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353  2021-12-05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3]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一)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基础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娘炮”之类的“饭圈文化”,是近两年蔓延开来的现象,从审美上看,是病态的,扭曲的。那么,当下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审美风尚?
审美风尚中的“风尚”与“风俗”不同。“风尚”是具有某种统一性的审美趣味、习俗的总和。因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因素和很强的导向功能,审美风尚便有主动的意向。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与之适应、与之匹配的健康的、向上的审美风尚!而且比任何时代都更为需要。我们要创造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审美风尚,阳刚之气,壮美之景,刚健之骨,强盛之象,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风尚。我们的人物之美,内外兼修,德才兼备,人格的力量焕发出深沉的魅力;我们的自然之美,绿水青山,生态和谐,万物一体;我们的器物之美,“嫦娥”在天,“蛟龙”入海,长桥飞架,高铁穿梭。那种畸形的、病态的审美,又怎能与我们这个时代相适应,相匹配?
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不应该是浅表化的,而应该是具有内涵及历史厚度的。无论是人物审美、自然审美还是社会审美,都内蕴着中华民族的创造性,积淀性。那种畸形审美,则是停留在最浅表的,缺少创造性和积淀性内涵。正如德国著名美学家韦尔施所说的“在表面的审美化中,一统天下的是最肤浅的审美价值,不计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审美脱离真与善,既无历史感,又无创造性,只剩下空洞的“颜值”,这是与我们的时代无法适应,无法匹配的“审美”。
诚然,审美是在感性形态中进行的,但如果认为审美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那就大谬不然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本来就是理性与感性密切结合的。如果没有理性的精神作为审美的内涵,而只有感性的欲望,那么,审美就一定会走偏。对我们来说,理性精神意味着在审美问题上的方向与理念,应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始终一致。
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风尚要求审美不应是空洞的,而是蕴蓄着创造的。我们感受呈现于视野,笼罩在周边的美的事物,无论是人物、山川,还是器物、艺术,都是如马克思所说的“按着美的规律塑造物体”,如三峡工程,塞罕坝森林、港珠澳大桥,等等。在那些美的事物中,蕴含着几代人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可歌可泣的业绩。历史感与创造性的融合,应该在新时代的审美观中成为“大雅”!
我们这个充满奋斗精神的新时代,需要的是健康的,向上的审美,以此作为社会的触角。只有创造能够扭转畸形审美倾向的审美风尚,才能给未成年人打开充满正能量的审美之窗。
(摘编自张晶《我们需要怎样的审美风尚?》)
材料二:
在社会审美风尚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应当起到积极的作用。当此之际,依托中国传统人生境界论而形成的审美风尚论,可以成为一种起引导或启迪作用的重要元素。
按照哲学家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四境界说:首先是自然境界,这是人们依据自然本能、习惯或习俗去做事的境界;其次是功利境界,这是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而做事、向外求取或占有资源的境界;第三是道德境界,这是为社会整体利益做事,公而忘私的境界;最后和最高的层次是天地境界,这是一种超功利的“圣人”境界。这四境界层次一层比一层高,合起来可以代表儒家式理想人格模型。
从这种儒家式人生四境界传统理论出发考察审美风尚,可以为今天的审美风尚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当下时代,人人都拥有媒体,甚至人人都是媒体,随时随地都可以生产,发布,接触或传播新的媒介信息,但与此同时,往往不仔细鉴别和冷静地辨识海量信息中的雅与俗、真与假、美与丑等性质,就轻率行动,造成不良后果。良好的审美风尚的建立,要求人们自觉把当下文化生活只当作人生中的一部分内容,因为人生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需要通过扎实做事从自然境界经历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上升到天地境界。同时,还要求观众懂得辨别流行的艺术趣味或时尚,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归结起来,良好的审美风尚的建立,终究要求观众自觉地涵养自身的审美媒介素养。


浏览完整试题观众一旦有了优良的审美媒介素养,就可以在审美风尚的建立中处于主动地位。首先,观众可以关注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象而淡化演艺明星。因为现实中的演艺明星在走下舞台后也常常跟普通人一样,人们不应盲目崇拜。其次,观众即便是爱好和尊重演艺明星或艺术家,也绝不能单纯迷醉其外表,而是要注重其艺术创造力、艺术奉献精神和对待艺术和观众的真诚态度。再次,观众要有着独立的判断力和自主性。他就可以起来质疑某种虚假潮流或向媚俗或恶俗的时尚流开战,从艺术时尚流或“饭圈”中站出来旁观,冷峻地发出自己理性的声音。
一种良好审美风尚的建立,重要的不是硬性的而是柔性的,不是强制的而是感染的,是发自心灵深处的自觉自愿的德行修养和亲力亲为的主动实践。假如全体成员都能有此觉悟,自觉地从人生四境界说及其审美风尚论模型中获取精神营养,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当代审美风尚的根本好转和持续向好,都将是令人期待的。
(摘编自王一川《传统人生境界论与当代审美风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审美风尚因时而异,当下时代需要健康向上的审美风尚,“娘炮”之类的“饭圈文化”所体现的审美并不适合。
B.浅表化的审美风尚缺少创造性和积淀性内涵,一味地追求快感,娱乐和享受,这样的审美不值得提倡。
