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51 2021-12-11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1]
2022年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专项练习
天上的“眼睛”怎样看清地面物体的“指纹”
①9月7日11时0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光谱观测卫星。该卫星的使命是对我国大气、水体、陆地环境进行高光谱观测。
②作为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高光谱遥感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个比较“遥远”的专业名词。其实,高光谱的含义并不神秘。
③原来,高光谱遥感就像一只“眼睛”,只是它探测的光谱范围比人眼宽得多,也精细得多。而地面上的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特征,就像“指纹”一样,专家通过高光谱遥感卫星获得的光谱信息就能识别出地物成分。
④在高光谱观测卫星上,一共装载着七台遥感仪器,包含两台陆表成像仪与五台大气成分探测仪,探测谱段覆盖了从紫外到长波红外谱段,采用高光谱及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获取大气和地表的空间几何、辐射、光谱和偏振等多种信息。
⑤之所以说高光谱观测卫星就像“眼睛”,是因为卫星和人眼一样,都是通过获取光谱来采集信息的。但是,人眼的观测范围十分有限,仅限于对可见光频率范围内的观测,而高光谱观测卫星的“可见”范围要广得多。遥感仪器除了探测可见光到短波红外,还可以探测紫外、中红外和热红外等波段。如果把高光谱设备比作一台相机,它的功能就是可以在每个光谱波段拍一张照片。
⑥卫星收集到大气和地表的光谱信息,包含了各种目标地物的光谱特征,这些地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特征,就像人的指纹一样,而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些光谱信息识别出地物成分。
⑦我们可以将地物的光谱特征比作指纹,但现实当中的指纹识别是存在模糊、混淆等问题的,高光谱观测卫星会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遥感大数据方向负责人毛星表示,在高光谱观测的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存在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的现象,例如树和草地的光谱曲线有时看起来就是差不多的,同一棵树从两个位置观测得出的光谱曲线也可能存在差异。实际应用当中,为避免以上这两种情况,科学家不仅会利用物体的光谱信息,还要结合物体的空间位置信息来进行区分。
⑧除了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等问题,李云端介绍说,当高光谱仪器的一个像元中观测到多种物质时,会出现光谱混叠的现象。科学家依靠成熟的算法解开混叠,该算法可以根据不同成分对光谱的影响程度,计算出不同成分的含量。此外,科学家们还在研发新一代高光谱成像仪,以进一步提高成像仪的空间分辨率,使获取的光谱“更纯”,一定程度上减少光谱混叠。
⑨高光谱遥感在农业应用中十分广泛,可以用于农作物估产、长势监测、病虫害识别、农作物精细分类、杂草识别等工作。除农业领域以外,卫星也将为国内各行业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光谱遥感数据,包括我国环境的综合监测和监管,以及自然资源勘查、防灾减灾、林业资源清查、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
⑩此外,高光谱观测卫星有个值得一提的功能——它是我国目前唯一可用于大气污染气体探测的有效载荷,可单日覆盖全球污染气体监测,服务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及“臭氧和PM2.5协同探测”等国家战略。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可实现1~4ppm的二氧化碳探测和30ppb的甲烷探测,让碳排放无所遁形,为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高光谱观测卫星成功发射的例子,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易于读者接受。
浏览完整试题
B.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对高光谱观测卫星进行具体介绍。
C.现实当中的指纹识别存在模糊、混淆等问题,而高光谱观测卫星不会遇到这种问题。
D.高光谱遥感除了在农业应用中十分广泛外,还可用于大气污染气体探测。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如果把高光谱设备比作一台相机,它的功能就是可以在每个光谱波段拍一张照片。
3.阅读第⑩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高光谱观测卫星有个值得一提的功能——它是我国目前唯一可用于大气污染气体探测的有效载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能不能微缩
①在科幻电影中,人可以缩到比蚂蚁还小,甚至细胞那么小。要是真能实现该多好啊!我们就可以去看微观的美景,其实际应用价值也不可限量。
②比如旅行。现在的客车一般载几十个人,飞机一般载几百人。要是人能微缩,一架飞机就能载数千人,甚至数万人。那将节省多少燃料啊!
