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62  2022-02-17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二单元提分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
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
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摘编自陆玄《让敦煌文化在自信和包容中更具活力》)
材料二:
在敦煌考察时,主席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守,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同时,要借助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发更加多样的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将敦煌故事打造成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摘编自孟庆川《把敦煌故事越来越自信地讲给世界》)
材料三:
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也有过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浏览完整试题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
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将各种文化简单相加 ,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
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
(摘编自黑晓佛《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敦煌文化能够成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之一,与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之所以要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是因为敦煌文化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在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有非凡意义。
C.保护敦煌文物,要从利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监测保护,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增强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
D.只有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才能让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好敦煌故事,需要挖掘和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在讲述的过程中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包容。
B.敦煌文物的长期保护任重而道远,但并不意味着只进行保护,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敦煌故事打造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一重点论述讲好敦煌故事的意义和如何讲好故事,材料二则重点论述文物保护问题。
D.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讲我们应如何传承敦煌文化,材料三则侧重从四个角度阐释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材料一所强调的传承敦煌文化的方式的一项是( )
A.编制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以及室内情景体验剧。
B.培养高素质的讲解队伍,向游客讲述敦煌文化的深厚内涵。
C.建设“数字敦煌”项目,满足人们欣赏、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D.设立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护受损严重的壁画和雕塑。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三则材料均谈到敦煌文化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

【答案】
1.C
2.C
3.D
4.①材料三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②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且富有文化内涵。
5.①删繁就简,用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②保护好敦煌文物,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③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重视并系统阐释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中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A.“敦煌文化能够成为……四大文化体系之一”错,材料一第一段中说的是“世界上……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是四个文化体系的汇聚点,不是其中之一。
B.“之所以……是因为……”因果关系不当,从材料来看,“因为”后面的内容只是我们要“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原因之一。
D.“只有……才……”曲解文意,材料三最后一段中说的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概括辨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C.“材料二则重点论述文物保护问题”错,概括不全面,材料二还论述了做好敦煌文化的“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问题。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材料内容,运用材料内容进行判断能力。
材料一强调的传承方式是“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删繁就简”,而D项强调的是敦煌文化的专业性保护,而不是“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本论证特点能力。
分析文章论证特点一般从论证结构特点、论证方法方面进行分析。比如本题,从论证思路来看,材料三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指出敦煌文化有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然后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指出深入挖掘和思考敦煌文化的意义。
从论证方法来看,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论述“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时列举唐宋时期敦煌佛教壁画的事例,论述“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时引用“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答题时,分析思路要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分析论证方法要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其效果。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归纳概括材料内容要点能力。
材料一讲了如何讲好敦煌故事,最后两段讲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由“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等可概括出:删繁就简,用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二,讲如何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由“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可概括出:保护好敦煌文物,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
材料三中最后一段谈及了“怎么做”的问题,由“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可概括出: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重视并系统阐释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总之,先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提炼归纳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是黑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长江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形成的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无美草。当大树参天而立时,谁还想得到那些树底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母所生的呢?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生活在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撵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光里晒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
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影电视上传播的一些大片,也是强调挖光阴,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⑪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⑫小时候读过一篇《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坊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挖光阴。
