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76  2022-04-14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2021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星堆上新了!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体量非常大,有可能成为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如果说35年前对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系统性发掘,带给世界更多的是惊奇,让我们看到了中原文明之外的另一种文明形态;那么此次挖掘更多的是惊喜。
无论是格外厚重的金面具残片,还是在此前三星堆考古中从未出现的丝绸残留物;无论“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人体造型铜器,还是刻有精美云雷纹的象牙制品……让世人犹如打开文物“盲盒”,那些物品无不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无不让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无不带给观者强烈震撼,让人赞不绝口。用网友的话说,“这绝对是我见过最硬核、最刺激、最贵重的‘盲盒’”。
(节选自《央视新闻》,2021.3.21)
材料二:
徐坚: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三星堆3号坑发掘负责人。
主持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持人:徐老师好,在3号坑只露出象牙的时候,您很自信地说象牙下面还有更多类型的器物。考古学家似乎有一种职业上的本能,知道这下面肯定有好东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坚:您好,关于这个话题,正好在三星堆有东西可说。仅仅从考古学发现的意义上看,我们今天见到的三星堆究竟是单数还是复数?
今天梳理三星堆的发现过程,我们会追溯到一位叫燕道诚的人,他在疏浚沟渠时偶然发现玉石器窖藏。这引起世人关注,随后三星堆重大发现接踵而至,直到今天。
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看表象之下的考古学真正的学科逻辑,从1927年开始,其实存在两条平行的线索,也就是说有两个三星堆,一个三星堆起自于1927年的偶然发现,它的发现过程至今仍然扑朔迷离,究竟在哪里发现的,原始的埋藏状态是什么样子,总共出土了多少件,至今都没有笃定的答案。但是,全世界都通过这一次惊天大发现,知道成都附近的太平场有重大发现。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知晓的三星堆。
下一次引起大范围轰动的发现是1986年,当然,今年更是引起了全世界持续的关注和热议。这三次伟大的发现,我们视作三次强有力的脉冲,也是三次“爆炸”。
主持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坚:这还不是三星堆的全部,在这三次强大的脉冲下面,其实有一条稳定的、由数代考古学者推动、循序渐进、静水深流的学术之路。如何一步步卡定三星堆的出土器物是什么,它的组合和全貌是什么,它能够揭示出的遗址是什么属性,和其他遗址是什么关系,以及这些遗址能够告诉我们青铜时代的成都平原是什么样子,告诉我们青铜时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其实这下面有一条可能不为公众那么熟悉,但对于我们的认知,实际上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认知来说尤其重要的另一个意义上的三星堆的线索,那是一群可能迄今为止都没有悉数展现在聚光灯下的前辈学者们,不断推动大家的认识前进的过程。
从1934年葛维汉在这里打下第一条探沟。他和林名均在这里的两个地点分头发掘,到1949年之后冯汉骥、王家祐、林向等几位先生在这里长期组织调查和发掘,再到后来的陈显丹、陈德安老师,到现在的雷雨、冉宏林老师等一系列考古学家们,这样构成三星堆的另一条线索。


浏览完整试题由重大发现构成的爆炸式的三星堆是不可预期的,我们无法精准地知道下一个爆炸点在哪儿。
由于20年代的发现是在燕道诚的燕家院子,那里发现了最早的一批玉石器,所以后来很多考古学家都在这一带工作。50年代四川的最早的考古力量,四川的文管会、川大的老师和学生们在这里发掘,当时有人记录,新中国四川考古学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冯汉骥先生带着学生发掘,休息之余,他说这一带一定是古代蜀国的中心都邑,未来一定有重要的发现出现在这里。考古学家能知道大势,这是考古学家知道的必然。但是我们无法像金属探测器一样确凿地知道具体的发现点在哪儿。
