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75  2022-04-03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5]
202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题
岳阳市2022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
语 文
本试卷共12页,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娱乐的功能越来越扩大化,娱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消遣的主要方式。当娱乐化的目的成为大众传媒追求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的时,娱乐功能就会被泛化,影响甚至是取代其他的功能,人们在追求娱乐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己以至于被娱乐所吞噬。
大众传媒娱乐功能的泛化必然会给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带来影响,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深远。一方面,它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释放了青少年的娱乐天性,让青少年认识到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可另一方面,也让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对青少年而言,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和判断标准,就会形成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
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匮乏,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迷惑,导致价值观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损。比如,在新兴媒介中,广泛传播的“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种类繁多的“选秀”节目,极易引发青少年盲目的跟风攀比,生发出强烈的名利欲望。无节制地“恶搞”文化名人、民族英雄、道德模范,不断挑战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虚无化一切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极易让青少年群体怀疑社会,怀疑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和价值判断。新兴媒介泛娱乐化表现出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过分渲染个人主义、个人享乐和个人权力,不顾国家法律和社会道义,恶意攻击他人,传播暴力、色情图像和文字,严重影响青少年群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养成,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坏的社会影响。
(节选自郑玮《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了“媒介即认识论”,他认为大众对真理的认知与大众媒体上信息的表达方式密切相关。印刷机统治下的时代,文字成为最为权威的表达,关于真理的传播尤其如是,严谨缜密的文字成为人们认知真理的不二途径,而真理也在文字表达形式的限制之下,具有了理性严谨、逻辑严明的特性。到了电视主导传播的“娱乐业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随着电视的普及而发生改变,碎片化的画面传播使得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为真实性提供了一个舍弃历史的崭新定义,一方面激发并培养大众的娱己本能,一方面迎合大众对快感的追求。
在电视已经赢得“元媒介”地位的背景之下,波兹曼提出了“娱乐至死”的担忧。印刷术统治时代留存下来的权威术语遭受着无情的侵蚀与践踏,精英话语权被逐步消解,我们的文化对电视认识论适应得十分彻底,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预言恐要成真,而今发展到互联网时代,这无孔不入的“泛娱乐”因子格外令人忧惧。


浏览完整试题事实上,波兹曼从来就不反对娱乐本身。因为纯粹的娱乐构不成大众认知上的威胁,真正可怕的是人们主动沉迷于娱乐而日渐失去对社会事物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这种轻佻的文化环境中,大众逐步变成一群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尤其是在媒介高度融合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各种大众文艺无节制地娱乐化发展,数字媒介生存的态势生猛,已然成为推动“娱乐至死”现象的巨型催化剂。大众彻底陷入媒介技术所构筑的娱乐幻象中,碎片化信息逐步取代经典的传统规训,综艺节目主宰荧屏而挥手告别高雅艺术的神圣光晕。媒介与观众同样缺乏自省能力,娱乐成为了唯一的生存诉求。现代人放弃了思考,将自我隐没在外界潮流中,将个人退缩在娱乐至死的媒介环境里,这种隐没无法消弭个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更无法克服孤独和不能自主的无力之感。
(节选自董丽丽《娱乐至死的物种:个体在泛娱乐化时代的倾向性狂欢》,有删改)
材料三: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认识媒介娱乐的时候只看到了媒介娱乐片面的、极端化的发展所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而忽略了娱乐自身的合理性以及娱乐由于其吸引力和参与性的体验所带来的普通受众的认同性结果,以及娱乐在我国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可能带来的国民性重塑的社会影响。
