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84  2021-12-28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尾段解读与增分专练
2022届高考小说尾段解读与增分专练
考点:
1.汪菊珍《金相公》
2. 林盛青《安安的吊脚楼》
3. (美国)雷蒙德•卡弗《小偷(节选)》
4. (英)戴维•洛奇《赖床的男人(节选)》
5. 孟宪歧《送米(节选)》
【考点研究】
一、结尾段的作用
(一)结构上
1.总结上文。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二)内容上
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二、小说常见结尾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
好处:(1)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悲剧结局。
(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3)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大团圆结局。
(1)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留下空白的结尾。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考题对接】
一、汪菊珍《金相公》
金相公
汪菊珍
金相公家在谢老师家北面,西厢靠北的两间,门前铺着一尺见方的青砖,地势比乔爹家的高出一尺。二房厅为明代大官的府第,为防范倭寇进犯,他们在家里养有兵丁。西厢是兵丁们的营房,这方正的青砖之地,是他们的练兵场。如今它成了二房厅人出入的通道,我去朋友阿红家,也走这里居多。
金相公是箍桶世家,祖上专门打造富贵人家的各种桶、盘。因为手艺好,用料讲究,他家的圆头木器一般人难以企及——光一个铜圈,厚至三分,描龙刻凤,金灿灿,亮晶晶,被人誉为金圈。加上他本来姓金,东河沿人有时叫他金相公,有时又叫他金圈。
当然,这是说从前,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当我经过他家门口,他所切削钻刨的,不过是些平常的脚盆、圆盘,或者水桶、舀勺。都是白木,箍的是铁圈,有时是竹圈。然而,金相公还留着一套铜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主顾,他常常叹息。
金相公还有一个好大的不如意,就是没有儿子。已经去世的老伴儿,只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这对于他手艺的传承,是个很大的不利。当然,女儿也罢了,可以招个进舍女婿。偏偏大女儿特别出挑,找了个吃国家粮食的——我家河对面粮站的工人。如此,他就剩下一个念头,女儿生个儿子,来继承他的手艺。
女儿终于称了金相公的心,果然生了个儿子。金相公笑得合不拢嘴,每天把钻啊刨啊使得顺溜,还几次把那套铜圈拿出来,套在外孙的坐车、摇篮上,逗外孙玩儿。我这才看到,这传说中的铜圈,其实只是几个黑不溜秋的圆环。要说它的好处,就是声音,叮叮当当,确实好听。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两年,金相公的眉头又皱拢了,因为外孙不会说话,连咿咿呀呀的声音也不发一声。女儿女婿着急,抱孩子去了无数医院。被上海的医生确诊后,他们搬离二房厅,去了粮站宿舍。金相公也只闷头干活儿,再不说话。人们说,金相公家一下哑巴了两个。


浏览完整试题金相公的小女儿,只比我大两岁。没娘的孩子可怜,她平时就不声不响,至多和路过的我点个头。如今连姊姊也搬走,父女两个烧饭洗衣的家务都落到了她身上。不久,商店里的塑料脸盆、水桶这样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多,金相公只能给人修个旧。他赚的钱连嘴巴也顾不住,小女儿辍学,父女两人开始绩麻了。
