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97 2021-12-23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7]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练:干谒言志诗、应和诗
考点:
1. 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2. 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3. 杜甫《寄杜位》
4. 杜甫《赠田九判官》
5. 韩愈《答张十一》
6. 张籍《寄和州刘使君》
【考点研究】
一、干谒言志诗
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常见
标题 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等字眼。
常见
意象 诗风不同,意象不定。如朱庆馀的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孟浩然的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
常见
情感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常用
技法 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喻己。
②对比。孤鸿与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地位悬殊。
③双关。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意蕴常取自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意象。
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
语言
特点 含蓄隐喻
二、和诗
“和”读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三、应和诗
应和诗是收到别人的赠诗后回的答诗。题目中能体现的词应该是酬,也就是报酬,答谢。而见赠是说别人送我的意思。
【考题对接】
一、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奉酬李都督表丈①早春作
杜甫
力疾②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注释】①表丈:即表伯叔。②力疾:扶病强起。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是在叙事,说自己清晓扶病强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都督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悲伤之感。
B.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仍是叙事,说自己转瞬间又接待客人,愁绪也因此更增,觉得自己就像来客一样老去。
C.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色堪娱。“入”“归”二字传神地写出了早春的意蕴,体现了生命的复苏与萌动。
D.整首诗歌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可概括为“悲”字,连“红入桃花”“青归柳叶”的初春之景,也触动着诗人的悲情。
2.全诗的情感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悲”的具体内容。(6分)
一、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答案】
1.B【解析】 愁伴客:犹言愁苦永摆脱不开。客,是杜甫自谓。老随人:衰老亦挥之不去。此联主要表达作者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和日益衰老的迟暮伤感之情。
浏览完整试题
2.(1)首联写诗人体弱多病,生机盎然的早春反衬了个人衰老,抒发了自伤病苦之悲。
(2)“愁伴客”,流落他乡,客居在外,愁苦永摆脱不开,表达了羁旅愁苦之情。
(3)“更觉老随人”,觉得日益衰老,表达了迟暮伤感之情。(或:颈联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生机勃发的早春美景与自己的衰老形成强烈对比,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自己的迟暮伤感之情。)
(4)“望乡应未已”,从未中断的遥念故乡的思乡之情。
(5)“四海尚风尘”,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原诗 译诗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正当扶病强起之际,忽接来诗为春天的旱来而悲哀。
因读来诗转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缘愁而更伤自己的日益衰老。
在大好的春天里,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
面对良辰美景我遥念故乡从未中断,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啊!
注释
奉酬:即遵奉酬答。
李都督:诗人亲友,具体不详。都督:官名,唐置都督府,分上中下三等,其边防重地之都督,则加节度使,以后节度使增多,都督之名遂废。
表丈:即表伯叔。
力疾:扶病强起。
风尘:指战乱。
赏析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下截申明上截,通首一气,抒写中有无限曲折。首联“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叙事,说扶病强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表丈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伤春之感。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转添春愁,又因愁伤老。见得伴客萧条,随人俯仰则更可悲,已透下望乡未已意。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色堪娱。“入”“归”二字,炼字极活,为句中之眼,字字皆响,与他人随意点缀者不同,是化腐为新之法。“入”“归”二字极生动、传神地写出早春的意蕴,写出生命的复苏与萌动。 两句实写春景,用笔舒缓,为下文铺垫。尾联“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回应上截,翻出已愁。说世乱未靖,归期无日,尤不免于伤春伤老。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