传播媒体走向市场,是实现其相对独立的言论自由和专业性、多元化信息服务必不可少的一步,西方独立报刊运动是然,我国媒介商业化也是然,这就使媒介自身必然地成为社会的一个经济实体,发挥双重的社会经济功能。一方面其自身的运作可以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能够创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环境。这些都是媒介娱乐化显性社会功能的构成部分。
  媒介的娱乐功能可以使受众突破单纯的对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强调“参与”和“唤起”,“参与”包括亲身参与或想象性参与,以“唤起”愉快的情绪。而受众不受外力压制的主动参与,必然是身心合一的参与,其心理参与必然会被传播中的人物、事件、情景所感染,不自觉地进入到传播的情景中去,产生了自我与传播个体同一的心理感受。这样的感受就其吸引力来讲,可以形成广泛的亲近性、影响力和参与感,而受众对“自我与媒介”的关系的认识,也必然会在媒介娱乐化这样的参与与娱乐中得到重新的定位和诠释。这里显然蕴藏着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受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勃兴。虽然这样的意识在商业主义的笼罩下存在着感性和盲从的倾向,带有“娱乐至死”的可能性,但就其过程来讲,显然是有其主体启蒙价值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传媒与娱乐无缘,它们作为政府事业单位,以宣传教育为根本任务,是不能追求娱乐的。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8家报纸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传媒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此后,媒介的广告收入逐年递增,政府的资助越来越少。广告商和投资商作为媒介投资主体,介入媒介内部,越来越多地影响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媒介内容开始多样化,形式更加人性化,既适应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满足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节选自张晓、陈刚《媒介娱乐的启蒙价值与公民理性建构》,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新兴媒介颠覆了一切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让青少年能够开拓视野,解放思想。
 B. 传播“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易让青少年怀疑社会和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
 C. 媒介既呈现了世界多元化、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有意义缺失、价值混乱的一面。
 D. 媒介娱乐功能的泛化,主要原因在于媒介受到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波兹曼的观点,电视出现之前的印刷机时代,文字是用来传播真理的最佳途径。
 B. 在媒介高度融合的环境下,数字媒介生猛的生存态势,导致了“娱乐至死”的现象。
 C. 印刷术时代留存下来的权威术语和精英话语权,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被逐步消解。
 D. 将自我隐没于外界潮流,不能消除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也无法克服孤独和无力。
3.下列对三则材料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从青少年群体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媒介娱乐功能泛化的影响。
 B. 材料二从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观点出发,指出了媒介的发展对大众认知的影响。
 C. 材料三从传媒改革的角度,指出媒体商业化后内容和形式娱乐化。
 D. 三则材料都关注到了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4分)
5.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媒介娱乐化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女孩与鼠
孙春平
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那个村庄真是太偏远了。学校在村东的坡岗上,教室倒是不少,但学生只有四五十人,包括一到六年级,所以实际只占用了两间教室,一三五年级一间,二四六年级一间。我住村里,村主任说让年轻的女老师住村外,不放心。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常态,不奇怪。
教室是几十年前盖的,虽然地面也铺过水泥,但啮齿类动物的牙齿可谓天下无敌,再加上当初用的水泥标号低,时间一久就成了豆腐渣。时常是,大白天的,半尺多长的老鼠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室里,甚至蹿到讲台上去。我这人天生就怕鼠,一看见鼠游脚下,难免大惊失色。每到这时,教室里就闹腾起来,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胆大的男生则又是用扫帚打又是甩石块土疙瘩。好不容易有学生抱来从亲友家借来的猫,可是那养尊处优惯了的猫见了老鼠非但不扑不咬,而且竟从窗口跳出远遁。为这事,我也曾几次找村主任,建议买鼠夹买鼠药,没想到村主任摇头苦笑:“可不敢再试,学生们都不大不小的,真要一眼没照应到,手脚被夹了,或者鼠药被孩子送进嘴巴,那事情可就大了!”我说:“那就用水泥将教室地面重铺一次。”村主任仍是苦笑:“钱呢?”


展开余下试题有一天放学时,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在最后,她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
我大惊。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却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我问:“你怎么打?”
小秋说:“反正我能打,你一看就知道了。但是,我要夜里打,天黑后我不敢一个人待在教室,老师能陪陪我吗?”
我说:“好,我陪你。但家长会让你夜里一个人出来吗?”
