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28 2022-01-11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易错考点专练:语言表达之不能结合文意分析修辞效果(新高考版)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从土地革命时期颁布《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到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从改革开放之初重申“任何浪费都是犯罪”,到新时代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厉行节约不仅造就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
①____________?因为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良好道德品质之一,是其他众多优秀品质的源泉。《元史》里有句名言:“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②____________,浪费不加约束便会滋长奢靡腐化之风。铺张浪费催生畸形需求,加剧资源消耗,会把经济运行引向不健康、不可持续之路。正所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良好风气的形成不仅需要党员干部大力倡导,③____________,只有全社会勠力同心才能打开净化社会风气、培育健康风尚的突破口。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①为何要厉行节约②从反面来看③而且需要人民群众努力践行
2.①文中引用了《元史》中的名言,论证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②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语言富有文采。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和“厉行节约不仅造就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下文“因为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俭朴的生活,不但……”可知,关键词为“厉行节约”,下文主要论证了厉行节约的重要性,所以此处提问“为何要厉行节约?”。
第②处,上文从正面论证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而下文“浪费不加约束便会滋长奢靡腐化之风”则揭示了浪费的不良影响,从反面论证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故补写句应引出下文的反面论证,即“从反面来看”。
第③处,上文“良好风气的形成不仅需要党员干部大力倡导”,下文“只有全社会勠力同心才能打开净化社会风气……的突破口”论证了厉行节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需要努力的除了党员干部,还应有“人民群众”,在“大力倡导”下应该是“努力∕全力践行”,由此可推断出所填句子应“而且需要人民群众努力践行”。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定位到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引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即“《元史》里有句名言:‘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一句,此句引用了《元史》的内容,强调人应该节俭,这样才能修养自身的德行。
其次,从内容和作用两个角度来分析引用句子在句中的表达效果。在内容上,作者通过引用,论证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在作用上,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可使文段论据确凿充分,更加具有说服力,富有启发性,使语言更富有文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象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开局就官场等级已定,壁垒森严,马、炮、士等各有棋路。
浏览完整试题
马,腾挪转移,马踏连营,铁路急骤,如雷轰鸣,让敌人心惊胆寒。双马不仅近乎完美地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而且马后炮更是包涵了兄弟齐心合力断金。炮,隔山打牛的功夫把面前的拦路虎踏成垫脚石。人啊!也如此,换个思路、角度,拦路虎就会变成垫脚石。士,承担着两个角色,左是卫士,右为侍女,君王最忠诚的随从,为知己者死。忠诚蒙蔽了你的双眼,勇敢拐走了你的思想,笑看刀光剑影,不过是风在项上舞。( )然而,它好大喜功,不惜穷兵黩武,陷天下百姓于水火中。
棋盘上马欢,士柔,炮精,卒脚踏实地,一岁一个脚印,无畏前行。人生不亦如此吗?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帅,作为帝国领袖,深居九宫,坐享江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帅,源于他是帝国领袖,深居九宫,坐享江山。
C.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源于他是帝国领袖,深居九宫,坐享江山。
D.作为帝国领袖,深居九宫,坐享江山,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帅。
4.下列诗句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3.A 4.D
5.将“不仅”放到“双马”之前;在“合力断金”后添加“的意蕴”(或者“内涵”“含义”“道理”)。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上文句子结构为“士,……”,所以此句在结构上应该与上文一致,应该为“帅,……”,排除选项BD;
下文“它好大喜功,不惜穷兵黩武”的原因是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后文关系密切,应该放在最后,排除选项C。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子“忠诚蒙蔽了你的双眼,勇敢拐走了你的思想,笑看刀光剑影”中把描写人的动作的词语“蒙蔽”“拐走”用在“忠诚”“勇敢”身上,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使用了“鸿雁传书,鱼跃龙门”的典故,属于用典的修辞手法。
B.“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中用“宛转蛾眉”代指美女容貌,这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将“鹤发”比喻为“丝”,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中诗人把“偷”“知”“断魂”描写人的动作的词语用在“白鹤、粉蝶”上,赋予人的灵性,这里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
第一,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连接的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要放在主语前面,“不仅”放到“双马”之前;
第二,成分残缺。“包涵”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合力断金”后添加“的意蕴”。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是中国诗词与中国画共同的表现手法。因为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荒寒之境,甚至天地之清悠,“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占有重要的席位。诗人、画家纷纷取之入诗、入画。汉字“清、空、寂、寒、静、幽、绝、灭、独、闲、去、水、夜、月”等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______________,“深山、云气、古寺、寒鸦、枯枝、幽林、孤草、苍苔”也成了画家笔下常绘之景,北宋欧阳修论绘画时说:“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之趣,简远之心难形。寄意于毫素者,非高怀绝识,不能得其妙。”
由此可见,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______________,彼此生发。诗人诵诗弄墨,画家绘画作诗。这些皆是其情发意至之时的一种自然流露,亦是其文化陶养后的必然。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需要在传统哲学、诗词、绘画三方面______________,才能在文学艺术的鉴赏与创作上收到______________的效果。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殊途同归 互相映照 触类旁通 事半功倍
