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 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歌法,具体规定国歌地位、奏唱形式和礼仪等。 B. 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不维护国歌尊严,损害民族感情,会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C. 国歌法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得到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 D. 香港部分市民不尊重国歌,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B. 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C. 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港澳社会普遍认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D. 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律依据。 6.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不属于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的一项是 A. 明确表达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 B. 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C. 能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D. 接轨国际上有关奏唱国歌的场合和相关礼节规定。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毋蔽汝恶,毋异汝度 度: 法度 B. 患无君以使之 患:灾祸 C. 故尧、舜率天下以仁 率:率领 D. 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庙:朝廷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 /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吝于财者,失所亲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 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D. 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A. 孝元帝在于江 / 陵为万纽于谨所 / 围帝犹讲老子不辍 / 百寮皆戎服以听 B. 孝元帝在于江陵 / 为万纽于谨所围 / 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 / 皆戎服以听 C. 孝元帝在于江 / 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 / 犹讲老子不辍百寮 / 皆戎服以听 D. 孝元帝在于江陵 / 为万纽于谨所围 / 帝犹讲老子不辍 / 百寮皆戎服以听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郭,分指在城外与城内加筑的城墙。因此,“窈窕艳城郭”是说美丽全城出名。 B.《管子》据说为管仲著。管仲被鲍叔牙举荐为相,任内大兴改革,使齐国成为强国。 C. 干戈,“干”是防御武器,“戈”是进攻武器,都是古代的兵器,后以此借指战争。 D.《贞观政要》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集大成的政论性史书。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管子指出,作为一国之君,不应掩蔽过错、修正法度,这样,贤人才肯来帮助你。 B. 圣君避免灾祸的发生,主要靠防患于未然,绝不自恃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松警惕。 C. “君犹器、人犹水”的形象说法,指出“下行”与“上好”之间彻底的依存关系。 D. 庚信对把战争当儿戏、把清谈当谋略发出的慨叹,实在是值得为国者引为鉴戒的。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将现实世界里的桐庐山水与艺术世界里的桐庐山水融合为一体,展现出秀丽的风光形胜和丰盈的诗画情韵。 B. 东汉的严子陵、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阳江畔,将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构筑出别样的生命方式。 C. 今天的桐庐所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依托明清时代的古村,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体现出“慢生活”的理念。 D. 作者在文中信手拈来的古诗文充分说明桐庐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汲汲以求功名利禄之徒感悟生命真谛的首驿。 E. 文章两次写到桐君山,作者在此处与美丽的富春江相遇又告别,桐君传说深厚的文化内蕴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17. 分析“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18. 对于已成为桐庐人们共识的“慢生活”理念,你有着怎样的看法?(5分) 19. 有人认为倒数第二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4分) 20. 文章最后一段说:“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六、(10分)
2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团委开展了“立志中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专题绘画展览活动。下图为某同学的参展作品。现有以下三个角色: ① 该幅作品的原创者 ② 在参观画展的观众 ③ 画展现场的讲解员 请你从中任选其一,接受学校电视台记者有关“面对这幅作品,来和我校师生说些什么吧”的采访。要求:角色感强,重点突出,语言得体,字数在80—100之间。(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B A B A D B C D A A 12. (1)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灾祸的发生。 (2)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多不会骑马,徒步狼狈逃窜,被杀死的人在路上一个接一个。 13. 相同之处:国君要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不同之处: 管子认为,国君还要修炼个人品格(勇于认错等),提高管理水平(开诚布公、通晓天时、坚守法度、善于理财、长于任用官吏等); 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尧舜的治国之策和周公孔子的礼教。 14. (1)A (2) 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 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 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④对比。想象的美景与前文荒园的现实萧瑟之景形成对比,抒发诗人思归之情。 15.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2)惠风和畅 (3)画图省识春风面 (4)石破惊天逗秋雨 (5)楚天千里清秋 16. B D 17. 单独成段,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具体分析略】 18. 略 19. (1)不可删去。 这一段写出了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表明桐庐既有充满萧散淡泊的诗意、容易使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的清幽山水,又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