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9  2022-04-2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月)语文试题
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一次段考试题
语 文
命题人、审题人:苏立媛 司徒美
2022年3月
本试卷共11页,共3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材料一: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浏览完整试题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各俱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B.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说的“大旨谈情”,可从“情”字入手把握小说主旨。
C.材料三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很多诗,从始至终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
D.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艺术成就高,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B.《红楼梦》中“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C.《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D.《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4.请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4分)
5.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第二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共3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26分)
6.下列用“/”给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夫子哂(微笑)之 咏(唱歌)而归
B.保(安养)民而王 度(丈量),然后知长短
C.吾惛(欺蒙,迷惑),不能进于是矣 素善(友善,交好)留候张良
D.拔剑切而啖(吃)之 道芷阳间(秘密地)行


展开余下试题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加之以师旅(军队) 欲辟(开辟)土地,朝秦楚
B.俯足以蓄(养活)妻子 申(重复,再)之以孝悌之义
C.莫不中(合乎)音 每至于族(聚结,集中),吾见其难为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裁定)矣 始速(快速)祸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乎三子者之撰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技盖至此乎 盖亦反其本矣
C.若民,则无恒产 若属皆且为所虏
D.为国以礼 敢以烦执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何可废也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赵尝五战于秦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既来之,则安之。
A.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然后从而刑之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章甫: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风乎舞雩 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
寡故不可以敌众 寡、众: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少的国家、人多的国家
C.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用作动词,当作边邑
晋军函陵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D.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13.下列文言句式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百姓之不见保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吾知也 何厌之有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摄乎大国之间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天子气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虎兕出于柙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童子六七人 B.今者有小人之言
B.依乎天理 D.不能进于是矣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行李之往来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④约为婚姻 ⑤若无罪而就死地⑥可谓智力孤危
⑦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
A.③⑤⑧ B.②④⑥ C. ③⑤⑦ D.①④⑦
17.下列句子组合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  )(2分)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③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⑤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⑥君之所知也
⑦暴霜露,斩荆棘 ⑧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⑦ C.④⑥⑦⑧ D.①④⑤⑧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B.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亦泛指外族、外国。
C.《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四部分。
D.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二、文言文翻译(本题共1小题,12分)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分)
第三部分课外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联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联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廩廪③乡改④正服⑤思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三十年。③廩廩:犹庶几,渐进。④乡改:更改历法。⑤正服:更改服色。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B.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C.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D.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帝以安民为本。他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以便利百姓。
B.文帝躬行节俭。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不准宠爱的慎夫人穿长得拖地的衣服,以此表示节俭。
C.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世间的常理;对待丧葬也极力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浪费的习俗。


展开余下试题D.文帝流芳百世。文帝去世以后,孝景帝和司马迁都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认为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同他相比较。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高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后继皇帝称为“宗”。 
B.释服:指脱去朝服,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文中指前者,与《仪礼·乡饮酒礼》的“主人释服”相同。
C.己亥: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相配得六十组,可用于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的“六月己亥”是用于纪日。
D.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封”,在泰山南面的梁父山辟场祭地叫“禅”。
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5分)
(2)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①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②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②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24.下列对三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B.杜牧诗不落传统窠臼。认为项羽不该自杀,本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认为项羽自杀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C.李清照对项羽进行了高度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D.这三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都不同,杜牧从用兵角度、王安石从民心向背角度、李清照从节操(气节)角度进行评价。
25.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1小题,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两句,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又充分表现了他的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2)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他说的原话是: ,。
(3)苏洵在《六国论》的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第四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3小题,6分)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专指儒家文化。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超越诸子百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作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      。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总称为“二十六史”。子部,就是指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       、鲜活有力。集部,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        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昂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    ),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        的殿堂。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B.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而“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D.“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2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中流砥柱 栩栩如生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B.擎天之柱 生生不息 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
C.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高耸入云 美轮美奂
D.擎天之柱 栩栩如生 高耸入云 古色古香
2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既非常庞大,也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B.虽然用钢筋水泥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却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C.水泥钢筋建起的这座楼宇缺乏生机、密不透风,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
D.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第五部分 写作(共6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关注很多有用的东西,而恰恰看不到有些看似无用却实际有用的东西。所以当我们漫不经心地拒绝看似“无用”时,其实是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比如,作为学生,在学校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这些活动对我们的成长有大用;再如重视阅读,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的人生却有潜移默化甚至不可估量的大用。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一次段考
语文答案及说明
1.C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佛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