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1  2022-04-1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3月)语文
2024届高一年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冷思佳 审题人:刘红卫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小题(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会议提出,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文化新业态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中文物成为重要的标识要素,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琳琅满目的各种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在无声的展示中,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历史能被知晓多少,取决于太多外在因素。讲解员的水平、参观者的文化素养、展览的时间,甚至展览场所的交通条件、展览当天的天气状况等都会影响展览效果。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者。
要想让文物成为中国故事的主动讲述者,就得让文物“开口说话”。即借助于科技、产业甚至艺术的赋能,将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主动挖掘出来,呈现出来。
网络游戏与文物结缘较早。《王者荣耀》中的长城和敦煌《QQ飞车》中的司马台长城赛道,《天涯明月刀》中的云冈石窟……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为玩家架起了了解文物和历史的桥梁。很多自带中国文物元素的国产游戏已成功“山海”。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154.5亿美元,不仅在美、日、英、德等主流市场站稳脚跟,在沙特、土耳其、印尼、巴西等新兴市场也表现良好。在游戏的超级数字场景中,一件件文物不再是身蒙尘埃的老物件,而成为外国玩家眼中中国文化最好的讲述者。
文艺工作者也从文物中找寻灵感,或直接把文物作为创作素材。网剧《古董局中局》围绕古董鉴宝展开,剧中文物以及主人公许愿的文物鉴定素养,成为展开“局中局”至关重要的线索,而线索背后的鉴宝故事与文物行业的种种规矩,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则运用综艺手段直接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不难,难的是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在近日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上,各界专家的一个共识是,要破解上述难题,须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数字化水平,推动文物利用方式的创断。论坛期间,推出了故宫超高精度“数字文物”,并借助VR。 AR技术还原了故宫倦勤斋的部分场景,让观众见识了数字化赋能文物的强大能力。专家们认为,数字化技术手段是让文物“开口说话”的一条捷径,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指间、耳间和心间。
讲好中国故事,文物不仅要“开口讲中国话”,还要学会讲外国话”,即做好文物的海外传播工作。总体来看,自从“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出以来,我国文物“出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带有中国文物元素的文化新业态在海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线下模式的有益补充,助力了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的提升。不过,不同文化业态尚未形成讲述中国故事的合力,且在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洪宇《讲好中国故事,须让文物“开口说话”,2021年12月22日《光明网))
材料二: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进入千年前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深入探查画作形成的景、绢、颜料、笔、墨等工艺的产生,古往今来的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的古典美学交相辉映,传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的崇高敬意。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别出心裁,从画作的成型工艺入手,将其演绎为一幅国之工匠的人文画卷。刷中描绘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恩忍的工匠形象,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正是由这些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舞剧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为时代背景下的文旅融合赋子更丰富深刻的内涵。
在创作手法上,《只此青绿》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引发当今创作者对于戏剧本体的思考。作品打破舞台上常规的线性叙事手法,选择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超越古今的内心情感,也更突出“舞蹈诗剧”的诗化色彩。在舞蹈编排上,作品较多运用“颗粒状”的动作连成舞蹈句子,形成与众不同的质感、风格、韵味和舞蹈语汇。
