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47  2022-04-19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
2020届山东省青州市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青州一中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失灯影
张炜
直到现在,古登州一带还有一个村子叫“灯影”。但这个村子是否就是过去那个得而复失的地方,人们还说不准。近一二百年来的变化之速,真可以说是沧海桑田,从古登州府置往西直到屺砪岛、三山岛,现在都成了人烟最稠密的地区。而不足一百年前这里只是荒野,二百年前则是莽莽苍苍的林子。
那时候这里的人走夜路,如果到了荒凉地方,最喜欢也是最害怕的,就是前边遥远处出现一处闪烁的灯影。有人就在挨近了荒郊的一点儿光亮时,才发现这是一处瓜棚,柱子上挂了一盏灯笼,有人坐在灯影里,问他话只字不答,赶路人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这人一回头把赶路人吓个半死。原来黑影里坐的是一头老狼,刚刚吃了一个人,正坐在那里舔嘴巴呢。类似的警示故事很多,一半是口耳相传的野趣,一半是当时的真实经历。时过境迁,现在这一带入夜常常是灯火辉煌,早就没有黑夜中星星点点的光亮了。现在所忧虑的只是太热闹了,是人气过盛,除了人什么都没有了。
就在这样的村落里,曾有一位顽皮少年,他像大多数野孩子一样好奇,聪明却不喜读书,愿意冒险,越是家长禁止的事情越是要尝试一番。他多次在夜间独自一人跑到野外,总想遇到一两桩怪事。有一次他真的在野外瓜棚那儿见到了悬挂的灯笼,也真的发现了垂头反坐的人。就像传说中那样,他伸手往那人后背一拍,结果却大失所望:转回头来的是一个上年纪的看瓜人。对方看清了是个孩子,立刻叫出了他的小名。这使他觉得实在无趣。离开瓜棚又往更深的林子里走,这在一般人是绝对不敢的,因为一旦迷路麻烦就大了。
经过了多次冒险,这个孩子胆子更大了。有一次他不知走了多远,感觉就快听到海浪声了,前面还是黑漆漆一片林子。突然他看到了树隙里有一两点灯影在闪烁,心上立刻怦怦乱跳,有不可抑制的兴奋涌出来。随着往前,那灯影竟扩大开来,渐渐显出了街道的形状,原来是一个藏在林子深处的小小村庄!这一下他就放开步子往里闯了。
进了小村,马上有些比他还小的孩子围上来看,一个个毛头毛脑分外好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叫什么等等。他们告诉他这个小小的村子叫“灯影”。他和他们玩儿得高兴,又跳又叫,玩儿捉迷藏之类,累了就随他们进小茅屋吃各种果子。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野果,一大堆摆满了桌子。这些野果甜得很,结果他一口气吃得肚子都圆了。左右小孩子有男有女,扯上他的手跑到街上,还让他去一个地方打秋千,看另一些有奇才异能的孩子在大树梢上蹿跳。他惊得合不上嘴,因为这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午夜过了,村里的老人扯着他的手,让另几个孩子把他送出林子,叮嘱他对谁也不要告诉这个灯影,要不就来不成了。
他心里揣了个秘密,到后来每隔几天就到林子深处找这个小村子。他走熟了路,为了不再迷失,就在沿途做了一些记号。这个叫灯影的小村成了他的乐园。他在这儿有吃不完的好东西,比如果子、野蜜;还有看不完的趣事,比如连年迈的白发婆婆高兴了也会扔下拐杖,灵活无比地翻起跟头或跃上树梢。他把自己村里才有的一些玩儿法教给他们,比如踢毽子等等。这个小村从老人到小孩都喜欢他。
这样过了半年,让小孩子愁闷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家里人要送他去很远的一个镇子上学,那里有一户亲戚。这是不能逃脱的事,他只好找一个夜晚到灯影告别了。小村的人也舍不得他,都说你只要不忘路,过多久来都行,这儿会一直等着你。


浏览完整试题这个孩子上了外地的学堂,中间只回过一两次村子,也去灯影欢聚过一次。又是几年过去,他长大了,聪明过人,没费劲儿就考中了功名。上任后忙于应酬,一连多年后才有空回了一趟老家。因为身在官场,一时忘了灯影,可是一回村子就想起了它,于是就打听起这个村子。村里人摇头,从老到少竟没有一个人知道附近还有这么个村庄。他觉得奇怪极了。
这天,他实在忍不住,就脱了官服,按照小时候牢牢记住的路径往林子深处来了。他料定一定会找得到,因为一个村子既然落成了,哪能轻易挪动呢?可惜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直到天黑,把记忆中的那一带找了个遍,就是没有小村的影子。就在他失望至极往回走的路上,也许是有什么在怜惜他吧,一抬头竟看见了影影绰绰的光亮。他嘴里说着“就是这儿了”,赶紧奔了过去,到了近前只见一个老人坐在那儿吸烟。他当时并没想别的,没觉得一个老人坐在荒野里吸烟有多么不正常,只脱口问:灯影在哪儿?
