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5  2022-03-29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
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素养调研试题语文
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素养调研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而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自20世纪末以来,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为普通百姓呐喊,同时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而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在诗坛也没有缺席。他们用文言创作的格律诗词表现社会生活,他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浏览完整试题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运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我们民族气质的体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让中国新诗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B、回应时代呼唤,是百年新诗史上产生代表性诗人和里程碑式诗篇的重要原因。
C、新写实主义诗歌深化了当代中国诗歌的题材,特点是呈现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
D、只有向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优秀诗歌学习语言技巧,才能锤炼好诗歌的语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诗人应如何回应时代呼唤、创作优秀诗篇。
B、文章从当下诗歌创作入手,着重梳理了中国新诗的百年发展历程,以期总结经验。
C、文章以胡适、艾青等著名诗人为例,指出他们坚守了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
D、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诗坛繁荣的事实,反映了诗人在开拓题材的社会深度方面的努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和新的传播手段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与繁荣,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诗篇,诗人必须坚守诗歌精神。
B、真正的艺术家应扎根于民族大地,与时代同行,牢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C、历经流变的新写实主义诗歌成为当今诗坛的新主潮,但它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难以产生里程碑式的诗篇。
D、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与文中坚守与时代同行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材料三 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千米,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料,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年2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
B.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C.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
D.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B.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C.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


展开余下试题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互动的文章,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6.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
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
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
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
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了。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
“唔……”他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
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
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
“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
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
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
他没想到聚在东关“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每当一个包工头,嘴里噙着黑棒烟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很快就被一群揽工汉包围了。包工头就像买牲畜一样打量着周围的一圈人,然后挑选几个人带走。带走的人就像参加了工作一样高兴;没被挑上的人,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铺盖卷旁边。
当又一位嘴噙黑棒烟的家伙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少平毫不犹豫地跟随众人,挤到了他的跟前,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选拔。
这人扫视了一下周围,说:“要三个匠人!”
“要不要小工?”有人问。
“不要!”
那些匠人便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把赤手空拳的小工攉在一边,纷纷问包工头:“一个工多少钱?
“老行情!四块!”
所有的匠人都争着要去,但包工头只挑了其中三个身体最好的带上走了。
孙少平只好沮丧地退回到砖墙边上。
麻雀山后面最后一缕太阳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都亮了——黑夜即将来临。
孙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砖墙边上,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东关大桥揽工队伍的详细描写既衬托了孙少平初闯世界的生涩,也让他对自己所要面对的生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B.小说在塑造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回避现实,而是如实描写了孙少平揽工的艰难,体现了底层奋斗者的艰辛,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C.小说精于细节描写,令人如临其境,如对嘴里噙着黑棒烟的包工头挑选揽工汉的描写,就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突出了包工头的凶恶跋扈,带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
D.小说语言朴实生动,既有贴合人物的准确描摹,又有对自然环境的诗意呈现,朴实中流淌着灵动。
8.小说前三段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9.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老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的硬汉精神,本文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了这位少年身上哪些丰富的硬汉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羯人也。太兴二年,勒伪称赵王,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令曰:“武乡,吾之丰沛,万岁之后,魂灵当归之,其复之三世。”勒以百姓始复业,资储未丰,于是重制楚酿,郊祀宗庙皆以醴酒,行之数年,无复酿者。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勒尝夜微行,检察营卫,赍缯帛金银以路门者求出。永昌门门候王假欲收捕之,从者至,乃止。旦召假以为振忠都尉,爵关内侯。勒将营邺宫,廷尉续咸书切谏。勒大怒,曰:“不斩此老臣,朕宫不得成也!”敕御史收之。中书令徐光进曰:“陛下天资聪睿,超迈唐虞,而更不欲闻忠臣之言,岂夏癸、商辛之君邪?其言可用用之,不可用故当容之,奈何一旦以直言而斩列卿乎?”勒叹曰:“为人君不得自专如是!岂不识此言之忠乎?向戏之尔。人家有百匹资,尚欲市别宅,况有天下之富,万乘之尊乎终!当缮之耳,且敕停作,成吾直臣之气也。”因赐咸绢百匹,稻百斛。勒飨高句丽使,酒酣,谓徐光曰:“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对曰:“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雄艺卓荦超绝魏祖,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其群臣皆顿首称万岁。”
(节选自《晋书•载记》))


展开余下试题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
B. 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
C. 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
D. 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乡者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岁,本为对君王的祝颂语,后也用于臣民对皇帝的专称,本文是君王死的讳称。
B. 留侯,留指留城,是张良与刘邦初次见面的地方,后张良有功被刘邦封为留侯。
C. 列卿,指九卿,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各部行政长官的总称。先秦有三公九卿之说。
D. 顿首,指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的跪拜礼,是九拜中最隆重礼节,其次是“稽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勒显贵后不忘家乡,他与家乡父老欢乐相聚,把自己武乡比作刘邦的丰沛,下令让家乡人民恢复三代的产业。
B. 鉴于百姓久经战乱、资源不足的现状,石勒下令严厉禁止酿酒,并较长时期地加以贯彻实施,这有助于节约粮食。
C. 石勒曾微服私访检察营卫,用贿赂利诱的方式检验官吏,门候王假廉洁奉公、严正执法,由此得到了提拔和奖赏。
D. 对徐光所言只有黄帝可与他相比的奉承,石勒未接受,而是作了较为客观的比较,既体现了自知,又饱含了自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
(2)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夕次蒲类津①
骆宾王
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领③会封侯。
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②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③燕领: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④兰山:兰皋山。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B. 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
C. 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宁静的氛围。
D. 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15. 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1)信而见疑,,能无怨乎?(司马迁《屈原列传》)
(2)推此志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过秦论》)
(4)然陈涉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
(5)明明如月,。(曹操《短歌行》)
(6),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7.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喜闻乐见 B.老少皆宜
C.炉火纯青 D.不一而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20.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研究显示,正常状态下,人的眼睛每分钟眨动15 --20次,医学上称之为瞬目反应。每次完整的瞬目过程中,上、下眼睑闭合,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他们的湿润,并使眼球得到0.2秒的休息,所以①____。但是,现在的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刺激,导致双眼无法实现完全的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至少减少一半。电子屏幕源源不断地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在这个过程中,②____,完整瞬目的次数明显减少,这就会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泪液蒸发增多。所以,③____,眼睛持续睁着,会影响眼睛的健康,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患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的眼部疾病。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2020年6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据,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高于2019年的6.6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1.3亿吨和2.6亿吨。粮食种植面积较2019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份爱,是“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有一种坚守,是“哪怕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份表白来自于一名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宋阿毛,他和战友共同牺牲的地方就在异国他乡的长津湖。
有人说:“《长津湖》电影结束后,等了十几分钟没有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顶尖”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