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27  2022-01-0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余辉 审题人:赵永平 校对人:黄水洪
注意事项:
1.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代的农业文明经过近代的工业文明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
农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为中心的。这种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而不是由人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庄稼”才是真正的“生产者”。而农民的劳动只是为这种生产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条件,“帮助庄稼”进行生产而已。农民在生产中的作用,只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如种子的优劣,土地的肥瘠,气候的好坏)。农业生产中这种特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全部关系都是以自然为中心的关系。
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农业文明时代的以自然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人类为中心。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从而创造一个在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造物”;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由人进行的,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体,让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从个别人的观点看来,似乎“自动化生产”没有人的参与,仅仅是自然物(机器、电脑)在进行生产。而实际上,在生产中劳动资料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运动,因而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进行生产,生产的全部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结果。因此,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意识,也从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转向人类中心主义。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与伦理意识,否定和取代了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哲学与伦理意识。在这种哲学看来,自然不可脱离人而独立存在,而只能依赖于主体(人)。
在当代,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现在,人类已经开始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盲目自信中走出来,用一种新的哲学反思自己、批判自己,力图找到一条能够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的正确道路。这时,人们既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必要性,也重新认识到了维护自然生命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必要性。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克服对立、走向和谐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之后,我们要创建的新的文明,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在这种文明中,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生态哲学的最为重要的价值。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刘福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古代的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和当代的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各不相同。
B.在农业文明中,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性生产”,自然条件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C.工业生产的主体是人,它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来创造自然界里本不存在的“人造物”。
D.生态哲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新的生态文明或能解决人类当前面临的生存困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点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再逐层论述。
B.文章以粮食来源为例阐述农业生产基本特征是“自然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文章在论述工业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时,反驳了个别人的观点。
D.文章在否定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倡导生态文明,先破后立,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庄稼才是粮食的真正“生产者”,农民只是帮助庄稼进行生产,作用远小于庄稼自身。
B.“自动化生产”看似没有人的参与,但实际上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中都包含人的劳动。
C.“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很典型地体现了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
D.生态文明是人类运用生态哲学反思自己、批判自己的产物,有助于人类摆脱盲目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城市群理论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的“Megalopolis”城市群概念。他提出“城市沿城市交通网络发展会演化成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体系,继而通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把多个社会经济体系连接,产生一个呈多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
时至今日,都市圈及城市群概念日渐成熟,也被广泛应用于大都市规划的蓝图中。发展都 市圈不仅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虹吸效应,吸引资金、人才产业集聚,带动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19 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都市圈是城市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摘编自戴德梁行《2019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摘编自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材料三
想“撬动”城市圈发展,向心力的支点究竟在哪? 苏锡常三座经济强市给出的答案是,产业协同。4月21日,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三市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制造业。 会议提出,苏州、无锡制造业“底盘”很大,常州“智造”也是全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道风景线,三市有能力共同打造产业智造服务联盟,共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同样是发展产业,合肥都市圈则得益于科创与新兴产业的崛起。合肥近两年经济表现亮眼,如何使科创资源优势,辐射至整个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的做法是,在地理位置合适的地方,建造经济走廊、产业新城,与“中心”合肥遥相呼应,靠产业“互补”形成协同效应。
而想让人们有真正的“同城感”,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关键。目前,宁波、舟山两地共有127家医院纳入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推进教育数字资源互通,共享宁波智慧教育学习平台;联合推出“雪窦山-普陀山”“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之旅。
(摘编自长江经济网《探寻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密码》)
材料四
日本政府着力于培育东京都市圈新的区域增长极和能够发挥反磁力中心作用的新城,制造业从核心城市东京外迁到了其他次中心城市和一些中小城镇、卫星城。东京都市圈的空间圈层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也趋于完善,中心城市以金融业、商贸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分布在次中心城市和环核心城市带,重工业及资源型产业则分布在更外围的地区,要素和资源在都市圈内有序无障碍的流动,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而在都市圈发展雏形期和加速期,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规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摘编自于一洋《东京都市圈发展给中国的启示》)
4.下列对“都市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都市圈是在城镇化进程加速背景下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被广泛应用于大都市规划。
B.都市圈聚集了大量人口、产业,比单一城市的竞争力更强,可带动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
C.方便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利于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流动,是都市圈发展的必要条件。
D.为均衡发展,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应分散而不能集聚资源配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把成都、重庆确定为成渝经济圈的两个中心城市,符合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城市群理论概念。
B.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培育国内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对构建中国新的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C.同为增强都市圈的向心力,而苏锡常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在产业发展上所走的路有所不同。
D.建设都市圈除了必须构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还要注重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环境保护。
