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81  2022-02-23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
13 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
基础过关练
(2018课标全国Ⅲ,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2021江苏无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海洋中的病毒数量极其庞大,据估算,1毫升海水中平均有1000万个病毒。数量如此庞大的海洋病毒“隐匿”在海洋中,会不会让海洋生物生病?  ① 。海洋病毒会感染一部分海洋生物,并致其死亡,以此来调节它们的种群数量。
海洋病毒在生物间的传播,会导致不同生物基因的快速交流,以达到促进生物进化的作用。可见,虽然身材只有纳米级别,但海洋病毒却发挥着全球尺度的作用,  ② 。
截至目前,大部分海洋病毒感染的主要是细菌等微生物,也有一些海洋病原性病毒可以感染人或其他陆地生物。近年来,  ③ ,人体内抗生素抗性细菌越来越多,急需寻找可以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抗菌药物。海洋病毒恰恰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4.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说说人类如何应对海洋病毒带来的挑战。不超过30字。
                                 
                                 
                                 


浏览完整试题6.中国的科研项目不乏极具古典文化内涵的命名,比如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月球车“玉兔”、行星探测任务“天问”、大型多用途运输机“鲲鹏”、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请仿照例句,任选另外两个名称,阐释命名理由。
例句:
  “玉兔”常见于“玉兔捣药”等古代民间传说。这个命名不仅体现了月球车小巧、敏捷的特点,也阐明了中国的探月使命与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
“天问”源于战国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这个命名不仅呼应了古人对宇宙洪荒的叩问,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执着。
                                 
                                 
                                 
7.微写作。
  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这样既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研究成果,也便于论文的归类、整理。请为《自然选择的证明》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摘要。
                                 
                                 
三年模拟练
(2021江苏常州高三期初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蒂曾在《生态批评读本》中有所涉及,另一位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劳伦斯•布伊尔在《环境批评的未来》中提出“自然写作”的概念。他说:“自然写作,可以简洁地定义为‘一种非虚构的文学写作,它提供关于世界的科学考察,探索个体人类观察者对世界的经验,或者反映人类与其所在星球关系之政治和哲学含义’。自生态批评运动开始阶段起,尤其是在我说的第一波生态批评中,中心兴趣便是自然写作。”
布伊尔这里所说的“自然写作”,是针对人为的“艺术写作”而言的纪实自然考察与个体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诸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之类。但真正的“自然写作”则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诚如布伊尔在另外一部著作《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文学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中所言,这种“环境取向作品”的标准要素是:①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并不仅仅是一种框定背景的手法,这种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实际上开始向人们宣示——人类的历史必然被融入自然之历史;②在环境取向的作品中,人类利益并没有被视为唯一合法的利益;③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这是文本伦理取向的重要组成;④这种自然取向的文本中隐含这样一种意识——自然并非一种恒定或假定之物。
这就在实际上批判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艺术中心论”,而使自然写作走到与传统文学艺术平等的地位。可见,“自然写作”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写作,它是“自然文学”的另一种表达。显然,这是对于工业革命“人类中心”“艺术中心”与“理性中心”的抛弃与评判。
“自然写作”在西方是一种后现代时期对工业革命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写作,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却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因为,中国作为农业古国,以农为本,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力倡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立场。儒家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道家则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释家则言“众生平等”。这种“共生”的哲学观念必然导向人与自然平等的“自然写作”。
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自然写作”进行全面理论论述的,是《文心雕龙》。它在《原道》篇中提出文来源于“自然之道”的论断:“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里所说的“自然”既包含大自然,也包含人对自然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表现。“自然写作”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典范之作《文心雕龙》中,由全书的首篇《原道》揭示出来,也具有全书之核心意义。
(摘编自曾繁仁《“自然写作”:人与自然共生》)
材料二:
由于疫情,很长时间每天都几乎处于封闭隔离状态,每个人都赤裸裸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如此真实的处境使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越来越让人关注,这也许将成为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的新时代。生态意识、环保的思维方式、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逐渐成为新常态。
人应该与神、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生命整体。这样一种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相契合,也接近当代生态学的一些观点。比如当代生态学特别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每一样物种、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具有一种默契的平衡。
爱默生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特别提倡自然文学,惠特曼和梭罗都是他的弟子。爱默生曾经强调:人类应该遵守两句格言,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研习大自然。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神庙里镌刻的一句格言。研习大自然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终于醒悟人类再也不能自大,不能自我中心主义,人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分子,应该平等对待其他物种,与之和谐共存。
我对没有过自然生活经验的诗人,从来持怀疑态度。对于诗人来说,童年的经验极为重要,保存其最初的精神种子或者说初心,这是一些看似普通的人最终成为诗人的奥秘。此外,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熏陶,是人性健康的必要条件。在自然中生活的最初的经验感受,确保了很多诗人有更广阔的胸襟和包容开放的精神。古典诗歌里植物出现次数很多,《诗经》完全是“群芳谱”,宋词特别多以花草拟人的篇章,人和花草相互对应生辉,说明那是一个何其自然葱郁的和谐世界。
所以,自然写作,我理解就是要将这样的自然理念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受到熏陶,产生一种生态意识,继而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科学的环保理念。在这一点上,诗歌从来在文学中有引领作用。
(摘编自南君《自然写作中的诗意》)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然写作”这一概念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它是由格罗特菲尔蒂和劳伦斯•布伊尔首先创立的。
B.劳伦斯•布伊尔所提倡的“自然写作”并不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因而不是真正的自然写作。
C.“自然写作”理论以非人类环境的在场表示人类历史必将融入自然历史,非人类环境不再仅仅作为人类活动的背景。
D.“自然写作”在西方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这一概念古已有之,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