C.审美需要人的感性参与进来,但仅有感性的审美,审美的层次较低,而且方向一定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D.“人生四境界说”对当下良好审美风尚的建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审美风尚的持续向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审美风尚具有主动的意向,我们在当下时代主动创造出来的美的事物都是阳刚的,壮大的,如港珠澳大桥等。
B.哲学家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四境界说中,境界层次一层比一层高,其中天地境界是儒家最为称赞的理想人格模型。
C.人人都拥有媒体,人人都可以是媒体,能随时随地生产,发布,接触或传播新的媒介信息,导致了不良后果。
D.审美媒介素养在审美风尚的建立中处于主动地位,而审美风尚的形成需要人们具有自觉自愿意识,外界干预无效。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审美风尚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B.数字长卷《千里江山图》水下中国舞《洛神水赋》等创意作品,都以更具有创造性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C.国风音乐,汉服国潮,古典诗词等一再成为文化生活热点,人们积极从中寻求当代生活的美化,雅化之路。
D.文艺工作者在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社会审美水平做贡献的同时,也需要塑造自己,成为德艺双修文艺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面对当下“饭圈文化”的种种乱象,请你结合材料谈谈自己应如何应对。(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大力
汪曾祺
金大力想必是有个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当面也这样叫。他姓金,块头倒是很大。他家放剩饭的淘箩,年下腌制的风鱼咸肉,都挂得很高,别人够不着,他一伸手就能取下来。身大力不亏,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气,没法证明。关于他的大力,没有什么传说的故事。他很老实,也没有什么本事,家里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本人是个瓦匠头儿。
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
按说,瓦匠里当头儿的,得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前面几条,金大力都不沾。金大力是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来。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这人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他说的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儿。
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比如新建房屋,或翻盖旧房,都愿意找他。金大力听明白了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就告辞出来。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第二天,带了一个木匠头儿、一个瓦匠老师傅,拿着工料单子,向主人家据实复告。主人家点了头,他就去约人、备料,到窑上订砖、订瓦,到石灰行订石灰。他一辈子经手了数不清的砖瓦石灰,可是没有得过一手钱的好处。
这里兴建动工有许多风俗。先得“破土”。由金大力用铁锹挖起一小块土,铲得四方四正,用红纸包好,供在神像前面——这一方土要到完工时才撤去。然后,主人家要请一桌酒。这桌酒,主人是不陪的,只是出来道一声“诸位多辛苦”,然后就委托金大力:“金师傅,你陪陪吧!”金大力就代替了主人,举起酒杯,喝下一口淡酒。这时木匠已经把房架立好,到了择定的吉时,上了梁,——梁柱上贴了一副大红对子:“登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两边各立了一面筛子,筛子里斜贴了大红斗方,斗方的四角写着“吉星高照”,金大力点起一挂鞭,泥瓦工程就开工了。


展开余下试题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绊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和黄泥。灰泥和好,伙计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个抿子。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钩,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会,金大力看看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摄了两大把茶叶梗子,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家窗下,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
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再说,我家里还开着茶水炉子,我不比你们指身为业。我知足。”
金家茶炉子生意很好。一早、晌午、傍黑,来打开水的人很多,提着洋铁壶、暖壶、茶壶的,川流不息。这一带店铺人家一般不烧开水,要用开水,多到茶炉子上去买,这比自己家烧方便。茶水炉子烧的是稻糠,稻糠着得快,火力也猛。但这东西不经烧,要不断地往里续。烧火的是金大力的老婆。这是个很结实也很利索的女人。只见她用一个小铁簸箕,一簸箕一簸箕地往火口里倒糠。火光轰轰地一阵一阵往上冒,照得她满脸通红。半箩稻糠烧完,四个铁罐里的水就哗哗地开了,她就等着人来买水,一舀子一舀子往各种容器里倒。到罐里水快见底时,再烧。一天也不见她闲着。稻糠的灰堆在墙角,是很好的肥料,卖给乡下人,一个月也能卖不少钱。
茶炉子用水很多。金家茶炉的一半地方是三口大水缸。因为缸很深,一半埋在地里。一口缸容水八担,金家一天至少要用二十四担水。这二十四担水都是金大力挑的。有活时,他早晚挑;没活时,白天挑。你要是路过金家茶炉子,常常可以看见金大力坐在一根搭在两只水桶的扁担上休息,好像随时就会站起身来去挑一担水。
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
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篇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职业、性格和家庭情况,只是金大力既无大力气,又无大本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已。