在审美风格上,作品传达了《千里江山图》中表现的宋代清雅的审美志趣,服饰和道具突出淡雅、简约的“理性之美”。舞台画面通过“出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从不同角度引领观众感受传统绘画之美。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特性和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只此青绿》首演3场就成功“破圈”、首轮巡演未半便引发热议,其成功不仅因为创新性的艺术表达,也得益于创新性的传播手段。而这两者,又都源于制作理念及模式的创新。《只此青绿》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共同出品,在学术、创作、推广等方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首演前后,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头条文章阅读量超500万。人民网媒体超阵发布内容累计曝光量超过2.47亿,其中,多条微博话题来用年轻化语句表达,阅读量均超过1000万。
(摘编自《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2022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态展示文物并不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最好方式,因为其展览效果取决于太多外在因素。
B.自带中国文物元素的国产游戏热销海外市场不仅能带来可观经济收入,也能传播中国文化。
C.《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源于《千里江山图》,该剧随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用画家王希孟的故事来唤醒沉睡的文物。
D.《只此青绿》穿越千年,传达宋风雅韵,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人,成功“破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是一项是( )
A.文艺工作者如果能从文物中找寻灵感,或直接把文物作为创作素材,就能讲好中国故事。
B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博物馆的数字水平,用数字化赋能文物,能破解让文物“开口说话”的难题。
C.让文物“开口说话”挖掘、呈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只此青绿》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D.优秀的“舞蹈诗剧”应将重心放在舞蹈编排和诗化表达上,打破常规叙事手法,淡化戏剧情节和冲突。
3.下列各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武术短剧《乳虎啸春》把剧情融入武术表演,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作了新颖表达,
B.创意舞蹈《金面》从三星堆文明中取新灵感,通过CG设计制作+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带观众穿越历史长河,去游览数千年前的古蜀国。
C. “大唐风华”展览共展出近120件代文物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了盛唐风华。
D.冬奥会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通过文字与影像相结合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了多重冲击和享受。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本题共4小题,16分)
面 摊
陈映真
“忍住些,”妈妈说,一边满面忧愁地拍着孩子的背,“能忍,就忍住吧。”
但他终于没能忍住喉咙里轻轻的痒,而爆发了一串长长的呛咳。等到他将一口温温的血块吐在妈妈托着的手帕中时,妈妈已经把他抱进一条窄窄的巷子里。
黄昏正在下降。他的双手环抱着妈妈的肩膀,半边脸偎着妈妈长长的颈项,目光吃力而愉快地爬过巷子两边高高的墙。墙的后面衬着靛蓝色的天空,天空上镶着一颗橙红橙红的早星。
“星星。”他说。他那双盯着星星的眼睛,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晶亮。
妈妈抱着他回来的时候,爸爸正弯着腰,扇着摊子下面的火炉。大圆锅里堆着牛肉,旁边放着一箩筐圆面饼,大大小小的瓶子里盛着各种作料。
“又吐了吗?”男人直起腰来忧愁地说,一面皱着脸用右袖口揩去一脸的汗水。牛肉温温地冒起热气来。
黄昏变得浓郁起来,不一会儿,沿着通衢要道,亮起了两排长长的、兴奋的街灯,高楼林立的西门町逐渐沸腾起来。
妈妈没有说什么。肉汤沸滚起来的时候,摊旁已经有两三个人坐着。
“加个面饼吗?”
“您吃香菜吧?”
“辣椒?有的。”
男人独自说着,女人和孩子坐在摊子后面。虽然他们来到这个都会已有半个多月,但是繁华的夜市对孩子来说,每天都有新的亢奋点。他默默地倾听着各种喇叭声、三轮车的铜铃声和杂乱的脚步声。他也透过热汤的白气看着台子上不同的脸,看到他们都用心地吃着他们的面。
天上开始亮起更多的星星之后,忽然从对街传来匆促的辘辘声,两三个摊主正推着摊车朝这边跑来。这骚动立刻传染了远近的食摊,辘辘声越聚越大。爸爸也推着他的安着没有削圆的木轮的摊车,咯噔咯噔地走到街那边去了。
女人和孩子依旧坐在原来的地方,不一会儿果然看见一个戴白盔的警官。他是个瘦削的年轻人,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困倦而充满热情。他看见了这对正凝视着他的母子,慢慢地,他的嘴唇弯出一个倦怠的微笑。这个微笑尚未平复的时候,他已经走开了。
至少女人是认识这个面孔的。
那是他们开市的第一天,毫无经验的他们便被一个肥胖而凶悍的警官带进派出所。那门口已停放着两个面摊和一个冰水摊。


