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9  2022-04-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
2021-2022学年四川省联盟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2月份)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名校联盟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2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很多时候,人工智能有“记忆力”的说法只是一种隐喻,而且是一种糟糕的隐喻。严格地说,从哲学角度看,记忆力本身是胡塞尔所说的“意向性”活动的一种。因此,我们要论证机器有记忆力,首先要论证机器是有意向性的。
所谓“意向性”,是指通过某种内部心灵表征,间接指示某些外部对象的能力。“意向性”的要害是间接性。通过间接性,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是知道下面这一基本原则的有效性的——自己心中所想未必就是世界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此即关于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界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对人类在环境中适应性的提高大有神益。同时,与其他意向性能力类似,记忆并不保证对已发生的事实进行忠实记录。我们知道自己的记忆只能算是“基本可靠”,并且在需要精密追索自己的记忆内容时,会诉诸其他信息载体(如日记、录像等)。有些人会误以为人工智能可以避免这些麻烦,因为人工智能有对自身运行历史的电子日记与内部“录像”——因此,人工智能无须从外部寻找此类证据来核对自己的记忆。但这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种误解。
在计算机硬盘中存储的信息,本身并不是心智活动相关项的记忆内容。毋宁说,这些信息与存放在档案柜里的档案一样,都是用来检查记忆是否正确的外部证据。而这些信息(包括档案信息)都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的机壳内这一事实,却使我们容易产生一些错觉,认为这些信息已经内部化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人的大脑中放置了一个超级小、容量却惊人地大的硬盘的话,那么我们是否会认为该大脑的记忆中就已包括了该硬盘内的内容?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该大脑还需要额外的心智能力,以便打开脑机接口的开关,进入硬盘内容的目录树,然后按照上文所述的思维流程寻找信息。而该硬盘中的大多数内容,在未被激活的状况下,依然会处于主体的意识生命之外。
那么,如果我们将人类用自己的脑力在信息档案库中搜寻信息的工作,全部交付给人工智能去做的话,是否可以说人工智能具有了记忆力?关于此问题,原则上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应怎样让人工智能去做人类的信息检索工作?对此,或许不少人会想到搜索引擎技术。但从根本上看,现在的搜索引擎都是由真实的人类脑力所驱动的。换言之,是具有各种感官、各种欲望与各种记忆的人类在使用此类技术,搜索引擎所记录的搜索数据,是不能脱离整个活生生的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而我们当前所需要的技术,却恰恰是要让其取代人类,自己去搜索信息。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求助于现有的搜索引擎技术,通常是在缘木求鱼。
如果要让人工智能去做人类的信息检索工作,则该人工智能需要的能力至少包括:意图产生能力、内时间排序能力和基于经验的语义推理能力。如此看来,记忆能力并不能落实为一个单独的记忆功能模块,而必须转变为上述这些复杂心智能力的衍生之物,由此带来的技术设计难度显然是很大的。更麻烦的是,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原则上并不具备对上述这些能力的模拟能力,而只能完成在特定类型的输入与特定类型的输出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的任务。然而,从哲学角度看,不进行此种对记忆的模拟,智能的本质——在运行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最少的能量投入获取最大的系统适应性——就不能实现。因为,缺乏记忆的系统所能做的,只能是事无巨细地将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全部摊在纸面上,陷入信息的海洋而不能自拔,并且会因为无谓的信息搜索浪费大量资源。所以说,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应重视“记忆”这一重要维度。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徐英瑾《记忆展现人工智能发展重要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具有“意向性”的能力,知道心中所想与外部世界不能直接等同,需要从外部寻找证据进行核对。
B.有些人认为人工智能有对自身运行历史的电子日记与内部“录像”,这是对人工智能的误解。
C.人工智能无须从外部寻找其他信息载体来核对自己的记忆,因为它储存的信息是忠实的,已经内部化了。
D.人工智能技术一旦发展到可模拟人类的复杂心智能力的程度,就能实现对当今人工智能甚至人类的超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区分人的“记忆”与人工智能的“记忆”,是为了更准确地阐述目前的人工智能并非真正拥有“记忆力”。
B.文章第三段用假设反推的分析方法,论证了计算机硬盘中存储的信息并非心智活动相关项的记忆内容。
