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27  2022-02-21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石钟山记》同步课时作业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12.1)石钟山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鼓:激荡,掀动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响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扣:敲,击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恰好
C.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向:刚才
汝识之乎 识:知道
D.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无射:钟名
大石侧立千尺 侧:名词作状语,在旁边
2.下列关于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②送之至湖口
③徐而察之
④汝识之乎
⑤周景王之无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
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4.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元丰七年六月”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
C.十二律,又简称“律吕”。“无射”为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为钟名。周景王造无射钟,耗费大量民力物力,因而失败。
D.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6.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语。
(1)而此独以钟名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大石侧立千尺
(4)事不目见耳闻
(5)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7.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石之铿然有声者
(2)磔磔云霄间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大声发于水上
(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6)古之人不余欺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石钟山记》,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反诘句表明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丈山记
[宋]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注】,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浏览完整试题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若涌若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选自《宋代散文选注》,有删改)
【注】卑庳迫隘:房屋矮小狭窄。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度石梁,循两崖 循:沿着
B.独其西阁为胜 胜:优胜
C.前揖芦山 揖:拱手行礼,此处指对着
D.不可殚数 殚:尽,竭尽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B.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C.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D.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丈山优美的风景大概从登上山三里多路,再越过十多级台阶才开始。
B.百丈山幽美险峻,既有小桥流水,凉风习习,又有峭壁飞瀑,水石相击。
C.百丈山上虽然有座庵,但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狭窄,没有观赏的价值。
D.芦山独立挺拔,登上芦山,周围几百里间的高低山峰都历历在目,十分分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②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若涌若没,顷刻万变。
10.微写作。
2020年春节与往年不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医护工作者奋战在一线,与此同时,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我们普通人居家隔离,以静致敬,通过网络消息了解疫情的情况。而有些人不求证信息的真假,肆意在网络上转发不实言论,导致人心惶惶。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请自选角度,阐述观点,不少于25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适:到……去。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⑤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②③④中的“之”为第三人称代词。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悟:同“晤”,面对。B项,趣:同“取”,拿、索取。C项,函胡:同“含糊”,模糊。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的能力。D项,赴:古义,奔向、前往,为某事奔走或投身某种事业;今义,到(某处)去。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周景王造无射钟,虽然耗费大量民力物力,但是最终成功。
6.答案:(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舟:名词作状语,乘着船。
(3)侧:名词作状语,在侧面。
(4)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
(5)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6)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7.答案:(1)定语后置句。
(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状语后置句。
(5)判断句。
(6)宾语前置句
解析:(1)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铿然有声之石”。
(2)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于)云霄间磔磔”。
(3)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又有若老人于山谷中咳且笑者”。
(4)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大声于水上发”。
(5)“……者……也”表判断。
(6)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
8.答案:(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古之人不余欺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铿;(2)臆;(3)余,欺。
9.答案:(1)B;(2)C;(3)C
(4)①唯独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②早晨起床向山下探视,满山遍野白云飘荡,像大海里的波涛起伏;而远近各座山峰隐现于其中,就像时而在飞奔,时而在漂浮,来来往往,有的涌现,有的隐没,顷刻之间,变化万千。
解析:(1)胜:风景优美。
(2)“得石台”为动宾结构,意为“可以看到一座石台”,其后应断开,排除A项;“于林薄间东南望”表示一个完整的语意,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投空下数十尺”意为“凌空而下长达几十尺”,句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
(3)“但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狭窄,没有观赏的价值”错,文中有“独其西阁为胜”一句,可见前文说“无足观”是为了衬托西阁的景观之胜。
(4)注意文意通顺及“独”“终”的意义。注意文意通顺及“旦”“飞浮”的意义。
【参考译文】
登上百丈山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旁)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这里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越过石桥,沿着两边山崖的曲折小路而上,可以发现一座寺庙,寺庙有三间小屋,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但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后面临近一泓小池,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整日不停。门内横跨小池的,又是一座石桥,越过石桥向北走,踏着数级石梯能够进入一座庵中。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而又狭窄,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只有庵中的西阁楼风景优美。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南边和东边的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从小池中泻出,形成前面所说的小涧。西阁位居小涧的上游,正对着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击之处,最值得观赏。然而在西阁后面,却是石壁,没有什么风景可看的,唯独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展开余下试题出了山门向东,走十多步,可以看到一座石台,它下面临近悬崖峭壁,深暗险峻。在草木丛杂的地方向东南眺望,可以看见一挂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凌空而下长达几十尺。瀑布的飞沫就像散落的珍珠和喷洒的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鲜明,晃人眼目,让人不敢正视。石台正对着山西南的缺口,前面对着芦山,此山独立挺拔而出,周围其他几百里间的高低山峰,也都历历在目,十分分明。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早晨起床向山下探视,满山遍野白云飘荡,像大海里的波涛起伏;而远近各座山峰隐现于其中,就像时而在飞奔,时而在漂浮,来来往往,有的涌现,有的隐没,顷刻之间,变化万千。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阶为路,用以行走,并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那些畏惧险途的人有的不敢走,但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
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写这些地方,并呈给一同来游览的人。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未能去的人。
10.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1)要明确态度,“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网络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成为许多谣言的来源和传播渠道。鉴于此,我们应考证信息的来源,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不要随意转发无事实依据的消息,纠正舆论导向,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不要在关键时期给国家添乱。
(2)可运用各种论证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清晰,观点深刻。
(3)可适当结合具体实例,或略例繁举,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2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