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4  2022-05-03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
山西省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一模)语文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问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天生具有某种历史气质,从我国早期绘画半坡彩陶的人面鱼纹,到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再到戏曲舞蹈萌芽于远古先民祭祀娱神的典仪活动等,都包含着诉说、回忆、记录历史的功能,从中国的诗歌总集《诗经》、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也是不同时代历史变迁的艺术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和第十次作代会开幕式上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这里提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对当前文艺创作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所谓“大历史观”,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辩证、发展的眼光透视,广阔而深邃的历史时空,不仅分清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规律与偶然、成功与失误、经验与教训,而且对某段历史、某个事件、某位人物,都能在把握历史走势中对其位置、作用、价值等做出准确判断和定位,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站在高处以宏阔的眼光观察对象,获得高瞻远瞩的境界和效果,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活着的历史,对深沉厚重的历史,对鲜活喧嚣的现实,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不被世事变幻和生活表象所迷惑,才能在洞穿历史和现实底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程和世道人心做出准确有力的刻画和呈现。
有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对于能否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影响极大,北宋末年,山东境内水泊梁山曾活跃着一支以宋江为代表的起义队伍,施耐庵的《水浒传》把他们写成大闹州府、救济百姓的英雄好汉,而俞万春的《荡寇志》则将他们写成对抗朝廷、为非作歹的匪徒贼寇,相应地,胡应麟、沈德符、李卓吾、金圣叹等围绕小说所做的评点也各不相同。同一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两部意义截然相悖的作品,塑造出面目彼此对立的艺术形象,并引发评论家矛盾对立的观点,这种现象是不同的历史观所致。文艺作品为文艺家所创造,他对表现对象的认识正确与否、深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艺术形象是否能够立得住、传得开。
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当然包括注重抒写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大历史,注重描绘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大时代,但这绝不意味着只能表现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只能搞大题材、大主题、大项目、大制作,文艺总以具体形象反映生活,这一特征决定了文艺创作不能像社会调查那样,以扩大统计的数量与规模来保证归纳定性的可靠性及价值,而只能通过赋予具体形象更加鲜明的特征和更为深厚的意蕴,来增加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概括力。
当然,我们赞赏小切口写出大气象、大境界,绝非是对那些咀嚼一己之欢、有意消解历史严肃性等不良现象的容忍,它们是文坛所应清除的污垢。一段时间以来,某些文艺作品热衷于“戏说历史”“消费历史”甚至“解构历史”,贬低崇高、讥讽道德、调侃英雄,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主流化等歪风屡禁不止,这种文艺现象应引起我们警醒、反思和整改。


浏览完整试题如今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节点,文艺工作者担负“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庄严使命,尤其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为攀登文艺高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贡献。
(摘编自钱念孙《大历史观让文艺创作更加心明眼亮》,光明日报,2021.12.2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各种文艺作品,是历史变迁的艺术反映,记录着各时代人民生活的诉求和回忆。
B. 习总书记提出文艺家要树立大历史观,唱响时代主旋律,是在指导文艺工作者以写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主,写生活小事件、小人物为辅。
C. 文艺家的“大历史观”,是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准确判断和定位、使文艺作品获得高瞻远瞩的境界和效果。
D. 文艺作品由文艺家创造,文艺家有没有正确的历史观,认识表现对象的深浅,直接影响到他创作的文艺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能否立得住、传得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文艺与历史的关系入手,引出下文关于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的论述。
B. 第三段诠释“大历史观”概念的含义,是为了更好地论述大历史观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C. 文章以《水浒传》《荡寇志》为例,论证了不同的历史观对创作出不同作品的影响很大。
D. 文章紧扣优秀作品的创作问题,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大历史观对于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历史观”的指示,表明了国家要针对当前文艺领域各种不良现象进行大力整顿,严厉打击歪风邪气的决心。
B. 历史和现实不可分割,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活着的历史,必须用今天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才能看穿历史。
C. 文艺的特征决定了它只能通过增强具体形象的典型性和概括力来反映生活,大题材、大主题、大项目、大制作并不符合文艺创作特点。
D. 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应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在贯穿古今和融通中外的交织考察中擦亮眼睛,洞明世事,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3题答案】