因此,我们回到三星堆发现的这条线索,不断摸清楚三星堆是什么,三星堆对于成都平原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术工作,这是必然性,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清楚那些生活在太平场的史前和原始居民,我们会越来越清楚那些曾经生产和使用这些祭祀坑的人们和社会,我们甚至能够更全面更动态地复原当时的社会过程。但是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次轰动世界的发现会出现在哪儿,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前所未见的器物。这就是我理解的必然和偶然。
(节选自《三星堆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1. 下列对“三星堆考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 “祭祀坑”出土了一件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和最大体量的黄金面具。
B. 三星堆考古开始于1927年,燕道诚在燕家院子里考古发掘了一批玉石器窖藏,引起了世人关注。
C. 三星堆考古中使用金属探测器,确凿地知道文物埋藏点,出土的大部分“宝贝”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D. 三星堆考古发现被网友喻为“打开了文物的‘盲盒’”,梳理它的过程,就会发现一条学术之路。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星堆新发现了6座“祭祀坑”,让我们从35年前的“惊奇”到今天的“惊喜”,表明了“新发现”的丰富性。
B. 徐坚认为从考古学的学科逻辑看有两个三星堆,除成都附近的太平场外;其它地方应该还有尚未发掘的三星堆。
C. 沿着三星堆发现的线索不断摸索,可以了解在太平场的史前和原始居民的生活状态,动态地复原当时的社会过程。
D. 三星堆遗址虽有别于中原文明,但它有力地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源的多元性。
3. 下列各项中,关于“偶然与必然”逻辑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星堆的发现是偶然,70年前冯汉骥先生说这一带一定是古代蜀国的中心都邑,未来一定还会有重要的发现,这是考古学家知道的必然。
B. 偃师农民偶然捡到文物并上报;为寻找夏墟来河南的古史学家徐旭生巧遇县文物干部,这里隐藏着后来发现二里头古文化遗址的必然。
C. 在“鸿门宴”中,项羽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杀刘邦,看似偶然;但根据当时天下的形势和刘、项的性格等因素,刘邦能安然脱身是一种必然。
D. 娜拉起初是一个处处顺着丈夫的“玩偶”,丧失自我的悲剧是必然;在经历一系列打击后,她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最终选择出走,这是偶然。
4. 根据全文信息提示,补全文中划线处对话。


5. “文创”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创意设计,通过“文创”,价值连城的三星堆文物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请根据范例(A),在提供的四个三星堆文物中任选两个,用简洁的语言完善表格。

序号 产品设计 设计意图
A 青铜人面像雪糕 以青铜面具为模板,分为“青铜味”(抹茶)和“出土味”(巧克力),在满足吃冷饮的同时给人以历史的朴拙感。



【答案】1. D 2. B 3. D
4. ①请您谈谈考古发现中的偶然与必然;②这“三次爆炸”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全部意义了呢?
5. B.产品设计:太阳神鸟金饰丝巾。设计意图:把图案印染在鲜艳的红色丝巾上,红色与高贵的金黄色构成中国式主色调,抽象的神鸟给人动态感。
C.产品设计:青铜太阳轮轮毂。设计意图:设计为汽车轮毂,青铜色的古朴与发动机澎湃的动力搭配,让“历史”流动起来。
D.产品设计:青铜立人像书签。设计意图:薄薄的书签,穿越千年与书相伴,在你每次阅读停顿中做个历史的记号,让我们在历史的厚重感中思考未来。
E.产品设计:青铜神树落地衣架。设计意图:在庄严肃穆的“神树”上挂搭着衣服、帽子、围巾,甚至袜子,原来厚重的历史就在衣帽间。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出土了一件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和最大体量的黄金面具”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的表述是“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体量非常大,有可能成为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有可能是指大概率事件,并不是绝对的。
