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65 2021-12-06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郫都区2021-2022学年度上期中期考试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庚子岁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中国应对疫情的“战役”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关注。尽管有一些国家针对中国断航、禁入、甚至辱华,但是,更多国家却是对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其中,对中国援助最多、速度最快的国家,竟然是我们的老邻居日本。何也?我们从公共关系角度可以分析其中奥妙。
借“道”——借抗疫之机积极表现。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法则就是“时机原则”,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开展活动,进行传播,吸引公众注意,达到形象塑造的目的。本次疫情是国人的不幸,但疫情无情,友邦有情。我们回看日本在我国疫情出现后的表现。在中国国内疫情愈发严峻的时刻,即1月23日10时起,武汉宣布“封城”,也正是在这一天的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安倍表示要全力支持北京方面抗击这次疫情,并且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在1月25日凌晨时分,日本企业伊藤洋华堂公司就通过川航的东京——成都航班,将100万只口罩运抵成都双流机场,引来不少中国媒体与网友的关注。这是中国最早收到的国际物资援助。日本是中国疫情爆发后最早、最快、最大力度的援助国之一。日本借“道”有路,借助中国疫情之道,铺平了两国友情之路,缝补了两国历史裂隙,不失为借道有方。
论“道”——助中国抗疫师出有名。公共关系倡导互利共赢,在公共关系视域下,不论组织还是国家,相互间都是利益关系。日本帮助中国抗击疫情,看似无私,实则双赢,尤其是对于日本恐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单就防疫看,中国疫情如果不能很好解决,难免会波及近邻日本,帮助中国控制住疫情,日本也就没有防疫的压力。近从奥运看,东京奥运会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是奥运年,东京奥运会即将于7月份开幕。如果中国疫情不能尽快结束,甚至波及日本,必将对奥运会能否顺利召开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看,中日经济密不可分,帮助中国快速消除疫情,是对多年来萎靡不振的日本经济的强大助力,否则就会使得其经济雪上加霜。可见,日本援助我国抗疫可谓“论道有力,借道有理”,师出有名,真正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得“道”——获扬名之实公关之利。日本在第一时间的雪中送炭,值得尊重与赞赏。再加上日本在捐赠物资上打出加油关心的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等,一时间日本似乎成了悲天悯人、大爱无疆的“圣人”,日本的行为固然可嘉,但是理性分析,也不必过誉。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行为对于日本而言,得远大于失。日本此举不仅赢得名声,同时改善了关系。众所周知,日本之前密切跟随美国,但是特朗普上台以来,逆国际化趋势明显,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盟友利益,诸如退出TPP,使之成为鸡肋。日本不得不寻求中国帮助,安倍政府加强了与我国之间的交往。而此时我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疫情,显然,日本是到了挺身而出表现的时刻,这些换来了中国国民的好感。最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家援助也要为本国谋求一定的国家利益。
浏览完整试题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结束后,赴日中国游客必创新高,中日关系会再上新台阶,因为一场援助,日本在中国赢了名声,改善了关系,换回了利益,既有“里子”,又有“面子”,不失为国际公关的典型之作。
(摘编自郎群秀《日本援助中国“抗疫”的公关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庚子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尽管大部分国家针对中国断航、禁入、甚至辱华,但是日本却援助了我们。
B.在武汉宣布“封城”的同一天,日本正在召开众议院全体会议,安倍在会议上,表示要全力支持中国抗疫。
C.日本是中国疫情爆发后最早、最快、最大力度的援助国,日本借“道”有路,铺平两国的友情之路。
D.因为安倍政府加强了与我国之间的交往,所以特朗普逆国际化趋势而为,退出TPP,从而牺牲日本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结合时事热点,就日本援助中国抗击疫情的积极表现的原因,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B.文章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分别从“借道”“论道”“得道”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述。
C.第二段作者用伊藤洋华堂公司捐赠口罩的例子表明日本在用行动全力支持北京方面抗击这次疫情。
D.文章最后作者认为疫情结束,日本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必将使中日关系再上新台阶。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次疫情是国人的不幸,但疫情无情,友邦有情。日本通过这次疫情送来的关怀让国人感动。
B.如果中国疫情不能尽快结束,甚至波及日本,必将对今年7月份的东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产生重大影响。
C.日本第一时间雪中送炭,并在捐赠的物资上签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字样,日本的这种行为值得大加赞赏。
D.日本能在中国抗疫斗争中积极援助,不仅使其赢得了名声,还改善了中日关系,同时换回了利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呢?