【答案】1. B2. C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是在指导文艺工作者以写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主,写生活小事件、小人物为辅”错误,原文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注重描绘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大时代,但这绝不意味着只能表现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只能搞大题材、大主题、大项目、大制作,文艺总以具体形象反映生活……只能通过赋予具体形象更加鲜明的特征和更为深厚的意蕴,来增加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概括力”,“具体形象”可大可小,原文没有分出主辅,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证了不同的历史观对创作出不同作品的影响很大”错误,原文为“有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对于能否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影响极大,北宋末年,山东……”,可知论证的是“有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对于能否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影响极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表明了国家要针对当前文艺领域各种不良现象进行大力整顿,严厉打击歪风邪气的决心”错误,结合文中“这里提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对当前文艺创作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如今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节点……尤其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为攀登文艺高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贡献”等内容发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历史观”的指示主要是指导当前文艺创作,多出精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B.“必须用今天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才能看穿历史”错误,原文有“用辩证、发展的眼光透视……要站在高处以宏阔的眼光观察对象……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不被世事变幻和生活表象所迷惑,才能在洞穿历史和现实底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程和世道人心做出准确有力的刻画和呈现”,选项于文无据。
C.“大题材、大主题、大项目、大制作并不符合文艺创作特点”错误,结合“但这绝不意味着只能表现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只能搞大题材、大主题、大项目、大制作”“我们赞赏小切口写出大气象、大境界”分析,“通过增强具体形象的典型性和概括力来反映生活”,一样可以表现“大题材、大主题、大项目、大制作”,可以是以小见大,可以具有典型性和概括力的具体形象呈现大题材、大主题等。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一位刚出生的宝宝都是“远视眼”,因为眼轴较短、眼球较小,使得双眼处于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眼轴迅速增长,远视度数逐渐减少,逐步向正视眼发展。
一般来说,4-5岁的孩子远视在200-250度,6-7岁的孩子远视在175-200度,8岁孩子远视约150度,9岁孩子远视约125度,10岁孩子远视约100度,11岁孩子远视约75度,12岁孩子远视约50度。以上年龄阶段的生理性远视度数又被称为“远视储备”,是一种天赋的自我保护因素,足够的“远视储备”可以保护孩子不易患上近视:如果孩子的远视储备消耗过快,那么将来发生近视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想解决好中小学生视力健康问题,必须从为孩子建立一份完整的《屈光发育档案》入手,坚持从视力健康状况、用眼行为、用眼环境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才能全面促进学生视力健康。

(摘编自目北山眼视光《远视储备!远视储备!远视储备!》。2021.10.26)
材料二:
山西省长治市将把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质疑此举“涉嫌基因与经济双重歧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导向。争议虽多,但长治市的教改措施,确实让家长们更加意识到视力保护的重要性。据介绍,在提出将把裸眼视力考核纳入中考的同时,长治市也推出了各种保护视力的措施:如要求中小学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眼保健操培训,掌握规范动作,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午、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要求学校每天上午、下午各开展不少于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保障体育和健康课程的课时;减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改善校园用眼环境,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每学期开展两次视力监测,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把监测结果记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


展开余下试题(摘自人民网《近视,要扣分?》,2020.10.23)
材料三:
为全力推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浙江省绍兴市实施了“明眸亮睛”工程:“明眸亮睛”工程将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协同、学校主体和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群防群控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切实增强学校主阵地意识,抓牢重点学校、重点对象、重点环节,有效推进中小学近视防控工作,并抓好普测干预,在校内,配齐配强专兼职视觉健康教师,实现学校视觉健康专兼职教师配备率和培训率100%全覆盖;在校外,所有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设立近视防控服务站点,开展宣传、科普、干预等服务,引导家长重视近视防控工作,消除一些家长“近视不要紧、近视不是病、近视换分数也值得”等错误认识,与此同时,建立绍兴市0-18岁适龄群体的视力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精准掌握各年龄段的视觉健康和近视本底信息,及时更新、跟踪、分析眼健康电子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升学随迁”,建立近视自动化分级预警机制,实现普查工作与预警干预有机衔接,对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开展早发现、早干预,及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就医指导,将近视进展快的学生进行分级预警,重点关注,定期通知复查,有效保障学生视觉问题早解决。实施眼健康报告单制度、通过“云夹”眼健康诊断,对学生阅读、书写、运动、环境等开展智能监测,将用眼情况、筛查结果、诊断分析等形成学生眼健康报告单,正确引导学生和家长关注眼健康。