B.“燕道诚在燕家院子里考古发掘了一批玉石器窖藏”错误。由原文“我们会追溯到一位叫燕道诚的人,他在疏浚沟渠时偶然发现玉石器窖藏。这引起世人关注,随后三星堆重大发现接踵而至,直到今天”可知,燕道诚是偶然发现,不是考古发掘。
C.“大部分‘宝贝’就是这样被发现的”错。文中只提到“考古学家能知道大势,这是考古学家知道的必然。但是我们无法像金属探测器一样确凿地知道具体的发现点在哪儿”,意思是考古学家不能像金属探测器一样知道“宝贝”的具体地点,但由此不能推论“宝贝”大多是金属探测器发现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其它地方应该还有尚未发掘的三星堆”错误。由原文“也就是说有两个三星堆,一个三星堆起自于1927年的偶然发现……知道成都附近的太平场有重大发现。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知晓的三星堆”可知,一个是现有的物质化的,在成都附近的太平场的三星堆;由原文“这还不是三星堆的全部,在这三次强大的脉冲下面,其实有一条稳定的、由数代考古学者推动、循序渐进、静水深流的学术之路”可知,另一个应该是考古学家们怎么认识和判断的文化意义的三星堆。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推理判断的能力。
由材料二原文最后一段“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清楚那些生活在太平场的史前和原始居民……但是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次轰动世界的发现会出现在哪儿,会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我理解的必然和偶然”可知,必然性是指由于现实原因的推动,一定会发生的事,而偶然性是指未知的,无法预料是否会发生的事。


展开余下试题D.“最终选择出走,这是偶然”错,娜拉出走是因为她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不想再成为丈夫的“玩偶”,因此,她的出走是一定会发生的。这是必然。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意补写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①空,在主持人的语言中,“您很自信地说”“考古学家似乎有一种职业上的本能,知道这下面肯定有好东西”等词句值得推敲,“自信”“一定”等词说明,主持人觉得对于考古学家来说,能在三星堆发现很多器物是一定的。但结合后文徐坚的回答中“他在疏浚沟渠时偶然发现玉石器窖藏”“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看表象之下的考古学真正的学科逻辑山林间一个三星堆起自于1927年的偶然发现,它的发现过程至今仍然扑朔迷离,究竟在哪里发现的,原始的埋藏状态是什么样子,总共出土了多少件,至今都没有笃定的答案”可知,徐坚认为,三星堆是偶然的发现。
综合分析可知,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考古是偶然发现还是必然发现的问题。因此,本空可填:请您谈谈考古发现中的偶然与必然。
第②空,首先由横线末尾的“?”可知,本空应填一个问句。再结合“这还不是三星堆的全部”一句可知,主持人应该问的是这次发现是不是三星堆的全部之类的问题。而上文提到“这三次伟大的发现,我们视作三次强有力的脉冲,也是三次‘爆炸’”,因此提问的主语应是“这三次‘爆炸’”,同时,这句话和下文“在这三次强大的脉冲下面,其实有一条稳定的、由数代考古学者推动、循序渐进、静水深流的学术之路”提到的都是三星堆发现的意义。综合分析,本空可填:这“三次爆炸”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全部意义了呢?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由题干“通过‘文创’,价值连城的三星堆文物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可知,“文创”就是要让文物和我们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因此“产品设计”需要体现出“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应与“设计意图”密切相关。同时,“文创”的目的是为了推广文物,推广文化,需要将潮流和传统相结合。因此,“设计意图”必须表达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相结合的理念,以多元创意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情怀,在保留文化本质的前提下,打造、传播独具特色的潮流文化。
