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65  2022-03-2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内蒙古海拉尔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海二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2022.1.27
命题人:第一命题组 审题人:第一命题组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性,是人所具有的一种自觉意识与能力。探究自然,把握世界,追求“真”,是一种理性能力;研究社会,认识自己,崇尚“善”与“美”,也是一种理性能力。前者为“科技理性”,后者为“价值理性”。两种理性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追本溯源,在人类古代的朴素思想中,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东方儒学,都暗含了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初始合一的样态。
在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作为重要范畴与核心概念,有两个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与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逻各斯”对自然界本质规律的探究与“努斯”对心灵自由的导引,构成了理性认识外部世界与追求心灵超越的双重意义与功能。虽然古希腊文化尚未对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作出明确界定,但这两种理性在先哲的论述中是合一的。
对于东方儒学,有人认为它过度注重价值理性,造成了科技理性的缺失。其实不然,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在东方儒学传统中从未分离。当然不可否认,儒学文化系统中的科技理性是以价值理性为目的的,但这并不代表对科技理性的排斥。实际上,儒学在求“善”与“美”的同时包容了求“真”的成分。比如,《易传》在“天人合一”价值基础上,究万物之理,就内嵌着自然观、科学观与方法论。
然而,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自然界征服能力的增强,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开始出现某种失衡,表现为科技理性的片面凸显与价值理性的日渐式微。
科技理性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等问题,探究自然规律这一“真”的领域,表达的是一种客观必然性,并通过主观能动性对其加以运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与资本逻辑的主导,科学技术几乎成为人类文明的代名词。正如美国科技哲学家普特南所言:“科学的成功把哲学家们催眠到如此程度,以致我们认为,在我们愿意称之为科学的东西之外,根本无法设想知识和理性的可能性。”
与科技理性相对,价值理性主要回答的是世界“应当是什么”“怎样才更好”等问题,赋予世界以“善”与“美”,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价值合理性。科技与价值是理性天平的两端,科技理性的过度凸显带来了价值理性的式微。科学技术并非万能,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苦恼。比如,由于缺少价值理性的规导,科技会成为盲目的力量,不顾自然生态,肆意征服、掠夺,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运用科学技术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容易造成精神家园的荒芜与意义世界的干瘪。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只有彼此平衡,相互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与功能。脱离科技理性支撑的价值理性犹如“空中楼阁”,会因地基不牢而坍塌;缺少价值理性引领的科技理性犹如“没有罗盘的舵手”,会因方向不清而迷失。为避免“坍塌”与“迷失”,我们应秉持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合一的理念,推动物质世界的创造与精神家园的构建。
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科技理性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可以窄化为科技化,并不意味着人文价值理性就没有现代价值,现代化要建立在科技理性“动力工具”与价值理性“方向指南”合一的完整理性基础上。我们应以完整的理性文化把握实存的与应然的人类社会,以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互济共缔“真善美”的新时代。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牛绍娜《推动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后者能够引领前者,显得更为重要。
B.东方儒学中的价值理性和科技理性从未分离,但后者也内蕴于儒学对价值理性的追求中。
C.“逻各斯”“努斯”为古希腊哲学重视,二者可分别被视为“价值理性”和“科技理性”。
D.价值理性衰微,会削弱其规导作用,从而使科技理性过度膨胀,使科技成为盲目的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阐释核心概念,再以时间为序展开论述,揭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
B.文章引用普特南的话语,突出了科技理性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C.文章用“其实不然”“当然不可否认”等词语,表明判断,彰显论述的严谨性。
D.文章在阐述两种理性的关系时,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说理透彻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德才皆具者,圣人也”,这种观点表明儒学蕴含着价值理性与科技理性融合的思想。
B.科技理性重视客观必然性,价值理性关心主观价值合理性,二者相互融合才能“真善美”兼得。
C.若要改变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的局面,使二者相互融合,就需要复兴东西方的某些源头文化。
D.尽管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彼此之间都不可缺少,但在当下社会,应该更加重视价值理性的弘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推进数字化,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继而通过互联网将数字化的城市部件传输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化,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再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收费、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最后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使下优化运行,基本建成智慧城市。
(选自《智慧城市的特征和“痛点”》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是数据体系》有删改)
材料三: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2012 年起,我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尽管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但城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阻塞、食品安全等凸显,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发展面临众多挑战。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选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智慧城市开出一剂良“药”》有删改)
材料四: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建设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周密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负面效应。智慧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了解城市运行各方面、各领域的真正需求,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绝不仅仅是购置一些冷冰冰的技术设备,而是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地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选自《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B.从形态上看,智慧城市是一个超复杂的巨系统,由多系统、多技术、多领域、多应用、多终端组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合。
C.从趋势上来看,智慧城市正在由原来的机械体逐渐向着富有生命力的个人进化,最终要形成一个共生、共治、共赢的体系。
D.智慧城市建设一旦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光有智慧城市建设,却不能惠及城市居民,就有违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其发展一般需要经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四个阶段。
B.智慧城市是一个超复杂的体系,融合了多种要素、多种体系,它的建设具有一体化的特点,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相互融合。
C.智慧城市建设出现“有产无智”问题,主因是缺乏超前意识,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没有超前意识难免购买过时的设备和产品。
D.智慧城市建设如果只局限在智能管控领域,而忽略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这样的城市建设只能算是“有智无慧”。