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境不仅是虚灵的、动态的,而且是超越的、神圣的。它不仅往广大的方面蔓延,而且往高深的方面伸展,由此意境类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宇宙,而是心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
意境理论让我们从个别事物中超越出来,进入更加广大的周遭世界,进而与历史和宇宙发生关联,这对于将今天的艺术实践从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中解放出来尤其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西方美学家开始用气氛、氛围、灵韵等具有中国美学色彩的词汇来描述艺术圈,我想它们都不如中国美学中的意境那么准确。在意境范畴启发下建构起来的艺术圈,将如同时下生态圈和经济圈一样,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摘编自彭锋《意境论的重生》)
材料二:
说到意境,我以为,意境是现实生活重压下可以让人们的心灵暂时得到抚慰的一剂良药。人们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暂驻风雪,或赏花问月,为的就是远离人际关系如葛藤一般纠缠在一起的现实生活。董其昌的山水特别高远清澹,一笔一笔安详宁静。这种意境,是他心上笔下的追求,更是他对于动荡不安动辄便可罹祸的官场生涯紧张心情的互补。以董其昌那样的身份,以他那样的身份派生出的那样的心情,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追求这样宁静的意境,是有意要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既是一种休息又是一种抚慰!这就是艺术的妙谛所在。在唐代,安史之乱那一段,草木厌兵民不聊生,倒出现了许多意境优美的田园诗,为什么会这样?那几乎是民众们的集体向往,是诗人对民众的一种大抚慰!而在盛唐时期,歌舞升平,“小邑犹藏万斛金”,却产生了以建功立业思想为基础的边塞诗,边塞诗的苦寒意境是人们不乐意经历的,但因为它与人们当时的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所以既变成了一种审美,又被人们称道!艺术的妙谛就是要与生活拉开距离,如果生活是什么样艺术便是什么样,那我们还要艺术做什么?意境是理想化了的,是人类精神的休息场所,让人们于现实生活中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
意境之美,是画面给人们提供更多联想的可能,是由此及彼,于似与不似之间给看官尽量留有广大的想象余地。艺术必须要由此及彼,如果艺术不能完成这一个飞越便不是艺术,只不过是说明文,或是——看图说字。文学中的意境之美也如此,文字要在读者的脑海里变成海市蜃楼般的画面,如《简•爱》,你似乎都能感觉到主人公生活的环境,感觉到那种阴冷和潮气。说到营造国画的意境,不是画家自己在那里营造,画家只不过提供了某种可能,只是通过笔墨对看官们的生活经验做了指点和引导,然后由看官去营造。意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意境的标准不会随时代产生多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画。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只是某些人的事,就国画而言,你也可以笔墨不必随时代,你可以死死固守传统,固守本身便是一种美,是一种精神!中国画技法形成于农耕时代,你要它随时代发展,现在是什么时代?工业时代好像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你来画宇宙飞船或手机电脑不是不可以,但也同样需有意境。关于国画意境,没有什么评判标准;说到笔墨,却有标准,那就是笔墨一定要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
展开余下试题
(摘编自王祥夫《意境之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象是虚的,形是实的;象是动的,形是静的;象必须和形对比起来才能让人理解。
B.意象专指艺术形式创造的审美对象,是非现实的。意象比形象更加虚灵生动。
C.高远清澹的意境,并不是董其昌心上笔下的追求,而是对其官场紧张心情的互补。