C.文章第四段通过人使用搜索引擎与搜索引擎自己去搜索信息的对比,论证了现在人工智能的能力有限的观点。
D.文章层次清晰,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结尾水到渠成,提出应重视的方向,具有现实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从哲学角度看,人工智能有“记忆力”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因为其很难说有什么“意向性”。
B.在作者看来,就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而言,用搜索引擎技术取代人类去搜索信息,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
C.从“记忆”这个维度看,目前的人工智能尚缺乏记忆的系统,在原则上并不具备对复杂心智能力的模拟能力。
D.人工智能不能实现智能的本质,所以只能事无巨细地将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全部摊在纸面上,陷入信息的海洋而不能自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相互交叉的议题。2021年10月,在中国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发表的《昆明宣言》,多次出现气候变化影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内容,呼吁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等现有多边环境协定,以及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相关国际和多边进程的合作与协调行动。COP15大会期间召开的平行活动生态文明论坛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压力仍在加剧。因此,COPI5第二阶段会议拟于2022年上半年在昆明召开,重点是围绕“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议题进行磋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协同治理如何体现、各国政府如何有效执行是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摘编自《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中国环境报》2021年11月16日)
材料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8日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2019年5月联合国公布的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75%的陆地环境,66%的海洋环境受到影响,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尽管在多个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自然界仍遭受着沉重打击,全球生物多样性情况仍日益恶化。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重大风险挑战。
(摘编自沈若冲《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人民日报》2021年10月9日)
材料三:

(摘编自《全球动物种群数量44年来减少超过一半,再现第六次大灭绝的讨论》)
材料四: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坚持持续推进湿地修复,编制“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被整体纳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在编制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近年来,保护区先后实施了总投资6.14亿元的10个项目,探索形成了以水系连通为主的河流沼泽湿地修复、以疏通潮沟营造植被生长条件为主的盐沼湿地修复、以阻断营养输送根除互花米草为主的潮间带湿地修复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构建起“河—陆—滩—海”连通体系。
(摘编自《加大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力度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东营日报》2021年6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国际社会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但极度濒危物种数量总体上仍然在不断增加,全球生物多样性情况日益恶化。
B.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驱动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失控,可喜的是,人类活动因素的占比正在下降。
C.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当前的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D.人类活动影响了地球环境,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从数量的角度看,两栖动物受威胁最为严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A.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压力仍在加剧,在此背景下,打算召开COP15第二阶段的会议。