全首只一“悲”字;连“红入桃花”、“青归柳叶”,俱作“悲”字用,不作“早春”佳字用。“转添”、“更觉”,切上“早春”,透下“红入”、“青归”字。当此桃花柳叶之时,而四海风尘,望乡复切,则客之愁而人之老可知,所以见起处“悲早春”“悲”字之妙也。曰“犹未已”、“尚风尘”,说明“转添”、“更觉”之故。诗中抒发了诗人伤春、伤老和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
二、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①
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②。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③。
【注释】①严公:指严武,曾写《寄题杜二锦江野亭》,邀请杜甫出仕做官,其尾联为“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杜甫时居使君滩附近。②钓锦江鱼:化用东汉严光隐居富春江垂钓的典故。③语出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首联作者先说自己任拾遗之职时曾上书朝廷,接着自称本性疏懒只适合水竹之居。
B.诗人回忆在朝廷担任职务,驾乘皇家之马,现在则追慕古人江边垂钓,有幽居之意。
C.颈联下句以阮籍自比,表明自己不懂礼法,照应前两联,解释为官不长久的原因。
D.此诗通过对比、用典,体现心气平和的情绪,与“官应老病休”的愤激并不相同。
2.作为一首酬答诗,本诗尾联针对严诗尾联,运用双关巧妙回复。请简要分折。
二、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答案】
1.C【解析】“表明自己不懂礼法”,“解释为官不长久的原因”错误。
2.①本诗尾联表面说除草开路,欢迎严武到访;②实则运用典故,表达锄草力耕的选择,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出仕做官的邀请。(6分,每点3分)
【赏析】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此当是宝应元年作。本诗是杜甫谪居四川成都时期所作,当时他的好朋友严武写了一首诗,名叫《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诗中表示规劝杜甫出仕为官、担任自己的幕僚,杜甫因此写了本诗以及《严中丞枉驾见过》等诗作来表示谢绝。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上四,答严诗前四句。下四,答严诗后四句。严曰“何须不着?冠”,盖劝之仕也。公答曰“拾遗奏书,奉引骑马”,见斥官之后,无复此兴矣。严曰“漫把钓竿,懒眠沙草”,谓不当隐也。公答曰“懒性从来,幽栖真钓”,见托迹此堂,习而安之矣。严曰“兴发”,公答曰“登临不倦。”严曰“驰马”,公答曰“枉沐旌麾”,皆喜之也。礼法疏,先致谦词。径欲锄,急待其至矣。在严诗固款曲而殷勤,在公诗亦和平而委婉。解者指严为语多刺讥,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孔毅父《续世说》:武过草堂,公有时不冠,故严诗云:“何须不着?冠。”而公答曰:“阮籍焉知礼法疏。”以解嘲也。《杜臆》:此因后人误读杜句,遂有不冠之诬,而欲杀之诬,亦从此起矣。
诗当作唐朝宝应元年(762)春,杜甫当时5岁,严武在长安时是杜甫的同事,当年曾一起被贬出长安。前一年十二月,严武开始任成都尹。在成都期间,严武与杜甫经常来往,也给与很大的照顾。后来杜甫还曾到严武幕府任职。杜甫所担任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才称他为杜工部),也是严武向朝廷保举的。
严武一生曾多次驻守四川,本诗创作于第一次镇蜀期间,严武对杜甫的劝仕之意大约曾表达过多次,一直到他奉召入朝、杜甫送他到绵州时,还在动员杜甫:“试回沧海棹,莫妒敬亭诗。”(《酬别杜二》)可以说,在严武第一次镇蜀期间,杜甫确实是绝意于仕进的,下了老死江湖的决心。但是送走严武之后,历经了徐知道之乱,在梓州、阆州避乱流寓的一年半时间里,杜甫的心情和想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新登基的代宗翻了一些肃宗时所立的旧案,一些遭贬斥的旧臣又得以起用,杜甫的许多故人也相继应召入京,反映出当时形势处于新旧交替之中,因此他的心情不再平和,变得激烈,对自己卜居成都近两年的想法进行了否定。所以当严武第二次镇蜀,杜甫旋即回到成都,不待严武招邀,已经于归家兴奋之际说出了“飘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是见疣赘,骨髓幸未枯”(《草堂》)的心里话,大有主动请缨之意。这一回杜甫的入幕,实在不见有推辞之迹。
展开余下试题
严武在《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诗中邀请杜甫到成都城游玩,深意是劝他为官,但杜甫在本诗说,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这是客气话,也是对严武的邀请。同时也谢绝了严武劝仕的好意。
三、杜甫《寄杜位》
寄杜位①
杜甫
近闻宽法离新州②,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③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④游。
【注释】①杜位,杜甫族弟,曾被贬新州。②新州,属唐代岭南道。③玉垒,山名,位于成都附近。④曲江,唐代长安名胜。杜位京中有宅,近曲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叙事,在杜位调离之时写下此诗。次句抒情,归期难料,难以相见。
B.颔联以“已是十年流”强调杜位被贬时间长,族弟的遭际令人悲伤。
C.尾联中“心绪乱”与首联中“尚百忧”相照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繁多。
D.尾句想象两人过去同游曲江的快乐,表现了诗人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
2.颈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杜甫《寄杜位》【答案】
1. D 【解析】D.“表现了诗人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错误,尾联说“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点明作者身在成都,感到心绪烦乱,因为不知何时才能够和族弟一起共游曲江,并非“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而是对回到长安得到重用,过上安宁、兄弟重游的美好生活的渴望,然而又因国家动乱,这次离别后未必能再次相见,更遑论一起重游,而感到愿望难以实现的烦乱、惆怅。
2.以“干戈”代战争,以“雪”喻白发,运用虚写,想象杜位贬归途中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杜位的同情。
杜甫《寄杜位》
原诗 译诗
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近闻你被从宽处理离开新州,可以想到你满怀思归的万般忧伤。
被贬之人虽然都是远去万里,但更悲悯你已是十年的贬谪他乡。
何况战火烟尘一直在你眼前,想必你应是白发如雪,两鬓苍苍。
玉垒山前写信给你心绪烦乱,何时我们俩还能在京城游览曲江?