③在战争中,我们的战士也能变小,躲过敌人的监视,穿过各种障碍物,进行侦察和各种军事活动,使敌人的现代化武器失去作用。
④在医学上,微缩了的医生可以进到身体里面,修补伤口,清除结石,找出癌细胞,甚至可以一根根地去接通断裂了的脊髓神经,让截瘫者重新站起来。
⑤但实际上,这样的微缩是不可能实现的。要保证微缩以后还是人,那人的每个细胞也要相应缩小。如果人缩到细胞那样小,那原来的细胞就要缩到一个氢原子那样小,那就不可能是细胞了。
⑥不要说把人缩小到细胞那么小不可能,就是缩小到蚂蚁那么小都不可能。那么小的生物不可能是人。《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比较聪明。他不缩小成小孙悟空,而是变成一个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
⑦人不能微缩的一个原因就是组成人的细胞不能相应地缩小。否则,就装不下细胞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数量和种类的分子。如果把人缩到蚂蚁那么小,细胞的大小就要缩到10nm左右。而DNA的直径就有2.6nm,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有20nm大小。
⑧即使不考虑细胞缩小,这里也涉及一个基本问题:一个物体(包括生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其性质、行为能否还像原来一样?几何的基本定律告诉我们:不会。
⑨原因就是,几何里面的几个参数——长度(一维)、面积(二维)和体积(三维),在一个物体放大或缩小时,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长度是按线变化,面积是按平方变化,而体积是按立方变化。也就是说,线度增长(或缩小)10倍,面积便增大(或缩小)100倍,而体积则增大(或缩小)1000倍。这个几何关系看似简单却影响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和行为,包括生物和人。
⑩比如说,一块石头,扔出去会立刻掉到地上。但如果把它磨成细粉,就可以随风飘扬,尽管每个颗粒的重量还是比同体积的空气重几百倍。这不是浮力,而是石头磨细以后,每个颗粒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大增加。空气流过颗粒时产生的摩擦力大过颗粒的重量,所以颗粒可以随风飘扬。
⑪缩小是如此,放大也是一样。
⑫在日常生活中,用纸叠一个飞机,纸飞机可以自已立住。但如果把它放大到真的飞机那么大,它就会垮塌。因为重量和线度的比值大大增加了,而纸的机械强度并没有变化。同理,我们可以用钢筋水泥建造两米宽的阳台,但我们不可能用钢筋水泥建造同样形状的两百米宽的阳台。它一定会垮塌。
⑬这种关系也影响到生物,导致很多有趣的现象。
⑭动物的高度缩小一半,重量就要减为八分之一,而关节表面积只减为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单位面积的关节所承受的力就会减少一半。1厘米高的生物,关节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就是一米高的生物的一百分之一。所以,蚂蚁和蜘蛛的细腿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大象就要很粗的腿才能站住。长颈鹿既要吃高处的食物(脖子要长),又要跑得快以逃避野兽(腿要长),就只要缩小躯干和四肢的比例以减轻重量,特别是缩短身长。所以长颈鹿就只能是这个怪样子。
⑮同样,从人的大小到蚂蚁的大小,体重迅速变小,但肌肉横切面变小的速度却慢得多。所以蚂蚁可以举起比自己重100倍的物体,跳蚤可以跳出比自己身高高100倍的高度,人就绝对做不到。
⑯反过来说,如果把蚂蚁按比例放大到人那么大,那它就会有比人大得多的脑袋,细得多的脖子,再加一个巨大无比的“肚子”。它会连头都抬不起来,更别说快跑了。
⑰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生物更是变化多端。看似随心所欲,其实内中都有规律存在。一个简单的几何原理所导致的力学后果,却影响到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我们越能看到事物表面现象后面的原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越深刻。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4.本文主要运用了按逻辑顺序说明的方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
5.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不能被微缩的原理。
6.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7.本文原来的副标题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几何关系”,你认为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类的“黄金体温”
①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②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③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④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⑤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
⑥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展开余下试题
⑦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⑧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
⑨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⑩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
⑪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⑫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
⑬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8.阅读⑦—⑬自然段,概括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的现象。
9.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0.阅读第⑪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阅读《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完成后面小题。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又可以“随身携带”。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1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1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_____)