B、“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这一问,引出了当瓦匠头的条件。从全文来看,金大力凭好人缘当上了这个瓦匠头。
C、金大力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在别人上工前他已经做好了开工干活的各种准备,在别人收工后,他还要检查一番,中间歇工时,他还要服务于工友。
D、金大力普通得连他的大名都无人知晓,他是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他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很多美德。
E、这篇小说语言朴素无华,描写方式较为单一,除了几句简单的对话描写,没有其他的描写手段,主要以叙述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2.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6分)



3.生活中不乏像金大力这样的人,金大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用质朴的语言刻画了金大力这个普通得连他的大名都无人知晓的人物形象,也勾画出了人物生活的环境,从全文来看,作者有什么样的写作意图?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简要分析你的理解。 (8分)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建国七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科技的贡献有目共睹。
科技选种育种对粮食增产作用巨大。比如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选种的方法。实验证明,玉米的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比用顶部的籽粒做种增产35.4%;高粱果穗上部的籽粒充实饱满,生活力强,在结实丰产方面有较强的遗传性,选用上部籽粒做种比用中部籽粒做种增产6.4%~10.8%。任何作物随着本身遗传性状的改良,生产性能会不断提高。我国水稻种植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高秆品种改为新培育出的矮秆品种,该品种耐肥抗倒,单位面积产量比高秆品种增加30%以上。1986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历经九年艰苦攻关,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又使单产比常规品种增产15%~20%。专家预测目前正在培育的超高产品种,将比现有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海拔提高1000~2000m。由于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同时,地膜覆盖能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77%~4.55%,每亩土壤蒸发量减少100~150m3。单位农产品的平均耗水量减少一半,就相当于灌溉面积扩大了一倍。
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21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极为快速。机械设备如深松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逐渐被推广使用的同时,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如卫星导航技术结合电液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农业机械按照预设路线自动精准行驶;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借助激光产生的红外辐射对水稻作热处理,既可干燥新收割的潮湿的水稻,又能有效消灭水稻表层害虫。
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粮食高产,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实力。
(取材于王征兵、林维清、薛壮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虽已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但粮食安全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高度重视。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这使我国粮食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经济发展中耕地面积数量缩减与耕地质量下降并存。粮食近期供需虽大体平衡,但并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可以充足供应。因此,从政策层面强化管理,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国家在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中就再次强调,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并全面落实超然客公号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此外,为了增产而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虽短期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但也致使果蔬个头与所含营养素不成正比,有时甚至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重“量”更要重“质” ,积极推进利用现代技术生产绿色肥料。


