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3  2022-03-23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
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统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2届高三统测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时间7月30日,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对决樊振东。最终,马龙击败了队友,拿到了奥运会男单的冠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双圈大满冠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国乒也实现了这个项目的四连冠(guàn)。
B. 今天13时34分,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七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和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zǎi)人航天飞行。
C. 岁月吹散了浓浓硝烟,记忆覆盖了尘封的碧血(xuě)。而今,如先烈所愿,盛世繁华,山河无恙。冰血长津湖永彪史册,志愿军战士功德无量。缅怀英烈,吾辈当自强!
D.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yíng)的愿景,增强全国人民的安全、获得感、幸福感。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
A.“大满冠”的“冠”应为“贯”。
B.“载(zǎi)人”的“载”应读“zài”。
C.“碧血(xuě)”的“血”应读“xuè”。
故选D。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甲】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从者如云纷至沓来那种声势。“粉丝”固然是多数,只有三五十人甚至三五人,怎能叫作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乙】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需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丙】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纷至沓来 B. 固然 C. 深刻 D. 歇斯底里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2~3题答案】
【答案】2. B 3. B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纷至沓来”,意思是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从者如云”的语境。
B.“固然”,(1)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2)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显然不合语境,这里应该为“当然”,表示合于情理或事理,没有疑问。


浏览完整试题C.“深刻”,内心感受很深的,如:印象深刻;深刻的体会。使用正确。
D.“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用来说粉丝的疯狂,使用正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前后两个句子分别对“粉”“丝”进行阐释,表示并列关系,因此“飘忽无定”后 “逗号”应该改为“分号”。
故选B。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杜绝电动自行车不进楼入户的同时,做好精细治理工作,解决好车辆停放和充电的现实问题,才能更好消除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安全隐患。
B. 10月20日,台州市委书记在“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论坛”上说,外国人每当担心中国经济不行的时候,我们反而会变好。
C. 加大对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是推进校外培训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应有之义。
D. 现在很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而是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杜绝电动自行车不进楼入户”错误,否定失当,不合逻辑,应该删掉“不”。
B.语序不当(或结构混乱),“外国人每当担心中国经济不行的时候,我们反而会变好”的主语应是“我们”,“每当……的时候”在句中作状语,所以应将“每当”提到“外国人”之前。
D.“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与“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一面对两面。前面是“一面”的“标准”,而后面“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的“条件”是“两面”。修改时可以删掉“寡”和“低”,或者在“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前面加上“是否”。
故选C。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征订启事:现征订在即,希望读者慷慨解囊。订单上敬请写明手机号码,以便我们随时回访。
B. 聚会发言:承蒙大家关照,现在我的工作还算小有成就,大家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C. 校园海报:特邀著名建筑艺术家陈戈莅临我校作题为“廊桥遗梦”的讲座,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
D. 某同学毕业之后,深感老师教诲之恩,于是给老师赠送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妙手回春”。
【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慷慨解囊”应改为“踊跃征订”,“解囊”是指解开口袋,指拿出财物来(帮助人)。
B.“鼎力相助”,敬辞,多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此处是说自己帮助别人,使用不得体。
C.“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此处是欢迎著名建筑艺术家陈戈到来,使用得体。
D.“妙手回春”,是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这里是给老师的锦旗,使用不得体。
故选C。
6. 如图是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请对其构图要素及设计意图分别作简要说明。

构图要素: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
【6题答案】
【答案】 ①. 构图要素:变形的“互”字(或眼睛轮廓),“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中英文对译。 ②. 设计意图:(1)“互”字,点明互联网的主题。(2)“互”的上下两笔以书法来表现,极具中国特色。(3)标志整体形似眼睛,意指互联网拓展了人类的视野。(4)图形与文字相结合,中英文共同呈现,表达了中外互联的寓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
首先指出构图要素。
从图上来看,按照由左到右的顺序来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图,即变形的“互”字,二是文字,上面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汉字,下面是英文。
然后分析设计的意图。