(摘自健康焦点《浙江绍兴:“明眸亮睛“工程助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2021.12.9)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常情况下一周岁前的婴儿眼轴均长为16mm。从出生到12周岁是眼轴增长最快的阶段,到正视眼时平均眼轴长度约为22mm。
B. 一般来说,中小学时期是生理屈光度变化最快的阶段,这一变化沿着“远视一正视一近视”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难以避免。
C. 正常生理屈光生长发育规律是从出生时的远视眼开始,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逐渐减少,到12岁时基本完成眼的正视化。
D. 人的眼睛是否会发生近视,与远视储备消耗的快慢和眼轴的增长有关,而12周岁到18周岁是近视发生的高风险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治的教改措施引发社会广泛争议,但达到了让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目的,利大于弊。
B. 近视防控工作中,家长是重点宣传对象,他们对近视的认识影响此项工作的有效程度。
C. 眼保健操是长治相关部门保护视力最重要的举措,从人员培训和时间安排上得到体现。
D. 定期监测视力,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就能让学生的视力问题得到最早最快的解决。
6. 在保护中小学生视力方面,绍兴市有一些不同于长治市的举措,请概括说明。
【4~6题答案】
【答案】4. A5. C
6. ①有专业的宣传、科普,干预等服务。
②家庭、学校、医疗系统分协作,责任明确。
③有具体的预防,诊断和跟踪治疗的举措。
④运用了现代化智能系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到正视眼时平均眼轴长度约为22mm”错误,从材料一的图上来看,22mm只是12岁时的眼轴长度,此时的远视度数为50度,并没有达到正视眼,而且从图上来看,眼轴还在记叙增长,22mm并非正视眼的平均眼轴长度。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达到了让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目的,利大于弊”错误,材料二说的是“让家长们更加意识到视力保护的重要性”。
B.“……家长是重点宣传对象……”错误,材料三只是说“在校外,所有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设立近视防控服务站点,开展宣传、科普、干预等服务,引导家长重视近视防控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和家长关注眼健康”,并没有说家长是“重点宣传对象”。
D.“……就能……”过于绝对,由材料第二段可知,“定期监测视力,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只是解决学生视力问题的做法。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设题区域在材料三。
由“抓好普测干预”“所有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设立近视防控服务站点,开展宣传、科普、干预等服务”可知,这是进行专业化的宣传、科普,让人们关注眼健康,同时采用干预的手段进行预防。
由“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协同、学校主体和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群防群控机制”“在校内,配齐配强专兼职视觉健康教师……在校外……”可知,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医疗系统协作,责任明确。
由“建立近视自动化分级预警机制,实现普查工作与预警干预有机衔接,对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开展早发现、早干预,及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就医指导,将近视进展快的学生进行分级预警,重点关注,定期通知复查,有效保障学生视觉问题早解决”可知,采取有效的预防以及诊断治疗的举措。
由“建立绍兴市0-18岁适龄群体的视力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更新、跟踪、分析眼健康电子档案……通过‘云夹’眼健康诊断,对学生阅读、书写、运动、环境等开展智能监测”可知,这是使用现代化智能系统来保护学生视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友军的营长
丘东平
在金坛下新河南边指前标地方,驻着友军的一个营:这是一九三九年七月的一个夜里,这个营突然受到从下新河方面来的敌人的袭击。敌人的迁回部队沿社头、张村至红庙之线突进到红庙东北的大河的南岸,敌人的企图:不是将他们消灭在这大河的岸边,就是把他们压往东面,叫他们一个个沉进长荡湖的水里,而在指前标的正面,这个营并没有能够抵得住敌人的进攻,正在往后面溃退着。
——现在就战死在这里吧!
营长这样对自己说。
他制止了部下的溃退,把队伍集中在指前标附近村子的一个大祠堂里面,把这祠堂作为堡垒一样的据守,而以一个排展开到直通指前标的高高的河堤的两边,收容在指前标街上被击散的部队。
这个排在二十分钟后完全消失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从指前标街上至南面一带的村子已经为正面的敌人所占领。
这时候,一个侦察兵从西南面的大河那边回到营长这里,报告营长他找到了五只大木船。
——怎么?你找到了五只大木船?你准备逃吗?……哼,你这个怕死的东西!
营长拔出了他的手枪对着侦察兵,侦察兵没有半点声息,他静肃得简直停止了呼吸,在黑灰色的夜中看来他的直立的影子像一面碑石。
但是营长并没有扣那手枪的扳机,他突然想到没有理由可以枪杀这个侦察兵,他应该率领他的部下利用那五只大木船立即渡河,而不应该在这祠堂里作孤注一掷的无意义的死守于是他们渡了河,安然地突出了强大敌人的包围圈,这正是夜色朦胧、天将破晓的时候,而营长却是这样的走进可悲的路程。
这时候他才觉悟到自己的危险,他带着残兵,惶急地尽速开到新四军驻防地的附近,找到了新四军的司令部,请求新四军首长给他以援救。


展开余下试题这个营长是浙江人,一个老于战斗的硬骨汉。他个子高大,马一样的长脸孔,一对细小的眼睛蕴蓄着良善和机智。
新四军的首长安慰他说:
——我们以游击战争的灵活的观点评价你此次胜利的突围……胜利,你注意在游击战争的观点上这“胜利”字作何解释,你岂不是已经安然带回了两个连以上的兄弟吗?在那样的危险、不利的情势底下,只要你打一个错算,你这个营有立即被消灭的可能。
——但是我的死日到了。那浙江人说,他的声音是那样坚定而清晰,仿佛关切地、忠诚地告人以骇人听闻的消息,却不曾在上面夹带半点儿女柔弱的感情。
新四军的首长却比他还坚定——他讯问着:
——那是什么意思呢?