D.除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外,国画的笔墨和意境并没有太大区别,不应有评判标准。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境不是对象,不能与意象相对,因为意象始终是在意境之中存在,不能越出意境而存在。
B.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是当今艺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建意境论可能会解决这一问题。
C.只有于似与不似之间提供给人们更多联想的可能,形成由此及彼的飞越,艺术才能成为艺术。
D.材料一追溯中国美学史谈意境,与材料二谈到国画中不同,但都分析了文学的意境美。
6.依据材料内容,意境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朱夫子
刘公
村里最有学问的当是朱夫子,平时不管谈论什么事情,开口古语说,闭口圣人云。村里人都说,如果还有科举,朱夫子肯定能连中三元。
朱夫人十月怀胎,除夕夜分娩,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两个孩子相隔一个多时辰来到世间,一个生在大年三十的亥时,另一个生在了新年正月初一子时。
谁大谁小?朱夫子让后出生的当哥哥。村人奇怪。
朱夫子说:“晚生一个时辰恰巧到了下一年,哥哥小一岁也理所当然。”
朱夫子解释道:“虽是同胞兄弟,坐胎还是有先后,先进去坐胎的当然是哥哥,他在里面,所以后出来后进娘胎的在外面,所以先生出来。”
村人哈哈大笑。
朱夫子摇晃着头一本正经:“宋人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里《双生子》说得很清楚,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并且商周时期就有这种认识了,我本文家弟子,怎能不按先贤所言排序长幼呢?”
人们眨巴着眼睛面面相觑。既然有出处,肯定是不会错的。
朱夫子的双胞胎儿子渐渐长大,“弟弟”却不甘愿当弟弟:“别人家双胞胎都是先出生的是哥哥,再说我都大他一岁了,怎么能是弟弟?”
奈何,在夫子面前是没法讲理的,慢慢地就形成了叛逆性格,顽皮不羁,不爱读书,更不爱听夫子唠,总能为丁点儿小事和夫子杠上一番。
气得夫子点着他背影:“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后来,邻里在教孩子时也乐于装成有学问的样子,半土半文地训斥:“你不听老子的话,你就是朽木,你跟老子耍脸子,你就是不可教也的粪土之墙!”
这个“不可教也”的“弟弟”刚长成和夫子一样高,突然远走,再无音信。
夫子很是不安,怕他在外面不学好。
过了几年,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突然送来了勋章和嘉奖状,告知已经是少尉军官的“弟弟”在与日寇激战中英勇牺牲。
朱夫人哭得昏厥过去,要夫子去上海把儿子的尸骨找回来。
夫子倒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总算没有辱没门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几天后,一队穿灰布军装纪律严明的抗日武装经过村头,夫子让“哥哥”跟上队伍走了。
村人惊叹:“你真舍得再把这个儿子送去战场?”
夫子慷慨激昂地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男儿自以身许国!”
在朱夫子送子参军的影响下,更多青壮年投身抗日洪流,村里除了老人妇女,就是未成年的孩子。
夫子思索了一天一夜后,决定开办义学,教村里孩子认字读书。
夫子说:“兵荒马乱总会过去,孩子们是国家社稷崛起的希望,不能荒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白天孩子们要帮家里干农活,晚上夫子就在祠堂内点燃几盏油灯授课,他希望孩子们回家后继续自习读书。买来煤油、书籍和纸笔一起分给每个孩子。
夫人问:“直接给钱不行吗?”
夫子坚决地摇头:“不行,给了钱,贫困人家会挪作他用,不舍得买灯油。”
夜里,他挑着油桶,深一脚浅一脚地沿街走,对着有灯光的窗户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加油,加油咧!”
叫开门,再额外给灯里加煤油。
村人称赞:“您这奖励的法子好!”
朱夫子嘿嘿一笑:“我这是效仿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父亲张瑛老大人厚爱学子,深知很多穷家子弟晩上舍不得点灯耗油,故此每到深夜,他都会派人挑着桐油篓巡城,见谁在挑灯夜读,便给他添两勺灯油,以示鼓励。”
“哦。”村人都恍然大悟,原来“加油”是这么来的呀!
