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杜甫遭逢“安史之乱”,作品充分反映社会现实,所以当时就称之为“诗史”。 B. 与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的诗歌相比,陶潜、鲍照等人的作品同杜诗一样,都在大量地歌咏时事。 C. 乱世中 杜甫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观察和深刻的认识,并凭高超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这是前无古人的。 D. 作为“诗史”的杜诗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字里行间包涵着“悲欢忧乐”“好贤恶恶”,活跃着诗人的性情。 2. 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提出论题,接着论述杜诗被称“诗史”的历史、原因及“诗史”与历史的区别。 B. 文章引用胡震亨的论述,阐明杜甫以时事入诗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的观点。 C. 第四段在论述杜诗的特点时,将浦起龙与胡宗愈的说法进行对比,支撑了自己的观点。 D. 文章在赞扬杜甫对我国诗歌贡献的同时,也对言过其实的说法有所辩驳,具有思辨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与同时代大多数诗人不同,杜甫以满腔热诚、大量歌咏时事著称,所以我们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也未为不可。 B. “诗史”不同于历史,不能理解为用诗体写成的历史,故而“诗史”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主要是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 C. 杜甫的“史诗”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凸显作者本人的形象,其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就体现这样的特色。 D. 在认识清楚时代的症结和问题的核心所在的同时,把抒情和时事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书写出一部优秀的历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铿锵有力、重若千钧,激起广泛共鸣。 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文艺界应以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以更加丰富的文艺作品,展现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血脉,是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张砥《用厚重的作品传扬共和国的红色》) 材料二: 当被问及“你对我国革命历史传统的认识程度如何”时,约七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认识较肤浅。如此低的认知率凸显我们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存在问题,“蜻蜓点水”般的传播难以撼动人心。要使革命传统教育在当今时代继续焕发光彩,大学教师必须要转换思维,与学生主动交流,与生活紧密结合,其时效性才能真正提升。互联网乱象丛生,然而,教育工作者并未对此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在以大学生为主体,革命传统教育为客体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对于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而言,既是无处不在的挑战,更是迎面而来的机遇,迫切期待政府、社会、行业、高校、个体等各方用实际行动去回应。 (摘编自檀江林、王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 材料三: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要充分阐释红色文化的内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通过查证史料、寻访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老战士等方式,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事件,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红色歌谣、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剧等,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在历史的发生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重现当年的革命情景,以震撼的力量发挥影响作用;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或英雄事迹报告会,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提升讲解质量,打造传播文化自信主战场;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走进校园,让青年学生接受心灵洗礼,激发“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以启蒙式、启迪式的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的教材,让青年一代的纯洁心灵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思想和品德受到锤炼。 (摘编自2018年11月22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 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等文章。教材中既有叙写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也有描绘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历史教材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战14年的史实。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中新网2019年8月2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用丰富的形式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B. 自媒体对革命传统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应以大学生为客体,革命传统教育为主体。 C. 革命传统的教育要重点关注广大青少年,要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修养。 D. 新版语文教材加大了革命传统篇目的比重,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样都强化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 5.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二揭示了当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缺失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变现状的一些对策。 B. 中国革命实践创造了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C. 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这样可能会冲淡语文学科的文学属性。 D. 新修订的教材突出了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弥补了旧教材在文化传承上的不足,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