展开余下试题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疫情使得人们更直接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如此真实处境之下,自然文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生活方式也将逐渐成为新常态。
B.自然文学提倡人应该与神、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这种理念符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当代生态学的观点。
C.爱默生强调要研习大自然,提醒人们尊重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因为这种思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他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
D.诗歌中有很多人对自然的感受和人与自然的互动,在熏陶生态意识、培育环保理念方面,相比其他文学样式,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 )下列表述,不符合“自然写作”内涵的一项是(3分)(  )
A.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庄子•天下》)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C.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
D.我辽阔广大,我包罗万象。
(沃尔特•惠特曼《自我之歌》)
4.( )材料一引用儒、道、释诸家名言,材料二列举古典诗歌中的花草描写,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4分)
                                 
                                 
5.( )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四单元
13 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
基础过关练
1.B ①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盛大。此处写迁徙的场面,有“雄壮”之意,故选“波澜壮阔”。②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飘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语境中没有“跟着别人、随着潮流”的意思,故选“随遇而安”。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宵衣旰食”多用于勤于政务的人,有特定使用对象,所以此处应选“全力以赴”。④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动听。后者多用于形容“说”,此处修饰对象是“故事”,应选“引人入胜”。
2.B 画横线句子前后两个分句都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前一分句中能与后面的“作为参照”相搭配的介词只能是“以”,据此可排除A项和D项;后一分句中与“方向”搭配的词语应该是“辨别”,因为“辨析”除了“辨别”还有“分析”的意思,不能与“方向”搭配,据此可排除C项。
3.C “也就是说”后面的内容应是对前文“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的解说,陈述主语应为“迁徙的方向感”,排除B、D两项。A项和C项的区别主要是句式,A项使用的是被动句,强调的是“方向感”被处置的结果,C项使用介词“由”,强调的是“方向感”获得的途径,根据语境可知,应选C。
4.答案  ①答案是肯定的  ②可谓“身小能量大”  ③由于滥用抗生素
解析 第①处前文为海洋病毒“会不会让海洋生物生病”,后文为“海洋病毒会感染一部分海洋生物”。据此,第①处应填“答案是肯定的”之类的内容。第②处在第二段由“可见”引出的结论性内容之后,意味着是对结论性内容的一个概括,故可填“可谓‘身小能量大’”之类的内容。第③处在“近年来”之后,“人体内抗生素抗性细菌越来越多”之前,陈述的是近年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并且这种社会现象会导致抗生素抗性细菌增多,因此可填“由于滥用抗生素”之类的内容。
5.答案  ①正确认识其利害;②对其危害有预判,做好预防;③对其加以研究和利用。
解析 依据材料第三段可确定海洋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会感染人但同时可解决人体内抗生素抗性细菌增多的困境。据此可得出答案。
6.答案 (示例)“嫦娥”常见于“嫦娥奔月”等古代民间传说。这个命名不仅延续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神秘月球的唯美想象,也寄托了当代航天人对登月、探月的强烈渴望。
“鲲鹏”见于战国思想家庄子的《逍遥游》。这个命名不仅暗合了运输机奇大无比、能翱翔九天的特征,也寄寓了中华民族的高远志向与不懈求索。
解析 本题属于仿写句子,题干明确规定了句子开头可选的名称,要从所给名称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首先要选出名称,然后阐释名称的出处,最后阐释名称的寓意。仿写句子的句式应仿照例句的句式,即“‘××’常见于(源自、源于、见于)……。这个命名不仅……,也……”。例如“嫦娥”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鲲鹏”见于庄子的《逍遥游》,“墨子”源于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其著作,“九章”源于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然后根据出处进行寓意的阐释即可。
7.【写作指导】
  撰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1)摘要是论文的精华,文字要简洁,不需要加入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尽量采用文字叙述。
  (2)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3)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遗漏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4)摘要一般不分段。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进行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进行对比说明。