6.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原因和一般原则。(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山前该有一树
张者
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展开余下试题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
⑩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⑪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⑫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⑬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⑭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⑮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⑯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圈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大爬犁。
⑰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⑱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
⑲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富有趣味。
B.“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简短有力的话语,是矿区恶劣环境的侧面显现,也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呐喊。
C.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树木显得合情合理。
D.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炮声引出了孩子们的哄堂大笑,表现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
8.文章围绕“树”展开叙事,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们”在此过程中的情感变化。(6分)
9.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小说结尾“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カ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岂惟风俗颓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拔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底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カ,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惠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幕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①草窃:草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展开余下试题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夷獠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轻蔑义。
C.长短句,北宋时,其为词的本名;宋以后,人们多以长短句为词的别名。
D.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
B.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獠。
C.辛弃疾品性刚直,善于谋划。枢密院中某些人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不为所动,这些人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他善于谋划,最终建成飞虎军。
D.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5分)
(2)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韩都护还边
卢纶①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②。
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
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注释】①卢纶:中唐诗人,屡考进士不中,后做过户曹、县令等小官。②上将间: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韩都护早年即声震名显,化用项羽的典故,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B.“军移”句用拟人手法,写草木闲看韩都护军队整肃,体现其军纪严明。
C.尾句既充满对韩都护白首还边的深切同情,也有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D.全诗语言苍劲、情感真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
15.这首诗刻画了韩都护怎样的边将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遭谗被贬的痛苦中也有隐退的念头,他在《离骚》中想象了自己纵马于兰椒并茂的山岗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中的 “ , ”两句以神话故事来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从中也可以看出蜀地与世隔绝,蜀道来之不易。
(3)“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后演变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一词也常被写进很多古诗文中,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名为“飞扬”。冬奥会火炬造型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和红色,象征着“(     )”。残奥会火炬使用银和金,象征着荣耀和梦想,体现了残奥会“勇气、决心、鼓励和平等”的价值观。火炬由祥云纹样“撑腰”,从祥云纹样向剪纸雪花图案自下而上逐渐过渡,旋转上升,如彩带舞动,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火炬图案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对“双奥之城”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还体现了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火炬设计秉持绿色、可持续理念,采用氢作为燃料,既能满足环保属性,也符合冬奧会火炬接力在低温环境中运行的现实要求。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温暖世界,照亮冰雪,激情飞扬,冰火相约
B.温暖世界,激情飞扬,冰火相约,照亮冰雪
C.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
D.冰火相约,温暖世界,激情飞扬,照亮冰雪
18.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海菜花是中国特有的水生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等地。海菜花整个植株都沉在水面之下,茎短缩,海带般的叶子于基部长出,叶柄的长短  ①   ,浅水中叶柄长不到20厘米,而深水湖中则可达300厘米。花期是5至10月,温暖地区全年有花。海菜花名字里有一个“海”字,   ②   ,而是生长在温暖、阳光充足、水深不超过4米的淡水中。  ③   ,使其成为了重要的环境指示植物,堪称水质“监测员”。如波叶海菜花仅出现在I类水质的泸沽湖境内,稍有污染都会影响它的生长甚至存活。环保部门往往把生长海菜花作为决定淡水湖泊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标志。严重污染时,湖泊中各种沉水高等植物全部消亡,中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敏感植物如海菜花等消失,轻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海菜花逐渐消失,没有污染时,湖泊中的海菜花则一派繁茂。海菜花用于环境监测,也由此获得了“环保菜”的称号。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环保部门往往把是否生长海菜花作为判别淡水湖泊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标志。
B.环保部门往往把是否生长海菜花作为决定淡水湖泊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标志。
C.环保部门往往把是否生长海菜花作为判别淡水湖泊水质受到污染的标志。
D.环保部门往往把生长海菜花作为判别淡水湖泊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标志。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5分)

(1)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
(2分)
(2)概括说明原因:
(2分)
(3)对你追求人生理想的启示:
(1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时间是历史的雕塑家,它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出变迁的轨迹。
建党百年、强国有我、乡村振兴、中国航天、疫苗、双碳、奥运……一个个年度关键词,浓缩着中国发展的万千气象,记录着极不平凡的2021。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22是个什么年?”辞旧迎新之际,这个话题登上了网络热搜榜。“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驶入新赛道,跑出加速度”“闯难关的一年”“全面升级自己”“祝福国泰民安”……网友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海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