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唉,又一个留守儿童,而且是自己独守。那晚,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煮挂面,还为她卧了两个鸡蛋。返校前,小秋说:“我回趟家,总得带上打耗子的武器呀。”
在村中路口,我再见小秋时,她仍是背着双肩书包,手上并没多出任何物件。我问:“武器带来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小秋仍是笑:“暗器不可轻易示人的,别急嘛。”那夜,天空高悬着圆圆的月亮,教室里铺满了银辉。小秋拉我坐在暗处,掰碎一块饼子撒在脚下,示意我不许出声。果然,耗子出现了。我刚要提醒,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我去抓她放到课桌上的小物件看,小秋忙拨开我的手,说:“老师别碰,脏死了。”
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呀。
那夜,小秋一共击毙五只老鼠。本来还可以击中更多,但夜半时分,第六只出现时,小秋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颀长,却显疲惫,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另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
那夜,我和小秋同睡在我住处的土炕上。我问:“你怎么不跟你爸妈一起去外地呢?”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打工了。”我问:“那你怎么不跟你奶奶在一起?”小秋说:“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我再问:“是谁教的你打秤砣呀?”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孙爷爷还说,梁山泊有个好汉,叫没羽箭张清,专用这个办法制敌,老厉害了。老师,我打秤砣的事你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呀。”
我在那个小山村只待了两年。时至今日,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地发呆。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我”在辽西大山深处支教的故事,那里老人和儿童留守是常态。
 B.“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地发呆”,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
 C.小秋要帮“我”打老鼠,“我”带她回住处给她做饭,“卧鸡蛋”表现了“我”对她的怜惜。
 D.教室里常出现老鼠,村主任拒绝了“我”用水泥把教室地面重铺一下的请求,因为村里太穷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女孩与鼠”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是小说的讲述者,既能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
 C.小秋之所以选择放过大老鼠,是因为可怜三只小老鼠,这为后文交代小秋的家庭变故埋下伏笔。
 D.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这一背景使后文的故事合情合理。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秋的性格特点。(4分)
9.这篇小说让人既感到沉重,又感到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沉重”“温馨”分别表现在哪里,并探讨这样写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与乌桓、鲜卑侵缘边九郡。帝以京兆尹陈龟为度辽将军,龟临行上疏曰:“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今西州边鄙,土地塉埆。民数更敌兵,室家残破。虽含生气,实同枯朽。往岁并州水雨,灾蝗互生,稼穑荒耗,租赋空阙。陛下以百姓为子,焉可不垂抚循之防哉?古公、西伯,天下归仁,岂复与金辇宝以为民患乎?陛下继中兴之统,承光武之业,临朝听政而未留圣意。且牧守不良,或出中官,惧逆上,防取过目前。呼嗟之声,招致灾害。胡人凶悍,因衰缘隙,而令仓库单于豺狼之口,功业无铢两之效,皆由将帅不忠,聚奸所致。前凉州刺史祝良初除到州,多所纠罚。太守令长,贬黜将半,政未逾,时功效卓然,实应赏异,以劝功能;改任牧守,去斥奸残;又宜更简练文武,授之法令,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扫除更始,则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无候望之患矣!”
帝乃更选幽、并刺史,自营、郡太守、都尉以下多所革易。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龟到职,州郡重足震栗,省息经用,岁以亿计。诏拜安定属国都尉张奂为北中郎将,以讨匈奴、乌桓等。匈奴、乌桓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阬,烟火相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匈奴、屠各渠帅,袭破其众,诸胡悉降。奂以南单于车儿不能统理国事,乃拘之,奏立左谷蠡王为单于。诏曰:“春秋大居正;车儿一心向化,何罪而黜!其遣还庭。”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B.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C.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D.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延熹,汉桓帝的年号,以皇帝即位为元年,只有新帝即位时才会改变年号。
 B.中官,本为古官名,后用来指宫内、朝内的官员,有时也可以用来指宦官。
 C.州郡,代指地方行政区域,东汉末年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规划。
 D.单于,文中为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创立于匈奴著名的头曼单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汉桓帝为平定边境反叛的祸乱,决定任命陈龟为度辽将军,而陈龟此行敌人不仅有南匈奴诸部,还需要应对乌桓、鲜卑两族的侵扰。
 B.谈及治国理政的方针时,陈龟认为西州边鄙等地饱经战火和自然灾害的侵扰,导致当地人民生活困苦,故谏劝汉桓帝要垂抚循之恩。
 C.对于前凉州刺史祝良,陈龟毫不避讳地称赞他政绩卓然,请求汉桓帝对他进行额外封赏,将他任命为牧守以整顿吏治,并去斥佞臣。


展开余下试题 D.张奂在匈奴、乌桓火烧度辽将军门同时以重兵相威慑时,始终保持着淡定自若的大将姿态,在他的影响下,将士们也逐渐安定下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往岁并州水雨,灾蝗互生,稼穑荒耗,租赋空阙。(4分)
(2) 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4分)
14. 请结合选文,简析张奂的人物形象。(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①