B.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问题相互交织,COP15大会期间就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C.中国具有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等有利的自然条件,使我国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D.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最终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要解决当前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卢沟桥情思
碧野
①从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走过了曲折漫长的人生道路。现在,我终于回到了四十年前青年时代来过的卢沟桥。
②四十年前,我们一群,年华正茂,燃烧着青春的热力,满怀生活的理想。那时,我们一群小伙子和姑娘,来到这闻名于世的卢沟桥,最感兴趣的是数两边桥栏杆上的石狮子。
③四十年后的今天,正值初秋,这是引人怀念往事的季节。我重游卢沟桥,凭栏眺望,桥头的柳色还青,永定河细浪粼粼,西山重峦含烟……
④回想当年,我们数石狮子的情景犹如就在眼前。桥栏石柱上的石狮子繁多,大狮子身上、脚下还藏有许多小石狮子,我们小伙子用巴掌拍着石狮子,姑娘们用手指点着石狮子,但每个人的得数都不相同。谚云:“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桥上飘荡着我们快乐的笑声,充满了我们青春的情趣。
⑤现在,卢沟桥在秋天的阳光下,天青云淡,大地明朗,河水清清,山川灵秀,但在凭栏回忆往事中,我却带点惆怅。据说卢沟桥和西安的灞桥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我望着桥头柳枝,更加怀念我年轻时的朋友。有如八百年来的卢沟古桥,历代有多少行人车马在这里经过,“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人生的道路在一个地方起点,但所走的路子却是千条万条。往日我那许多朋友现在到哪里去了呢?我知道有的牺牲在风云滚滚的太行山上,有的死在黑暗潮湿的囚牢里,活着的各自西东,寥寥无几……
⑥记得我们当年离开北平,正是中国人民在卢沟桥上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放出抵抗的第一枪之后。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表现出为国赴难的精神。卢沟桥下的永定河,古时又名黑水河和无定河。燕山黑水从古以来是征战之地。在点燃民族解放战争的熊熊烈火之初,我们在北京西南一角,曾看见壮士背上飘着红绸的大刀。那凝结着民族仇恨的刀光,使敌人丧胆,而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我们这一群,风尘仆仆,汗流满身,在琉璃厂,在骡马市大街,为抗日英雄们奔走募捐,收集慰问品。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祖国一声召唤,我们就纷纷奔赴民族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卢沟桥”这三个字,已经用金笔镌刻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永放光芒。
⑦现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怀着对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神圣敬意和无限思念故人的深情,重来卢沟桥,带着一颗激烈跳动的心,在卢沟桥上流连徘徊。
⑧今天,在眼前,石狮子依然千姿百态,情调优美,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仰天欢笑,有的伏身静卧,有的活泼嬉戏,各富个性。特别是那些小石狮子,天真顽皮,有的爬到大石狮子的背上,有的咬住大石狮子的颈铃,有的戏弄大石狮子的璎珞。艺术上达到了完整和谐的高超境界。这近八百年前金代的宏伟工程和精湛的雕塑艺术,给中国文化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奋与智慧。
⑨不仅石狮子是出自慧心的艺术创作,而且长桥的石栏也都是一色的汉白玉石巧手砌成的。有大桥两头树立的四支华表,以及桥头两侧的两对巨大的石狮石像,无一不是精雕细刻,光彩美观。据说这卢沟桥是我国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拱桥,纵然经过八百年的兵灾、水患,但历代修缮保存至今。这足以说明中国人民对这座古桥的爱护和珍惜,它焕发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瑰丽和辉煌。
⑩卢沟桥除了石狮子闻名遐迩之外,还有桥头上一座盘龙碑亭里的一块镌刻着“卢沟晓月”的大石碑使人十分注目。“卢沟晓月”是金代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早晨的月色特别迷人。黎明时站在卢沟桥上,凭栏仰望,幽蓝的天空上几颗疏星,一钩淡月,远眺永定河从朦朦胧胧的晨雾中蜿蜒流来,晨曦映照,西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永定河古称浑河,古诗人对“卢沟晓月”曾经这样描写过:“浑河东去日悠悠,斜月偏宜入早秋。曙色微涵波影动,残光犹带浪花流……”
⑪现在,正是早秋季节,我设想置身卢沟桥上观赏晓月,脚底下是波浪微微闪光的永定河水,头顶上是晴空圆月,周围是曙光照着的苍茫的大地。此情此景,我愿化作汉白玉的石人,与卢沟桥合为一体,永远伫立桥上,在“卢沟晓月”的清辉中,世世代代怀念着我那些年轻时的友人。