三年模拟练
1.C A.“由格罗特菲尔蒂和劳伦斯•布伊尔首先创立的”曲解文意。格罗特菲尔蒂只是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涉及,概念的提出者是劳伦斯•布伊尔。B.“劳伦斯•布伊尔所提倡的‘自然写作’并不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表述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布伊尔这里所说的‘自然写作’……但真正的‘自然写作’则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根据上文可知,“这里”指的是布伊尔的《环境批评的未来》一书,这本书中的“自然写作”还未包含“环境取向”。第二段紧接着写到“但真正的‘自然写作’则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诚如布伊尔在另外一部著作《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文学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中所言……”,所以,布伊尔所提倡的“自然写作”是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D.“但在中国,这一概念古已有之”错误,中国古代只是有这样一个观念,并没有形成概念。
2.C “因为这种思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他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三段说“爱默生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特别提倡自然文学”,并没有说明爱默生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的原因。
3.D 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自然写作”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标准为:人类的历史必然被融入自然之历史;人类利益并没有被视为唯一合法的利益;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自然并非一种恒定或假定之物。从材料一第三段还可得出:“自然写作”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写作,批判“人类中心”“艺术中心”与“理性中心”。A.“不敖倪于万物”可看出不以人类为中心,与自然和谐平等“共生”。属于“自然写作”。B.“与造物者游”,人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属于“自然写作”。C.“荒野”指大自然,自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属于“自然写作”。D.根据出处《自我之歌》可知,诗句中的“我”就是指人,没有包含自然,更没有体现人和自然“共生”。
4.答案 ①引用儒、道、释诸家名言,是为说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立场),从而证明“自然写作”在中国文化中的原生性。
②列举古典诗歌中的花草描写,证明自然生活经验对诗歌(诗人)创作和人性健康的重要性。
解析 引用儒、道、释诸家名言在材料一第四段,这段论述的中心句是“(‘自然写作’)在中国却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引用名言的句子是“中国作为农业古国,以农为本,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力倡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立场。儒家有言……道家则言……释家则言……这种‘共生’的哲学观念必然导向人与自然平等的‘自然写作’”。可见引用儒、道、释诸家名言,是为说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立场),从而证明“自然写作”在中国文化中的原生性。


展开余下试题列举古典诗歌中的花草描写的内容在材料二第四段“古典诗歌里植物出现次数很多……说明那是一个何其自然葱郁的和谐世界”,它证明的是前面的句子“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确保了很多诗人有更广阔的胸襟和包容开放的精神”。可见列举古典诗歌中的花草描写,是为证明自然生活经验对诗歌(诗人)创作和人性健康的重要性。
5.答案 ①首先论述“自然写作”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②然后指出“自然写作”的意义;③接着论述“自然写作”在中国是一种原生性的文化形式。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第一段先说“‘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然后列举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蒂在《生态批评读本》中的论述以及另一位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劳伦斯•布伊尔在《环境批评的未来》中的论述,来论述“自然写作”概念的提出。接着第二段举布伊尔在《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文学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中关于“环境取向作品”的标准要素,来说明“真正的‘自然写作’则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论述了“自然写作”的内涵。第三段总结“自然写作”的意义,“这就在实际上批判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艺术中心论’,而使自然写作走到与传统文学艺术平等的地位”。第四段说明“自然写作”“在中国却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并分析了原因。第五段指出《文心雕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自然写作”进行了全面理论论述。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2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