老人把烟嘴抽出来,说:它还在原来的地方。他说:那怪了,我怎么就是找不见哪?老人说:灯影的人厌弃官人,躲着你。他惊讶说:怪了,我脱了官服啊。老人哼了一声说:这也没用,灯影的人鼻子尖,他们远远一嗅就知道了。
(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有意把从前的“灯影村”与现在的“灯影村”、从前的“灯影”闪烁与现在的灯火辉煌放在一起来写,流露出失落与惆怅。
B. 警示故事中的“灯影”令人畏惧,少年见到“灯影”却压抑不住兴奋,这种勇于冒险的性格和异乎常人的兴致帮助他发现了灯影村。
C. “垂头反坐”的看瓜人与后面“坐在荒野里吸烟”的老人都只是次要角色,却都起到渲染故事的神秘气氛、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D. 《失灯影》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讲述了关于“迷失”的故事,与武陵人背弃约定不同,少年背弃了自我而最终失去了灯影村。
2. 张炜善于把故事讲得曲折有致,请简析《失灯影》情节的多次转折。
3. 《失灯影》体现了张炜小说既厚实又轻灵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分析。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1)传说灯影下老狼吃人,少年却平安无事。
(2)少年找到灯影村,却因求学而被迫离开。
(3)少年回过灯影村,做官后却打听不到了。
(4)他按记住的路径找,却始终找不到村子。
(5)他失望而归,却发现前面出现一点光亮。
(6)老人说灯影村仍在,他却再也找不见了。
3. “厚实”体现在:
(1)作者把故事放在历史、民俗的氛围中,使小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灯影村的失落寓示着人们失去纯真的天性,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天真勇敢的少年变成庸俗功利的大人,这一角色有着很强的典型意义。
(4)对灯影村的描写反映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情感真挚而热烈。
“轻灵”体现在
(1)小说描写的灯影村具有强烈的奇幻色彩,是轻灵飘逸的精神世界。
(2)小说语言平易流畅,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都起到渲染故事的神秘气氛、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错误,少年人与看瓜人对话一幕,属情节的“摇摆”,是作者故意荡开的一笔,起到减缓情节发展的节奏、增强其曲折性的作用,所以,并没有推动情节的向前发展。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把握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张炜善于把故事讲得曲折有致,请简析《失灯影》情节的多次转折”,然后梳理小说情节,找到转折之处。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写少年与灯影村的故事,从少年找灯影村到找到灯影村,后来求学离开灯影村,为官后回来再找灯影村,在荒野遇到老人,这些情节构成全文;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到如下转折,如第二段传说“有人坐在灯影里,问他话只字不答,赶路人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这人一回头把赶路人吓个半死。原来黑影里坐的是一头老狼,刚刚吃了一个人,正坐在那里舔嘴巴呢”,而第三段少年“就像传说中那样,他伸手往那人后背一拍,结果却大失所望:转回头来的是一个上年纪的看瓜人”;如行文中间写少年找到灯影村并与村中相处甚欢,但因求学却被迫离开灯影村;如少年求学中间回来还能找到灯影村,但为官后却打听不到灯影村;少年为官回村后按照记忆找灯影村却如何也找不到,却“他失望至极往回走的路上,也许是有什么在怜惜他吧,一抬头竟看见了影影绰绰的光亮”;少年从老人口中得知灯影村还在,但少年却再也找不到。这些都是情节的转折,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答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的创作风格。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失灯影》体现了张炜小说既厚实又轻灵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分析”,然后理解“厚实”和“轻灵”的意思,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所谓“厚实”是指(学问等)深厚扎实,丰富,富裕,从文中来看,小说在讲述灯影村的故事时,涉及到历史和民俗,如“近一二百年来的变化之速,真可以说是沧海桑田,从古登州府置往西直到屺砪岛、三山岛,现在都成了人烟最稠密的地区。而不足一百年前这里只是荒野,二百年前则是莽莽苍苍的林子”,这就让小说有了历史文化的氛围,变得厚重;如少年可以找到灯影村,为官后的他却找不到灯影村,“灯影的人厌弃官人,躲着你。他惊讶说:怪了,我脱了官服啊。老人哼了一声说:这也没用,灯影的人鼻子尖,他们远远一嗅就知道了”,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在成长中丢失了当初的纯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如少年在年少时是勇敢的,是天真的,如“愿意冒险,越是家长禁止的事情越是要尝试一番”,但长大为官后的少年失却了当初的天真勇敢,变得庸俗功利,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如书中对于灯影村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这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的情感真挚强烈。这些都是厚实的表现。所谓“轻灵”,轻快灵巧,轻细空灵,轻松飘逸,就本文来看,灯影村并非现实所有,而灯影村的奇遇也非现实所有,这就让作品又了奇幻的色彩,展现的是轻灵的精神境界;小说的情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这些都是轻灵的表现。


展开余下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德)海因里希•伯尔