夫子的义学越办越红火,学生又增加了许多。
时间一长,给众多学生买书和“加油”成了大开销,夫子花光了家中的积蓄。
他准备卖掉五亩良田,去汉口直接购一批煤油和纸笔回来。
村人说:“你真舍得。”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但愿孩子们都读书成才,报效国家。”
村人问:“祖业田产不留给后人?”
夫子嘿嘿一笑:“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村人问:“这至理名言又出自哪里?”
“这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林大人说的,字字珠玑呀!”
朱夫子卖田助学的消息传出去,远近的富户争相出高价竞买。
卖田的钱拿回家,夜里来了蟊贼,翻箱倒柜之际,被夫子发现反锁屋内后大声呼喊,闻讯赶来的村人将蟊贼擒住,一看,是邻村的一个无赖。
夫子分开众人,气呼呼地朝他鼻子、眼眶、太阳穴连击三拳。
蟊贼的鼻孔淌出血:“你是斯文人,君子动口不动手嘛!”
夫子狰狞着脸大骂:“你个浑蛋,偷走买灯油纸笔的钱,就是偷走了孩子们的未来,偷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学习不好,你会毁掉一批国家的栋梁啊!天杀的,老子打你是轻的,不弄死你,就已经便宜了你的狗命!”
村人都惊住,原来急了眼,夫子也动粗。
事后,有人问:“您从没跟人打过架,不过那三拳好像很有章法。”
夫子儒雅地笑笑,一板一眼地说:“《水浒传》里面有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那三拳的祖师爷。”
嘿,朱夫子的一言一行真是都能引经据典!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双生子》中排序长幼的观点明确,质家尚实,据所见立先出生的为兄。
B.朱夫子在家里拥有绝对权威,这是儿子形成叛逆性格、顽劣不羁的原因。
C.朱夫子为学生添灯油的情节中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感人。
D.朱夫子学问渊博、特立独行,经受经典传统文化熏陶的生命永葆生机。
8.有人认为朱夫子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9.本篇小说颇有特色,请分析文中引经据典的作用。(6分)
二、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展开余下试题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B.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C.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D.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
B.布衣,本指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可穿麻布衣服而不能衣锦绣,又借指平民百姓。
C.足下,对对方的敬称,《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敢以烦执事”中“执事”也是如此。
D.平旦,指天亮时间,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中“旦日”表示的时刻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早年贫困,遭遇颇为不顺。他没能为吏,也不会经商,生活无着。
B.井陉口一战,韩信设计偷袭赵军,派出两千奇兵,一举占领赵军营地。
C.韩信巧用兵法,背水布阵,激发士气,使士兵们奋起反击,大获全胜。
D.韩信出奇谋,泜水之战反兵法而用,擒获赵王歇,令将领们十分佩服。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4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
(3)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分)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长 城 谣
席慕蓉①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②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一九七九年
【注】 ①席慕蓉,著名作家、画家,祖籍内蒙古,随家定居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影响深远。②焉支,即焉支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势险要,为古代驻兵防守重地。
1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意象鲜明独特,语言活泼俏丽,感情纯朴真挚,流露着诗人深深的愁思。
B.“无情”“蹲踞”“冷眼”,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长城人格化,突出了长城作为旁观者的角色。
C.“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采用排比的手法,将长城与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融在一起,加强了情感表达。
D.“敕勒川 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恬静清旷的画面,意境悠远。
15.本诗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尾又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者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________,______”两句,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美景表现了出来。
(4)疫情暴发初期,面对危险的形势,无数医务人员不惧死亡危险,勇当“逆行者”,究其原因,正是对应《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因此有的灾祸并不躲避。
(5)《蒹葭》中既可以表达想念恋人的复杂情感,又能表达对所追求的事物可望而不可即的特殊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面对__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C.1953年纪弦创
上一篇:
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