(2)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_____)
14.简要说明人类为什么要开发人体生物能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智能“黑科技”描绘智慧生活“新图景”
①走进家门,只要简单传达几句语音指令,机器人“管家”就能打开空调、调节温度;站在“魔镜”前,镜子不仅能实时进行“肌肤体检”,还能提供“护肤小指南”……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形形色色的“黑科技”不仅“走”上企业生产线,更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一幅生动的智慧生活画卷正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AI成为工作生活“知心拍档”
②此次“云展会”上,国内数字音乐服务商酷狗音乐展出的“便携AI音箱”引人关注。对着音箱发出唤醒指令,就可以启动人机交互功能,音箱不仅能根据具体歌曲、歌手名等语音指令进行播放,还能“了解”用户听歌习惯,智能推荐其可能喜欢的歌曲。
③构建“用户画像”、根据需求精准推荐、智能推荐使用场景……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不仅能“读心”,也成为与人类分工合作的“伙伴”。
④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线下智慧体验馆一侧,几台憨态可掬、外形各异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总结科目学习情况、分析薄弱领域……内置娱乐、学习等多种功能模块的机器人,将有望成为家长的“小助手”,为孩子的学习安排提供建议和参考。
⑤大会期间,2020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也正在举办,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多支参赛队伍围绕无人驾驶等领域“一决高下”。通过AI辅助驾驶,在智能汽车领域已不再是“科幻情节”。
疫情期间智能科技大显身手
⑥面对暴发的疫情,智能科技成了人们的“眼”和“手”,不仅仅在抗疫“战场”上发挥出重要作用,也实现了各类疫情防控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
⑦进入“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微信界面,复诊患者填写此前就诊信息,审核通过后所需药品当日或次日就能通过快递配送上门;在“专科门诊”分类下,患者还能够在线问诊,与医院的专科医生进行一对一交流。
⑧疫情期间,慢性病、常见病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有所不便。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迅速“上线”,方便人们“宅家”取药就诊。
⑨腾讯提供的人工智能辅诊方案在疫情期间为医生快速提供辅助诊断的参考;中新天津生态城一小区的“无接触智能测温通道”能够自动检测人员体温;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里,企业复工、公寓酒店入住等信息一目了然……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积累,智能科技不仅在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和便民惠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疫情防控中“崭露头角”。
点亮“智慧”仍需补齐短板
⑩智能“路标”已经亮起,为了打通前往未来的“智慧之路”、推动智能科技驶上“快车道”,专家建议从多方位发力,打造应用场景,规范数据使用。
⑪“目前,智能科技产业的应用场景数量还不够多,高端技术在场景应用层面创新不足。”世界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周胜昔表示,未来要在人工智能、5G、车联网、区块链、VR/AR等重点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模式转变为新动能、新增长点。
展开余下试题
⑫数据共享是智能科技发挥效用的重要基础,很多“城市大脑”也是依托数据资源共享实现的。业内专家认为,为了让数据更好为智慧生活“赋能”,完善数据使用和共享的法律法规、建立互联网安全互联标准尤为重要。
⑬“建议相关部门推荐各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通体系内与体系间的‘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融合、服务融合和行业能力提升。”廖杰远说。
⑭陈旭辉认为,目前各地大多已对数据共享在立法上进行了规范,下一步应强化落实前期颁布的相应法律法规,使得数据共享真正实现。
15.请列举文中智能科技在现阶段已知的作用和在未来生活中将发挥的作用。
16.根据文中提到的智能科技的某一项作用,举例说明居家学习期间智能科技对你网上学习的帮助。
1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一幅生动的智慧生活画卷正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便携AI音箱的人机交互功能,是指人发出指令,音箱进行播放;音箱“了解”用户听歌习惯,智能推荐其可能喜欢的歌曲。
C.“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不仅能‘读心’,也成为与人类分工合作的‘伙伴’”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廖杰远建议相关部门推荐各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通体系内外的“数据孤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辣条的是是非非
朱广思
①辣条是让中国孩子印象深刻的一种零食,它凭借低廉的价格、简单粗暴的口感,获得了无数孩子的青睐。校园零食界辣条称第二,没谁敢称第一!但是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一些辣条生产厂家卫生状况差的乱象被曝光,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辣条这种食品的关注。
②很多人认为辣条是用面粉油炸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辣条用的生产工艺叫挤压膨化,就是把面团放入螺旋杆挤压膨化机内,挤压膨化机会在很小的空间里,对面团施加很大的挤压力,使面团升温,以把生面团加热到熟透。随后,面团从另一端的小孔中挤出。挤出时,压强骤然降低,而团里的水分直接蒸发成水蒸气。原来的生面团就这样变熟了,不仅具有韧性,而且还蓬松多孔,这就是辣条面胚。接着就是把各种香料、辣椒、食品添加剂等,调成特制的辣椒油,跟面胚拌在一起。包装之后,就是我们买到的辣条啦。