以A为例,将青铜人面像设计为雪糕,一方面,雪糕是当下年轻人所热衷的消暑食品,具有流行性,而“以青铜面具为模板”,造型独特,必然会受年轻人追捧,既潮流又能传播文化。同时“青铜味”的“青”在颜色上和抹茶颜色相似,青铜器是出土文物,“土”和巧克力颜色一致,因此在口味上具有独特性。
B的造型像一个圆环,因此可以设计成头环、丝巾、游泳圈等环装物体。再结合其名字:太阳神鸟金饰。在颜色上必须带有金色,图案上应该体现神鸟的灵动与神秘,可以适当掺杂中国红,体现传统。
C的造型像轮胎、方向盘。因此可以设计成车轮、方向盘,或者带有分隔的环状物品。再结合其名字:青铜太阳轮,轮子是会滚动的,因此在设计时必然要让青铜和潮流联系起来,让古朴在历史中滚动。
D的造型是竖长条状的,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也应该遵循本身的造型特点,可以是书签、玩偶、手办等。该物品是青铜立人像,因此人物着装必然由当时年代特点,具有古朴的气息,因此,在设计意图中,应该能从造型中,让人思考、回味历史的气息。
E是一棵树,枝干很多,可以设计成落地衣架。在上面挂上衣服、鞋包、袜子,让历史和生活相结合。
当然,只要从文物造型出发,还有很多其他有创意的设计,比如设计成表情包,卡通吉祥物,盲盒、玩偶等小摆件,钥匙扣、戒指等饰物,多功能笔筒,衣服或背包图案等等,但必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同时设计意图方面,既要遵从本身造型特点,也要讲历史与生活相结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识悲哀
[奥]弗兰茨•卡夫卡乔向东译
①荡高秋千,即在各种圆形拱顶的剧院中悬空表演,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最难练就的技艺之一。一个高空秋千演员曾这样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在一座剧院里演出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不离开他的秋千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最初只是出于想使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的愿望,但是后来却变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不论他要求什么,哪怕是非常羞于出口的要求,守在下面的服务人员都会将他需要的所有东西传递给他,这些东西装在一个特制的容器中送上去又拉下来。即使是在别人上台表演的时候,他仍然呆在高高的秋千架上,掩藏不了,使观众分心。除此之外,这种生活方式对剧团里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不便。不过,这个事实也不容否认:尽管在这种时候他尽量不动,但观众仍时不时走神瞥他一眼。经理对此并不在乎,因为他是非凡的无与伦比的演员。而且他们当然认识到这种生活方式不是什么恶作剧,只有这样他才能稳定地演出,他的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②另外,呆在秋千架上也特别有益健康,在一年中温暖的季节里,剧院圆顶周围的侧窗都敞开着,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毫无阻挡地流泻进布满灰尘的圆拱,那情景相当美。确实,他的社交生活有点受限制。有时,只有一个表演杂技的小伙子顺梯子一级级爬上来,他俩就坐在秋千架上,一左一右斜靠着吊绳,喋喋不休地说话;或者,房屋修理工在维修屋顶时,通过敞开的窗户同他交谈几句;或者是消防队员,在剧院的顶层楼座上检查有无危险照明时,尊敬地向他说几句难以听清的话,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打扰过他的隐居生活。偶尔,剧场的职工可能从下午空荡荡的剧场走过,若有所思地抬头凝视极高的几乎超出人的视野的天花板。那儿,秋千艺人正在练习或者休息,根本没有发觉有人在看他。
③如果没有那些免不了的四处搬迁的旅行,秋千艺人本来可以像这样平静地生活下去。他发现那些旅行极难忍受。当然,经理非常注意使旅行不超过必要的时间,让他少受痛苦的折磨。如果是在城市里旅行,就乘坐赛车,尽可能在傍晚或清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载着他在空空荡荡的街道上疾驰,但这对于他平常的生活方式而言可能十分难受。在巡回演出的下一个城市中,早在他到达之前,剧场里的秋千架就已经悬挂好了,所有通向舞台的门豁然洞开,所有的过道畅通无阻——而经理却始终提心吊胆,直到最后秋千艺人的脚踏上绳梯,转瞬登上秋千架,悬吊在高处。
④尽管经理成功的安排了许多次旅行,但是每次新的旅行都使他感到困窘,别的先不说,单是旅行本身对艺人的神经刺激就够大了。
