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汤一介《“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贵仁”,就是因为孔子的重视,“仁”才成为公认的道德原则。 B. 在“孔子是否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问题上,张岱年与过去许多学者的观点不同。 C. 子贡误以圣为仁,在孔子看来,主要是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 D. “仁”是孔子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之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不曾以仁义相连并举,真正将仁义并举,是孔门的再传弟子。 B. 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仁义是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 C. 孔子在很多地方讲到仁,意思很宽泛,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 D. 孔子认为选拔人才,既要看其出身的高低,更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 3. 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孔子“仁”的思想范畴( ) A.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克己复礼。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2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分) 5. 选文三则材料在论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黎明的河边(节选) 峻青 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溶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然而,雷却在西北方向隆隆地滚动着,好像被那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住挣扎不出来似的,声音沉闷而又迟钝。越是担心落雨,雨果然就来了。在这样暴风雨的夜里,走路与其说是用眼找,还不如说用本能感觉到的。如果对地区没有像对自己家门口那样的熟悉,就根本别想继续前进。果然走了一会儿,我和老杨都迷失方向了。我说是向南走,他说是向北走。而小陈却什么都不说,老是沉默地然而却异常坚定地在前面走着,偶尔回过头来招呼一声。 “喂!当心前面是小沟!” “喂!右转弯,左面是据点。” 我心里想:幸亏有这样一个好向导,要不,那才糟了哩!每当闪电亮起的一刹那,我看见他那矮小的身形在大雨中吃力地走着时,心里就不禁泛滥起一种怜惜和感动的情绪。唉!他还完全是个小孩子哩! 说起来可真凑巧,我们正在庆幸大风雨的夜里走路不会遭遇敌人的时候,却偏偏就遭遇上了敌人。那是走到昌邑城以北不远的地方。二三十个还乡团①人马押着十多个村干部迎面走来。在闪电中我们都看清了双方,惊愕片刻之后枪就响起来了…… 遭遇战很快停止了。 我和老杨、小陈却失去联系了。于是我按照事先约定的信号找到他们,继续往前走。这时风停了,雨也住了,但天依然很黑,我们三人走进一片荒草地,小陈愕然地停住了。原来在遭遇战之后他也迷失了方向,我们无可奈何地伏在荒草地里等待天亮。小陈又着急又惭愧,哭了起来。水在草底下潺潺地流着,身旁不时地有沙沙声响过,大概是水蛇在草间爬行。蛤蟆在我们的周围,咕咕呱呱地不住气地叫。老杨抓起了一把泥,恶狠狠地向着蛤蟆叫的地方丢了过去。 鸡叫了!天亮了!我们终于来到了潍河边,但藏好的船已被昨夜的大水冲走了,我和老杨都不会凫水,小陈只好带我们去找他爹想办法。 我们踏着沙地,穿过林间小路,走了一会,一座四面都围着葡萄和葫芦的密密层层的绿叶的小屋,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小屋的门吱呀的一声开了,一个有着苍白胡须的老人,从屋里探出身来,眯缝着眼睛,向我们打量了一会,一看见小陈,吃惊得张大了嘴。 “爹!”小陈轻轻地喊了一声。 老人机警地向四周扫视了一下,把手一挥,命令地说: “快进屋去!” 一踏进门槛,屋子里的混乱景象使我吃了一惊。小陈一看,脸色霎时变得苍白,异常不安地问道: “爹,我娘呢?” 老人默然地坐在门槛上,阴沉地低着头,停了好一会,才愤然地说: “被还乡团捉去啦,还有你兄弟小佳。” 小陈颓然地坐在锅台上,呼吸急促起来了,咬着下唇,一声不响,停了好一会,突然抬起头来,问道: “爹,你打算怎么办?” “我嘛,我打算去叫你回来。”老头子冷冷地说。 “叫我回来?”小陈吃惊地说。 “嗯!”老头子深深地点着头。“整整五天了,你娘和小佳一直吊在保公所梁头上。我到处去找你也找不到……” “找我咋?”小陈打断了老头子的话。 “找你咋?”老头子冷笑一声道,“哼!你说咋?咱这一家三口的命你就不管啦?还有咱庄上死的那二三十口子村干部、军属的仇,你们就不报啦?想当初我答应你去参军的时候,是为的什么来?啊?”老头子越说越激动,苍白的胡须,一抖一抖地颤动着。小陈会意地看了看我,微笑了一下,忽地抓住了老爹的手,兴奋地说: “爹,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老杨也激动地一把拉住了老头子的手说: “老大爷,放心吧,河东的武工队是完不了的,河东的天下也是完不了的。我们俩就要上那去接替马队长的事。” “啊?”老人惊讶地看着我们,“是吗,到河东去?” 小陈点点头说:“是的,爹。我就是来送他们到河东去的。河边上柳丛里的船被水冲走了,怎么办?” 老头子忽地站了起来,把我们上下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连连地点着头说: “好,你们来了就好。赶快地去吧,你们来了就好,老百姓又有依靠了!好!快过河去吧。唔,怎么?船被水冲走了?” “是呀!”我说,“船冲走了,河里水很大。可是我们一定要今天过河。” “那是的,一定要今天过河。”老人打断了我的话说。 老大爷,你有什么办法吗?”老杨问道。 老人没有回答,默默地开了门,走出了小屋,仰着头看了看天,回头问道: “你们俩会不会凫水?” “会一点点,这样大的水可不行。”我和老杨说。 老人没有再说话,默默地走到里间,拿出了一个玻璃瓶子来,一仰脖,咕嘟嘟喝了几口,然后,向我面前一伸说: “来,喝一点,河水太凉。” 我们都喝了一点,是很猛烈的白干。
