历,使情节完整更加严谨。
形象上,“我原以为你为人正直,想不到你……你爱财如命”,刻画了一个爱占小便宜小聪明的小人物形象,丰富了人物形象。
主题上,我被“催眠”,上司的妻子“既温柔,又纯洁,像块杏仁奶酪!那又怎么样?连她也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怎么她也睡着了”,揭示了在金钱的诱惑下,人难免会做出一些违背良心的事这一主题。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表现手法的能力。
原本“我们两人坐着,彼此瞧着对方的眼睛……过了一分钟,两分钟……我的背上起了鸡皮疙瘩,心怦怦地跳,但就是不想睡觉……”,后来“我摸出这张钞票是五卢布。摸出之后,我马上睡着了”“这时我的左手又感到掌心里多了一张五卢布钞票……这一刺激通过条件反射由左臂传至右臂,于是那条胳膊迅即变僵了”,变化之快,鲜明地突出了“我”的贪财,增强了讽刺效果。
“别看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然而却后开眼笑,满脸红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高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