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1 2021-12-01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
辽宁省凌源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凌源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三至第五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本来,从农业本身来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增加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间男的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罢了。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向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我们看见乡下有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也可以想到那是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了。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浏览完整试题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磁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这种办法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是无法应用的。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在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摘自《乡土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近10年来,80、90后出生的农二代开始成为进城务工的主力军。他们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行为特征出现一系列显著的代际性变化,如在社会特征上体现出很强的入城不回村倾向。
在迁移模式上,农二代不仅如农一代那样,一如既往地离土出村,而且更多选择跨省份流动、前往东部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务工经商。基于2003〜2012年数据的研究发现,农丄代前往东部省份务工的概率高出农一代大约10%;农二代明显偏好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比例高达54.9%,农一代在地级以上城市务工的比例则仅为26%。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比重仍在持续上升,据2015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6.3%;在跨省份流动农民工中,80%流入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省份内流动农民工则有54.6%流入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农二代对在城家庭生活的重视以友对加强子女教育的期望提高。农二代举家迁移比重上升,2010〜2014年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和占比都在不断增长,2014年,举家外出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比例达到21.27%。农二代发生“夫妻迁移”或“举家迁移”的概率显著高于农一代。有研究表明,在长三角等地区,改善子女教育是农民工选择家庭迁移的首要动机。
在城里购房与在乡下建房呈此涨彼落之势。根据2016年农民工监测报告,进城农民工的购房比例在不断提高,当年购房者占农民工总数的17.8%,其中购买商品房的为16.5%。农二代购房意愿也比本地农业户籍居民高出很多。一些买不起房的家庭甚至在县城租房陪读。与农一代外出打工挣钱、孩子留守乡村的模式相比,农二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减低家庭分割对孩子教育的伤害。
相关研究表明,农二代对城市的融入意愿显著高于农一代,他们普遍对城市价值更为认同。农二代在休闲娱乐方式上越来越多元化,并乐于通过商场、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在过年等节庆与仪式,或者说这类乡土社会的文化与社会关系汇聚的场合,农二代却更少“在场”,不少人在春节期间返乡也拫多住在县城或乡镇的酒店,再开车回到村里,并且不会选择长时间停留。
作为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批离开村庄的人群,他们的“出村不回村”,正在令乡土中国日益变为回不去的“故土”——乡村制度、传统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及以“礼治秩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规范都在这一场村庄转型中面临严重的冲击与挑战。
(摘自《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在乡土社会中,基层人口是不流动的。
B.在西洋人眼中,中国人天生讲信用,有契约精神,这在很多神话故事中都能得到印证。
C.与农一代不同,近十年来农二代选择跨省份流动,前往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务工经商。
D.农二代更多在城里购房而不太愿意在乡下建房,其购房意愿高于本地农业户籍居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在论证“土”是乡下人的命根时,运用了对比论证,这样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材料一作者以遇见过的研究语言的朋友所说的情况,论证了乡土社会流动性小的特性。
C.材料二在说明具体问题时,善于用数据说话,这样使文章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D.材料二在解释农二代有很强的入城不回村的倾向时,层层递进,使文章富有深度。
3.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安土重迁,落叶归根 B.空口无凭,字据为证
C.聚族而居,世代相传 D.鸡犬相闻,蛩音辨人
4.依据材料二,请简要概括“农二代”入城不回村的原因。(4分)
5.请结合阅读《乡土中国》心得,谈谈你对“差序格局”或“无讼”概念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请君试问东流水
李元洛
人生天地之间,有大漂泊与小漂泊,而“漂泊”本来从水,小漂泊和水结下的更是不解之缘。
在茫茫的宇宙之中,人本来就如一叶浮萍。李白早就说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他将天地比喻为万物当然也包括人在内的临时旅舍,实际上是指生命短暂的人,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有如一次漂泊,此为大漂泊。而小漂泊呢?今日之人一生尚且迁流升沉不定,何况是命运更难自己握在掌中的古人?去边塞征战,赴都会赶考,官宦迁徙,游贾四方,战争离乱,虽然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但众生仍然不免自觉或被迫四处漂泊。加之古代的交通与通信原始落后,既无汽车的四轮或火车的千轮飞转,也无现代的超音速飞机一鸟绝云,出门在外靠的是李贺的“蹇驴”,顶多是李白的“五花马”,再不然就是张继的载满夜半钟声的“客船”。古代传说中虽然已有“顺风耳”“千里眼”的想象,但电报、电传与可视电话、电子邮件这些现代科技,古人远远无缘和现代人一起“有福同享”。本来就漂泊无定,加之音讯不通,后会不是有期而是难期,众生的乡愁与忧思就愈加绵长,而那种不知归宿无所凭依的悲凉与悲怆之感,也就愈加深重。
展开余下试题
漂泊的旅人,在《诗经》中就可以看到他们最早的身影,在先是大发展后是大动乱的唐代,也不知诞生过多少羁旅行役的诗章,何况是开国一度繁荣,后来又偏安江南的宋代?宋代写漂泊生涯的词,大多表现了中国人那种根深蒂固的乡愁,那种偏于地理与亲情的对故乡的怀想。例如柳永,在宋词人之中,他是萍踪浪迹最多的一位,也是写乡愁最多的作者。他先在河东,后来南迁定居于崇安(今属福建),青年时期活动于汴京,复又浪游江南各地,遍历淮岸楚乡。其间他回过福建故里,在《题中峰寺》诗中有“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之句,对故乡一往情深。他有一首《八声甘州》,苏轼极为欣赏,认为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位最善于表现游子情怀的词人,在《八声甘州》这首名作中抒写他的旅人望远之怀,客子思乡之念,行役羁旅之愁,登高临远之思,就是以秋日黄昏的长江为背景,从头至尾,长江的波浪拍痛了他的乡愁,也拍湿了他的诗行。
南宋末年的蒋捷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诗人,他写于南宋灭亡之后的《虞美人·听雨》,自是千古传唱的于个人于时代都是丰碑式的作品,他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呢?写水与漂泊,写漂泊与离愁,也是青钱万选之作: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是江苏宜兴人,家在太湖之西岸,而吴江则是太湖东岸的吴江县。词人在东漂西泊的旅途中,船过吴江,又逢春雨,他自然怀念他在不远的家乡和家中亲情的温馨,并发出年华似水、'有家难归的人生慨叹。“红”与“绿”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被创造翻新,让它们兼职打工成为动词,照亮照花了历代读者的眼睛。其中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许是从李煜的“樱桃落尽春归去”点化而来,但贵为帝王才子的李煜,也要承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