展开余下试题2009年以来,我国实行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建设,确立了河南、黑龙江、吉林为三大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集中将不可避免地使这些区域粮食储备成本提升,粮食跨区域流通量增加,建设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刻不容缓。为保证粮食质量安全,除了完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外,国家还鼓励应用环流熏蒸、氮气储粮等绿色技术来保障储粮品质;为保证粮食流通合理顺利,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新时期我国一直积极推进建立多元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扩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尤其是我国紧缺品种的进口。而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使国际粮食的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增加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外部不确定性。我国针对不同国家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粮食进口渠道,以稳定粮食供给、满足个性化需求。如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南美国家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深化“一带一路”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国际粮食合作新平台。
粮食安全是世界性重大课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手中有粮”,则“心中不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取材于田惠敏、张欣桐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科技选种育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物不同,适宜做种子的籽粒所处部位也不尽相同。
B.作物的生产性能会随着遗传性状的改良而不断提高。
C.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于1995年取得了成功。
D.超高产品种水稻,将比高杆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可使粮食产量增加。
B.科技可使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不受海拔限制。
C.覆盖塑料薄膜可以使土壤增温200~300℃。
D.遥感技术可预报农业灾害,又能消灭害虫。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的一项是( )(3分)
A.粮食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
B.缺乏生产绿色肥料的先进技术。
C.粮食储备成本及跨区域流通量增加。
D.国际合作中外部不确定性增加。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法需借助于生物遗传学知识。
B.卫星导航对无人驾驶播种机的操控有重要作用。
C.解决粮食存储问题取决于保障储粮品质的绿色技术。
D.粮食能源化、金融化使得粮价不只由供求关系决定。
5.世界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最新定义为:“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手段和经济手段获得充足、安全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偏好。”按照该定义,保证粮食安全需满足诸多方面的条件,请概括其中的三个方面,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简要说明我国在这三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斗寒图
冯骥才
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注】,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
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开门。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
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贴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
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
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
老沈手握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忽然,他的双眉就象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鹤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笔管闪电似地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象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静静的屋中,只响着他带着腕力的笔锋在纸上的磨擦声,还有笔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当声。我斜瞅他一眼,只见他的嘴角用力向下一撇一撇,不知是浑身用力之故,是嘴里没有嚼尽的干辣椒所致,还是一种苦涩心情的流露。此时,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
这时屋门开了,从外边走进两个人来。我一看,原来一个是潘大年,另一个是老沈的女学生范瑛。
落好墨,换一支洁净的大羊毫笔,从洋红碗儿里蘸了浓浓的颜色,在梅树枝头点朵花儿,补上蕊。花丰蕊饱,艳丽如洗,光颜夺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梅树便十分神气地跳了出来。它毫无淡雅幽娴之态,而全然是一派处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风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画笔,用枯笔墨在画幅上端写了斗寒图三个醒目的大字。字迹端庄沉着,刚毅跌宕,颇含金石气息,好象是熔了铁水铸上去似的,挖也挖不掉,并与画风十分相合。
我受了强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动。我画了多年的画,但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潘大年冲动地说∶
“老沈,你这幅画扫除了我们心里的担忧。看了它,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人就该这样嘛!”老沈听了,顿时感动得眼圈都发红了。他咬着下唇,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