绩麻这事占地方,需要大场院。好在青砖道地儿很大,尽可以摊放、收晒。此外,他家北边还有一堵砖墙,是二房厅第二进的围墙,很多砖头已经损毁,裸露出一个个豁口。金相公用毛竹扎了个四方的棚架,靠在墙上,棚架上悬挂着一卷卷粗麻。这麻泛着黄绿,在阳光下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终于,金相公时来运转了,这便是东河沿人最难忘的大旱年。那年夏天,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我家门前的漕斗底翻天了。人们在河底掘了土井,早晚打水。万安桥那边三江交汇,河底很宽,搭了戏台,时常唱戏。看戏的人黑压压的,挤满了河底。也有人站在河岸上,观望着这难得一见的奇观。
这时,金相公家的门槛被人踏断了,大家争相订购水桶——土井里的水,只能用来清洗,而吃喝的,须到小镇前面的山洞里去挑。没有劳力的人家,让人代挑,便宜的八毛一担,最贵的时候一元两角。当时,只要有劳力的人家,都前呼后应地去挑水了。
金相公自然高兴了,他日日夜夜箍水桶,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订单实在太多,他把箍桶分成了几道程序,依次做圆的底盘、弧形的把手、桶身木板。如此标准化作业的好处是,转手快,出货多。简单的工序,比如用砂纸打磨之类,让女儿帮着做。
我父亲从绍兴挑来一副水桶的木板,特意让金相公去加工。金相公本来不接外加工的,但看在我父亲路远迢迢挑来的份上,收了下来。一直没完工,父亲上门催促,我跟了去看,才第一次进入金相公的家。古旧的厢房板壁里面,那套金圈一个个排着队,黄铜的颜色一点儿也没有了。
金相公做桶极其仔细,几块木板比画来比画去,已经看不出拼接的缝隙,他却还在耐着性子比对。父亲接过我家的新水桶,连声夸奖金相公好手艺。金相公抬起头来说:“大旱天的水桶比不得平时,你们要挑着它爬山过岭,怎么可以含糊呢?”这副水桶灵巧结实,我家用了几十年。
这年十月,东河沿人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透雨。金相公忙乎了一个夏天,人瘦了好几圈。他的背本来就驼,此时几乎弯成了九十度。那天,他和大家一起站在河岸上,看小河里的水涨起来,船高起来,清风从河面吹来,他脸上的皱纹,慢慢地舒展开了。
就在这年年底,我在他家门前的方砖院子里,看到了一个白皙瘦长的少年。也没人告诉我这少年是谁,但从他窄窄的脸和特别长的眼睫毛,我一眼就认定,他就是金相公的哑巴外孙。他在玩一个铜圈,使劲儿甩出去,让它不断转动。如果停下,他就再甩一次。
奇怪的是,这个时候的铜圈,不再是褐色,而是金黄的了。它在暮色里一闪一闪,偌大的二房厅院落,回响着叮叮咚咚的声音。
1. 小说的结尾富有艺术性,请结合作品加以赏析。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作者在首段交代了金相公的生活场景,透漏出一种幽深的历史感,有力地烘托了金相公的人物形象。
B. 文章以“我”的视角讲述金相公的故事,真实自然,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风俗画。
C. 小说语言精美华面,绸致地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心理,表现出时代的风貌与人物的生存状态。
D. 小说写人写事,目的是表现生活本色,在平静从容的叙述中表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性观察和理性思考。
3. 请简要分析小说塑造金相公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一、汪菊珍《金相公》【答案】
1. ①与上文写金相公的外孙生病搬走相呼应,使得小说结构严谨。②此结尾具有象征意义。金黄的铜圈闪闪发光,声音悦耳,暗示传统的手工艺会后继有人,焕发新的生机。③留白式的结尾,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C【解析】C项,“小说语言精美华面,绸致地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心理”错误,语言风格应是质朴平实,并且无“细致地刻画人物丰富的心理”。
