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37  2022-01-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道题,共150分,考试时长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兴象是唐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与批评时的一个重要范畴。兴象说的提出,标志着古典诗歌艺术的成熟。盛唐诗歌批评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多次提到“兴象”这一范畴,他批评齐梁诗风时说:“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可见在盛唐诗人看来,齐梁绮靡的诗风,是缺少兴象的。由此也可见,兴象之美,是唐诗经典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殷璠在对诗人、诗作进行具体的批评时,也常用“兴象”这个范畴。如其评陶翰云:“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又如其评孟浩然云:“浩然诗,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兴象之兴,也是源出“六义”中的“比兴”之兴。由“兴”字派生的诗学范畴有不少,如兴寄、兴趣、兴属、兴味等,其用意都在于揭示诗歌艺术的某种特征。兴象则重在象,是兴与物象的结合。齐梁诗歌多咏物之作、山水之词,应该说是具备物象的,但重在形似写物、属词比事,缺少兴寄的精神,所以说它缺乏兴象。可见,兴象是与形似写物、属词比事相对的。
在另一方面,兴象也是与直叙相对而言,是指那种融寄着丰富的美感效果的写景咏物之词。大凡诗之赋咏事物,常有两类,一为叙述,一为造境,前者为赋事,后者则为兴象。试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首尾两联,都是叙事之语,中间两联则为写景咏物之语,也即兴象之语。
“兴象”诗学范畴的出现,与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历史有关。我国的古代诗歌,在晋宋以前,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浑然于其中。晋宋之后,山水与咏物之风兴起,写景艺术越来越发迭,物象成了诗歌的主要表现内容,以至刘勰《文心雕龙》专设《物色》一篇来论述这个问题。但六朝的山水诗,多为纯粹地描摹景物,古人称为摹山范水,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咏物也是这样,多形似写物,着重于纯客观的再现。与此相反,兴象之作,则是情景交融,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多层次的景象、物象、事物。
当代诗词的写景状物,多流于形似、单薄,少有兴象之美、浑厚之气。所以要提高诗词艺术,应该学习古人创造兴象之美的经验。以唐宋诗而论,唐诗重在意兴,宋诗长于词理。唐诗比宋诗更多地体现兴象之美。但是宋诗也并非缺乏形象思维,宋代诗人于兴象之美的创造规律仍是很重视的。只是唐诗兴象多为景与情会,宋诗兴象之妙,多在景与意融,这两种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摘编自钱志熙、刘青海《诗词写作常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齐梁诗风绮靡,只以“轻艳”为贵,这种诗歌在盛唐诗人看来,是缺少兴象的。
B. 诗歌赋咏事物,常分作叙述和造境,叙述为赋事,造境须写景咏物,则为兴象。


浏览完整试题C. 古人称六朝山水诗为摹山范水,是因其纯粹地描摹景物,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
D. 晋宋以前,古代诗歌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虽居附属地位,但与情事浑然一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多次引用唐代诗歌批评家殷瑶《河岳英灵集》中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权威性。
B. 文章以杜审言的诗歌为例.有力地阐述了叙述与造境即叙事之语与兴象之语的区别。
C. 文章通过对比,揭示了兴象艺术的特征:既要具备兴寄的精神,又须融寄丰富的美
感效果。
D. 文章由古及今,依次谈到兴象说的提出、特征及发展,对当代诗词创作有很好的指
导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兴象是唐人诗歌创作与批评的重要范畴,若无兴象,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就是不成熟的。
B. 兴寄、兴趣、兴属、兴味等诗学范畴中的“兴”。应该都是源出“六义”中的“比兴”之兴。
C. 《文心雕龙》设专篇论述物象问题,已经意识到当时山水诗、咏物诗缺乏主观情感的问题。
D. 只有学习唐诗景与情会、宋诗景与意融的经验,当代诗词才可能具有兴象之美、浑厚之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劳而获等不良心态,折射出当前劳动价值观的缺失和异化。现将表现列举如下:
现象一: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家庭教育不当影响,一些孩子从小形成了“劳动分贵贱”的错误价值观。以前的孩子谈到理想,大多数是说当科学家、老师、医生等,现在的孩子不少是说想当老板、明星、像巴菲特一样的股神等,因为“又光鲜又亮丽又多金”。“谁都渴望有一份不脏不累还挣钱多的职业。”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
现象二:小皇帝、小公主层出不穷,“老儿童”“巨婴”越来越常见。南方某地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参加为期一周的军训,竟然7天没有洗澡、更衣,原因是怕洗衣服。一位小学教师曾对100名小学生做了一项关于是否在家做家务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学生只是偶尔做,大约5%的孩子从来不做。
现象三:青少年中存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苗头。当前,大中小学生超前消费的苗头已经显现,中小学生使用奢侈品、高档化妆品的新闻频现报端,大学校园贷、裸贷案例层出不穷。南方某大学学生小于的微信朋友圈“晒图”,各种大牌化妆品琳琅满目。她向记者出示了其中一个月的账单:滴滴打车1174.87元,外卖订餐2218.69元,网购4513.85元。支撑如此高的消费,一些大学生并没有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去挣钱。
现象四:不思进取,青年“啃老”现象日益凸显。相关问卷调查显示,多数青年更看重的是经济收入水平。在工作中,一些90后青年职工工作主动性较差。一些年轻人除了手头的任务,不会再去积极承担其他工作。随着城乡经济条件的改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就业或慢就业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果找不到“不苦不累,冬暖夏凉,坐办公室”的工作,有些青年宁可回家“啃老”,每天在家上网打游戏,或者拿着父母的钱周游世界,吃喝挥霍。