鉴赏
此为杜位移州而作也。离新州,叙事。尚百忧,推心。逐客二句,承新州,言流窜之久。干戈二句,承百忧,言离乱堪伤。未述寄诗之意,犹恐后会难必也。【顾注】同是贬窜,于郑虔曰严谴,于杜位曰宽法,以见轻重失宜,此老杜《春秋》之笔。泽州陈冢宰曰:郑初贬官,故用严谴。位离贬所,故用宽法。非欲以此翻两人罪案也。位从新州移江陵,尚未还家,故云归怀。时有史朝义、段子璋之乱,故曰尘随眼。
四、杜甫《赠田九判官》
赠田九判官
杜甫
崆峒使节①上青霄,河陇降王款②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③。
陈留阮瑀④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
【注释】①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讨安禄山时,任命田九为御史中丞、行军司马。②款,叩。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叩塞门来服从,明皇诏翰应接。③嫖姚,原指霍去病,此借指哥舒翰。④阮瑀,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曾烧山请他效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起势高远,“青霄”二字语义双关,既指崆峒山之高峻,也指哥舒翰之战功非凡。
B.颔联表面以宛马食苜蓿而肥喻霍去病,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为后文张本。
C.颈联与题目照应,“陈留阮瑀”这一典故,说明判官田九是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
D.尾联承接颈联,在指出判官田九举荐之功之外,也非常明显地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四、杜甫《赠田九判官》【答案】
1. D【解析】不是希望田九退隐,而是希望田九推荐自己。
2. ①通过称赞哥舒翰,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
②通过描述哥舒翰的部下人才济济,表达对友人善于发现、推荐人才的赞许;
③通过写赠诗,表达自己得到推荐任用的期盼和建功的渴望。
杜甫《赠田九判官》
原诗 译诗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 哥舒翰登上崆峒高地,河西陇右的番王便来降叩朝廷(河西陇右的番王便来示好圣朝)。
大宛马总以苜蓿草为肥美,哥将军只赞赏汉代霍嫖姚。
高适优秀如陈留阮瑀无人可与比,你似京兆田郎善识人他早被你招。
【注释】
青霄:青天、高空。
河:指黄河;
款:叩。
圣朝:即当时的朝代(唐朝)。为了歌功颂德的需要(否则恐难以生存),古人往往把本朝称为圣朝。
宛马:大宛马。
肥:以(苜蓿)为肥美。
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主要做牧草和绿肥。
将军:这里指哥舒翰。
数(shǔ):比较起来最突出。
汉嫖姚:霍去病。
陈留:地名。
谁争长:谁的水平能与高适争高低?
京兆田郎:这个典故出自东汉赵岐所著的《三辅决录•田凤》:长陵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仪貌端正,人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根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因为同姓,这里用来指代田梁丘。
见:被。
麾:本义为古代供指挥用的旌旗。麾下:这里指哥舒翰的部下。
才并美:人才济济。并,在这里是都、全、皆的意思。这一句是说哥舒翰部下靠您(指田梁丘)而人才济济,可证上句的“早见招”。
向:于。
渔樵:杜甫自比。
序号 诗句 解读
第一联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将军麾下赖你很得力人才多涌入,我怎可以全不问世事仍旧在渔樵?
第二联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前四句暂不提田本人,而是称赞哥舒翰,先美其主。其手法同于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诗中称美哥舒翰之前,先赞唐玄宗:“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第三联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第四联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 这两句明确地称赞田梁丘善于发现、推荐人才,杜甫希望田梁丘也推荐自己。
赏析 送上诗篇求荐举。首联赞颂田的上司崆峒使节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一到任,便有异邦番王归顺大唐。崆峒:甘肃的著名高山;款:叩门表善意。次联还说哥舒翰堪比霍去病。秦苜蓿:唐代秦地已产苜蓿;汉嫖姚:霍去病曾任汉嫖姚校尉。三联称赞作为节度使助手的田判官曾把高适举荐给哥将军。尾联表示自己当下像渔人樵夫般清闲,希望田判官也能给予推荐。
展开余下试题
上四,叙哥舒受降之事。下四,美田九荐贤之功。使节西往,而降王入款,见翰能威名远眼也。马肥苜宿,承降王。将数嫖姚,承使节。阮瑀,指高适,适本封丘尉,与陈留相近,他章云“好在阮元瑜”可证。高之入幕,必由田君所荐,故云“早见招”,而幕下赖之。留意渔樵,公仍望其汲引也。
五、韩愈《答张十一》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筼筜:竹名,生长在水边。踯躅:杜鹃花科,可供欣赏。
1.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4分)
2.“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4分)
3.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3分)
4.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
5.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6.诗歌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4分)
五、韩愈《答张十一》【答案】
1.①“竞”“闲”用的比较传神。(1分)②“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分)③“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1分)④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更加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1分)
2.①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②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1分)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1分)③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1分)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1分)
3.(1)这两句诗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1分)
(2)蕴含的感情:①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②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2分)
4.①衬托: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5.①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②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6.①首联景物的特点是荒僻冷寂;②首联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地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之感。
【注释】
①功曹:官名。
②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③筼筜(yún dāng):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④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⑤恩波:谓帝王的恩泽。
⑥死所:死的地方。
⑦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⑧霜毛:白发。
【译文】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
上一篇: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李白诗歌小专题
下一篇: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标点+词语+病句+连贯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2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