3.①民间手工艺人面临生存窘况。金相公的箍桶手艺受到工业技术与商品发展的冲击,反映出当前很多手工艺人的生活现状。②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令人担忧。金相公为自己的手艺后继无人而担忧、无奈。③对传统手工艺的赞美。金相公手艺好、用料讲究,这都体现了传统手艺的精髓之处。④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充满希望。文章认为人们生活依然需要传统手工艺,结尾处对金相公外孙的叙述暗示了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希望。⑤对美好人性的赞美。金相公勤劳能干,为旱情缓解而高兴,表现出厚道纯朴的人性之美。这符合当下倡扬正能量的主旋律。
二、林盛青《安安的吊脚楼》
安安的吊脚楼
林盛青
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美术。老师让画花鸟。安安从文具盒里拿出水彩笔,俯在桌上专心致志地画起来。站在讲台上,留着齐耳短发的女老师,朝着安安大声说,安安,不要又画你的破吊脚楼。女老师的话,安安懂,全班同学都懂,因为,每次不管老师布置画什么,安安都只画吊脚楼。
安安画的吊脚楼,是有楼有窗的那种。一楼是煮饭、吃饭和爷爷住的地方。煮饭的灶头是石头砌的,上面安着一口大铁锅。饭桌是方板做的四方桌,四根长板凳,围桌而放。坐在桌边的人,安安有时画四个,有时画三个,有时画两个,最少时画一个。画四个的时候,就是爷爷、爸爸、妈妈、他自己都在。画三个的时候,是妈妈不在。画两个的时候,是爸爸妈妈都不在。画一个的时候,就是只有爷爷一人在。这得依他心情而定。次数画得最多的,是三个人在。不在的妈妈,他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这次,安安在餐桌周围画的又是三个人。画完最后一笔,一滴凄凉的泪从他眼眶里冒出来,落在了图画本上。他又想妈妈了。


展开余下试题至今,安安也没有见过他妈妈。从能走会说起,安安就问他爷爷,妈妈咋个还不回来?之前,安安爷爷无数次地告诉他,你妈妈和爸爸在广东打工,过年就回来。于是,安安就一年一年地盼,可怎么也盼不回来妈妈。去年,读四年级的安安问爷爷,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了?他爷爷抹了一把泪说,你妈妈不是不要你,她要等你爸建了新房子才回来。安安扫了一眼歪歪斜斜的木房说,我们家不是有房子吗?安安爷爷叹息一声,说,你妈妈不喜好住老房子。安安问,那我妈妈喜欢住哪种房子?安安爷爷说,有楼的那种吊脚楼。安安就不吭声了。在水桶溪,有楼的那种吊脚楼,要有钱人家才建得起。
自打知道妈妈喜欢吊脚楼后,安安就开始在图画本上反反复复地画吊脚楼了。
离开学校,没有了图画本,没有了彩色笔,安安画不成了,就用水桶溪边的鹅卵石垒。
自他从爷爷那里晓得,妈妈是因为住不上吊脚楼才离开水桶溪后,他除了在图画本上画吊脚楼,还在溪边用鹅卵石搭吊脚楼。在这里,他比在图画本上更用心,更卖力。因为用鹅卵石搭的吊脚楼,比图画本上的实在,不光过路的人看得见,妈妈要是回来,也看得见。
安安搭建的吊脚楼,全是用他捡来的鹅卵石垒的。许是走得急了点,安安走到他搭建的吊脚楼前,一屁股坐在了沙地上。看着面前的吊脚楼雏形,他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少有的笑意。
安安爸爸去年是在除夕那天傍晚回到水桶溪的。安安晓得爸爸要回来过年,而他更希望的是,妈妈也回来过年。最让他按捺不住的是,学校放寒假时他带回了那本画满了吊脚楼的图画本。他要告诉爸爸妈妈,那是他给他们建的吊脚楼。安安爸爸接过安安递给他的图画本时,疑惑地望着安安。安安也不多说,就那么一句,你个人儿望。安安爸爸就用他粗糙的手,翻开了图画本。他在看到第一页上的吊脚楼时,以为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有些心不在焉。翻到第二页时,见还是吊脚楼,他没耐心了,随手把图画本扔在了黑不溜秋的饭桌上。安安闷闷地拿起图画本,硬塞进他爸爸手里。安安爸爸有些恼,想发火,但没有发出来。安安爸爸平息心头的怒火后,再次翻看起安安的图画本来。他发现,安安的图画本不光一、二页画的是吊脚楼,整整一本图画本全都是画的吊脚楼。他的手越翻越慢,越翻越沉,最后那页,翻得尤其艰难,就像千万根钢针在刺他的手。翻看完安安的图画本,安安爸爸把目光投向安安爷爷。安安爷爷轻轻地说了一声,是我帮安安说的,他妈妈喜好吊脚楼。安安爸爸那颗伤痕累累的心,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撞击。他忽然明白了儿子画那么多吊脚楼的用意,眼泪就唰唰地滚落了下来。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图画本,伸手把安安牵过来,先是泪眼迷蒙地看着,继而一把将安安紧紧地搂在怀里。
