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09 2021-12-06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解析与专练
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解析与专练
考点:
1.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杜甫《四松》
3.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4.杜甫《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
5.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6.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
7.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
8.杜甫《望岳》
9.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10.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考点研究】
一、古诗选择题题型的特点
1.选择题的本质
判断选项的正误。
2.选项的设计
一个选项中会涉及到两到三个考点。所以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一个选项中的考点,并判断其中的对错。
二、审题方法
1.读懂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命题与解题研究
序号 设误角度 命题方式解读
1 鉴赏形象(意象) 人物 命题人对全诗或是某一联、某一句所表现的形象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景物
事物
2 赏析语言 炼字 命题人把诗句意思或诗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炼句
诗眼
语言风格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点作出解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正误。
3 理解诗歌内容 诗意 典故分析错误、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
意境 命题人对全诗或是某一联、某一句所营造的意境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主题)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命题人对全诗或诗的某一句、某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出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4 辨别形式 文体体裁
文化常识 背景
文学常识 作者
5 题材
6 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命题人从表达技巧角度对诗句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考生判断赏析是否正确。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应对策略 ①逐一比对
见到试题中对形象、意境、语言、情感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析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着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诗的内容作认真分析,以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
②综合比较
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考题对接】
一、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敝,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待草堂环境,离城郭远,庭园开阔,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
B.颔联诗人凭槛远望,远近结合,写出江水碧澄浩荡,树林葱郁花朵盛开的景象。
C.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反衬,更显繁荣热闹。
D.全诗八句对仗,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蕴含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一、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答案
1.C【解析】“更显繁荣热闹”错,尾联意思是,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出草堂的闲适幽静。
二、杜甫《四松》
浏览完整试题
四松
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写过去之事,诗人回忆四棵松树栽种时,虽然只有三尺高,但很强壮。
B.颔联写眼前之景,诗人离别松树三年了,今日归来,看到它们棵棵长得茁壮。
C.颈联写景兼写心理,写松树的根壮,不可摇动,用不着担心雪冻风霜的摧残。
D.这首诗歌写景虚实结合;如“离立如人长”是实写;“莫计枝凋伤”是虚写。
二、杜甫《四松》答案
1.A【解析】“虽然只有三尺高,但很强壮”错误。“三尺强”指的是“三尺多高”。
三、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万事非”三字,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B.颔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诗人自己“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何处访庭闱”。
C.颈联虚实相生,黄牛峡的景色乃是实景,而白马江头则是诗人想象之中的虚景。
D.这首送别诗笔力苍劲,伸缩自如,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三、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答案
1.C【解析】“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故选C。
【解析】
序号 诗句 解读
第一联 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 首联是说,烽火四起,干戈满地,我已经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表现出诗人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以及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第二联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颔联是说,战乱不休,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找他们了。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第三联 黄牛峡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 “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而“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实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虚实结合,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另外“黄牛峡静滩声转”中一个“静”字,突出了滩声汨汨,如在目前,可以说是以静衬动。“滩声转”是听觉,“树影稀”是视觉,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写出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孤独怅然。这两句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来抒写内心的离情别绪。
第四联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饱含勉励之情。而后一句中“犹恐”二字,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四、杜甫《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
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
杜甫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离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首联次句在与弟第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C.“日落望乡台”极高画面感,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
D.尾联“长东北”“安在载”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
四、杜甫《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答案
1. C【解析】“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错。
五、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②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释】①韦偃:唐代画家,善于画马。②歘(chuā):形容短促迅速的声音。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偃知道杜甫喜欢自己所作的画,在离开杜甫之前为他画了一幅画,杜甫为此写下了这首题画诗。
