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38 2022-01-01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
2022年浙江高三语文期末冲刺模拟卷题型汇编:语言运用+实用类、诗歌+名著阅读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
20 语言运用+实用类、诗歌+名著阅读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投身文学几十年,虽无骄人成绩,所幸终日孜孜不倦,始终与文学相伴。朋友曾与我谈及一同起步的同行许多已成为巍然大树,而我们最多算棵草而已。然而,没有长成参天大树,长成了草,也是文学原野上的生命。(甲)而且,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草,其实也不容易。参天大树不是一天长成的,草又何尝不是如此?仅仅为了帮助一个写作者坚持写下去,那些有责任感的编辑就不知要付出多少良苦的用心。
(乙)《诗•小雅•菁菁者莪•序》说的“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完全可以作为敬业的编辑们的写照。《十月》早年的几位恩师,多已去世,依旧健在的,也早已退休。然而我觉得,他们一直在我身边,引导着,扶持着,鼓舞着我,(丙)多年来,《十月》编辑部经历着人事更迭,但一直传承着择稿严格而又善待作者的刊风:不成熟的稿子,直言相告,该退即退,绝不迁就;决定刊用的稿子,多予鼓励,绝不吝惜肯定和建议。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B.巍然 C.仅仅 D.更迭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飞蛾扑向火,因不知道火会烧着(zhē)翅膀,鱼吞吃钩上的蚯蚓(yǐn),因不知道这会害了它;而我们明知道欲望会纠缠住并毁掉我们,可仍旧沉缅于此。
B.你只有时常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wù)谈,和每一颗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bìng)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
C.她是一个聒(guō)噪的小女孩,长着红扑扑的脸,那天竟像被震慑住了似(shì)的,流露出虔诚的沉默,透过惊讶和几乎不能置信的喜悦,她遇见了天空。
D.走进景区,熙熙攘攘的人流拾(shè)阶而上,初升的朝阳映照白桦林,晶莹剔(tì)透的露珠,把红色的树叶装点得艳丽夺目,如翩翩蝴蝶在秋天里飞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全色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距离火星表面330千米的高度拍摄。
B.武汉大学设置赏樱绿色通道,为广大抗疫医护人员提供精品赏樱游园路线及专人专程接待服务,尽情享受一场纯美的樱花之约。
C.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提交了制定《反虐待动物法》的议案,希望推动相关法律尽快出台,从法律层面对虐待动物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D.《乡土中国》是一本关于旧中国农村社会特点进行探讨的论文集,书中所讲的乡土中国,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一种社会体系。
5.“悯农馆”需要张贴表现古代农事的书法作品,下列诗句符合要求的是 ( )
A.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B.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C.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D.青裙老姥遥相语,今岁春寒蚕未眠。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近年来,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开始有所改善。据了解,目前各地全面实施体育中考,清华大学等高校也已经在高考、自主招生考试中积极纳入学生体质测试内容,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下降问题仍令人担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也重点观注了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多项议案、提案围绕增加体育在日常教学及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展开。
浏览完整试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不少省市陆续进行中考改革,让中考体育项目更加丰富,分数在总分中的占比也相应提高。在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建议将体育也纳入高考,成为升学考试项目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副校长柴会恩建议通过制度保障,发挥学校体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探索高中阶段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也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最终进入高考分数。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津南区政协副主席罗家均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在高考中加试体育。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去年提案建议,在加强中考体育基础上适时推行高考体育政策,将体育上升为“第四大主科”。今年,他将关注重点放在了体育要不要进高考、如何进高考、进了以后怎么考的问题上。“体育高考指挥棒导向的逐步明确,能引起全民对体育的重视。”
(1)请概括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6个字)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80字以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晒苦,晒老师,晒友,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讲一个晒字,从发出自己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晒出各个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
晒苦:一位80后网友发帖倾诉自己的生活和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女主角竟开始惊人相似。该帖中“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迅速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在心理咨询中,有五成“房奴”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年轻“房奴”更易产生心理亚健康,将上网诉苦作为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这种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
