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20  2021-12-0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正确使用词语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点01 正确使用词语
【命题趋势】
2020年高考,词语的考核放到具体的语段当中,和病句、衔接、等综合考核,重点考核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这也成为一种趋势,天津卷一般考核成语和一般词语,很少涉及关联词语。
【真题再现】
【202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往今来,最使人们感到( )莫测的客观存在就是时间了。尽管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那里,空间也是一个缠夹不清的概念,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空间毕竟是容易感觉和理解的。时间则不同了,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它( ),却又千金难买。伏尔泰在哲理小说《查第格》中编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谜底就是“时间”。在时间的各项性质中,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孔子在河边叹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代的诗人也( )地用滔滔东流的河水来比喻时间。唐代的韩琮甚至认为只要听听流水的声音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消逝:“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选自《莫砺锋诗话》,有删节)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神奇 一文不名 异曲同工
B.神妙 不值一钱 异曲同工
C.神奇 不值一钱 不约而同
D.神妙 一文不名 不约而同
【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神奇:非常奇妙的。神妙:非常高明、巧妙。这里指的是“时间”,又与“莫测”搭配,应选“神奇”;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不值一钱:毫无价值。形容人地位轻贱或品格卑污。这里有“却”,说明前后形成转折,再联系后面“千金难买”可知应选“不值一钱”;
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后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前文说到孔子用流水比喻时间,后面说到后代的诗人也用滔滔东流的河水来比喻时间,可见大家的想法完全一致,应选“不约而同”。
故选C。
【考点详解】
一、实词辨析
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意义
①词义范围。如“财富”比“财产”的范围广;“边疆”比“边境”的范围广。②词义轻重。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③词义重点。如“精巧”重在指(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精美”重在指精致而美好。“诡辩”指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是混淆是非,掉到黑白。“狡辩”是指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
(2)色彩
①谦敬色彩。“鼎力”用于表示对别人帮助的感谢,如谢谢您鼎力相助;“全力”用于自己,如我会全力帮助您渡过难关。②感情色彩。如“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鼓动”是中性词,“煽动”是贬义词。③语体色彩。如“小气”是口语,“吝啬”是书面语;“寿辰”是书面语,“生日”是口语。
(3)用法
①适用对象。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奉养:用于晚辈对长辈。“启用”指物,而“起用”指人。“苍茫”指大地、暮色等广阔无边的事物,而“苍莽”则与草木、密林等幽深的事物相搭配。②搭配关系。“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如阳光、水源等搭配;“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如条件、理由等搭配;“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如精神、体力等搭配。③语法作用。如“诞辰”是名词,“诞生”是动词;“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


浏览完整试题二、虚词辨析
虚词往往有其固有的功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着自身的搭配关系。具体来看,解题时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1.把握词性,区分用法。虚词的词性不同意味着它们具有不同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在实际运用时可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结合近义词语的词性进行辨析。
2.关联词语若成对出现,要注意对应搭配。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搭配的对应。特别是关联词语多成对出现,如句中只出现一个,应仔细判断另外一个,便于得出答案。
3.辨明语句之间的关系。虚词运用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因此,明辨语句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试题的重要途径。
三、成语辨析
近义成语辨析注意从以下角度切入
(一)望文生义
1.造成望文生义的原因是语义内涵不明,只从字面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不明白成语的出处和比喻义等。主要有反用其义、自相矛盾和典故不明等几种类型,
2.望文生义的试题的特征主要是命题人可以在一个句子和成语的字面意思相同,造成学生判断的混淆,所以要注意字面意思和句意越相似的成语望文生义的可能性越大。
3.较为生僻的成语看似和句意没有什么联系,往往要注意探究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往往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4.平时复习时注意标明见到的成语的适用对象和表意的重点。
(二)褒贬误用
1.平时积累时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2.答题时注意分析语境是褒义还是贬义,然后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和语境相符。
(三)不合语境
不合语境的题目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和语意分析,有时是时态矛盾,有时某词语不具有某种语法功能,有时成语中本来就含有某种意义,但在句子中又出现这种意思,造成语法重复。有时成语的意思和语境没有关系。平时对某些成语的语法功能进行积累。
(四)对象错配
对象错配主要有使用对象有误和人称角度使用有误,如“登堂入室”“蒸蒸日上”,似是而非主要是成语之间容易混淆,但有细微的区别,谦敬失当主要是人称的运用上出现问题,答题时首先分析语境看陈述的对象,然后看成语的适用对象是否和语境相符。平时注意积累。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很小,却是每个人时时都离不开的牵系;国,很大,它涵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用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忧思,写下了许多 ① 千古的不朽诗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诗文的形式传承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明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一以贯之的是忧心苍生社稷的家国情怀。“忧国不谋身”的 ② 表达,则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
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从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文天祥“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的报国之志,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念不忘,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概……打开古代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感受到家与国、苍生与社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 ③ 。