⑫但是当我从迷茫的幻境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看午日阳光洒满大地,游云如丝,晴空万里。卢沟桥的永定河上游,京广铁路大桥正在通过千里奔驰而来的蓝色列车,带来了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科学家和劳模代表;下游,公路大桥正不断地行驶着载重汽车,运来了华北大平原的丰富的物资……
⑬正当我为卢沟桥胜地心荡神摇和为美丽的现实礼赞不已的时候,伴我而来的同志忽然告诉我说:“文物队已经数清了卢沟桥的石狮子,一共是四百八十五个!”我惊喜地想起,当年我们年轻的一群,正合石狮子的最后两个字数,十五个!我站在卢沟桥上,凭栏眺望,早秋如画,柳色青青,河水奔腾,大野茫茫,宛平城墙巍峨,西山重恋含烟。我怀念四十年的过去,情思绵绵。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④段回忆当年“我们”数石狮子的情景,与下文写石狮子的造型、姿态,写数清了石狮子数目等内容呼应,使文章衔接紧凑。
B.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写作者重游卢沟桥而产生的绵绵情思,联想丰富,想象生动,有诗的意境。
C.文章第⑪段运用写实手法描写置身卢沟桥观赏晓月的情景,自下而上,由近及远,抓住波光、圆月、曙光等意象简笔勾勒,给人以宁静苍茫的美。
D.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语句写作者伫立卢沟桥凭栏远跳的情景,呼应文章第③段,扣合标题关键词“情思”,突出“怀念”这一主题。
(2)简要分析本文在整体构思上的巧妙表现。
(3)碧野散文的语言具有丰富的美,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宗端拱二年春,以陈恕、樊知古为河北东、西路招置营田使。沧州节度副使何承矩上疏曰:“臣幼侍先臣关南征行,熟知北边道路、川源之势。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七十里,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俟期岁间,关南诸泊悉壅阗,即播为稻田。其缘边州、军临塘水者,止留城守军士,不烦发兵广戍,收地利以实边,设险固以防塞。春夏课农,秋冬习武,休息民力,以助国经。如此数年,将见彼弱我强,彼劳我逸。此御边之要策也。其顺安军以西,抵西山百里许,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成之,简其精锐,去其冗谬。夫兵不患寡,患骄慢而不精;将不患怯,患偏见而无谋。若兵精将贤,则四境可以高枕而无忧。”帝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魏至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会沧州临津令闽人黄懋上书言:“闽地惟种水田,缘山导泉,倍费功力。今河北州军多陂塘,引水溉田,省功易就,三五年间,公私必大获其利。”诏承矩按视,还奏如懋言。遂以承矩为制置河北沿边屯田使,懋为大理寺丞,充判官,发诸州镇兵一万八千人给其役。凡雄、莫、霸州等,兴堰六百里,置斗门,引淀水灌溉。初年种稻,值霜不成。懋以晚稻九月熟,河北霜早而地气迟,江东早稻七月即熟,取其种,课令种之。是岁八月,稻熟,承矩载稻穗数车,遣吏送阙下,议者乃息,而莞蒲蜃蛤之饶,民赖其利。度支判官陈尧叟等亦言:“请选官大开屯田以通水利发散卒及募民充役给官钱市牛置耕具每屯十人人给一牛治田五十亩亩约收三斛岁可收十五万斛数年可使仓廪充实。”帝览奏嘉之。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营田之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请选官大开屯田/以通水利/发散卒及募民充役/给官钱市牛/置耕具/每屯十人/人给一牛/治田五十亩/亩约收三斛/岁可收十五万斛/数年可使仓廪充实
B.请选官大开屯田/以通水利/发散卒及募民/充役给官钱市牛/置耕具/每屯十人/人给一牛/治田五十亩/亩约收三斛/岁可收十五万斛/数年可使仓廪充实
C.请选官大开屯田/以通水利/发散卒及募民/充役给官钱市牛/置耕具/每屯十人/人给一牛/治田五十亩/亩约收三/斛岁可收十五万斛/数年可使仓廪充实
D.请选官大开屯田/以通水利/发散卒及募民充役/给官钱市牛/置耕具/每屯十人/人给一牛/治田五十亩/亩约收三斛岁/可收十五万斛/数年可使仓廪充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营田,文中指屯田。屯田是古代政府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给养和税粮的措施。
B.节度使,官名,朝廷在重要地区设置的总管一个地区要务的官员。历代节度使的职能和称谓不尽相同。
C.大理寺,我国从南北朝到清代的中央审判机关。主要掌管审核刑狱案件,其首长一般称为大理寺卿。
D.江东,文中指地区名。秦、汉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长江北岸的地区为“江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矩上疏说他从小跟父亲在关南征战,熟悉北部边疆的情况,建议在顺安砦一带开渠引水,可以获得稻田,减轻一些地区的防务压力,巩固边防。
B.何承矩认为,让百姓休养生息,最终使敌弱我强,敌疲我逸;要防止士兵傲慢而不精锐,要防止将领心存偏见而没有谋略,兵精将贤就可以高枕无忧。
C.福建人黄懋认为,在福建种水稻引水很费力,而河北水塘多,适宜种水稻,几年就可成功;朝廷派何承矩去核实,何承矩回来后上奏所述与黄懋相同。
D.朝廷任命何承矩为屯田使,派黄懋协助何承矩工作,调一万多士兵供何、黄使用。他们兴建水利工程,种植水稻一举成功,并派人送稻穗到京城,平息议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②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魏至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顷自吏部郎去国①,时独同舍赵友益追路送诗,数月,友益得仪真②,过吴江,次元韵招之
范成大
东风分袂省西廊③,袖有明珠照客航。
道义有情通出处,文章无地着炎凉。
君今犹把一麾去,我敢倦锄三径荒!