年过完了,安安爸爸又要去广东打工了。临走时,安安爸爸用手机给安安照了一张相。拍照的时候,安安眼里,心里,脑子里,全是他想象中的妈妈,所以,照片上的安安一脸灿烂的笑容。儿子,明年我一定把你妈妈找回来过年。这是安安爸爸对安安的承诺,也是安安爸爸说给安安的最后一句话。
安安记着爸爸的话,天天盼着明年的年早点来。
吊脚楼就要搭好了,安安在想,房间里不能空,爸爸妈妈那间里的大床、大柜子、大穿衣镜、衣架,一样不能少。还有,为了让妈妈高兴,他要把能背诵的课文和古诗,用普通话背给妈妈听。很多次,他在练习朗读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同样的一幅画来,他妈妈坐在吊脚楼窗前,他反背着双手站在妈妈面前,张大嘴巴,背诵着他练了无数次的高洪波的诗《我想》。
又到周五。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意外地发现,安安没有在图画本上画吊脚楼,安安画在图画本上,让美术老师感到意外的东西,是一张大床。那是安安心中要安放在爸爸妈妈房间的大床。画完床,他又画大柜子,大穿衣镜,还有衣架,这些物件都是要摆在爸爸妈妈房间里的。另外,煮饭的土灶、吃饭的方桌、爷爷的床、他自己的床,都要画。他早想好了,等放学回家,就把画好的大床、大衣柜、大穿衣镜、衣架、煮饭的土灶、吃饭的方桌、爷爷的床、他自己的床,按照图画本中吊脚楼里的摆设,一一对应摆放在他搭建在溪边的吊脚楼里。
到了溪边,他跪在自己搭建的吊脚楼前,取出图画本,开始布置起来。图画本上画的摆设撕完了,安安松了一口气。绕着自己搭建的吊脚楼转了一圈后,他停在了临溪的那扇窗前。他出神地看着窗口,那个甜丝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安安,该背书了。安安说,妈妈,我背《我想》给你听。不等那个甜丝丝的回答,安安反背着手,背诵起来。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呵,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
沉浸在朗诵中的安安,没有听到远处传来的惊涛轰鸣,更没有看到夹裹着树木、牛羊、家具的巨大山洪,几乎是眨眼间,上游暴发的山洪就把安安和他搭建的吊脚楼给卷走了。呛第一口水时,安安想呼喊妈妈,但是没能喊出来,凶猛浑浊的山洪堵住了他的嘴。在滔滔的山洪就要淹没他时,他看见一只手向他伸了过来。他认出了那是他妈妈的手……
(摘自《当代教育》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艺术效果。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爷爷的话中,可以得知安安的妈妈嫌弃家里歪歪斜斜的木房,只有家里建成了吊脚楼,她才有可能会回来。
B.安安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因为在周五的美术课上他只会画吊脚楼,也只画吊脚楼。
C.在爸爸回来后,安安把图画本给爸爸的用意在于他想要给爸爸看他画的吊脚楼,想要告诉爸爸他对妈妈的思念,想让爸爸把妈妈带回家。
D.笑是安安少有的表情,小说中两次描绘了安安的笑,每一次笑都与妈妈有关。安安“看着面前的吊脚楼雏形”笑了,原因是他成功搭建起了“吊脚楼”,他觉得妈妈回来有了希望。
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老师是一个次要人物,文中多次提及周五的美术课,旨在通过描写女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侧面烘托安安的与众不同,使安安这一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