晒老师: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白领们说,毕业后生活压力太大,在网上“晒晒”老师,和别人分享老师“逸事”,有很好的放松作用。通过一个个晒老师的帖子,很多网友不但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还留下了老师的名字,以及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晒友:晒友,是指晒客们彼此之间互称晒友。“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晒” 也成为一种个人寻找群体的联络方式。“晒” 这一种新的力量还在聚集和成长中,很难估量它仅仅是一种流行,还是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但显然,它现在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惊叹。
(节选自豆瓣《什么是晒文化?》)
材料二:
“晒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现象,它是指个体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介,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通过网络分享给他人,与人共享自己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我们应辩证看待“晒文化”, 它有利有弊,就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一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缓解个人压力。当前,互联网在我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自媒体的出现,群众开始成为信息发布者,不仅丰富了信息面,也达到了放飞自我的目的。对晒客而言,“晒”弥补了内心的缺陷,获得了被关注的满足感。看客通过看帖,分享了解到世界不同的事物,既能降压,也能放松心情。另一方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知识传播。网络“晒文化”秉承共享的精神,晒客更乐于将自己的心境、经历、收获在网络中进行分享,使知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网络“晒文化”中,晒客通过分享获得点赞和评论,增强了分享的动力,看客通过观看和学习,掌握了更为多元的知识,两者都分别获得了进步。
有“害”一面,晒客个人“晒”的文化内容并非都积极向上。晒客将自己的喜欢的内容进行分享,其中蕴藏着晒客自己的价值观,一旦看客对晒客的内容产生认可,自身的价值观也会受其影响,发生变化。同时,“晒”文化没有固定规则,是一种极为自由,甚至是一种戏剧性的表达,有的没有边际的语言和嬉笑怒骂,拆解了语言的优雅与神圣。时间一长,会让青年沉溺在小天地无法自拔,过分关注“及时满足”, 忽略了学习与工作的价值。
进一步说,网络“晒”文化可能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晒”文化中所传播的消极和低俗的内容,朋友圈内充满抱怨批判的消极内容,可能会给朋友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还有一些“晒客”以分享低俗的不雅的内容来吸引眼球,牟取利润。由于自媒体的受众面广,外加多级传播形式,负面内容由个人覆盖到多人,这类内容的传播容易给社会,尤其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节选自中国经济网《“晒文化”:当代青年的自我认同与价值引领》)
材料三: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源自一位女孩晒出的与男友的微信聊天记录。聊天时,男友向女孩发出52元的爱心红包,作为她购买奶茶的费用——天气转凉,有人惦记,有人爱。“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重点不是奶茶,而是年轻人的“晒文化”——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通过“晒”这样一种形式,大家得以用简短的方式获取快速的精神享受。“晒文化”蕴含了强烈的情感需求,附带丰富的社交属性。
有心理专家分析,人们会在“晒”中不断关注他人反应,期望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在这种行为模式中,很容易出现社交“爆款”和跟风现象,晒奶茶就是最新的例子。在朋友圈不停“晒晒晒”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身边朋友渴望关心和交流的情感所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真切的温暖。
但在“晒文化”的流行之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内容造假、信息安全、上瘾沉迷等新问题。比如最近引发热议的“拼单” 晒图群,则呈现出“晒文化”的另一个侧面。三十几个人“拼单”轮流在豪华酒店里拍照等。这种虚假的做法一旦形成风气,可能在网络世界形成负面的价值引导,影响青年一代的三观和认知。
实际上,所有的网红现象都是社交功能的一种拓展,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社交功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正是这个时代无比活跃的互联网经济的真实写照。
(节选自《苏州日报:读懂“晒文化”背后的情感需求》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巨大的房贷压力,有5成的年轻房奴产生了焦虑情绪,将晒苦行为作为自己解压的方式之一。
B.在网上“晒晒”老师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还可以留下那些老师以及同学们相处的美好回忆。
展开余下试题
C.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并将作为一种新的力量,长久地生存下去。
D.晒文化是指个体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分享给他人,与人共享自己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的心理与行为。
8.下列关于“晒”的意义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晒客而言,“晒”可以弥补内心缺陷,获得被关注的满足感,从而降压,放松心情。
B.在“晒文化”中,晒客与看客都从不同的角度有所收获,分别获得各自的进步。
C.晒客的价值观会给看客带来影响,时间一长,会让年轻人沉溺在小世界无法自拔。
D.朋友圈所传播的消极低俗的内容,给朋友们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9.分析“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现象的意义。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
陪金陵府相①中堂夜宴
五代•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府相,指宴会主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周宝。写此诗时黄巢起义军纵横,唐王朝摇摇欲坠,占有东南半壁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②吴娃:吴地的美女。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0.诗歌中,“______”字点出了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是充满了______的情怀。
11.赏析这首诗的衬托手法。
四、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3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都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12.“克己复礼”中“礼”的意思是______,孔子依从的是______(朝代)的礼仪。
13.结合以上材料,简析如何践行孔子倡导的“仁”?
