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第三, ③ 。 《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意见》要求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着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意见》要求学校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 不过专家也提出,减轻学生负担并不代表着没有作业。 “课后练习包括重复性训练与实践性活动等,都是检验知识理解与运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要深入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如何减’,关键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钟秉林说,同时也要明确,落实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方案、深化课程改革、保障学校教育的基本学业标准不降低,这些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基础。否则,盲目减负会以降低学生学业质量为代价,与改革的目标也不相符。 (摘编自《专家解读:“双减”目标如何实现》中国青年报》2021年7月26日,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减负”是个老问题,有人统计,1985年至今,仅中央下达的“减负令”就达50多道。此番“双减”政策受到空前关注,甚至被冠以“史上最严”之名,既可见今日种种教育负担程度之烈、危害之深,也可见本次改革举措之多、力度之大。仅就“北京方案”来说,一方面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引导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一方面深化培训机构治理,祛除资本炒作虚火;有力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子。校内与校外齐抓;减负与治乱共管,“双减”政策绝非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标本兼治、长短结合,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当然,对于教育改革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说,再好的想法、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磨合适应成熟的过程,任何细微调整,都影响着千家万户,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都像“拔动一堆算盘珠”。“双减”破旧立新,不可避免地遭遇众口难调的问题。比如,围绕小学一二年级取消期末笔试,有人举双手赞成,也有人质疑这是在快乐中“制造学渣”;针对课后服务怎么搞,有人希望孩子多锻炼,有人则想让孩子“充充电”;乃至几点接送、学校几点开门关门,家长们都会有各自的考虑和顾虑。大家基于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立场,出现一些意见分歧其实十分正常,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双减”落地,是一场渐进式改革,全社会都要拿出耐心和信心,学校和家长都要做出一些辅助和努力,千方百计去寻找去推动“最优解”。 孩子的教育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大事,盼着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有个好的前途,是为人父母者最朴素的期盼。而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孩子成长也有其自身的节律,“双减”在为孩子减负的同时,其实更多是在为广大家长卸下身心重负,这是教育领域的新开始,也是社会心理层面打破焦虑漩涡的一个新开始。当此之时,相关各方更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特别是家长们应该多一点理性和定力,不要听风就是雨,被一些流言传言带到新的焦虑之中。要看到,“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买的唤醒。”与分数相比,健全的人格才是赢得未来的保障;相较于排名,更加丰满的心灵才是惠泽一生的富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体魄,尊重和发现孩子的禀赋、才能、爱好,都是在“减”去无谓负担的同时,应当重点“加”上的内容。 (摘编自《让“双减”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协力》北京日报》2021年9月2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各地开展的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力度不够,成效甚微。 B. 《意见》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目的是不给家长带来教育负担。 C. 当前,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偏离了公益性办学宗旨,迎合一些不合理的社会需求,采用抢先学等方式开展学科知识培训,已经干扰了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D. “双减”政策需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然需要学校、家长等方面拿出耐心和信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实“双减”工作的基础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B. 课后练习包括重复性训练与实践性活动等,是检验知识理解与运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减轻学生负担并不代表着不布置作业。 C. 此次推行的“双减”政策受到空前关注,甚至被认为“史上最严”,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学生及家长种种教育负担程度之烈、危害之深。 D. 教育领域的任何细微调整,都影响着千家万户,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此教育改革必须慎重,必然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双减”精神的一项是( ) A. 某地推进“单校划片入学”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上学,推出课后延时服务,缓解“三点半难题”等。 B. 某小学明确规定,要求一年级任课教师做到“零起点”教学,要求学生作业一律由老师全批全改,严禁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C. 某初级中学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开设晚自习,并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新课先知”兴趣小组。 D. 某地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实行大规模的教师干部轮岗交流,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送教”。 4. 请在材料一中三处画横线的地方填写适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20字)。 5. 马克思说“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请结合材料内容,谈一谈“双减”背景下,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唤醒孩子的“人格心灵”? 【1~5题答案】 【答案】1. D2. A3. C 4. ①学校要加强作业管理,优化课后服务②严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资本运作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