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然而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创造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留传 简洁 息息相关 B.流传 简洁 休戚相关
C.流传 简捷 息息相关 D.留传 简捷 休戚相关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这里是诗篇传到了后世,应选“流传”。
第二组,“简洁”,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语境说的是“表达”,应选“简洁”。
第三组,“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语境说的是“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应选“休戚相关”。
故选B。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在于鼓励所有人都能“享受”竞技和非竞技运动。“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但在我国,尽管《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已经_____了十几年,群众体育活动也蒸蒸日上,但大众传媒对于群众体育的报道频率、报道力度、报道水平,都无法与竞技体育运动相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群众体育在激烈程度、精彩程度,以及明星运动员的______等方面都远逊于竞技体育运动;同时,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商业资本赞助,媒体可通过报道、转播等途径获得可观的收入,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则多带有公益性质。因此,大众传媒通常都会在满足“受众期待”的堂皇旗号下,倾力传播竞技体育,而______甚至轻视群众体育运动。这种做法无论是从视体育为重要教育手段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还是从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都属于___________。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施行 号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
B.实行 感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
C.实行 感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
D.施行 号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①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行:用行动来实现。文中指《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发生效力,故应选“施行”。


展开余下试题②号召力:是一种以个人魅力信念来唤醒群众,甚至让群众偏向于己的一种能力。感召力:个人具有的一种人格特质,尤指那种神圣的、鼓舞人心的、能预见未来、创造奇迹的天才气质。“感召力”比“号召力”多了感化的意思。对于明星运动员而言他们召唤他人的能力大,而不是说感化和召唤他人的能力大,故应选“号召力”。
③忽视:不在意,不注意,偏重指粗心大意,程度较轻。漠视:偏重冷淡地看待。程度较重。如果选用“漠视”。就不能和后文“轻视”构成语意上的递进关系。故应选“忽视”。
④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文中大众传媒并非没有眼光,而是故意轻重倒置,故应选“舍本逐末”。
故选D。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通统不能如期举行,因此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_____。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_____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城中军营里,税关局长公馆,河街上一些大字号,莫不预先截老毛竹筒,或镂空棕榈树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钢砂,一千槌八百槌把烟火做好。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肩背上,锣鼓____急促的拍子,大家情绪都为这事情十分兴奋。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灯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地这白光便吼啸起来,做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人们把颈脖缩着,又怕又欢喜。玩灯的兵士,却在火花中绕着围子,_____毫不在意的样子。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摘自沈从文《边城》)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平淡无奇 赤裸 振动 依然
B.平白如话 袒露 催动 俨然
C.平淡无奇 赤裸 催动 俨然
D.平白如话 袒露 振动 依然
【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平淡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平白如话:(文辞等)浅显通俗。这里强调这两个中秋节没有给翠翠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应用“平淡无奇”。
第二处,赤裸:(身体)裸露。袒露:是指毫无掩饰的表露;又指暴露、露在外面,没有东西遮盖,裸露。也指完全告诉别人某件事。泛指人体、心情无遮无挡。此处是说“肩膊”露在外面,应用“赤裸”。
第三处,振动:指机械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并经过其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催动:使赶快行动。这里是强调锣鼓敲出节拍,强调一种气氛,不是简单的机械振动,应使用“催动”。
第四处,依然:照往常,依旧。俨然:一形容整齐;二形容特别像;三形容庄重严肃等。这里强调特别像是一种什么样子,故应用“俨然”。
故选C。
4.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 )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 )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 ),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
毛主席接着说:“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两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二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闽、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长征万岁!”会场里刹时升起欢呼声。
“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 )。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特别 艰苦 运筹帷幄 此起彼伏
B.格外 艰难 运筹帷幄 此起彼伏
C.特别 艰苦 胸有成竹 连绵不断
D.格外 艰难 胸有成竹 连绵不断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特别:与众不同,不普通,侧重横向比较。格外:表示超过寻常,侧重纵向比较。语境中指兴奋状超过以往,用“格外”。
第二空,艰苦:指艰难困苦,形容生活、工作等条件差,十分困难,强调主观。艰难:困难,艰巨的意思,侧重客观。艰苦的范围比艰难广,程度也更深,侧重主观感受。语境中照应“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用表示客观条件的“艰难”更强调岁月的艰难,人不感觉困苦,而是甘之如饴,凸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空,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语境中指斗争,用“运筹帷幄”。
第四空,此起彼伏:意思是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语境中指口号声应该是间隔性质,属于一阵接一阵,如浪潮般,不可能不中断,应该用“此起彼伏”。
故选B。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 _______;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_______。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_______的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大大_______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断言 一目了然 人性化 提高
B.预言 一目了然 个性化 增加
C.预言 了然于胸 人性化 提高