现象五:“年轻人宁送外卖不进工厂”,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高职院校招生困难,职校毕业生不愿进工厂,青年择业就业观扭曲,工匠流失严重。当前,选择职业教育的基本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孩子,被认为是差生。以广东为例,接近5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其中大约30%的中职毕业生能升入高职院校,只有10%的高职毕业生能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深造。
同时,由于社会分配结构问题,产业工人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也不高,导致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记者采访中发现,珠三角、长三角企业频现“用工荒”,制造业一线工人出现年龄断层,年轻人寥寥无几,中年人往往来去匆匆。大量产业工人从制造业流向快递行业,工匠流失现象严重,而这些工匠恰恰又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最缺的人才。
(摘编自王莹《“巨婴”越来越常见 部分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异化五大怪象》,有删改)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调必须建构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教学实施体系和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组织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关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国民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都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劳动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自身。劳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的,个人不是孤立的劳动,个人的全面发展仍然要在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中获得。可见,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包括劳动能力、才能、兴趣、志向、道德品质等在内的综合发展。把“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一科学论断,充分说明了劳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同时,由于劳动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的内涵也在逐步延伸与拓展,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这一切,又会综合作用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我们的劳动教育必须跟上这一趋势,进一步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结合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更新劳动教育观念,拓宽劳动实践渠道,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改进劳动教育形式,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是新时代给劳动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也是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所应有的价值呈现。
(摘编自邹竑《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的若干思考——基于上海市青少年劳动教育40年的实践与研究》)
材料三:劳动教育必须基于成长规律,考虑阶段性发展。同样是煲汤,低年级学生学习怎么搭配食材即可,高年级学生可进一步了解背后的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历史知识等。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邹立波认为,劳动教育应区别于学科教育,又渗透于各学科中。比如,可以和已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并在常规课上提倡多动手。项目内容上,劳动教育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各地风俗习惯、传统工艺等都值得去了解。此外,城市有动植物园、农村有农耕田地,加上各类职业学校、蔬果基地等,城乡学校各有发挥空间并能相互补充。


展开余下试题广州市荔湾区龙津小学校长李红建议,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走出校门,“打破”围墙,“人人都是劳动教育老师”。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除了多指导孩子做家务、营造劳动氛围外,还可以到校传授自身职业技能。
(摘编自丁乐、郑天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劳动教育为何“热”起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部分青少年形成的“劳动分贵贱”的错误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家庭教
育的不当有关,致使他们不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
B.贪图安逸、企图不劳而获的观念促使“巨婴”、校园贷、“啃老”等现象出现,相比较于一般家庭的子女,富裕家庭子女的劳动观存在更多问题。
C.南方某大学学生小于出示的账单表明,大中小学生中超前消费的苗头已经显现,部分青
少年中存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不良倾向。
D.调查显示,更多青年看重经济收入水平,部分青年缺乏工作主动性,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就业或慢就业,“啃老”现象日益凸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主要是社会分配存在结构问题,产业工人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造成的,导致“年轻人宁送外卖不进工厂”。
