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3  2022-03-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
天津市红桥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质量调查(二模)语文试题
高 三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Ⅰ 卷
注意事项:
1.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1)“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不带头很重要。作风的革新、风气的转变,关建看领导。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 ),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才能有效减少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斗争精神不可少。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是有些人缺少斗争精神、片面迎合的结果。党员干部只有敢于亮剑,发扬斗争精神,不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长的( ),才能避免工作打乱仗,真正给基层减负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根源上的靶子不找准,看似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只停留于表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生一茬。
(4)党员干部一定要实打实、硬碰硬,大力整治并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 )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真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把基层的负担减下来。
(摘编自《学习时报》)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身体力行 空域 磨砺
B. 鞠躬尽瘁 空域 锤炼
C. 鞠躬尽瘁 空间 磨砺
D. 身体力行 空间 锤炼
2. 文中画线句子有错误,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不带头很重要。作风的革新、风气的转变,关建看领导。
B.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头很重要。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关键看领导。
C.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不带头很重要。作风的革新、风气的转变,关键看领导。
D.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头很重要。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关建看领导。
3. 下面六句话出自选文第(3)段横线处,经过调整,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正确的一项是
①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很多外在的表现
②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
③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善于运用“靶向治疗”的科学方法
④要想彻底消灭它们,必须找准其内在的靶子
⑤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
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形成,非一日之功,纠治起来需要开对方子、精准施策


浏览完整试题A. ⑤③⑥①④②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③④⑤②①⑥ D. ⑤④⑥①③②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
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歌法,具体规定国歌地位、奏唱形式和礼仪等。
B. 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不维护国歌尊严,损害民族感情,会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C. 国歌法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得到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
D. 香港部分市民不尊重国歌,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B. 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C. 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港澳社会普遍认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D. 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律依据。
6.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不属于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的一项是
A. 明确表达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
B. 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C. 能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D. 接轨国际上有关奏唱国歌的场合和相关礼节规定。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7~11题。
(一)
御民之辔①,在上之所贵;道②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③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④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
【注释】 ①辔:缰绳,这里指关键。②道:同“导”。③分:指合理分配。④备官:任用官吏。

(二)
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①,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②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③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④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展开余下试题(取材于《贞观政要》)
【注释】 ①苦空:佛教语。②简文: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③孝元帝: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
七子。④宰衡:指宰相。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毋蔽汝恶,毋异汝度 度: 法度
B. 患无君以使之 患:灾祸
C. 故尧、舜率天下以仁 率:率领
D. 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庙:朝廷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 /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吝于财者,失所亲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 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D. 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A. 孝元帝在于江 / 陵为万纽于谨所 / 围帝犹讲老子不辍 / 百寮皆戎服以听
B. 孝元帝在于江陵 / 为万纽于谨所围 / 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 / 皆戎服以听
C. 孝元帝在于江 / 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 / 犹讲老子不辍百寮 / 皆戎服以听
D. 孝元帝在于江陵 / 为万纽于谨所围 / 帝犹讲老子不辍 / 百寮皆戎服以听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郭,分指在城外与城内加筑的城墙。因此,“窈窕艳城郭”是说美丽全城出名。
B.《管子》据说为管仲著。管仲被鲍叔牙举荐为相,任内大兴改革,使齐国成为强国。
C. 干戈,“干”是防御武器,“戈”是进攻武器,都是古代的兵器,后以此借指战争。
D.《贞观政要》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集大成的政论性史书。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管子指出,作为一国之君,不应掩蔽过错、修正法度,这样,贤人才肯来帮助你。
B. 圣君避免灾祸的发生,主要靠防患于未然,绝不自恃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松警惕。
C. “君犹器、人犹水”的形象说法,指出“下行”与“上好”之间彻底的依存关系。
D. 庚信对把战争当儿戏、把清谈当谋略发出的慨叹,实在是值得为国者引为鉴戒的。








