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82  2021-12-28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根据材料探究
【三年真题】
一、【2021年河南郑州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6号坑出土了炭化的大米种子,证明4500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经种植大米。这一新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植物考古的关注。
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在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能幸存在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物微小遗存。
植物大遗存包括炭化植物遗存,即植物被火灼烧后,原本较易腐烂的有机质转变而成的能够长期保存的炭化物质。此外,有些具备特殊条件的非炭化植物遗骸也可能保存下来,例如浙江河姆渡遗址地势湿洼,稻谷等有机质遗骸因长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植物微小遗存包括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孢粉有一层异常坚硬的外壳,能在土壤中长期保存。植硅体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液态硅在植物细胞和组织中形成的固态硅化物,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禾本科植物盛产植硅体。淀粉粒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纯有机物质,不易留存,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淀粉粒因封存在古人牙垢中以及石器裂隙深处而得以留存。
研究植物遗存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和了解这些植物与人的相互关系,从而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解释古代文化的发展与过程。因此,植物考古学是现代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研究》)
材料二
植物考古一般会在实施发掘前确定研究目标,并根据遗址的特点和发掘规模设计发掘方案,发掘之后一般可分为田野采样与实验室研究两个阶段。采样之后,一部分样本需保持其挟裹土壤的原貌,置于密封口袋内,送至实验室用于微小遗存研究。另一部分样本可现场获取植物大遗存,并将这些大遗存带回实验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考古学界曾苦于没有有效的田野方法获取植物遗存,直至1962年美国考古学者斯图尔特61斯特鲁弗采用了水洗遗址堆积土样的方法。这就是被称为“考古发掘技术的一场革命”的浮选法,其原理很简单:炭化植物遗存比水轻,将土壤放入水中,炭化植物遗存就会脱离土壤漂浮到水面。浮选法是目前植物考古田野方法中获取植物遗存最为有效的方法,如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的考古研究,就通过浮选法获取了种类繁多的植物遗存,包括稻谷、栎果、菱角、葫芦籽、柿子核、猕猴桃籽等,这说明田螺山人曾经既从事稻作农业生产,也通过采集栎果、菱角等野生植物获得食物资源。
在实验室中对植物微小遗存的研究常采用植硅体分析法,先经过风干样品、加碱去除有机质、镉重液浮选等步骤从土壤中提取植硅体,然后再制片、观察、研究。植硅体的形态与植物细胞形状、细胞在植物中的位置、细胞之间的间隙有关,因此可根据植硅体的特征确定其母源植物的种类。此外,植硅体分析法还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考古研究,如安徽巢湖钻探岩心沉积物中就发现了包括水稻扇型、芦苇扇型、木本类和硅藻类在内的近20种植硅体,可以根据这些植硅体的组合特点,研究特定时期巢湖地区气候环境的发展变迁。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概述》)
材料三
在植物考古中,利用炭化物、淀粉粒、植硅体研究出土植物遗存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这些方法均有局限。植物大遗存需要经过火烧或特殊的沉积环境才能留存,通过淀粉粒、植硅体鉴定植物遗存的准确性较低,很多植物只能鉴定到属、甚至科一级。因此,要想研究先民利用植物的状况,不能仅依据实验室分析,还应参考文献典籍。


浏览完整试题比如,《诗经》的成诗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共记载植物130余种。而目前对植物遗存的分析,多以现代的植物利用状况为依据进行推测,不确定的因素多。如果根据《诗经》等文献了解了周代的植物利用状况,再分析出土的植物遗存,则可将研究的基点向前推进二千多年,以此为基础分析史前和夏、商植物遗存,可信度将大大提高。
《诗经》中的记载还可为植物考古研究提供线索、启示。例如,由“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周南61关雎》)可知荇菜是当时日常采集的蔬菜,然而,或因为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限制,或因为植物考古学家的忽视,至今尚未从两周遗址中发现荇菜遗存物,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关注。再比如,“楚”(黄荆,见于《周南61汉广》《唐风61绸缪》)、“樗”(臭棒,见于《豳风61七月》)为日常所用的“薪”(即柴薪),这为从两周遗址中浮选所得的≥1mm的炭屑和大块木炭的树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当然,文献记载并非完美无瑕,如多处考古遗址的植物遗存表明,草木樨属为商周时期一种常见的植物,可能被用作马的饲料,但不见于《诗经》的记载。虽然实验室的分析手段难免有缺陷,但为文献记载提供了实证,如对出土乐器材质的分析说明,《诗经》中关于木质乐器的记载是可靠的。因此,实验室分析和参考文献在植物考古中不可偏废。
(摘编自马永超《两周时期的植物利用——来自<诗经>与植物考古的证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炭化植物、有硬壳的孢粉、植硅体等都是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
B.目前对史前和夏、商植物遗存分析的可信度还可进一步提升。
C.通过淀粉粒、植硅体研究出土植物遗存虽卓有成效,但无法精确。
D.商周时期常见的草木樨属植物因被用作马的饲料而未被文献记载。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地雨水丰沛,三星堆出土的大米种子因长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B.浙江田螺山遗址的考古工作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了解。
C.《诗经》的记录说明,两周遗址中的木炭是“楚”或“樗”的遗存。
D.兼顾实验室分析和参考文献,就能够全面了解先民利用植物的状况。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楼梦》中贾母所吃的“御田胭脂米”指的是“京西稻”,这是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参与培育的优质水稻品种,相关情况记录在清代的一些文献中。2020年11月,相关部门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开展考古发掘,专家推测该处可能是与培育“京西稻”有关的皇家稻田遗址。
如果将“澹泊宁静”遗址的考古目标定为研究此地是否与皇家培育京西稻有关,那么该考古研究应该经历哪些步骤?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分条具体说明。
【答案】1.D 2.C
3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