B.小说结尾部分引用了高洪波的诗《我想》,是安安为妈妈特意准备的惊喜,诗中的内容更是暗寓着安安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C.小说中爸爸回家过年,“他的手越翻越慢,越翻越沉,最后那页,翻得尤其艰难,就像千万根钢针在刺他的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爸爸当时内心的触动与心情的沉重。
D.本文是一篇乡土小说,语言朴素自然,大量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位深切思念母亲的孩童形象,展现了一位普通孩童的拳拳赤子情,令人动容。
4.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文中多次提到“吊脚楼”有何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展开余下试题


二、林盛青《安安的吊脚楼》【答案】
1.①小说以山洪暴发卷走“吊脚楼”和安安,以及安安在洪水中认出妈妈的手结束全文,与上文的情节形成反差,出人意料,与“欧•亨利”式结尾有相似之处;②这样突然的结尾使上文平淡、温馨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③自从安安知道妈妈离开家的原因后,吊脚楼便成了安安的执念,为此他还在水桶溪边搭建了“吊脚楼”,为下文山洪来袭埋下了伏笔,结局也在情理之中,情节更显合理、严谨;④文章在安安认出妈妈的手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段作用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结构上看,小说结尾“沉浸在朗诵中的安安,没有听到远处传来的惊涛轰鸣,更没有看到夹裹着树木、牛羊、家具的巨大山洪”紧承了上文“安安说,妈妈,我背《我想》给你听。不等那个甜丝丝的回答,安安反背着手,背诵起来”;“几乎是眨眼间,上游暴发的山洪就把安安和他搭建的吊脚楼给卷走了”照应上文第十三段“到了溪边,他跪在自己搭建的吊脚楼前,取出图画本,开始布置起来”;“呛第一口水时,安安想呼喊妈妈,但是没能喊出来,凶猛浑浊的山洪堵住了他的嘴。在滔滔的山洪就要淹没他时,他看见一只手向他伸了过来。”与上文语境中安安对妈妈的无比思念有关,所以在第一时间安安想到了妈妈。自从安安知道妈妈离开家的原因后,吊脚楼便成了安安的执念,为此他还在水桶溪边搭建了“吊脚楼”,为下文山洪来袭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使得结局也在情理之中,情节更显合理、严谨。
表达效果上看“他认出了那是他妈妈的手……”,余味无穷,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具有笑中含悲的效果,悲伤中融合了美好的感觉,圆满了小小童心的愿望,圆满的背后是遗憾、同情、泪水,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增强了戏剧性和吸引力;文章在安安认出妈妈的手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后续如何,无从得知,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突出了想念的主题,赞美童心的美好,结尾“破碎”的美具有警醒力和震撼性。
2.B【解析】B.“安安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因为……他只会画吊脚楼”错误。所述在文中并无依据,文中并没有表现出安安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安安,不要又画你的破吊脚楼”中“破”字只是针对“吊脚楼”而言,“大声”也只是提醒安安变换所画的内容,而且安安在周五的美术课上只画吊脚楼并不是因为他只会画吊脚楼,而是因为在他看来吊脚楼是妈妈回来的唯一希望。
3.C【解析】C.“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选项涉及内容是爸爸翻看图画本时的一处细节描写,这里运用的手法主要是类比夸张,把爸爸翻阅纸张时的缓慢而艰难感觉类比千万根钢针刺激手的沉重而疼痛的感觉,从而表达出爸爸内心的触动与心情的沉重。