五、材料作文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二维码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而扫码支付,也一度被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时代的列车在高速前进,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可是许多老人,却被阻隔在了大门之外。陌生的二维码、复杂的智能家电、怎么招手都不会停下的网约车……曾经无所不能的他们,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社会,茫然又无助。《生命时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至少有10%的老人完全无法使用二维码。
某地一位大爷乘坐地铁时,被工作人员拦下,要求老人出示健康码。老人不停地反问:“什么健康码?没有人给我。”双方发生长时间争执,直到最后,老人依旧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码。
某地汽车站,一老人乘坐公交时无法扫描健康码,司机不同意其乘坐,前后僵持20多分钟,司机不发车,乘客开始辱骂老人让其下车,最终老人无奈下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
20 语言运用+实用类、诗歌+名著阅读
1.B 2.B
【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孜孜不倦”: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本语境强调我勤奋地投身文学几十年。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巍然”:形容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巍然形容的对象为山或建筑物,在此处是修饰对象是“大树”,故属于修饰对象误用。
C.“仅仅”: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此处指为了帮助一个写作者坚持写下去,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更迭”:轮流替换。此处指《十月》编辑部经历着人事轮流替换,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乙句中,引号部分充当句子成分,没有独立成句,所以引用部分末尾的句号应改为逗号,放置于引号之后。
故选B。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烧着(zhē)”中“zhē”改为zháo,“沉缅”中“缅”改为“湎”。
B.“耳鬓(bìng)”中“bìng”改为“ bìn”,“一颗”中“颗”改为“棵”。
D.“剔(tì)透”中“tì”改为“ tī”,“装点”中“装”改为“妆”。
故选C。
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距离火星表面330千米的高度拍摄”成分残缺,“距离”前缺介词“在”;
B.“武汉大学……,尽情享受”偷换主语,“尽情”前加上“让他们”;
D.“关于……进行探讨……”搭配不当,把“关于”改为“对”。
故选C。
5.D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和语言得体的能力。
A项,这两句大意是:躺着阅读陶渊明的诗没有完卷,又乘着细雨去田里锄瓜。明显不是农人。
B项,这两句大意是说春天化荒芜为绿秀,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古代农人农事无关。
C项,这两句是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与古代农人农事无关。
D项,这两句是说青裙老姥遥相谈论,因为春寒蚕未眠而担心。养过蚕的人才知道,蚕不眠就无法蜕皮长大,无法吐丝结茧,就像庄稼不能收获一样。明显是写农人在谈农事。
故选D。
6.(1)多项议案、提案建议增加体育在教学及中考中的比重,并将它纳入高考。
(2)示例一:增加体育的比重,能引起家长、孩子对体育的重视,像对待文化课一样,认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也会按课程标准排课,改变体育课流于形式的状况。
示例二:增加体育的比重,虽然能引起学生对体育的重视,但增加了应试负担。学生为了提高分数而被迫锻炼,短期内可能增强体质,却体验不到运动的快乐,反而会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
这是一则消息,共有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事件的背景,指出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关键信息是“两会期间……多项议案、提案围绕增加体育在日常教学及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展开”;
第二段,共有句话,第一句主要介绍“不少省市陆续进行中考改革,让中考体育项目更加丰富,分数在总分中的占比也相应提高”,第二句指出“在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建议将体育也纳入高考,成为升学考试项目之一”;接下来具体介绍了多位代表委员的建议。
综合两段文字概括出“多项议案、提案建议增加体育在教学及中考中的比重,并将它纳入高考”。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本题要求写一段新闻短评,首先确定新闻事件,本则新闻主要围绕“中考增加体育的比重”的提议展开,考生评论时要围绕这一话题,首先亮明观点,然后从某一个角度展开评论,如,此做法能引起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的重视,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此做法增加了应试的负担,学生的锻炼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还可以从辩证角度作出评论。主意字数的要求。
7.B 8.B
展开余下试题
9.展现了人们强烈的情感需求,渴望关心与交流;同时,这又是一种社交现象,拓展了自己的社交功能。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有5成的年轻房奴”错。原文是“在心理咨询中,有五成‘房奴’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年轻‘房奴’更易产生心理亚健康”,可见“5成的房奴”,并不是指“年轻房奴”;
C.“长久地生存下去”错。原文是“很难估量它仅仅是一种流行,还是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可见能否“长久”的存在,还未可知;
D.“晒文化是指个体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分享给他人……”缺少信息。原文是“它是指个体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介,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通过网络分享给他人……”,可见是“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心情分享给他人,选项缺少这一信息。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对于晒客而言……从而降压,放松心情”错。原文是“看客通过看帖,分享了解到世界不同的事物,既能降压,也能放松心情”,可见能够降压并且放松心情的是“看客”,不是晒客;
C.“晒客的价值观会……会……”错。原文是“‘晒’文化没有固定规则……时间一长,会让青年沉溺在小天地无法自拔”,可见“晒”文化的没有固定规则会让青年沉溺无法自拔,而是不“晒客的价值观”;
