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66  2022-02-21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6]
《项脊轩志》课前预习作业(1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其制稍异于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
B.旧时栏循,亦遂增胜  胜:美
C.轩凡四遭火  凡:凡是
D.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5.下列各句中的“然”与“室始洞然”中的“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B.吴广以为然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D.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浏览完整试题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行文可叙可议,表达方式较为灵活。
B.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常用于尊称死去之人,如先父、先烈、先哲等。
C.束发,指“收束头发”,清以前汉族男孩12岁时束发为髻,故也指“成童之龄”。
D.笏,我国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的手板,可供记事,用象牙、玉石等制成。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补漏修缮后环境雅致。经修补改缮后,项脊轩环境优雅别致,白天室内明亮,庭中花木增光,人鸟和谐,晚上树影摇曳。
B.项脊轩见证了作者家族离衰。庭院本南北相通,祖辈们分家后,篱分墙隔,鸡犬袭扰,渐露衰态,客人往来也有着诸多不便。
C.项脊轩承载着祖母深情厚望。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寄予厚望,希望“我”能改变家族在科举考试中长期没有功名的境况。
D.项脊轩让作者深情追念亡妻。作者之妻曾向小妹们主动介绍项脊轩,妻死树茂,“我”提笔记下曾与之生活的场景,感念不已。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0.本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11.解释文中加点词。
(1)迨诸父异爨(_______) (2)凡再变矣(_______)
1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1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客逾庖而宴 B.而母立于兹 C.呱呱而泣 D.墙往往而是
14.本段首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段写了哪些可悲之事?请简要概括。
三、非选择类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4)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四、情景默写
16.项脊轩志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口中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嘘寒问暖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在修葺之前的老、旧、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的朝向以及修葺之前采光不好的情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时不时有小鸟前来觅食,人来了也不会被吓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可爱景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0)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写到自己对旧项脊轩的改造,首先对屋顶进行了修复,其目的是“________”,接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
(1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门墙增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杂乱的一片萧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4)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的“上”是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A.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B.乳,名词作动词,喂养。
C.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D.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故选B。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垣墙周庭”即“垣墙(于)周庭”,“在院子四周砌上矮墙”,是省略句。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即“余稍为修葺,使(之)不上漏”,“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与题干中句子均为省略句。
B.“妪,先大母婢也”是说“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为判断句,“也”表判断。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是说“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 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展开余下试题D.“其制稍异于前”是说“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制稍于前异”。
故选A。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是说“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以”,介词,凭,根据。“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是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连词,表目的,来。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是说“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已”,已而,然后。“今已亭亭如盖矣”是说“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已”,已经。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是说“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于”,介词,在。“室西连于中闺”是说“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于”,介词,和。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是说“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是说“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两个“凡”都是副词,“总共、一共”的意思。
故选D。
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凡是”错误,应该译为“总共”。句意: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
故选C。
5.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然”解释为“然而”。
B.“然”解释为“正确”。
C.“然”解释为“这样”。
D.“然”和例句一样,均为形容词词尾,解释为“……的样子”。
故选D。
6.A
7.C
8.D
9.(1)我的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你)怎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2)又过了五年,我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几案学写字。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而母”的意思是“你的母亲”,是“立于兹”的主语,所以“而母”与后面联系紧密,其前断句,排除BD;
“在吾怀”是“汝姊”所在的位置,联系紧密,放在一起,其后断句,排除C。
划线句子的意思是:
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清以前汉族男孩12岁时束发为髻”错误。束发,是将头发束起来。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作者之妻曾向小妹们主动介绍项脊轩”错误。根据原文“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可知,是小妹们好奇主动询问,作者之妻才回答。
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你的;“竟日”,整天;“大类”,真像。
(2)“归”,古代女子出嫁;“或”,有时;“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参考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10. 《项脊轩志》 归有光
11. 等到 两次
12.长久没有看到你的身影,为什么整天在这里沉默不语,很像女孩子呢!
13.B
14.家族分崩离析;母亲早逝;未孚祖母愿望而祖母已逝。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能力。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归有光,汉族,苏州人。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1)迨的基本字义有:等到、及;趁着。依据本句句意,“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迨”在此处解释为“等到”。
(2)再的基本字义有:两次;第二次;表示又一次。依据本句句意,“总共变了两次”,“再”在此处解释为“两次”。


展开余下试题1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赋分点:
“若”,你;“何”,为什么;“竟日”,整天;“类”,像。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而”在古文中常常被借作代词,后来被假借为人称代词,表示第二人称。有时还假借为连词,连接两个词或者词组,分别表示并列、承接、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
A.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B.而,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你的;
C.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D.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故选B。
14.
本题考查概括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时注意围绕题干要求进行筛选,然后对所筛选的信息进行概括。
本段说到我在这里居住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这一段主要集中于可悲之事,这一段有三层含义,先说到家族的变故,家族开始衰落;然后回忆自己的母亲,母亲去世;最后回忆祖母曾经持一象笏对自己勉励考取功名,但自己功名未就,未孚祖母愿望。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女孩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成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15.(1)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很柔弱。
(2)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的官员催促我立刻上路。
(3)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4)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就是指日可待的呀!”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悯:怜惜;躬亲:亲自;不行: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2)切峻:急切严厉;逋:逃避;慢:怠慢、轻慢。
(3)大母:祖母;先妣:去世的母亲;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4)阖:关闭;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可待:值得期待。
16.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儿寒乎 欲食乎 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 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 又北向 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 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内外多置小门墙 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 乳二世 先妣抚之甚厚 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需要注意书写的字词有:庭、植、亭、渗漉、注、寂、斑驳、珊、偃仰、漏、辟、垣、庖、栖、妣、抚、姊。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项脊轩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