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树荫《厘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德”的含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术界认为,立德树人之“德”亦即道德品质,也就是“德智体美劳”中的“德”。 B.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青少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C. 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科学理论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准确把握。 D. 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学会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等小事起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提出论题后,从对象、目标、内涵、做法等方面对立德树人进行补充和说明。 B. 文章两次引用我国最高领导人的经典论述阐明分论点,使论证更有时代感和权威性。 C. 文章多次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说明道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易被人接受。 D. 文章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围绕“树人”这一根本展开论述,论证思路十分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德树人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立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去认识。 B. 立德树人的“德”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属于上层建筑。 C. 个人的理想追求如果不能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没有什么价值。 D. 在新时代,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只要时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雕琢自己。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学术界认为,立德树人之‘德’亦即道德品质”错误。范围失当。原文第一段说,“学术界对立德树人之‘德’的含义,大都是从道德品质层面进行界定,认为主要是指道德”,该项删去了“大都是”“主要是”,扩大了范围。 C.“教育工作者需要对……”错误。张冠李戴,“对科学理论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是引导学生实施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D.“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学会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等小事起步”错误。混淆概念,原文第四段引用最高领导人的话,“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做好小事”“管好小节”是措施之一,“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目标,不能混为一谈。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D.“围绕‘树人’这一根本展开论述”分析不当,应为围绕“立德”这一根本展开论述。原文第一段末说“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D.“在新时代,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推断不合文意。本项是一个变式句,改为常式句即为“在新时代,只要时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雕琢自己,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我国最高领导人把每个青少年比作“一块玉”,意在阐明每个人都有成为“器”的机会,并不是只要时常“雕琢”就一定成“器”。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然而,一系列数字警示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研究显示,按目前的速度,全球平均气温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自然界780万个物种中,约有100万个正面临灭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约有1/3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更警示我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表明,必须彻底据弃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做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从河北塞罕坝到山西右玉,从内蒙古库布其到新疆柯柯牙,一片片绿色延伸扩展,一座座村庄面貌一新,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标注着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坚实步伐。彻底整改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腾退岸线158公里,拆除各类建筑物约234万平方米,对整治后的1213万平方米岸线进行复绿……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让一个个“生产锈带”向“生态绣带”美丽蝶变。 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既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协作,也需要每个人不弃微末的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杜绝餐饮浪费、参与垃圾分类、选用节能产品,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才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人民日报》2021年4月22日) 材料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科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带领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的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难题。 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材料的膜,外加动力,可以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这种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等功能,而且高效、节能、环保,能实现分子级过滤,过滤过程简单、易操作、能耗低、效率高。 超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微米以下,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病毒、胶体、大分子,可以用在食品加工业中,例如,过滤、拦截豆制品加工后液体中的大豆蛋白。微滤膜的孔径大多在0.1微米以上,多用来处理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水体的浊度,还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一般在河道的净化中多有使用。纳滤膜顾名思义,膜内的过滤孔径可以达到0.002微米,除了可以过滤水中的腐殖酸、农药化肥残留等大分子物质,还能过滤钙镁离子,软化水体,但又可以保留一部分矿物质。