D.“给朋友们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错。原文是“‘晒’文化中所传播的消极和低俗的内容,朋友圈内充满抱怨批判的消极内容,可能会给朋友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注意是“可能会”。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及整合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现象,其实就是“晒”文化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情感需求和社交意义,就是这种现象的意义。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指一个女孩从男友那里感受到“天气转凉,有人惦记,有人爱”。结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重点不是奶茶,而是年轻人的‘晒文化’——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通过‘晒’这样一种形式,大家得以用简短的方式获取快速的精神享受。‘晒文化’蕴含了强烈的情感需求,附带丰富的社交属性”“在朋友圈不停‘晒晒晒’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身边朋友渴望关心和交流的情感所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真切的温暖”,可以看出这种现象展现了人们强烈的情感需求,渴望关心与交流;
结合“实际上,所有的网红现象都是社交功能的一种拓展,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社交功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正是这个时代无比活跃的互联网经济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所代表的“晒”文化是一种社交现象,拓展了自己的社交功能。
10. 愁 担忧时势(或忧国忧民,意思对即可)
11.①首联用“吴娃”衬托出宴会中的女子花容月貌,装饰美丽。②颔联用“海上神仙窟”衬托出相府中惊人的豪奢场面,神话中的仙境也比不上“人间富贵家”。③颈联用“夜攒”,衬托出满堂灯火的辉煌场面,“晴曳”衬托出锦绣华灿的歌舞声色场景。④前三联重笔浓墨极写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尾联陡转,反衬出诗人对当时“如月半斜”的局势的担忧。(写出3点即可)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全诗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整首诗作者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尾联诗人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所以,这首诗的诗眼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充满了担忧时势的情怀。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比如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首联,“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用“吴娃”衬托出宴会中的女子花容月貌,装饰美丽。
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承首联歌舞喧闹、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像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此联用“海上神仙窟”衬托出相府中惊人的豪奢场面,神话中的仙境也比不上“人间富贵家”。
颈联,“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雕饰精美的门庭,灯烛辉煌,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像是牵曳着碧空云霞。轻歌曼舞,轻盈摇曳之姿毕现。“夜攒”衬托出满堂灯火的辉煌场面,“晴曳”衬托出锦绣华灿的歌舞声色场景。
尾联,“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
综上赏析,前三联重笔浓墨极写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尾联陡转,反衬出诗人对唐王朝当时局势的担忧。
12.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周代
13.①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要求;②要有践行“仁”的主观意愿,并且意识到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及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礼”并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谓的“礼貌”,它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是人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的庄严和诚敬。能在与人交往中发自内心地处处讲究礼仪。即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孔子对夏、商、周三朝的礼仪制度有着极深的研究,在他看来,朝代的更迭并不影响礼制的传承,周礼就是在夏、商礼制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周朝借鉴了夏、商两代千余年的文明成果,又通过改革和创新,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礼制文化,形成了完备的礼法制度。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周礼都要比前朝完善许多,这也是孔子对周礼赞赏有加的原因所在。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按孔子的说法,就要克己复礼,加强自我约束。也就是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约束自我的行为。“仁”是用来实践的,不是把“仁”挂到嘴边就可以做到“仁”了。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要求。
要想达到“仁”的境界,却需要从自我入手。求“仁”在于自己,不是说谁教会我们一种方法,从此以后靠着这个方法就可以达到“仁”了。孔子在教育颜回如何克己复礼,从而达到“仁”的境界时,告诉了他一个入手的方法,就是要他从眼、耳、口、鼻四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外在来规范自己。孔子告诉颜回的只是一个入门的方法,但并不是说靠着孔子的四句箴言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了。我们应该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去约束自我,同时注重使内心修为逐步达到庄严、诚敬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到达孔子所说“仁”境界。
参考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上一篇:
2022年浙江高三语文期末冲刺模拟卷题型汇编:语言运用+文学类+名著阅读
下一篇: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类基础性训练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2年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