邂逅天涯如梦寐,肯来相对话更长?
[注]①国:首都临安。本诗作于干道二年,这年二月,范成大由著作佐郎除吏部员外郎,言官指责这是“超迁”,攻击他靠钻营而获升迁。因此,范成大上表请领“祠禄”,离京回到家乡苏州。具体罢官时间是三月四日。②得仪真:被任命去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做地方宫。③省:尚书省。“省西廊”是吏部官署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点明分别的时间和地点,表面说离别,暗指自己被罢官之事。
B.诗人把赵友益的送别诗比作照亮航程的“明珠”,突出友情的弥足珍贵。
C.颈联上句呼应标题中的“友益得仪真”事,寄寓着诗人对友人的厚望。
D.尾联说诗人期待与友人重逢,但诗人担心与友人又要分别更长的时间。
(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写诗人因高尚的德行被小人嫉妒、诽谤的两句是“   ,   ”。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经历安史之乱后,国仇家恨让诗人潸然泪下。
(3)苏轼《赤壁赋》中,作者指出可以用耳朵和眼睛去尽情享受大自然无尽的宝藏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依我之见,(  )。有诗才者,虽“偷古句”而能为我所用,往往令人击节,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于李白的“东风已绿瀛洲草”;无诗才者,纵“务去陈言”而独出机杼,也一定乏善可陈。
事实上,艺术上这种旁征博引的创作方法,不仅在诗歌中颇常见,在绘画中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敦煌莫高窟220窟的《维摩诘经变》中,便“偷”了《历代帝王图》中的一个形象;张大千《高士图》的创作,也常从孙位《高逸图》中“窥陈编而盗窃”。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的本意,是讲学术为天下之公器,所以,别人书中、画中的某一段落、某一形象,我把它拿来据为己有理直气壮。不过,在讲究“原创”,讲究“知识产权”的今天,就需要我们对这一传统的文艺创作方法作慎重的重新考虑了。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令人击节
B.独出机杼
C.旁征博引
D.理直气壮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佳不佳,根本在有无诗才,而不在是不是“偷古句”
B.诗的佳不佳,根本不在是不是“偷古句”,而在有无诗才
C.诗的佳不佳,是不是“偷古句”并非根本,有无诗才才是
D.诗的佳不佳,有无诗才才是根本,不是是否“偷古句”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B.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C.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D.同志们十分称赞雷锋这种“钉子”精神。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8.(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木星和月球是地球强有力的保镖,它们用自身的引力捕获近地天体,并用身躯为地球抵挡近地天体的撞击伤害。同时,① ,大部分外来物体还没有落到地面就在大气层被燃烧殆尽,不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但是,每年依然有大概1.7万枚重量大于50克的陨石落到地球上。原因是对于直径大于10米的外来天体,地球的大气层也不能完全抵挡它们。② ,将会对人类造成一定影响,天体的直径越大,破坏力越强。在这类天体还没有撞上地球之前,就要积极地开展近地天体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近地天体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21-2022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