③其实制作辣条就是这么简单,真正复杂的成分就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包括各种人工甜味剂、防腐剂、食用香精等。人们大多认为辣条好吃是因为加入了大量的糖,其实辣条在制作过程中是不加糖的。辣条中加入的主要是各种人工甜味剂,这些甜味剂比蔗糖甜上百倍到上万倍不等。为什么这样呢?这可能是由于辣条本身的油含量多、水含量少。由于蔗糖难溶于油脂,如果用蔗糖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那么多的糖根本无法溶解在面团内那一点点水里,这样会导致糖析出来,影响口感。而人工甜味剂只要加一点点,就能达到预定的甜度,就不用考虑溶解度的问题了。在辣条中,一般还有脱氢乙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酸、山梨酸这些防腐剂,这样,无论是辣条表面的油,还是里面的面胚,都被防腐剂照顾到了,整个产品就更不容易腐坏变质。至于食用香精,不用说,当然可以让辣条的口感更好,吃起来更香了。
④因为辣条加工简单、利润率高,所以很多辣条都是不正规的作坊制作出来的,确实存在卫生条件差、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没有检验设备等现象,让很多人吃出了急性肠胃炎,这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可是有些人觉得,吃那些从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干净卫生的辣条,对健康就没什么影响了。其实,就算能做到干净卫生,辣条也无法摆脱高油、高盐、高添加剂的原罪。辣条的含盐量是惊人的,如果你吃了一包辣条,就算别的啥都不吃,那么你摄入的钠已经达到了每天需要量的1.4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天食用钠的量最好不要超过2克,否则容易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疾病。除了钠含量的问题,辣条还属于高脂肪食物。吃一包辣条,摄入的脂肪约占每天摄入脂肪量的1/4,如果你把辣条当成日常零食,那肯定会越吃越胖,患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也会增加。除此之外,辣条中的食品添加剂常常是超标投放的,这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⑤因此,不管你有多么喜欢吃辣条,也请你“浅尝辄止”。
(摘自《实用文摘》)
18.从选文内容来看,人们对辣条的认识存在着哪些误区?
19.辣条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各种食品添加剂?请简要回答。
20.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辣条中加入的主要是各种人工甜味剂,这些甜味剂比蔗糖甜上百倍到上万倍不等。
21.为什么干净卫生的辣条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中国人的太空“新家”长啥样
①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它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第一个空间站舱段。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组成。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关键舱段,就好比是大树的树干,其它舱段如同大树的根、枝、叶,不断向外延伸。
②中国空间站在总体规模上不及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16国联合,先后经历12年建造完成)。这主要是采用规模适度、留有发展空间的建设思路,既可以满足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需要,又同时具备扩展和支持来往飞行器对接的能力。但中国空间站也堪称“豪宅”。如天和核心舱的体积非常大,长度比五层楼房还要高,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空间站规模也足够大,如果天宫一号和二号是一室一厅的房子,那空间站就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③那么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寿命如何,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长期在轨稳定运行呢?
④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十年,具备延寿到十五年的能力。空间站设计师以系统和产品的长寿命和固有可靠性设计为基础,配合开展系统和产品在轨故障诊断、处置预案设计、维修性设计,以实现长寿命、可靠性的既定目标。
⑤空间站在天空中安家后,将面临原子氧、紫外线辐照、空间碎片等来自宇宙的各种威胁和挑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坏和伤害,设计团队想方设法让空间站变得更结实、更强壮。例如,为了应对空间碎片等“劲敌”攻击,天和核心舱热控分系统针对长寿命可靠性问题,为空间站安装了两条相当于“大动脉”的管子——热管辐射器,以便减少流体管在外暴露的面积,大大降低被空间碎片击穿的风险。
⑥中国空间站是中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实现了产品、部组件、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建造空间站,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工程。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2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最大限度”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2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梦天实验舱就好比是大树的树干,其它舱段都会如同大树的根、枝、叶,不断向外延伸。
B.④⑤两段不能调换顺序的原因是内容与第③段相照应。
C.设计师以系统和产品的长寿命和固有可靠性设计为基础,设计空间站在轨飞行十五年。
D.空间站安装两条热管辐射器,以便增加流体管在外暴露的面积,降低
上一篇:
2022年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专项练习
下一篇:
2022年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训练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2年省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