展开余下试题“我是初犯,我们五天前才来到台北……”爸爸边走边说着,赔着皱皱的笑脸,然而那个胖警官似乎没有听见,猛力地摇起扇子。
“到这里来!”
爸爸于是触电一般地向高高的柜台走去。柜台后面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低着头不住地写。他抬起头时,那是有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困倦而温情。
他们不得不留下六十元的罚款,这才带走了他们的摊车。当妈妈掏钱的时候,那个大眼睛的警官忽然又埋头去写什么了。
“这个警察,不抓人呢。”孩子说。那个年轻的警官已经消失在街角。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把孩子抱得更紧。
他们换过许多地方,最后停在了一个街口。行人开始渐渐稀少,汽车的喇叭声和三轮车的铜铃声就显得刺耳起来。孩子看见长长的一排脚踏车,似乎都在昏黄的路灯下打瞌睡。
“加个面饼吗?”
“……”
“您吃香菜吧?”
“……”
“辣椒?啊,您!”
孩子和女人都抬起头来望向摊子。爸爸正皱着脸笑着,客人——那个年轻的警官——也新奇地望着爸爸,他抿一抿温情的嘴,微笑起来。
女人和孩子都兴奋地望着那个疲惫的警官开始热情地吃他的点心。爸爸带着皱皱的笑脸,替他添了两次肉汤。
年轻的警官满意地直起身来,放下十块钱,起身走了。
“啊,啊!不要——啊!”爸爸着急地拿着十块钱追了几步,又跑了回来,“那也得找钱呀——”慌忙拿了一张五元钞要再追上去。
“啊,啊!金莲!你快追呀!”爸爸又忙着招呼客人,“金莲,快追!”爸爸喊着说。
妈妈默默地接过五元钞,不一会儿便消失在黑暗里。孩子独自坐在角落里,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潮,看着台子边不同顾客的脸。夜市最末的人潮,也终于渐渐地消退下去,甚至连车声都变得稀落了。
妈妈悄悄地走了回来。她低着头走近孩子,将他抱在怀里。他用双手围住妈妈的肩,半边脸偎着妈妈长长的颈项。妈妈把他抱得更紧了。
“他不要钱吗?”孩子说。
“追上了吗?”爸爸说,“啊——他是个好心人。”
送走了最后一个顾客,他们推着那咯噔作响的车子离开街口时,西门町似乎已经沉睡下去。街上只剩下稀落的木屐声,显得十分寂寥。
“他是个好心人,”爸爸说,“好心人。”
妈妈只是默默地走着,紧紧地抱住孩子。
而不幸的,孩子又爆发了一串长长的呛咳。爸妈和咯噔作响的摊车都停了下来。痛苦的咳声停止后,只留下妈妈轻轻拍着孩子背的声音。
“吐到地上去吧。”妈妈说。也不知为什么,女人突然觉得心头一酸,就簌簌地淌下了泪,她甚至不确定,这眼泪是否是由于怜悯自己的病儿而流。她只是想哭罢了。夜确乎很深了。
孩子在睡意蒙眬间,仿佛又从天边寻到几颗橙红的星,在夜空中闪烁着。
“星星。”他虚弱地说。
夜雾更加浓厚。孩子偎着妈妈软软的胸怀睡着了。可以听出,那摊车似乎又拐了一个弯,而且渐去渐远了。
咯噔,咯噔……
1959年,台北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食客们用心吃面,面摊主人的孩子却只能在旁边看着,这一情景让人深感社会不公。
B.警察巡视时摊主纷纷躲避的情况,说明主人公一家的命运遭际在当时有一定普遍性。
C.年轻的警官为同事胖警官的做法感到羞愧,所以当女人掏钱交罚款时,他低下头去。
D.回家路上女人心酸流泪,不是因为怜悯自己的病儿,而是感动于那年轻警官的好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首尾两处写到“橙红的星”,前面是孩子眼中所见,后面则亦真亦幻,它们是孩子心理的映射,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
B.小说着重从神态和行为上刻画年轻的警官,尤其突出了他温情的微笑,文中的他没说一句话,却仍然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C.“西门町逐渐沸腾起来”“西门町似乎已经沉睡下去”两句都恰当运用了拟人手法,且前后呼应,表现了都市环境的变化。
D.妈妈抱紧孩子的动作在文中多次出现,相同的行为却透露出人物并不完全相同的心情,体现了作品细节描写的表现力。
8.小说中对车轮、脚步等各种声音作了较多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
9.作者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应该能……让忧伤的人得到安慰,让绝望的人重新点燃希望的灯火”。这篇小说是怎样体现作者这一文学观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共5小题,20分)
义宁元年六月甲申,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壬戌,军贾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渊。八月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其无能为也。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渊乃与建成陈于城东,世民陈于城南。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B.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C.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D.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申,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B.卜,古人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推测吉凶。后亦指用其他方法预测吉凶。
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名。在春秋以前,县大于郡;到了战国以后,郡大于县。
D.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常常鸾凤合称,喻指贤人俊士、美人、夫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渊派遣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攻打西河,当时士兵是新集结的,没经过训练演习,李建成、
李世民与他们同甘共苦。
B.李世民攻占西河后,只杀了守城官员高德儒,没有侵犯百姓的财物,附近百姓都心悦诚服,