分析设计意图要结合这一标志使用的场合。由题干“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可知,这一标志是用于互联网大会,所以图上“互”字就点明的“互联网”的主题;从“互”的形状来开,象眼睛,而互联网可以让接触更多的知识,所以这一形状是指互联网可以开拓人的视野;从“互”的书写来看,上下两笔采用的是中国书法的方式,结合举办地点“浙江乌镇”可知,展现了中国特色;从图和文字的结合来看,既有中文,也有英文,展现的是中外联通之意。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既然诗画艺术存在着共同性,便可以以诗入画,以画入诗,实现自然美、绘画美和诗艺美的转化和融合。诗画艺术的异同,恰恰是诗画艺术融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它们的异同,才能加深理解诗画融通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宋人蔡絛的《西清诗话》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相资”两字,论述诗画互补的艺术作用,说得很透彻明白。邹一桂《小山画谱》说:“故善诗者诗中有画,善画者画中有诗,然则绘事之寄兴,与诗人相表里焉。”以上言论,都简言意骇地阐发了诗画融通的理论,值得重视。
(摘自吴企明《诗画融通论》)
材料二:
初唐的题画诗既有用词的华丽和色彩鲜明,又有如陈子昂一般的刚健明朗,整个题画诗的风格呈现出一种灿烂美。陈子昂要求诗歌要能反映社会现实,抒发真实的情感;要摆脱六朝以来的绮靡的纤巧作风,要具有“汉魏风骨”,建立明朗刚健的风格。其对题画诗的要求也不例外。他的《山水粉图》“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纷群翠之鸿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是一首反映自然山水的题画诗,表现了向往自然的空灵境界,整首诗透露着对现实的不满。在其情感真实支配下产生了艺术真实,一种明朗、宏大的意境应运而生。
盛唐的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并形成不同的风格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题画诗更不例外。这个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题画诗创作诗人,杜甫、李白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整个唐代诗人中,杜甫的题画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出类拔萃的,现存《杜工部集》中有18首,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杜甫的《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只是运用了意象的组接和画面的空间变化,就创造出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蕴,并没有直接的抒情和议论,而是用地名的并置,突出表现画面中的深远空间感。这一时期,诗人们通过对画面的具体描绘,再现画面所形成的意境,物我相生,即景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展开余下试题盛唐社会经济繁荣到了顶点,而诗人的创作肯定受到了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也抓住了这一机会来描绘盛唐的壮美。例如杜甫题画诗《画鹰》做到了画中之物的再现和主观情感的巧妙结合,达到了物我相融、妙合无垠的中国古代最高审美境界。在诗里,鹰就是诗人的化身,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诠释了中国古代“气韵生动”的美学命题。
盛唐过后,唐代开始走向衰败。中晚唐时期在题画诗领域有较大成就的诗人当数白居易,他的《题旧写真图》用画的形式,再借助诗的写实手法,来表达自己政治仕途的失意,透出了一股淡淡的真实美。
(摘编自《文学与艺术》)
材料三:
唐代绘画为诗歌开辟了道路,找寻了方向。根据史料记载,唐代的著名诗人几乎人人都有题画之作。
唐诗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绘画美。王维便是这一绘画美的创建者,他开创了诗歌美学的新纪元。绘画作为再现性艺术的一种,在描绘外在事物的同时也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主题思想,所以它是以描写对象为基础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山水画中,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普遍具有一种模糊性、一致性,但王维却通过这种绘画的方式,创造出一首首的佳作,他的诗使山水画所要表达的画外之意更加明确、清晰,而不是纯粹地用语言诉说情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事物也如同画一般,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题画诗的出现,又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因为题画诗中很大一部分是文人们对于绘画的一种品评。唐代的文人墨客们以诗的形式介入绘画中,形成一些固有的美学观点与文人情趣,并在一定程度上灌输给画家们。唐代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就充分表现出这一审美思想的渗透。随着题画诗的出现,绘画的整体构图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并且在这种方式的不断渗透下,慢慢地促成了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
(摘编自《今传媒》)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充分认识到诗画艺术的异同,就能加深理解诗画融通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B. 因为题画诗是文人们对于绘画的一种品评,它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
C. 王维的诗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源于他的诗作表现出来的事物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D. 陈子昂的画作反映现实,具有“汉魏风骨”,建立明朗刚健的风格,他的题画诗也如此。
8. 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题画诗注重画面具体描绘,再现画面所形成的意境,物我相生,即景生情,有的诗作还表现出画面的深远空间感。
B. 《山水粉图》作为题画诗,同样体现了陈子昂追求的反映现实、抒发真情实感和反对绮靡纤巧的诗歌创作主张。
C. 王维追求诗歌的绘画美,丰富了诗歌美学思想,其诗关注画外之意的明确、清晰,淡化了语言自身的抒情作用。
D. 题画诗为艺术家自由的艺术发挥拓展了空间,诗与画的结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成为中国重要的民族艺术形式。
9. 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唐代不同时期题画诗的风格。
【7~9题答案】
【答案】7. C 8. C
9. ①初唐时,题画诗既有传统的六朝绮靡(或“华丽”)诗风,又有刚健明朗诗风,表现出耀眼的灿烂美;②盛唐时,题画诗“多兴象,备风骨”。(或壮美、意境美,意思对即可)③中晚唐时,题画诗借助写实手法,表现出淡淡的真实美。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只要充分认识到……就能加深……”错,选项强调的是充分条件,解说绝对,原文中“只有充分认识……才能加深……”是必要条件。
B.“题画诗是文人们对于绘画的一种品评”错,原文是“题画诗中很大一部分”,选项扩大了范围,表述绝对。
D.“陈子昂的画作反映现实”错,原文“陈子昂要求诗歌要能反映社会现实”,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
C.“淡化了语言自身的抒情作用”错,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但王维却通过这种绘画的方式,创造出一首首的佳作,他的诗使山水画所要表达的画外之意更加明确、清晰,而不是纯粹地用语言诉说情感”,“而不是纯粹地用语言诉说情感”不等于“淡化了语言自身的抒情作用”。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材料二写了题画诗的发展,重点阐述唐代各个时期题画诗的风格特点与审美追求。
依据“初唐的题画诗既有用词的华丽和色彩鲜明,又有如陈子昂一般的刚健明朗,整个题画诗的风格呈现出一种灿烂美……”①初唐时,题画诗既有传统的六朝绮靡(或“华丽”)诗风,又有刚健明朗诗风,表现出耀眼的灿烂美。
“盛唐的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并形成不同的风格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题画诗更不例外……”得出答案②盛唐时,题画诗“多兴象,备风骨”。(或壮美、意境美,意思对即可)
