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州于朝,宪宗遣度宣谕,弘正知度为帝高选,故郊迎趋跽受命。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且问诸将才否,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不三日,光颜破时曲兵,帝叹度知言。时方连诸道兵,环拿不解,内外大恐。及度当国,外内始安。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颛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入朝,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敬宗纵弛,日晏坐朝。度谏曰:“近开延英益稀,恐万机奏禀,有所壅阏。宜诘旦数坐,广加延问。”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于是牛僧孺、李宗闵同辅政,媢(嫉妒)度勋业久居上,欲有所逞,乃共损短之,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薨,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B. 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C. 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D. 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河东,在古代指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这一地区,山西在黄河以东,故以之称代该地区。 B. 制诰,指皇帝的诏令。知制诰,官名,指承命草拟诏令。南北朝时已有知制诰、典制诰等名称出现,到唐代发展成为知制诰这一专门的名称。 C. 诏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这里的罪犯由皇帝定罪。也指朝廷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定罪的案子。 D. 薨,古代指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裴度主持正义,善于开导皇帝。下邦县令裴寰因为不讨好五坊小使而惹怒了皇帝,被抓进诏狱,裴度巧妙地向皇帝陈辞,最终使裴寰被释放。 B. 裴度善于识人,确认光颜有才。当皇帝询问诸将中谁有才干时,裴度认为李光颜忠义而有勇,必定能建立功勋,李光颜果然不久就建了大功。 C. 裴度忠于国家,劝谏皇帝勤政。唐敬宗行为放纵,在政事上懈怠,裴度就劝他多开延英殿来咨询情况,以防耽误政务,敬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D. 裴度功业巨大,受到嫉妒排挤。牛僧孺、李宗闵辅佐皇帝治理政事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最终把他排挤出朝廷,做了山南东道节度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 (2)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了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 第五、六句写诗人高兴的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 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15. 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似。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几百万年的进化史赋予了一些人类本能,直觉就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本能。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长期在野外过着___________的生活。为了应对危险,人类的大脑便逐渐发展出一条能够快速处理环境刺激的路径,一旦发生危险,不必经过思考,就能立即做出最适合生存的判断,科学家称之为“适应性潜意识”。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已经不需要___________或是和野生动物争夺地盘,但这种演化机制仍旧被保留下来了。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呢?人们常常___________,这便是从直觉去判断一个人。一个陌生人,你只需要扫上一眼,心里大概就开始对他评判了。“我第一眼看见他时就不喜欢他!”很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 ),所以人们对很多事情在四分之一秒内就能做出好坏评价。正如前面所说,这种能力遗传自我们的祖先,当他们在___________的原始森林里遇到陌生人时,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是敌是友的判断,以此增加存活的概率。可是,你是凭借什么对一个人做出快速判断的呢?通常是依靠本能和经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危如累卵 风餐露宿 以貌取人 危机四伏 B. 危如累卵 风尘仆仆 以貌取人 无地可容 C. 一触即溃 风尘仆仆 以毛相马 危机四伏 D. 一触即溃 风餐露宿 以毛相马 无地可容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因为我们具备“片刻解读”的能力,这并不奇怪 B. 并不奇怪的是我们具备“片刻解读”的能力 C. 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具备“片刻解读”的能力 D. 我们具备“片刻解读”的能力是并不奇怪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几百万年的进化史赋予了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