第 Ⅱ 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4分)
(2)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4分)
13. 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3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春 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释】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 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 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 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5分)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1) 毛泽东曾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5)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有删改)
彭 程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如同江水般带给人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赢来题咏无数。苏轼曾这样赞美:“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啊!
其实,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并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慨叹了。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的山水美景,于是长住下来,绘就了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桐庐。这“桐庐”之名也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
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严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帝位,以盛礼邀严子陵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这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氲而出,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该是范仲淹了。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容,一生屡遭贬谪。第二次被贬,便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虽然驻守仅半年多时间,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许多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这充分表露出他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使得范仲淹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这期间,范仲淹还重建了破败坍圮的严子陵祠堂并写下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以表达无限的心仪之意。是的,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汲汲以求的功名利禄之类,在不知不觉中会失却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


展开余下试题 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当下,对超越了生活品质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是的,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桐庐境内,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村,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别有情致。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走出来,走进田野深处,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在这样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
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不经意间会不会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走在城区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的现代化繁华都市。从这里起步的那几家快递巨头,占据了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可以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
就要离开桐庐,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想到: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将现实世界里的桐庐山水与艺术世界里的桐庐山水融合为一体,展现出秀丽的风光形胜和丰盈的诗画情韵。
B. 东汉的严子陵、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阳江畔,将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构筑出别样的生命方式。
C. 今天的桐庐所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依托明清时代的古村,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体现出“慢生活”的理念。
D. 作者在文中信手拈来的古诗文充分说明桐庐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汲汲以求功名利禄之徒感悟生命真谛的首驿。
E. 文章两次写到桐君山,作者在此处与美丽的富春江相遇又告别,桐君传说深厚的文化内蕴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17. 分析“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18. 对于已成为桐庐人们共识的“慢生活”理念,你有着怎样的看法?(5分)
19. 有人认为倒数第二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4分)
20. 文章最后一段说:“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六、(10分)

21.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等方面,所具有的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我们在古代文化经典中就能看到很多具有人格魅力的形象。请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著作中任选一个人物,就其人格魅力来具体谈谈。要求100字左右。(6分)

2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团委开展了“立志中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专题绘画展览活动。下图为某同学的参展作品。现有以下三个角色:
① 该幅作品的原创者
② 在参观画展的观众
③ 画展现场的讲解员
请你从中任选其一,接受学校电视台记者有关“面对这幅作品,来和我校师生说些什么吧”的采访。要求:角色感强,重点突出,语言得体,字数在80—100之间。(4分)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
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
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的动员令。
国外媒体认为,这是中国对世界气候的巨大贡献,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材料二:
12369是环境保护的举报热线。每一位公民都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向各级环保主管
部门举报破坏环境事项。该热线设立以来,收到各类举报几十万件,一大批责任组织
或个人受到惩处。
材料三:
登山爱好者苏余年多年坚持边旅行边捡拾沿途的垃圾,同时动员身边的亲友也这
样做。他和朋友们出资拍摄了环保公益片《流浪的口袋》,呼吁大家外出自带垃圾袋,
并把垃圾随身带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面向全市人民写
一封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文体特征明显,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红桥区高三“二模”• 语文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B A B A D B C D A A
12.
(1)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灾祸的发生。
(2)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多不会骑马,徒步狼狈逃窜,被杀死的人在路上一个接一个。
13.
相同之处:国君要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不同之处:
管子认为,国君还要修炼个人品格(勇于认错等),提高管理水平(开诚布公、通晓天时、坚守法度、善于理财、长于任用官吏等);
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尧舜的治国之策和周公孔子的礼教。
14.
(1)A
(2)
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
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
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④对比。想象的美景与前文荒园的现实萧瑟之景形成对比,抒发诗人思归之情。
15.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2)惠风和畅
(3)画图省识春风面 (4)石破惊天逗秋雨 (5)楚天千里清秋
16. B D
17.
单独成段,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具体分析略】
18.

19.
(1)不可删去。
这一段写出了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表明桐庐既有充满萧散淡泊的诗意、容易使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的清幽山水,又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红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