B.异曲同工 互相映照 融会贯通 事半功倍
C.异曲同工 交相辉映 触类旁通 事倍功半
D.殊途同归 交相辉映 融会贯通 事倍功半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对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甚至荒寒之境,“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
B.因为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甚至荒寒之境,“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占有重要的席位。
C.因为对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天地之清悠,甚至荒寒之境,使“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占有重要的席位。
D.因为自然的关照,中国文人崇尚荒寒之境,甚至天地之清悠,“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6.B 7.A
8.构成特点:“诗人”对“画家”;“诵诗”对“绘画”;“弄墨”对“作诗”。
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原意为不同的曲子有着相同的影响,同样精彩。“殊途同归”,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根据两个词语陈述对象不同,选择“异曲同工”符合语境。
第二空,“互相映照”,指呼应,也指照射、映射。“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根据语境,不涉及光亮、色彩,所以选“互相映照”。
第三空,“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触类旁通”,是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根据语境,前文说的是哲学、诗词,绘画三方面的内容,所以选“融会贯通”。
展开余下试题
第四空,“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这两个词是形近反义词,根据语境说的是“效果”,选“事半功倍”。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因为自然的关照”主客颠倒,根据文意,表达的是中国文人对自然的关照,而不是自然关照中国文人。
二是“崇尚荒寒之境,甚至天地之清悠”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后面应该是“荒寒之境”。
三是“在中国文学艺术史”成分残缺,改为“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分析对偶的构成,第二问分析对偶的表达效果。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声调等角度去分析,表达效果应结合内容从语言、节奏、和感染力、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对偶构成:上下两联结构相同,都是主谓式结构,上联主语“诗人”对应下联主语“画家”;上联谓语“诵诗”对应下联谓语“绘画”,上联谓语“弄墨”对应下联谓语“作诗”。
字数相等,意义对称,尾字“墨”和“诗”仄起平收。
表达效果: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更凝练,句式更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映照的特点。
【易错点警示】
不能结合文意分析修辞效果
此类试题主要是因为不能结合文意解释修辞和分析修辞效果而失分。
【易错点快攻】
对策
(一)熟记修辞手法极其效果
1.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4.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二)辨析易混修辞
1.比喻与比拟
比喻与比拟,都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比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为有比喻词和本体的明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拟为人或物,但无论是拟人,还是拟物,拟体一般都不出现。
2.借喻与借代
借喻与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1)借喻重在打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
(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3.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句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出现的现象。
4.设问与反问
设问与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须要作答,因为答案已十分明确。
(2)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若感情强烈,则可以用叹号。
(三)结合语境具体解释
首先明确解释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要找到本体和喻体,然后分析本体的喻体的相似性,因为没有相似性,比喻就无法成立,注意从表象入手,分析到内涵;既要看到表层,又要看到深层。
【易错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国庆,《我和我的父辈》上映后广受好评。电影由四个故事汇集而成——《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以家庭关系观察父辈人生这一特殊视角,讲述各个阶层群体为祖国利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从而反映时代变迁下中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_______、传承弘扬。
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_______的建设岁月;从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到朝气蓬勃、_______的新时代……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注入血脉,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串起了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聚焦身边的人,我们也能看到父辈们的努力。他们是战争年代里的英雄,是建设新中国的楷模,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是新时代的开拓者,他们的奋斗故事同样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连绵不绝 筚路蓝缕 神采飞扬 可歌可泣
B.生生不息 筚路蓝缕 意气风发 可歌可泣
C.连绵不绝 风餐露宿 神采飞扬 如泣如歌
D.生生不息 风餐露宿 意气风发 如泣如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注入血脉,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串起了历史光辉的共和国。
B.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融入血脉,照亮了新时代的灿烂前景,串起了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展开余下试题
C.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注入血脉,串起了历史光辉的共和国,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
D.父辈们将“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性”融入血脉,串起了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照亮了新时代的灿烂前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B 2.D