⑤有一次他们又一起旅行,秋千艺人躺在行李架上做梦,经理背靠着坐在对面车窗旁的座位上读书。秋千艺人低声叫他的同伴,经理立刻全神贯注地听他讲,秋千艺人咬着嘴唇说,将来他演出时必须要有两副秋千,而不是只有一副,要两副秋千相对而挂。经理立刻答应了。但是好像要显示经理的应允和拒绝一样无关紧要,秋千艺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将不再在一副秋千架上演出了。每想到还有可能在一副秋千架上表演,他就浑身颤栗起来。经理非常警觉,再次强调他完全同意这个想法,还说两副秋千比一副好,除了第二根秋千架能带来方便之外,表演也会有许多变化。听到这些,秋千艺人突然放声大哭起来。经理深深地感到苦恼,他跳起来,问到底怎么回事。没有回答。然后他从座位上爬起来,脸贴着脸抚慰他,以致自己的脸也沾上了秋千艺人的泪水。询问抚慰,亲昵了很久,秋千艺人才抽泣着说:“手里只抓着一副秋千——叫我怎么活下去!”这样经理就更容易安慰他了。他保证到了下一个车站就拍电报到他们巡回演出的第一个城市去,让他们在剧场里再安装一副秋千,同时责备自己竟然让演员在一副秋千上表演了那么长时间,并且热情地感谢和表扬演员终于使他注意到这个错误。他就这样一点点地使秋千演员放下心来。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自己却放不下心来了,感到深深不安,时不时偷偷地从书上方瞟演员几眼,有些念头开始折磨他:人们会让他孤独吗?人们不会增加他的紧迫感吗?人们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存吗?经理真的相信,他从艺人流过泪后表面平静的沉睡中,能够看出初次刻在他孩子般光滑的前额上的焦虑的皱纹。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
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经理允许高空秋千演员一直呆在秋千上,是为了保证演出的稳定,保证演员的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本质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
B. 演员喜欢一直呆在秋千上,是因为他觉得那上面阳光温暖,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有益健康,远离干扰,表现了他醉心于艺术的精神。
C. 小说最后部分表现了经理的深深不安,说明经理非常了解演员的内心需求,读懂了演员此时的眼泪,他在此刻与演员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D. 小说平铺直叙地讲述了一个严肃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物性格单一,缺少变化,形象模糊,秋千艺人代表一个有寓意的符号。
E. 卡夫卡小说被称为“寓言小说”,常用象征表达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文中的“秋千”是主人公用以体现个体价值、亲近现实世界的象征。
7. 小明同学在研读小说时,觉得题目“初识悲哀”值得玩味,尝试对它的意蕴进行探究,但只想到了一点,请你再补充两点。
(1)经理“初识悲哀”:经理初次意识到人们的目光与期望会给秋千艺人带来负担,他开始为秋千艺人担忧。
(2)
(3)
8. 班级组织卡夫卡作品研讨会,你们小组选定卡夫卡的《变形记》与这篇小说进行对比研读,讨论后找到两篇小说的三个相同点,确定了三个关键词:“荒诞性”“异化”“隐喻”。你作为小组发言人需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根据示例,在确定的三个关键词中任选其一拟写一个标题。
示例:苦涩的幽默——《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独特的讽刺手法赏析
(2)结合两篇小说,围绕本小组拟写的标题进行简析阐释。
【答案】6. AD 7. (2)秋千艺人“初识悲哀”:他开始隐隐觉得只有一架“秋千” 人生充满着危机。
(3)作者“初识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秋千艺人的“悲哀”,人们并未意识到真正的“悲哀”在于秋千艺人封闭自我,无法与社会融通,是理解不了世界和不被世界理解的悲哀。
8. (1)议题设计示例:
议题 1:似非而是的“逆说”——《变形记》与《初识悲哀》中“荒诞性”艺术特色赏析
议题 2:人的“异化”表达——《变形记》《初识悲哀》之主题探究
议题 3:“甲虫”与“秋千”——《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的“隐喻”意义探究
(2)议题 1:似非而是的“逆说”——《变形记》与《初识悲哀》中“荒诞性”艺术特色赏析