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麻茎时飞扬的尘土,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
爷爷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咖啡。在庆祝宴会前一天,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
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每包八分之一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德要拿一块糖给我爷爷时,发现瓶空了。格特鲁德转身去拿糖了。那时爷爷看到台秤左边秤盘上,放着一个半公斤的砝码。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时一样。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五颗小石子儿,指针总算稳稳地指在黑线上。格特鲁德回来了。我爷爷,脸色苍白的小家伙,站在一边,不动声色。他只拿了三包咖啡。更使格特鲁德惊奇害怕的是,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但是格特鲁德只是放声讥笑他。
他把咖啡送给那三家人后,便揣着用麻袋片包好的五颗石子儿,走向茫茫黑夜。他知道在布劳高村,在伯尔瑙村都不会有谁家有秤的。他穿过森林,步行两小时来到名叫迪尔海姆的小城镇,那里住着一个叫霍尼希的药剂师。霍尼希为那个冻僵的小男孩开门。我爷爷解开他的麻袋片儿,取出五颗小石子,说:“我要把它秤一秤。”这时我爷爷才感觉到自己进了暖和的小屋子,他的脚已是湿漉漉的,雪融化在他的那双破鞋里。他饥饿疲劳,突然哭了起来。因为他想起有多少蘑菇、多少野草、多少干草花在那台秤上秤过。这台秤每半公斤就要缺五颗石子儿的重量。愤愤不平的巨浪袭击他的心头。霍尼希对他说,“五十五克,不多不少。”我爷爷才停止哭泣。
爷爷又走了两小时路,穿过森林回来,在家里挨了一顿揍,问他为什么不把咖啡拿回来,爷爷死也不开口。他想起自己的哥哥,他采过很多蘑菇,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他们为巴莱克家采的蘑菇、野草、干草花。这一次他不哭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父母、哥哥和姐姐。
元旦那一天,巴莱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人们会向着他们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敌意盯着他们。年青的巴莱克•冯•比尔甘夫人看到我的爷爷——小弗兰茨,在大庭广众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替你母亲把咖啡拿回去?”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这些分量。”这位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堂里的男男女女齐声唱起一支歌: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正当巴莱克一家在教堂里的时候,一个偷猎野兽的人钻进小铺,把台秤和厚厚的皮面大账本偷了出来。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里算账,按巴莱克家收购东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但是还没有算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打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账本被抢走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伤。
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坊停工了一个星期。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但是每逢星期日,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看到,各地各村地主家秤上公平正义的指针都是虚假的。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羊。只要有人愿意,就能听到巴莱克•冯•比尔甘的故事:他们家的所谓公平正义就是吞没人家十分之一的钱。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述。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我”的口吻来讲述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使故事更有历史感,暗示世上违背公平之事早已存在,而人们的反抗也由来已久。
B. 台秤的秘密还没有被公开之前,巴莱克家靠着提供工作岗位、给全村送巴西咖啡等方式,在民众心目中维持着慷慨和善的形象。
C. 小说多次用“巴莱克•冯•比尔甘”来称呼巴莱克家,既突出巴莱克家高高在上的地位,也暗含其品行与地位不相称的讽刺意味。
D. 村民们用歌声甚至暴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被残酷镇压之后,人们不得不作出妥协,许多人甚至不愿再听到巴莱克家的故事。
5. 小说写到“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请你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爷爷的胆量”的。
6.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1)对比写法。人们对巴克莱家的服从,与“爷爷”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爷爷勇于反抗的品格。(2)侧面衬托。格特鲁德的惊奇害怕,突出“爷爷”坚定、勇敢的形象。(或:人们用歌声来表达不满,反映“爷爷”揭露真相的行为具有感召力。)(3)场景烘托。流浪时落魄潦倒的场景,衬托出“爷爷”就算遭遇不幸仍要坚守正义的品性。(台秤称重的场景,衬托爷爷大胆、机智的特点)(4)言行描写。“爷爷” 把格特鲁德的给的糖丟到地上用脚踩,并当众揭穿巴莱克家的阴谋。