展开余下试题“走吧!”老人命令地说。 我惊异地望着小陈,小陈高兴地眨了眨眼睛,小声地说: “走吧,他要带你们凫过去,老头子好水性哩!” 小陈的话音里充满着骄傲和自豪。于是,我也兴奋起来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被吊在保公所梁上的老大娘和小佳。啊!他们怎么办呢? “你停着干什么?”老头子看见我在沉思,吃惊地问道。 “我想,老大娘……” 老头子的胡须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忽地转过身去,把手一挥,厉声地说: “走!快走!” 我们一行四人又朝着潍河的方向走去。 (有删改) [注]①还乡团: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组织的地主武装。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主要塑造了小陈父子的形象,他们朴实无华的言语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B. 小说并未直接描写激烈、血腥的战争场面,但依然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为抗击侵略者而亲人离散。 C. 小说通过对小陈父亲“探出身来”“眯缝着眼睛”“打量了一会”等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小陈父亲极强的警觉性。 D. 小说的结尾部分既表现了小陈父亲复杂的心理,又让读者看到了他不同一般的思想觉悟。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在情节上,注重事件发展过程的曲折起伏,一张一弛,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B. 小说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如“哩”“咋”“唔”“凫水”,体现了其口语化的特点。 C. 小说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小陈的人物形象,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D. 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缩短了读者与小说的距离,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8. 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请从文章中找出两处并分析。(4分) 9. 习近平主席指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请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军民关系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选自《兼爱(中)》,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B.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C.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D.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后一个“子”,是夫子(先生、老师)的意思。 B. 国,本义是“邦国”“封邑”。主要是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统治的区域,还可以指国都。在文中指诸侯封地。 C. 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D.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也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文中“君子”和荀子《劝学》中的“君子”意思一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B. 士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 C. 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D. 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2)秦人开关延敌, 九国之师, 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14. 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塞上曲 (明)敖英 无定河边水,寒声走白沙。 受降城上月,暮色隐悲笳。 玉帐旄头落,金微③雁阵斜。 几时征战息,壮士尽还家。 【注】①受降城:汉代接受匈奴投降所建。②旄头:星名,主兵。古人认为旄头特别亮的时候,将有战事。③金微:山名,在新疆北部。 15.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滔滔边水、阵阵寒声、滚滚白沙,描绘出一幅辽阔苍茫的边塞风光图,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B. 颔联,凄凉的月色笼罩着受降城,凄清的号角在暮色中隐隐飘荡,视觉和听觉交互融合,加重了悲凉的氛围。 C. 颈联,诗人由历史回到现实,旄头星落在戍边将军的玉帐之前,暗示又要兴兵打仗,表明了将士们杀敌报国的决心。 D. 全诗意境开阔,诗人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格调高古,具有唐代边塞诗的神韵。 16. 请分析这首诗尾联和王昌龄《出塞(其一)》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表达的情感和抒情方式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向他人学习以提升自己。在《论语·学而》篇中,他告诫君子要“________”;在《论语·里仁》篇中,他倡导人们“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⑵《五石之瓠》中,庄子用“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惠子五石之瓠的价值之所在。 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用推测语气指出:屈原之所以写作《离骚》,“__________”。 ⑷《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奇妙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 ① )。