B.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关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能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
C.劳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性,只要将生产劳动和智育、体育相结合,就能造就个人的全面发展。
D.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应该结合其成长规律,不同阶段的学生劳动教育的学习内容应有所区别。
6.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 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展开余下试题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①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理评事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故事,赐绯者给涂金银带,上特命以文犀带宠之。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大略假汉事以明之。帝深嘉之。
  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一谷不收谓之馑,五谷不收谓之饥。馑则大夫以下,皆损其禄;饥则尽无禄,廪食而已。今旱云未沾,宿麦未茁,既无积蓄,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君臣之间,政教有阙,自乘舆服御,下至百官奉料,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
  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岁余移解州。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直昭文馆,丐外任以便奉养,得知单州,赐钱三十万。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
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二》,有删减)
【注】①钜野:在山东省钜野县北五里,现已简化为“巨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理评事/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
B.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理评事/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
C.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理/评事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
D.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理评事/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士:是指全国各地向朝廷推荐做官的读书人。
B.知制诰:古代官名,接受皇帝命令草拟诏令的官职。
C.大理寺: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
D.昭文馆:官署名,主管详正图籍,教授学生;也可以参与商议朝廷制度的沿革、礼仪的轻重。唐朝曾命名为“修文馆”“弘文馆”。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禹偁关心民间疾苦,心系朝廷。端拱二年冬京城遭遇大旱,王禹偁认为皇帝施政不当,建议朝廷节衣缩食,以解决老百姓饥饱之忧。
B.王禹偁说话做事刚毅耿直。他极力为被庐州妖尼道安诬告的徐铉辩白,认为应该治道安之罪,为此被贬。后来皇帝再次调用他的时候也曾让宰相告诫他这一点。
C.王禹偁做事有“道”。李继迁要送五十匹马给他作为草拟《李继迁制》的润笔费用,他拒绝了;却能为他所欣赏的、温文尔雅的闽地人郑褒买一匹坐骑。
D.王禹偁政治信念弥坚。他认为即使自身遭受了委屈也不能让道义受了委屈,就算是自己被贬黜多少次也无所惧。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
(2)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玉 楼 春
王国维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两句写到花期本就不长的西园春花凋零殆尽,令作者心生韶华易逝之慨叹。
B.上阕后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再现了观赏者对春花在绽放和凋零之际的不同态度。
C.西园之花“寂寞开无主”,给作者一种“花美无人赏识”的遗憾。
D.词的下阕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出西山中“花事浑未了”的状态。
15.作者在下阕后两句勾勒出怎样的画面,又能给人们以怎样的生活启迪?请结合词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大鹏腾空万里而飞向南方大海凭借的条件是“ ”,如果“ ”,则鲲鹏这种大鸟恐怕也难以展翅翱翔。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的“ ”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报国情怀,“ ”则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和戍边士兵们想家却又难回的矛盾心理。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传说后,运用夸张、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 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这些信息的确令人 。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 ,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谈虎色变 唏嘘不己 木已成舟 对症下药
B.岌岌可危 唏嘘不己 盖棺定论 对号入座
C.岌岌可危 叹为观止 木已成舟 对号入座
D.谈虎色变 叹为观止 盖棺定论 对症下药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B.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C.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D.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1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重点”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