展开余下试题目前,在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市政污水再生处理、市政自来水提质改造、家用净水器市场等领域,膜技术大显身手。 (摘编自《打破“膜”咒,释放更多中国“膜”力》,环球网2021年4月2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对于地球要讲投入、讲保护、讲修复,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 B. 人类对于地球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要着力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山林水等综合修复,使一个个“生产锈带”向“生态锈带”美丽蝶变。 C.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已迈出坚实步伐,成就显著,同时,出现了大量先进单位,如河北塞罕坝、山西右玉、内蒙古库布其、新疆柯柯牙等。 D. 就孔径而言,微滤膜大多在0.1微米以上,可用于食品加工业;超滤膜一般在0.1微米以下,可用于河道净化;纳滤膜可达到0.002微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正面临着平均气温上升、物种灭绝、河流污染、自然灾害频发、新疫情蔓延等严峻挑战,呵护好地球家园已成了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B. 我国人民在沙漠治理系统工程中,已经取得了“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决定性胜利,长江保护修复成效卓著,长江正在发生着美丽蝶变。 C. 徐南平院士带领南京工业大学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世界性难题,可以利用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 D. 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利用方面可以大显身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再利用前景广阔,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有能力呵护好地球。 6. 怎样“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请结合材料简要探究。 【4~6题答案】 【答案】4. D 5. B 6. ①提高认识。加强舆论宣传,让世人都认识到地球环境恶化的进程,增强呵护地球家园的紧迫感。②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落实措施,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③人人动手。地球是全人类的,呵护地球家园每个人都有责任,都要行动起来。④科研攻关。加强科研攻关,靠科学的力量呵护地球家园。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 “微滤膜……可用于食品加工业;超滤膜……可用于河道净化”错误,张冠李戴,应为微滤膜可用于河道净化,超滤膜可用于食品加工业。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决定性胜利”夸大其词,原文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应为“历史性转变”。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一系列数字警示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研究显示,按目前的速度,全球平均气温将在……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更警示我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可知,加强舆论宣传,让世人都认识到地球环境恶化的进程,增强呵护地球家园的紧迫感。 根据“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可知,科学规划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落实措施,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根据“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可知,呵护地球家园每个人都有责任,人人都要行动起来。 根据材料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科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带领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的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难题”“在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市政污水再生处理、市政自来水提质改造、家用净水器市场等领域,膜技术大显身手”可知,加强科研攻关,靠科学的力量呵护地球家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岩(节选) 罗广斌、杨益言 乱哄哄的茶园里,坐满了人。穿西服的、穿军服的、穿长袍马褂的顾客,不断地进进出出。这家设备舒适的高级茶园,向来是座无虚设的。每当星期天,更是拥挤不堪。到这里喝茶的,不仅有嗜爱品茗的名流、社会闻人和衣着华丽的男女,还有那些习惯在茶馆里了解行情、进行交易的掮客与富商、政界人物与银行家。喜欢在浑浊的人潮中消磨时光的人,也在这里约会、聚谈、互相传播琐事轶闻,纵谈天下大事。那些高谈阔论、嬉笑怒骂的声音,加上茶碗茶碟叮叮当当的响声,应接不暇的茶房的喊声,叫卖香烟、瓜子、画报、杂志的嘈杂声,有时还混进一些吆喝乞丐的骂声,融汇成一片人声鼎沸、五光十色的闹市气氛,与那墙头上冷落地贴着叫人缄默的“休谈国事”的招贴,形成一种奇怪的对比和讽刺。 此刻,在纷杂的茶座之间,有两位顾客,正靠着一张精巧的茶桌,对面坐着。一个是戴墨框眼镜、穿咖啡色西服的李敬原,另一个穿蓝长袍的是许云峰。他们混迹在人海般的茶园里,一点也不引人注目。这种环境,正是地下工作者常常用来碰头和商谈某些工作的好地方。 昨天晚上和甫志高分手以后,许云峰到沙磁区委书记家里过了一夜,和他交换了意见,部署了有关人员的转移计划。 今天一早,沙磁区委书记便赶往沙坪坝去了。九点正,许云峰来到新生市场内的这座茶馆,准时会到了几天前约定在这里碰面的川东特委的李敬原,马上向他汇报了昨天晚上到沙坪书店时发现的危险,以及和甫志高谈话等情况。