6.请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就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展开余下试题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选自人教版《小说阅读》选修教材)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
B.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C.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
D.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的体现出来。
8.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概括。(6分)

9.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壬戌,李渊备法驾迎代王即皇帝位于天兴殿,时年十三。大赦,改元,遥尊炀帝为太上皇。甲子,渊自长乐宫入长安。以渊为大丞相,进封唐王。屈突通与刘文静相持月余,通复使桑显和夜袭其营。文静与左光禄大夫段志玄悉力苦战,显和败走,尽俘其众,通势益蹙。或说通降,通泣曰:“吾历事两主,恩顾甚厚。食人之禄而违其难,吾不为也。”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一刀。”丞相渊遣其家僮召之通立斩之及闻长安不守家属皆为渊所虏乃留显和镇潼关引兵东出将趣洛阳通适去显和即以城降文静文静遣窦琮等将轻骑与显和追之,及于稠桑,通结陈自固。窦琮遣通子寿往谕之,通骂曰:“此贼何来?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命左右射之。显和谓其众曰:“今京城已陷,汝辈皆关中人,去欲何之?”众皆释仗而降。军人执通送长安,渊以为兵部尚书,赐爵蒋公。戊辰,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锡。王谓僚属曰:“此谄谀者所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可乎?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但改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锡、殊礼皆归有司。夏四月,炀帝凶问至长安,唐王哭之恸,曰:“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五月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罢郡置州,以太守为刺史。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丞相渊遣其家僮召之/通立斩之/及闻长安不守/家属皆为渊所虏/乃留显和镇潼关/引兵东出/将趣洛阳/通适去显和/即以城降文静/
B.丞相渊遣其家僮召之/通立斩之/及闻长安不守/家属皆为渊所虏/乃留显和镇潼关/引兵东出/将趣洛阳/通适去/显和即以城降文静/
C.丞相渊遣其家僮召之/通立斩之/及闻长安不守家属/皆为渊所虏/乃留显和镇潼关/引兵东出/将趣洛阳/通适去/显和即以城降文静/
D.丞相渊遣其家僮召之通立斩之/及闻长安不守家属/皆为渊所虏/乃留显和镇潼关/引兵东出/将趣洛阳/通适去显和/即以城降文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改元:指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B.甲子: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支之首。古代以天干和地支递次相配来纪日或纪年。
C.兵部: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屯田等事宜。
D.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如车马、衣服等,是一种最高礼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屈突通在和刘文静对峙期间,派桑显和夜袭其营,结果战败,处境更加困窘;有人劝说他投降,他说自己蒙受隋朝两代皇帝恩宠,理应为国分忧。
B.屈突通在稠桑布阵固守,其子屈突寿受命前去劝降,他把儿子大骂一顿,还命人用箭射儿子;后来他被抓到长安,李渊不计前嫌,给他封官赐爵。
C.隋恭帝下诏增加李渊的封地,赐予九锡并让他总领百官,他认为这是谄媚者所为,表示自己愿追求五霸、三王般的声名,鄙视魏、晋时的做法。
D.五月戊午日,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李渊,自己退居到代王府邸。李渊在太极殿即位,派刑部尚书萧造在南郊祭告上天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展开余下试题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唐国置丞相以下官
③隋恭帝禅位于唐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4.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句的是( ) (3分)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汝辈皆关中人,去欲何之?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家属皆为渊所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 分)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题。
减字木兰花 范成大
腊前三白①。春到西园还见雪。红紫花迟。借作东风万玉枝。
归田计决。麦饭熟时应快活②。身在高楼。心在山阴一叶舟③。
【注】①腊前三白:《陶朱公书》:“腊前得两三番雪,谓之腊前三白。”②快活:鸟鸣声。苏轼诗云:“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自注:“此鸟声云:麦饭熟,即快活。”③山阴一叶舟:出自《世说新语》,与王子猷拜访戴安道有关。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腊前三白”不但点明年前下过雪,还暗示小麦长势好,与“麦饭熟”相照应。
B.由于春雪,花儿开得迟。“万玉枝”生动地写出无数枝条银装素裹,如玉树琼枝。
C.春天到了,而西园仍被白雪覆盖,词人深感遗憾,不禁思念家乡,决心“归田”。
D.“应快活”语带双关,既指快活鸟的鸣声,又指小麦成熟、饱食麦饭的愉快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咏怀古迹(其三)》中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是:“,。”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句子是:“,。”
(3)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6小题,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历史长河中,当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急关头,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赴难,用鲜血捍卫正义,用生命换取和平。在岁月静好的年代,每一个平安顺遂的日子里也有人在默默付出,为我们负重前行。
今天,“学习英雄,成为英雄”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以英雄的情怀、风范和信念重塑自身,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是中华儿女戮力同心的目标。
学习英雄,要以英雄之情怀强化历史责任。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这些的名字背后是烈士无畏、以身殉国的崇高情怀,也是我们强心壮志、勇往无前的灯塔与坐标。( )。面对更加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唯有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生死存亡 砥砺前行 耳熟能详 错综复杂
B.生死攸关 砥砺前行 耳濡目染 错综复杂
C.生死存亡 前赴后继 耳濡目染 扑朔迷离
D.生死攸关 前赴后继 耳熟能详 扑朔迷离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进人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加速演进
B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也进入关键时期
C.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D.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人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唯有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B.我们唯有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担负起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C.我们唯有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担负起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D.我们唯有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担负起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实行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随着上海通过地方立法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轨道。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正在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却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些都不是
的。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需要,既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要注重宣传教育引导。经过长期的倡导和宣教,群众缺的不是意识,而是知识,( )。欲让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更好地落地生根,政府需要用好大众传媒,给群众上好“垃圾分类课”。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推行 法治 一蹴而就 刚柔并济 B.推广 法制 一挥而就 刚柔并济
C.推行 法制 一挥而就 赏罚分明 D.推广 法治 一蹴而就 赏罚分明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
B.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开展。
C.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D.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垃圾分类的落实,被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
B.垃圾分类的落实,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而受到影响
C.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了垃圾分类的落实
D.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对垃圾分类的落实起了影响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8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表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②2000年,国务院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遂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