D.断言 了然于胸 个性化 增加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断言,十分肯定地说;断定的话;结论。预言,事情将要发生而预先说出。根据语境“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选择“断言”更恰当。
第二组,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了然于胸,心里非常明白。根据语境“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可推知,应指一眼就能看得清楚,故应选择“一目了然”。
第三组,人性化,设法使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根据语境“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的服务,应该是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服务,故应选择“人性化”。


展开余下试题第四组,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语境指“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对“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的改变,应选“提高”。
故选A。
【模拟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 )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孔子“韦编三绝”,董仲舒“目不窥园”,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苏子美“《汉书》佐酒”……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读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 )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思索生命的意义。
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 )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沉醉 增强 五彩缤纷 B.沉醉 增加 流光溢彩
C.沉迷 增加 五彩缤纷 D.沉迷 增强 流光溢彩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提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B.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C.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提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D.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他与弟子的思想言行被编成语录体著作《论语》。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班固编撰,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C.陶渊明,东晋人,字元亮,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田园诗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等。
D.马尔克斯是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该奖项的还有印度诗人泰戈尔、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中国作家莫言等。
【答案】1.A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一般为褒义词。“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某事物),一般为贬义词。语境是迷恋的事情拥有恒久魅力,所以用“沉醉”。
第二处,“增强”,增进,加强。“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增强是定性的,增加是定量的;前者是质的提高,后者是量的变化。“增加”与语境中的“必胜信念”不搭配,所以用“增强”。
第三处,“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流光溢彩”,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偶尔也用来形容夜空。语境修饰的是花朵,所以选用“五彩缤纷”。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狙击: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狙击”与语境是“疫情防疫战”不搭配,所以排除CD。
根据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形容词性的词语要放在名词性词语前面,所以“重大”放在“战略”前面,排除A两项。
“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不搭配。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D.“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错误,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故选D。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6题。
说起田园诗的开创者,非陶渊明莫属,他对后世的李白、杜甫、苏轼都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 )出的海市蜃楼。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这些“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环境的追求。生活在喧嚣中的人们渴望清静,渴望悠然地与南山对望,最好去处是到一条小河旁边的大石头上坐坐,______,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身处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可以很好地( )精神生活。
4.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幻化 顺藤摸瓜 调节
B.幻化 按图索骥 调剂
C.变化 按图索骥 调节
D.变化 顺藤摸瓜 调剂
5.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通顺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是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6.文段中提到了四位诗人,下列对他们及其著作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五言古诗《归园田居》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归去来兮辞》也是同类作品,“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不要求押韵。
B.李白的《蜀道难》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
C.杜甫的下列诗作,按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望岳》《客至》《登高》《登岳阳楼》。
D.苏轼的《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将多家思想学说融会其中,比如“逝者如斯”源自《论语》,“无尽藏”则出自佛家用语。
【答案】4.B 5.A 6.A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幻化”,神奇地、奇异地变化。“变化”,事物的性质、形态变得与原来不同或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
根据语境,桃花源并非实际存在的事物,故而应该是“神奇地奇异地变化”,应选“幻化”。
第二空处,“顺藤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去寻找好马。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不知变通。后也比喻依照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此处强调的是不是查究事情,而是寻找“桃花源”,故选“按图索骥”。
第三空处,“调节”,在一定的数量或程度范围内进行调整、节制,使符合要求,一般偏向具体事物。“调剂”,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一般用于抽象。
搭配“精神生活”,应采用较为抽象的“调剂”。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后文“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中“上面”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届新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