李敬原听了也感到意外,并且认为情况的确严重。 桌上摆的五香瓜子,已经嗑了不少。老许的手指轻敲着茶碗,外貌颇为悠闲地喊茶房来冲开水。等茶房冲过开水以后,李敬原习惯地摸了一下眼镜,耳语告诉老许:“今早上到区里去,发觉他们在转移!原来是你连夜关照的,这很及时。” 许云峰点点头,也低声问道:“区里发现了新的情况吗?” “陈松林大概脱离危险了。”李敬原沉着地说,“区上发现,深夜里沙坪书店附近出现过形迹可疑的人……” 李敬原说这话时毫无表情,然而目光却犀利地在镜框里闪动。“照你刚才谈的情况看来,敌人昨天晚上果然动手了,这一次真是危险!” 听到李敬原谈的情况,许云峰对目前的形势感到更加严重了。对敌情的正确判断和及时防止了破坏,并不能使他高兴,相反地,他感到内疚。把备用联络站交给甫志高管,这是一种不应有的疏忽。过去虽然发现甫志高的许多毛病,但今天看来,对他的问题还是认识不足,这种人,即使一时有再好的表现,也是不能相信的。许云峰瞧了一下李敬原,他正吐着浓烟,仍然是那样的从容镇定,使许云峰明显地感到,不管风浪再大,他永远也不会张皇失措的。 茶馆里人来人往,经常打断他们的谈话。他们并不觉得厌烦,反而感到安全。 许云峰的思想飞快地发展着,他立刻联想到昨天晚上小陈谈的重要线索:黎纪纲这个危险人物,突然冒雨在书店出现,并且叫走了郑克昌,这就是敌人动手的征兆!老李说的深夜里在沙坪书店附近发现可疑的人,便是斗争的明朗化! 老许放开了思路,答道:“这是一次教训,我们考虑一下,还有什么漏洞?万一老甫昨晚上回家去?” 李敬原忽然问道:“你和他约在什么地方见面?” “心心咖啡店。”
展开余下试题李敬原深思了一下,不安地说:“离这儿太近了……” 许云峰付过茶资,看看表,还不到十点钟。他随手捡起茶桌上的报纸,正要起身。可是这时,李敬原突然回到桌边,低声喊道:“老许!” 许云峰抬头,正遇到李敬原不安的眼色。 “外边有便衣特务!” 许云峰扭头向外察看,只见茶园门口,人丛里夹杂着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再往门外一望,一眼看出:便衣特务封锁了商场的所有通路。许云峰猛然见到甫志高守在门外,领着两个陌生人正要挤进茶园。他知道情况不好,便两手按住桌沿,低声地神色不变地说:“老李,马上通知转移,甫志高叛变了!” 李敬原侧目斜视,也清楚地看见敌特的搜索圈正向商场内紧缩过来。情势十分紧迫、危险。李敬原毫不迟疑地说道:“我们走!” 这时,特务已经阻住了进进出出的人,开始清查叛徒供出的许云峰。 (摘编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中的“休谈国事”“川东特委”“便衣特务”“甫志高叛变”等词语,将文本所表现的社会生活背景指向了峥嵘的革命战争时期。 B. 李敬原是文本的主人公,他沉着机智,政治敏感性高,一听到许云峰向他汇报的沙坪书店发现的情况,立即认为情况的确十分严重。 C. 文本运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主要从正面描写敌人对共产党人全面剿杀的行为,不但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性,而且收到扣人心弦的效果。 D. 文本以李敬原与许云峰的一次秘密会见为主要事件,展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在白色恐怖下的生活片断,情节虽然简单,但惊心动魄。 8. 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9. 我们青少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文本描写的社会生活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7~9题答案】 【答案】7. C 8. ①渲染气氛。小说写乱哄哄的茶馆,为人物出场营造了典型环境。②以乱写静。茶馆的乱,为李敬原与许云峰秘密交谈提供了掩盖,突出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智慧。③墙头上“休谈国事”的招贴与下文李敬原与许云峰秘密交谈形成对比,讽刺了敌人的白色恐怖。 9. 示例:①认识到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忠诚与表现出来的睿智。我地下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中秘密斗争,靠对党的无比忠诚和睿智,躲避敌人的剿杀,最终战胜了敌人。②认识到叛徒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造成巨大危害。甫志高叛变,使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更加艰难,这篇选文更加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的热情。③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主要从正面描写敌人对共产党人的全面剿杀”分析不当,应为主要通过李敬原与许云峰的视线和言谈,从侧面描写敌人对共产党人全面剿杀的罪恶行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乱哄哄的茶园里……”,第一段环境描写的特点是“乱”,人多、身份乱、声音嘈杂,渲染了气氛,为人物出场营造了典型环境。 结合第二段“此刻,在纷杂的茶座之间,有两位顾客,正靠着一张精巧的茶桌,对面坐着……他们混迹在人海般的茶园里,一点也不引人注目。这种环境,正是地下工作者常常用来碰头和商谈某些工作的好地方”可知,第一段以乱写静。李敬原与许云峰巧以茶馆的乱,为秘密交谈提供了掩盖,突出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智慧。 结合“……与那墙头上冷落地贴着叫人缄默的‘休谈国事’的招贴,形成一种奇怪的对比和讽刺”可知,“休谈国事”的招贴富有时代特色,同时与下文李敬原与许云峰秘密交谈形成对比,讽刺了敌人的白色恐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主题,并多角度探究小说意蕴的能力。 “……与那墙头上冷落地贴着叫人缄默的‘休谈国事’的招贴,形成一种奇怪的对比和讽刺”“此刻,在纷杂的茶座之间,有两位顾客,正靠着一张精巧的茶桌,对面坐着……他们混迹在人海般的茶园里,一点也不引人注目。这种环境,正是地下工作者常常用来碰头和商谈某些工作的好地方”,可见,在白色恐怖下,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秘密斗争,他们对党无比忠诚,对国家和人民无比热爱,他们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外边有便衣特务!”“许云峰扭头向外察看,只见茶园门口,人丛里夹杂着几个形迹可疑的人”“这时,特务已经阻住了进进出出的人,开始清查叛徒供出的许云峰”,叛徒的卑劣行径对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两种人、两种精神、两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比鲜明地展现在当代青年的面前,更加能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的热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有人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 B.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 C.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 D.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年纪的人。 B. 麾下,原意为将帅部下,后来用于对将帅的尊称,文中表示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