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时甚至,但他们都是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其他民族当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目标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生前“立德、立功、立言”等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 ② )。儒、道两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宇宙万物的中心是人 ②更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就是庄子 B. ①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 ②更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就是庄子 C. ①宇宙万物的中心是人 ②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D. ①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 ②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形同陌路 顶礼膜拜 应接不暇 相得益彰 B. 势如水火 奉若神明 应接不暇 相辅相成 C. 势如水火 顶礼膜拜 席不暇暖 相辅相成 D. 形同陌路 奉若神明 席不暇暖 相得益彰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他民族当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目标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 B. 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 C. 其他民族当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生前“立德、立功、立言”等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 D. 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目标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生前“立德、立功、立言”等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有不少人认为所有微生物都是致病的细菌,因而深恶痛绝,没有一点好感。事实上,①,大多数的微生物是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对于那些少数致病菌,也有另外一些微生物来克制它们,这些就是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 抗生素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大。②,医治牲畜传染病、植物病以及食品保存、发酵时去除有害菌等也都在用它。由于微生物的适应性强,很快就能获得抵抗常用抗生素的能力,所以就不得不再改用另一种抗生素,这就要求③。还有些特别的病要求一些特效抗生素,例如霉菌病、结核病、病毒病及癌症等。( ) 但是 近来研究最多的刺激素是赤霉素,能促进多种植物的发育。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霉素这种抗生素有促进牲畜生长的效能,很多人都拿它当刺激素喂牲畜,得到良好的效果。 B.抗生素如金霉素等有促进牲畜生长的效能,很多人喂牲畜时拿它当刺激素,都得到良好的效果。 C.抗生素如金霉素等有促进牲畜生长的效能,很多人都拿它当刺激素喂牲畜,得到良好的效果。 D.金霉素这种抗生素有促进牲畜生长的效能,很多人喂牲畜时拿它当刺激素,都得到良好的效果。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度灌云中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月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1. B 2. B 3. D 4. (4分)首先,提出观点: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然后,运用引证法,论述了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指出了子贡的错误,并采用了确立界说的格式。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5.(5分)材料一: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孔子对仁作了明确的界说。 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 材料三:阐释了“仁”的内涵,并指出“尚贤”的重要意义。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就是因为孔子的重视,‘仁’才成为公认的道德原则”因果关系错,原文为“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C.“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错,原文为“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D.“核心之一”错,原文为“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真正将仁义并举,是孔门的再传弟子”说法错误,原文是“可能始于孔门再传弟子”,选项表述绝对了; C.“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错,原文为“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选项扩大了范围; D.“看其出身的高低”错,原文为“‘尚贤’就是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而不必管其出身的高低”,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属于学习方面的,不属于孔子“仁”的思想范畴。故选D。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由“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