漂泊,大约也是诗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了。在当代,海峡彼岸认同大陆尊重民族文化如割不断的脐带的众生,远在他乡异域海角天涯的中华儿女,他们的灵魂深处,大都不免有一种沉重的漂泊之感,他们常常在海风中西风里回首与他们血脉相连的故国,所以余光中早年曾有名诗《乡愁》与《乡愁四韵》,与江水和海水相关。最近他在《从母亲到外遇》一文中,又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而“那无穷无尽的故土,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而另一位台湾诗人洛夫呢?他当年就曾借李白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在《床前明月光》一诗中,他就说“不是霜啊/而乡愁竟在我们的血肉之中旋成年轮/在千百次的/月落处/只要一壶金门高粱/一小碟豆子/李白便把自己横在水上/让心事/从此渡去”。当代台湾优秀诗人所写的漂泊之感,许多都与“水”相连,而且大都能从唐诗宋词中找到他们的渊源与血缘,犹如一株花开千年的老树,新花虽然已不是旧花,但植物学家仍可以为新花寻根问祖。
(节选自《书屋》)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宋词介绍了“水”的意象所表现的“漂泊”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感觉到文人墨客们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B.作者认为漂泊与水有紧密联系,如“漂泊”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与水有关;台陆以水为隔,台湾的思乡诗都与水有关。
C.宋代写漂泊的词大都偏重于地理和亲情,这种乡愁源于宋朝国力的积贫积弱与后期的偏安江南,词人们有家难归。
D.“长江的波浪拍痛了他的乡愁,也拍湿了他的诗行”是指长江触发了词人浓郁的乡愁,长江在他思乡词中经常出现。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列举两首宋词的目的在于证明漂泊与水有关,很多写乡愁的词与长江有关。
B.文章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哲理,于夹叙夹议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C.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以“漂泊”总领全文,然后分古今文人两部分对此进行阐发。
D.本文主要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深刻表现了文章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为什么说“漂泊”是诗歌的永恒主题?请简要分析。(4分)
9.文章以《请君试问东流水》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B.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C.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D.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以表尊敬。
B.纵横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都统称为纵横术。
展开余下试题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汉武帝之后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D.翰林,隋朝创立的官名,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等。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时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喜好喝酒,想当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大赦后又受到牵连入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4分)
(2)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4分)
14.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①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两句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纵情豪饮的情状,“复”“仿佛”二词表现力强。
B.家童雷鸣似的打鼾声和江流声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烘托了词人的心绪。
C.“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景物描写反映了词人心灵的超越,自然地引出后文。
D.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婉约而沉郁的艺术风格。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根据全词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并希望贤才归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将天姥山和天台山做对比来突出天姥山的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用黄莺的鸣叫声来描写琵琶声婉转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冰泉来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________英雄作为“社会集体无意识”,是民族精神建构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从远古时期开始,“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故事,一直广泛流传。这些神话人物身上_________的气概、顽强不屈的品格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寄托着先民对英雄的美好想象。在战争年代,英雄主义的书写被赋予极强的“唤起”功能。( ),实现艺术化和生活化的突围,试图塑造“英雄是人”和“人的英雄”等全新的英雄主义形象,而英雄主义本身诸如对党忠诚、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品德高贵等精神内核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的一种创作思路调整和具体尝试,结果是________出一批张扬英雄主义的代表性作品,诸如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突出重围》、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梁的《亮剑》、兰晓龙的《士兵突击》、麦家的《风声》等。这些作品广受读者的欢迎,特别是一些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可谓是________。这表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饱满地抱持着热情。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崇信 坚忍不拔 突现 家至户晓
B.崇尚 坚定不移 突现 家喻户晓
C.崇信 坚定不移 涌现 家至户晓
D.崇尚 坚忍不拔 涌现 家喻户晓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时期的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英雄人物的另一面
B.英雄人物的另一面则引来新时期的作家的目光的关注
C.新时期的作家对英雄人物的另一面给予了关注的目光
D.英雄人物的另一面却受到新时期的作家的目光的关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体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饱满地抱持着热情。
B.这体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抱持着饱满的热情。
C.这表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抱持着饱满的热情。
D.这体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染,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抱持着饱满的热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① 。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 ② ,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传统教育的精粹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相融入并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要从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开始。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当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 ③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准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
上一篇:
江苏省南京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大联考)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凌源”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