依据“盛唐过后的唐代开始走向衰败。中晚唐时期在题画诗领域有较大成就的诗人当数白居易,他的……用画的形式,再借助诗的写实手法,来表达自己政治仕途的失意,透出了一股淡淡的真实美”可知答案③中晚唐时,题画诗借助写实手法,表现出淡淡的真实美。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 花 舞
张金凤
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躯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
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道来。
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挲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的手指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就窗纸,给窗棂弹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的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缀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展开余下试题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锦绣花团。
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窗花,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定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愿意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福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欢喜。
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慢慢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想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
10.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我”的形象特点。
11.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 赏析第3段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3.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窗花舞”的多重意蕴?
【10~13题答案】
【答案】10. ①喜爱窗花。“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还拜师学剪窗花。②心灵手巧。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有一年,还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③热爱生活。从文中对有窗花点缀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可以看出“我”对生活充满热情。④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文中所描绘的剪纸艺术及其内容可知。
11. ①内容上:展现了一幅家家贴窗花的喜庆图景,表明窗花这种传统艺术为城里人所喜爱。②结构上:这一段写对面人家的“窗花舞”,照应标题“窗花舞”及前文我家的“窗花舞”。③主题上:全文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揭示了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时代主题。
12. 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表现奶奶剪窗花技艺的娴熟以及对剪窗花的热爱;②通过铺排各式窗花,表现奶奶剪的窗花种类繁多,生动传神,表现奶奶剪窗花的高超技艺;③使用拟人、比喻。写剪刀“舞蹈”,用拟人手法表现奶奶剪窗花的手法灵活:“嘴角笑起两朵花儿”使用比喻手法,表现奶奶对年轻时劳动岁月的眷恋;④使用叠词。“袅袅”“嘟嘟”等叠词,以动写静,绘形传神,写出对象的动感与神采。⑤多用短句,整散结合,使语言既简洁明快,又富有气势。⑥语调轻快,表现奶奶剪窗花时的愉悦心情,也表现我对窗花的喜爱。
13. ①指各色窗花在窗子上似舞动一般,活泼灵动,表现窗花带来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气息。②象征喜庆、祥和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当今时代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③“窗花舞”象征优秀民间工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文中提到“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还拜师学剪窗花,可见“我”喜爱窗花。
“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有一年,还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可见“我”心灵手巧。
窗花“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想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这些描写窗花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可以看出“我”对生活充满热情,可见“我”热爱生活。
剪窗花是传统文化,而作者提到的窗花中,“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再加上作者的评述“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可见“我”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这些内容,展现了家家户户贴窗花的喜庆图景,表明窗花这种传统艺术为城里人所喜爱。
文章标题为“窗花舞”,前文写我家的“窗花舞”: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想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结尾一段写对面人家的“窗花舞”,这样在结构上照应题目及前文,结构严谨,内容圆融。
“……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尾段描述人们贴窗花过年的欢欣场景,全文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从而揭示了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时代主题。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通过“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旋转、舞蹈”“嘴角笑起两朵花儿”,这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表现奶奶剪窗花技艺的娴熟以及对剪窗花的热爱;
文段中通过“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等内容铺排各式窗花,表现奶奶剪的窗花种类繁多,生动传神,表现奶奶剪窗花的高超技艺;
写剪刀“舞蹈”,用拟人手法表现奶奶剪窗花的手法灵活;“嘴角笑起两朵花儿”使用比喻手法,表现奶奶对年轻时劳动岁月的眷恋。拟人、比喻的使用使语言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想象力,让人产生即视感。
“袅袅”“嘟嘟”等叠词,表现窗花上的形象生动活泼,呼之欲出,这是以动写静,绘形传神,写出对象的动感与神采。
“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为整句,“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普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