展开余下试题于是李世民不再诛杀其他人。
C.李渊率军攻打霍邑,日暮时分,下令登城,士兵们没有攻城战具,就徒手搏斗,登上城头,攻占了霍邑,大获全胜。
D.有人认为参军的奴仆不能和平民受同等封赏,李渊却说作战时不分贵贱,行赏之时,也要
一视同仁,不能有区别对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
(2)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14.毛泽东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请以霍邑之战为例,分析李世民的军事才能。(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小题。(共2小题,9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③,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③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颍州时所作的词。④西湖:词中指颍州的西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一、二句交代了此词创作的时间、地点,并用了比拟的手法将词人内心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B.上片三、四句叙事中寓抒情,既写出了欧公的文采风流盛传于世,又暗示了欧公多年为政深得民心。
C.下片一、二句以秋露圆润却易逝和月圆亦有月缺作喻,譬喻万物都有优缺点,不能只从一面认识事物。
D.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映照出了一位在皎洁清冷的西湖波月下内心惆怅的词人形象。
16.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7.(1)《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诗句:“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在述志时,设想自己治理的国家内忧外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句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__________________”句,以比喻手法分别表现了江水和湖水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共3小题,10分)
对联常书写张贴或者刻画悬挂到楹柱上,故也称“楹联”。楹联__________,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可分为春联、喜联、庙联、车联等。它是以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为基础的一种文化样式,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以整齐雅致的形态出现,具有形式上的美感,还在于在对仗节奏中体现声律美,__________音乐感。
春联作为年俗的楹联,两千年来盛传不衰,已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__________下来的一副经典春联“( )”,其意蕴便来自年俗传统的祝福仪式。它不仅代表了喜庆,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愿望。
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就像一面旗帜飘扬在中国文化的天空,灿烂出彩。楹联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__________,内蕴丰富宏大,内涵幽远深邃。它担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在楹联形式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楹联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名目繁多 突现 流传 无所不至
B.五花八门 突显 留传 无所不至
C.五花八门 突现 留传 无所不包
D.名目繁多 突显 流传 无所不包
19.下列最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3分)( )
A.猛虎啸山显威势,寒梅傲雪见精神
B.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C.山水秀美风光丽,虎跃龙腾日日新
D.双玉初谐琴瑟调,五花新授凤鸾封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共2小题,10分)
“雪如意”“冰丝带”“雪游龙”是北京冬奥的三张名片。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又被称作“雪如意”,是我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设计灵感源于 ① 。它垂直方向剖面是个S型的曲线,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型曲线完美融合,被称为“雪如意”,在体现体育建筑动感造型的基础上,又凸显了中国元素。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 ② ,碳排放趋近于零;还是最先进的,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国家速滑馆制冷产生的余热可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
地处北京延庆区海陀山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像 ③ ,被亲切的称呼为“雪游龙”。场馆按照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质量控制标准,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将赛场分为闭环外和闭环内两个区域。对闭环人员分流线管理,实行分区就餐、分类乘车、分类住宿,严格与社会面隔开。此外实行馆长、片长、楼长、层长的“四长”责任分管制,负责防疫措施落实。
21.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22.请使用三个递进复句分别概括上面三段文字,每句不超过3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长沮、桀溺二人隐在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向他们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对子路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意思是,于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能改变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大意是,我们生而为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着费力气去改变它。
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拼命去改变它,是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其实我们涉身处世,常面临两条路径,一是抵抗力小的,一是抵抗力大的。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2024届高一年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题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19

4、(4分)



5、(6分)




8、(4分)



9、(6分)



标签:统编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宜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