6. (1)它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揭开台秤秘密——偷台秤——抢回台秤),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连贯。(2)它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折射出两类人的形象:台秤主人的虚伪,人们的妥协与反抗。(3)它象征着当时社会上那些虚伪的“公平正义”,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形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在民众心目中维持着慷慨和善的形象”说法错误,首先送咖啡是因为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为了庆祝这件事才做的,其次,文章自始至终都没提到巴莱克家族维持自家慷慨和善的形象的内容。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一些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人物的事迹、心理、语言、细节动作等。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分析文本,把握细节。本题先用一句话“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来表明爷爷是个有胆量的人,再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来体现爷爷的胆量,如文中“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五颗小石子儿”可看出在没人敢质疑巴莱克家的时候,爷爷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对比鲜明。通过分析可知文中“格特鲁德惊奇害怕”是因为他看到了“爷爷”发现了秤的秘密,她的害怕从侧面烘托了“爷爷”坚定、勇敢的形象。而从“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这些分量。’”这样的人物言行描写可看出“爷爷”胆量不容小觑。最终“爷爷”一家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羊”,这样的环境描写,衬托出“爷爷”就算遭遇不幸仍要坚守正义的品性。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①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有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本题考查“‘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结合文本分析可知,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是文章的线索,故事是围绕台秤展开的,台秤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依此可总结出:它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揭开台秤秘密——偷台秤——抢回台秤),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连贯。它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折射出两类人的形象:台秤主人的虚伪,人们的妥协与反抗。它象征着当时社会上那些虚伪的“公平正义”,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7.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试必雄其曹偶 雄:称雄
B. 酬以馆选 酬:应酬
C. 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
D. 为所不知后人计 计:考虑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
B.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
C.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
D.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公愤/不及齿颊。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 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 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 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11. 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7~11题答案】
【答案】7. B 8. C 9. D
10. (1)见的人又再次啧啧称赞:“这是汗血宝马一样的人,可以达到日行千里的才能,不是只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上小步走的人。”
(2)但汤显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11. ①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
②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
③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
④戏曲创演结合,超迈元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B.“酬:应酬”错误。句意:用选任馆职来答谢他。“酬”,答谢。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在家中,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的仪仗往往停满了巷子,但是他不邀请迎接。就算是有当时的大事,不是引起公愤的事情不会谈论。
“居家”,动宾结构,“中丞惠文”与“郡国守令”并列,“居家”后断开,排除AD;
“干旄往往充斥巷左”结构完整,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0届山东”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