唐•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②。
【注释】①李侍郎,李进,掌管兵部的高级官员。②《西京杂记》有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此处作者化用其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由标题可知,这是一首进献诗,推测作者将要集中地表达自身的诉求。
 B.本诗开篇直言诗人已年过四十,鬓发全都斑白,透露出自伤自怜之感。
 C.雨后苔痕侵上台阶,风中梧桐叶片也已飘然落下,处处充满萧瑟肃杀。
 D.尾联巧借凿壁偷光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学者刻苦学习的仰慕。
16.本诗颈联写到“惊蝉”和“旅雁”,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震撼效果。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历史人物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语句中充满了词人对其无限的仰慕与赞叹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农民热情待客,丰年酿酒,与朋友共庆的欢乐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讴歌英雄模范的传奇事迹,展现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构成了红色光影的内容主线。《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电影,塑造出许多具有大无畏革命精神的英雄形象。《中国医生》《中国机长》等电影讲述当代奋斗者的故事, 时代英模的伟大与崇高,凝聚了民心、熔铸了精神。《十八洞村》《我和我的家乡》等电影以日常化叙事展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英雄,描绘出 的时代画卷。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真挚的家国情怀,主旋律电影深入观众内心,激发起更为持久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好的主旋律电影,一定是契合人民需求、符合文艺规律和传播规律的电影。这意味着,主旋律电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题材选择上,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 ,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在艺术创作上,必须善用大众语言、群众视角,深入生活、超越生活而不是脱离生活,刻画历史、还原历史而不是歪曲历史,饱含情感、情理交融而不是矫揉造作;在电影制作上,必须选好主创团队,发扬工匠精神,展现文艺工作者 的优秀品质。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激发创作生产活力,才能真正让主旋律广受欢迎、释放更大正能量。
18.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文字,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抒发 波诡云谲 脉络 德才兼备
 B. 书写 波澜壮阔 脉搏 德艺双馨
 C. 书写 波诡云谲 脉络 德才兼备
 D. 抒发 波澜壮阔 脉搏 德艺双馨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艺术创作,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B. 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艺术创作,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
 C.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艺术创作。
 D.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艺术创作。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注意到很早就有了学者借助德国思想家马克斯•舍勒的理论对所谓“怨恨”心态的探讨。( )。在他看来,    ①    ,因比较而嫉妒,因嫉妒而不能达到预期,长期无能就导致怨恨。舍勒承认,社会中的个体之间不可能不比较,但有两种比较:    ②    ,但不会因比较结果而定义自我或怀疑自我的意义;另一种比较是必须比较结果胜利才能觉得自我有意义,后一种比较容易产生怨恨。而现代倡导平等和竞争的市民社会,因其表面上的机会均等给人希望,而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差别,所以最容易滋生怨恨。而舍勒作为一个基督徒则认为,能让人觉得自己有意义,且不是因为比较胜利才有意义,从而真正自爱的东西是信仰。因为有信仰的人知道自己本就有价值,不是    ③    。这样的人爱自己,安排自己在自己的位分上实现价值,并且可以爱他人。
21. 下列填入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怨恨”产生机制被舍勒富有启发地描述
 B. 舍勒富有启发地描述“怨恨”产生机制
 C. 舍勒对“怨恨”产生机制的描述富有启发
 D. 被舍勒描述的“怨恨”产生机制富有启发
2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米兰•昆德拉曾说:“大多时候我们要学会调整,适应生活,因为我们所做的每一次调整,都将改变自己的方向。”
儒家强调“诚意正心”: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
生命的征途,有时需要改变方向,有时又要有所坚持。改变还是坚持,在新时代,这是一个尤其值得思考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岳阳市2022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选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让青少年能够开拓视野,解放思想”错。原文说“一方面,它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可另一方面,也让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由此可知,新兴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B项,“易让青少年怀疑社会和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错。本选项属张冠李戴。原文说“在新兴媒介中,广泛传播的‘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种类繁多的‘选秀’节目,极易引发青少年盲目的跟风攀比,生发出强烈的名利欲望。无节制地‘恶搞’文化名人、民族英雄、道德模范,不断挑战社会规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2届湖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