3.画线句子包含四个分句,结构整齐,句式相同,形成“……是……”的判断句,宾语部分由偏正短语构成,从四个角度和侧面展示身边人以及父辈们的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高尚、努力打拼顽强坚韧的劲头、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勇气,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赞颂和崇敬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1)“连绵不绝”,连续而不中断;“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句中指中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在华夏子民心中不断根植、孕育、蓬发、生长,用“生生不息”更合适。
(2)“筚路蓝缕”,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辛苦。句中形容艰苦的“建设岁月”,侧重创业艰辛不易,应该用“筚路蓝缕”。
(3)“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句中与“朝气蓬勃”并列,使用拟人修辞形容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昂扬、振奋,用“意气风发”。
(4)“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如泣如歌”,声音呜呜动人,凄切婉转。句中指人的事迹,用“可歌可泣”。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照亮了前景灿烂的新时代”动宾搭配不当,改为“照亮了新时代的灿烂前景”,排除AC;
按照由古到今的逻辑顺序,应该先“串起了……历史”再“照亮了……新时代……前景”,排除B。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赏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他们是战争年代里的英雄,是建设新中国的楷模,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是新时代的开拓者”,四个分句,结构大体相同,共用主语“他们”,形成“……是……”的判断句式,语法简单表意直接,宾语部分中心词分别是“英雄”“楷模”“先锋”“开拓者”,属于人物的称谓,定语“战争年代里”“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呈现了“他们”在所处的每一个年代里都一如既往前赴后继,体现了英雄辈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风貌,动宾结构里包含偏正短语,不仅句式整齐,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给人大气自然,流利酣畅之感,而且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和时代的贡献和作用,赞扬了华夏子民英勇无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奋发图强等人格魅力和美好品性,极富感染力。
二、阅读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现代武侠小说塑造了许多令人 的侠客形象。金庸的笔下,有甘愿自杀震慑辽国的民间侠客萧峰,有驻守襄阳数十年的武林领袖郭靖,有江湖豪杰皆拜服的武当道人张三丰……这些侠客 ,他们不仅在武林中独当一面,还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在国家危难时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黎民百姓换来安宁。他们的故事传递着金庸对“侠”的理解,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真正的游侠零落,幻想的游侠不朽。从唐宋到现在,夸张的是卓绝武艺,闪烁的是人品性情。游侠不仅从社会中淡出,还成为日臻璀璨的精神实体,成全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这一起一落,或许只是历史这片 的汪洋中一朵渺小的浪花,但却见证了中华民族对自由和正义的向往之情。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交口称赞 擢发难数 铤而走险 波澜壮阔
B.脍炙人口 数不胜数 铤而走险 排山倒海
C.交口称赞 数不胜数 挺身而出 波澜壮阔
D.脍炙人口 擢发难数 挺身而出 排山倒海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游侠从社会中淡出,但是成为日臻璀璨的精神实体,成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
B.游侠虽然从社会中淡出,但是成为日臻璀璨的精神实体,成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
C.虽然游侠从社会中淡出,但是成为日臻璀璨的精神实体,成全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
D.游侠不仅从社会中淡出,还成为日臻璀璨的精神实体,成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江湖文化。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4.C 5.B
6.①“有……有……有……”,三个分句结构相似,句式一致,构成排比。②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③简练而集中地写出了侠客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及其优秀品质和家国情怀。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语境修饰“侠客形象”,选用“交口称赞”。
第二处,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擢发难数:比喻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语境说的是侠客数量多,如使用“擢发难数”,则情感色彩不当,应选用“数不胜数”。
第三处,挺身而出:褒义词,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铤而走险: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含贬义。语境说的是侠客在国家危难时勇敢站出来,是褒义语境,应选用“挺身而出”。
第四处,波澜壮阔:形容水面辽阔,也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排山倒海:形容来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语境把历史形容为“汪洋”,应选用“波澜壮阔”。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不仅从社会中淡出,还成为日臻璀璨的精神实体”不合逻辑,“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这里应改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
第二处,“成全了……文化”搭配不当,“成全”应改为“成就”。
只有B修改正确。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分析排比的构成。排比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划线句连续使用三个“有……有……有……”的句式,这三个分句都是动宾结构,结构相似,构成排比。
然后分析效果。排比因句子结构一致,所以读起来有节奏感,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有甘愿自杀震慑辽国的民间侠客萧峰,有驻守襄阳数十年的武林领袖郭靖,有江湖豪杰皆拜服的武当道人张三丰”,这三个句子列举萧峰、郭靖、张三丰三个人物,借助“甘愿自杀震慑辽国”“驻守襄阳数十年”“江湖豪杰皆拜服”这些事例展现了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直播、短视频平台涉未成年人问题愈加突出,炒作“网红儿童”行为屡现,未成年人被利益捆绑、影响身心健康的情况时有发生。去年“三岁女童被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一事就____________,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网红儿童”的“
上一篇: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易错考点专练:语言表达之不能结合文意分析修辞效果(全国卷版)
下一篇: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易错考点专练:语言表达之不明比较句子效果切入点(新高考版)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备战2022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