4.①丰富文章的内容,暗示安安的生活环境,家境不好。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色建筑,暗示了安安所处的地域环境,民风淳朴,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且由“在水桶溪,有楼的那种吊脚楼,要有钱人家才建得起”可以得知安安家境贫困。②吊脚楼是本文的线索。它反复出现,串联了安安在美术课画吊脚楼、在水桶溪边搭吊脚楼等多个情节,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刻画了思念妈妈、等待妈妈回家的孩童形象。吊脚楼是安安妈妈回家的希望,更是安安思念妈妈的载体,升华了文章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重复出现的事物本身的意义和特殊意义,考虑物象对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主旨等的作用。
文中多次出现的吊脚楼不仅是为了丰富文本内容,结构上看,又具有串联文章情节和相关内容,使得小说具有了取材广泛但中心鲜明突出的作用,吊脚楼是行文线索。比如题目是“安安的吊脚楼”,总领全文,“吊脚楼”是写作的话题,自然需要反复多次提到。开头段写“站在讲台上,留着齐耳短发的女老师,朝着安安大声说,安安,不要又画你的破吊脚楼。女老师的话,安安懂,全班同学都懂,因为,每次不管老师布置画什么,安安都只画吊脚楼”,第二段详细介绍“安安画的吊脚楼,是有楼有窗的那种”,第三、四段交代只画吊脚楼的原因:“安安问,那我妈妈喜欢住哪种房子?安安爷爷说,有楼的那种吊脚楼。安安就不吭声了。在水桶溪,有楼的那种吊脚楼,要有钱人家才建得起”“自打知道妈妈喜欢吊脚楼后,安安就开始在图画本上反反复复地画吊脚楼了”,第五、六、七段让我们明白画吊脚楼其实是对妈妈的思念,安安不仅画还搭建:“自他从爷爷那里晓得,妈妈是因为住不上吊脚楼才离开水桶溪后,他除了在图画本上画吊脚楼,还在溪边用鹅卵石搭吊脚楼。在这里,他比在图画本上更用心,更卖力。因为用鹅卵石搭的吊脚楼,比图画本上的实在,不光过路的人看得见,妈妈要是回来,也看得见”“安安搭建的吊脚楼,全是用他捡来的鹅卵石垒的。许是走得急了点,安安走到他搭建的吊脚楼前,一屁股坐在了沙地上。看着面前的吊脚楼雏形,他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少有的笑意”,第八、九段写爸爸看画满吊脚楼的本子了解了安安对妈妈的想念,并承诺明年把妈妈带回家过年,第十、十一、十二段安安开始期待并用心想象如何布置自己亲手用鹅卵石搭建的吊脚楼。第十三、十四、十五段写安安布置吊脚楼,并背诵《我想》时遭遇了洪水,吊脚楼冲毁了,但他的眼前出现了妈妈的手画面,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吊脚楼是线索,反复强调,使得中心突出层次井然。
小说发生的地域恰好是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地区的特色建筑便是“吊脚楼”,可见反复提到也是选材的需要;从文中相关内容可知有楼的吊脚楼要有钱人家才建得起,侧面暗示了安安家境贫困;主旨表现上看,吊脚楼是安安妈妈回家的希望,更是安安思念妈妈的载体,具有象征比喻义,既形象生动又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形象塑造上看,安安形象和吊脚楼有关,在“画”“搭建”“想象”“布置”中突出了孩子的天真纯洁可爱,以及美丽的念想和深挚的情感。
三、(美国)雷蒙德•卡弗《小偷(节选)》
小偷
(美国)雷蒙德•卡弗
第一次注意到那位年轻女孩时,他正在出售机票的柜台边等候。她穿着皮衣,肩上挂着一个沉重的黑皮包,光亮的黑发在脑后成一个髻。他想象着女孩发髻放下来披散在背后的样子。因为排在前面,他没法一睹她的面貌。直到她买好票、转身离去时,他才见识了她的美貌:脸色苍白,双眸漆黑,嘴唇丰满。她的美使他心跳加快。她似乎知道他在瞪着她看,所以突然将目光下移。航空公司职员打断了他。他只好不再看,猜着女孩大概廿五岁时,买了一张到东部城市的二等舱来回票。
飞机一小时后起飞,为了赶时间,他走进机场的一间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