⑬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⑭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
⑮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
⑯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住在向阳和住在背阴房间的不同”“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都意在说明:阳光对于人类和植物来说的重要性。
B.在作者看来,《一米阳光》中的老奶奶“去撵那一米阳光”值得赞赏;但若换个思路,“坐在阴凉处纳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C.作者建议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做那不切合我们生活实际的事情,要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情况,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去生活。
D.作者说“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启发人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努力拼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地解说了什么样的日子是“宽裕”的,什么样的日子是“紧巴巴”的,具体而生动。
B.文章的第⑧段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抒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作铺垫。
C.作者善于借生活中的点滴和小故事表达哲思,比如用故事《火龙衣》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挖光阴”的生活道理。
D.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日子→寻找阳光→过日子的艰难→怎样过日子”的思路来组织文章,思路清晰,有条理。
8.文中第④段,母亲说的话“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的含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9.文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
6.A
7.B
8.①“年好过”和“月好过”是指就时间概念来说时间很容易度过,“日子”是指生活,“过日子”指人生活在世间;②世间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有酸甜苦辣,生活需要无尽的付出,是艰难的,所以说“日子难过”。
9.①水到渠成,点明题意,升华了“积极行动、不断奋斗”的主题;②首尾呼应,文章以话家常写起,又以人物对话结束,结构完整;③作者不但是“说”而且在“做”,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


展开余下试题【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作品主题,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都意在说明:阳光对于人类和植物来说的重要性”错。“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意在说明:在同样的环境下小树苗成长的艰难,强调要努力争取“拥有阳光”。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 “议论和抒情”错,第⑧段应是“借助记叙和议论”过渡到下文对过日子的联想和思考。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年好过,月好过”,这里的“年”和“月”是时间概念,这句话意思是时间很容易过去。“日子难过”的含意,可结合上文提到的“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日子就紧巴巴的”等句子来理解:“日子”是指生活,“过日子”指人生活在世间。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但相同的是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大家都需要为生活不断劳作、付出等,因此生活在世间是不容易的,这就是“日子难过”。此题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快乐的时光短暂,转瞬即逝;痛苦时时间显得漫长、难挨。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考生要理解“挖光阴”的含义,根据第⑨段“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为能挖光阴”“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可知,“挖光阴”就是要行动,要努力奋斗。所以当熟人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时,“我”回答“正在挖光阴呢”,这个回答既水到渠成,又点明了文意,照应题目,升华了主旨:要积极行动,不断奋斗。
这个结尾的巧妙之处还在于,作者不但是“说”而且在“做”,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同时,从文章结构上看,文章开头写“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结尾写“我”与熟人的对话,这个结尾与文章开头的闲话家常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宏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郝轩叹曰:“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鷃雀飞沈,岂不惜哉!”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犹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黄门侍郎,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及帝幸邺,历问故事,宏应对若流,帝善之。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时命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坐。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深被信任,势倾朝廷。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帝闻,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宏居之愈甚。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及道武季年,大臣多犯威怒,宏独无谴者,由于此也。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宏独不受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案之,帝称其平当。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泰常三年夏,宏病笃,帝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侍臣问疾,一夜数返。卒,追赠司空,谥文贞公。丧礼一依安城王叔孙俊故事。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子浩袭。太和中,孝文追录先朝功臣,以宏配飨庙廷。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舍人初设于秦朝,自汉始,会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此职,目的是让其陪伴太子,以其高尚的修养品行影响太子。
B.晡是古代计时法中的十二时之一,即申时,指午后三时至五时;《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的“黄昏”即与申时紧相连。
C.谥号一般是封建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文中的道武、明元、文贞公、孝文等都是美谥。
D.配飨是指贤人或有功于国家的人,附祀于庙,同受祭祀。《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指用酒食款待,与此处的“飨”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宏富有才干,处事果断。他从小就才智过人,苻融曾虚心向他请教,苻坚亦知其才干,郝轩赞其能佐助帝王;他处置事务,毫不拖延。
B.崔宏立身正派,一心向学。他后来出仕于慕容垂,先后历任要职,皆得好评;他在身处兵荒马乱之时,仍然坚定信念,踏实学习。
C.崔宏处事公平,裁决适当。他总管裁定诸多事务;视察郡国,纠正不法行事,审定公允;刑罚狱讼,判决合理,深得道武帝信任。
D.崔宏约俭自居,无意资产。他家徒四壁,动乱年代,妻子儿女不免挨饿受冻;外出无车,步行上朝;母亲年事已高,奉养亦无多样食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
(2)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
14.崔宏深受道武帝器重,除了政治才能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C
11.B
12.C
13.(1)道武帝攻打慕容宝时,停驻于常山。崔宏离开郡城逃到海边。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寻找。
(2)诏令群臣和附属国的首领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全部命令叩拜送葬。
14.①自我约束,生活俭朴。②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③崔宏回答道武帝询问的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等问题,很符合皇帝的心意。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根据文章内容及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可知,“新人”应是“抚慰”的宾语,“适遇宏扶老母”的主语是皇帝,而不是“新人”,所以“抚慰新人”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不能自进者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