①“荒诞性”主要是指那些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表现。比如《变》里的“人”变“甲虫”,《初》里的秋千艺人常年生活在秋千上。②卡夫卡是以“荒诞”表达“真实”。比如《变》通过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了一只甲虫的荒诞遭遇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金钱已作为异已和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并把人当成了奴隶,使人沦落为非人。《初》里秋千艺人反常的生活状态指向的是一个无法与社会对话融通的孤独者的真实。
议题 2:人的“异化”表达——《变形记》《初识悲哀》之主题探究
①异化是指物对人的奴役,使人失去人性而成为非人。②《变》里主人公的悲剧所表达的就是现代人由于生活的重压,在强大社会面前渺小无力,从肉体到灵魂被全面异化。在变形为甲虫后,作为人的欲望与感情,都被禁锢在“甲壳”之下,是个人无法把握命运的悲哀。《初》里的异化则表现为主人公借助秋千作为封闭自己、抗拒他者的唯一依托,秋千成为主宰他命运的“主人”。他强烈地意识到只有一架秋千的人生充满不安全性,对第二架秋千充满渴求,这把异化推向更深的悲哀。
议题 3:“甲虫”与“秋千”——《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的“隐喻”意义探究①卡夫卡常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②《变》里的“甲虫”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它暗示“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寄寓人性的苏醒,表现人的生存困境。③《初》里的“秋千”代表着一种抗拒他者的凭借,第二架秋千可理解为秋千艺人对“同类”的呼唤,这种呼唤更显示了与世界不融通的孤独之悲。(或秋千隐喻物对人的一种奴役,秋千艺人是一个代表人的异化的符号)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是因为他觉得那上面阳光温暖,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有益健康”错误。由原文“另外,呆在秋千架上也特别有益健康,在一年中温暖的季节里,剧院圆顶周围的侧窗都敞开着,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毫无阻挡地流泻进布满灰尘的圆拱,那情景相当美。确实,他的社交生活有点受限制”一处分析可知,这不是演员喜欢呆在秋千上的理由,而是叙述者的表达。
C.“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错误,由“经理立刻答应了。但是好像要显示经理的应允和拒绝一样无关紧要”“经理深深地感到苦恼,他跳起来,问到底怎么回事。没有回答”等处分析可知,其实经理并未真正懂得演员的“眼泪”。
E.“‘秋千’象征着主人公用以体现个体价值、亲近现实世界的工具”不对。由“他发现那些旅行极难忍受”“经理非常注意使旅行不超过必要的时间,让他少受痛苦的折磨。如果是在城市里旅行,就乘坐赛车,尽可能在傍晚或清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载着他在空空荡荡的街道上疾驰”“每次新的旅行都使他感到困窘,别的先不说,单是旅行本身对艺人的神经刺激就够大了”等处可知,秋千艺人很害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因此,“秋千”应该象征主人公借以逃避现实、抗拒他者的工具。
故选A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
“初识悲哀”中的“识”是个动词,有“意识到”的意思,同时,整个短语缺少主语。而由探究(1)中的“经理‘初识悲哀’”中也可窥探,分析其意蕴,可以从不同人物出发进行分析。而这篇文章人物很少,主要人物只有秋千艺人和经理,因此,可以从秋千艺人的层面探究“初识悲哀”的意蕴。
那么秋千艺人的意识是什么呢?由前文“他在一座剧院里演出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不离开他的秋千架”“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打扰过他的隐居生活”可知,秋千艺人是非常满足于自己的高空生活的,甚至可以用“满足”一词形容,他可以常年待在剧院高空的秋千中不下来。但在文章后半段,秋千艺人的思想变了,“秋千艺人咬着嘴唇说,将来他演出时必须要有两副秋千,而不是只有一副,要两副秋千相对而挂”“秋千艺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将不再在一副秋千架上演出了。每想到还有可能在一副秋千架上表演,他就浑身颤栗起来”“秋千艺人才抽泣着说:‘手里只抓着一副秋千——叫我怎么活下去!’”“从艺人流过泪后表面平静的沉睡中,能够看出初次刻在他孩子般光滑的前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温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