B. “坐看千里当霜蹄”一句写韦偃所画的骏马非常逼真,转眼之间,就即将奔驰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C. 尾联作者由画中马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真想得到这样一匹同生同死的骏马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全。
D. 本诗首联写画马背景和缘由,颔联写作画经过,颈联描写画面内容,尾联抒写感想,脉络清晰。
五、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答案】
1. C【解析】“真想得到这样一匹同生同死的骏马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全”错,应是表现了诗人渴望人才、选拔贤能的愿望。“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就是说,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能到哪里去寻找像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同生共死、匡济时危呢?这里说明了良马是多么难得,而发现良马的确远非易事阿!它同诗人在《高都护骢马行》中所说的“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的意思完全一致。杜甫在写作此诗时,正值内乱外患,战争不息的多事之秋,显然这两句诗不是无因而发,它正寓以渴望人才,选拔贤能,颇有“忧时思将帅”的深刻含意。这也充分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感世伤时的崇高思想感情。
六、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
题玄武禅师屋壁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注释】玄武禅师屋:是一佛寺,故址在今四川省中江县。玄武禅师是一位和尚的法号。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后,是诗人在观赏了玄武禅师寺中的壁画后,一方面再现壁画的内容,一方面抒发观画后的感想。顺虎头:晋代画家顺恺之。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士所居之地。一作“瀛洲”。锡飞常近鹤:这是一个典故。梁时,僧侣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隐居山中,二人皆有灵通,因此梁武帝令他们各用物记下他们要的地方。道人放出鹤,志公则挥锡杖并飞入云中。当鹤飞至山时,锡杖已先立于山上。梁武帝以其自停立之地让他们筑屋居住。杯渡不惊鸥:这是画面上画的另一个典故。昔有高僧乘木杯渡海而来,于是称他为杯渡禅师。惠远:东晋时高僧,生庐山。惠,应作“慧”。
展开余下试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用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来赞美壁画作者的大手笔,说这满壁幽美的山水画,不知是顾恺之何年所绘,起得很不平常。
B.颔联两句以精炼的语言具体地再现出壁画的内容。寥寥十字就描绘了一幅青天赤日、江海奔流、石林山岚的雄浑图景,概括力表现力都很高。
C.颈联两句用典,乃是就画中的山中鹤和水边鸥而想起的古代高行得道的人的故事。连用两个《高僧传》中的典故,既切合寺院中的壁画这一特点,又暗合了玄武禅师的身份。
D.诗的前六句真实再现壁画美景,后两句抒发观画所感。描写细腻,感情真挚。
六、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答案】
1.C【解析】“真实再现”错,颈联是就画中的鹤和水边鸥而想起的高僧的故事,是诗人丰富的想象。
七、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
杜甫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①云正愁。
惜哉瑶池②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备有稻粱谋。
【注释】①苍梧:相传舜征有苗,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这里指葬唐太宗的昭陵。②《穆天子传》记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这里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宴骊山。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登塔俯视及远眺所见,秦山仿若破碎,泾渭之水清浊难分,京城朦胧一片。景语情语,浑然难分。
B. 中间四句诗人追昔抚今,“叫”含有呼唤之意,表明对太宗时代的怀念;“惜”字写出对当下时局的态度。
C. 后四句寓意深远,黄鹄哀鸣、无处投奔,只能学随太阳转徙的大雁,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忧虑。
D. 本诗俯仰高深之景,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而又于末幅,另开眼界,独辟思议,力量百倍于人。
七、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答案】
1.C【解析】“只能学随太阳转徙的大雁”理解错误,“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指贤能的人才一个接一个地受到排斥,只好离开朝廷,像黄鹊那样哀叫而无处可以投奔。“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指斥那样趋炎附势的人,就像随着太阳温暖转徙的候鸟,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
八、杜甫《望岳》
望岳①
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②。
【注释】①这是杜甫咏西岳华山的诗,当时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诗中的玉女洗头盆、车箱谷、箭栝峰、通天门皆为华山著名景点。②白帝:即少昊,古代汉族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真源:本源,这里指仙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奇特的想象,描写周围山峰像儿孙一样拱卫着华山主峰,凸显华山之雄伟。
B.颔联紧承首联,叙写诗人极欲登山,而“安得”二字表明了诗人的愿望难以实现。
C.颈联写诗人预知进了车箱谷就无法回头,箭栝峰像一支箭头直抵通天门,难以攀爬。
D.尾联融情和理于景,诗人决意等待天气稍稍转凉之后,再登上华山之巅峰寻求仙道。
八、杜甫《望岳》【答案】
1.D【解析】“尾联融情和理于景”错误,尾联“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是融情于景,其中并没有说理。
九、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喜达行在所三首[注](其三)
杜甫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注释】此诗是唐至德二载(757年)杜甫逃出长安抵达凤翔行宫之后对自已历险突围的回忆。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脱险归来的感受,“始自怜”三字,极准确地传达出诗人九死一生后的复杂心情。
B.颔联提及太白、武功二山,“犹瞻”是就“死去”来说,确是难得;今能得瞻,实属幸事。
C.颈联“千官”“七校”,指众多的文武官员;两句互文,即影静、心苏于千官里、七校前。
D.末联诗人表达对朝廷的讽刺与担忧;今日的唐王朝如同昔日的西汉王朝,国家光复中兴遥遥无期。
九、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1.D【解析】“对朝廷的讽刺与担忧;今日的唐王朝如同昔日的西汉王朝,国家光复中兴遥遥无期”赏析错误,末联“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意思是:如今大唐国家社稷,一定振兴有望。结合“新数中兴年”可知末联表达的是对朝廷的赞美,国家光复中兴指日可待。
故选D。
十、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只能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中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春燕已经两度衔泥则表明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额联采用今昔对比,说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自己,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中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诗人触景生情感到寂塞和悲伤。
十、杜甫《燕子来舟中作》【答案】
1.C【解析】“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曲解诗意。颔联的意思是,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燕子“远看人”是因为作客他乡多年的诗人太过衰老而没有认出诗人,借助这种手法表现诗人的孤独衰老和燕子对诗人的同情。这里主要突出了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没有对世态炎凉批评之意。
上一篇: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对点专练4
下一篇: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思想情感题——山水田园类训练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2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