友军的营长这样回答他,在他们的军队里面,到这天为止,还找不出有这样的解释胜利的“观点”,这里只存在着一味专横暴戾的无情的军纪-——生是犯罪的,只有死才得到鼓励和褒奖,这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定律,整个军队的生命都依靠着他,而且有了这个,就用不着什么战略、战术、军纪——以无数“死”字拼成的连坐法,这就是战略,战术:一切都是趋向着死亡:他们说,死是军人光荣的归宿地,哪时出发上前线,哪时就是抬着自己的棺材走进坟墓。
——够了,你的话我完全了解了:新四军的首长说: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那浙江人的坚硬的马一样的长脸孔看不出一点表情:——他说他为了从死中求生,他要求新四军的首长将他收留,他决意从那残酷无理的连坐法逃出,重新献出他战斗的一生。
但是新四军的首长劝阻他,以为他是一时的神经过敏,对于一件事情过分的去发生感应,事实也许还不至于那样严重。
新四军的首长为那可敬的浙江人拍电报给友军的总指挥部,报告这个营长的战斗遭遇,指出胜利的意义所在,希望这个电报会造成一种热烈的、幸运的空气来环护他,使他获救,然而所得到的却是可悲的回应。
那回电大意这样写:此次从下新河方面败退之敝军,承贵军代为收容,非常感谢,但该营长守土失责,有辱我军人人格,应立即把他解回来执行军纪云云,新四军的首长坦白地把这个回电交给那浙江人,征求他最后的意见。——这时候,浙江人的坚硬的马一样的长脸微微地笑了。
——现在是我自己应该回去了,他简单地一字一句很镇静地说:可是新四军同志所创造的新天地,却使我永远不会忘记。
他像小学生似的谨肃地、驯服地和新四军的首长握手——那坚硬的马一样的脸孔像一个古圣人的雕像,永远刻着那坚定、坦然的微笑的皱纹。
他于是把他的残兵带回去了。而在他回到他们的总指挥部的次日,他被执行了枪毙。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五日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排的士兵仅在“二十分钟后就完全消失在敌人的炮火之下”,表明当时敌我火力悬殊,战况惨烈,形势严峻。
B. 小说通过对一场失败的战斗及其处理结果的叙述,体现出当时对待抗日战争的两种不同的方针、政策、胜利观。
C. 小说除营长外、还塑造了真诚、稳重的新四军首长,机智、忠诚的侦察兵等形象,表现出抗战时期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
D. 整部作品作者都在冷静、客观地叙述,没有掺入自己的议论和感慨,但却促人深思,感人肺腑,达到极高的艺术效果。
8. 在突遭袭击、作战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营长表现出怎样的军人风貌?请简要分析。
9. 本文作者亲身参加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目睹过许多壮烈的场面,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悲壮的时代色调”,作品中量现的矛盾、冲突与对比是构成这种色调的原因。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这种色调表现在哪些方面。
【7~9题答案】
【答案】7. D8. ①忠于职守,视死如归:被包围后,本能地想到“现在就战死在这里吧”,准备拒守,反对当逃兵。
②临危不乱,英明善战:在全军覆没的危机时刻,制止部下的溃退,重新部署兵力,继续进行战斗。
③灵活应变,当机立断,没有“作孤注一掷的无意义的死守”,而是带领残兵乘船突围。
9. ①战争的瞬息万变与军纪的严酷无情的矛盾构成了悲壮的时代色调,营长在敌我火力悬殊的情况下,只能抱着以死殉国的决心坚守阵地,突围就会被军法处死。
②当前形势与抗日统一战线的大环境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悲壮的时代色调。友军营长“决意从残酷无理的连坐法,逃出”、新四军首长却受时局所限,爱莫能助。
③理念的觉醒与身份约束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悲壮的时代色调。友军营长明白了真正的抗日战争的含义,但身份的约束,最终只能走向死亡。
④强烈的报国意愿与弱小的军事实力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悲壮的时代色调。面对强大敌人,仍然拥有报国豪情。希望“重新献出他战斗的一生”,结果却壮志难酬。
⑤“天将破晓”时,部队“安然突出包围”看到希望和营长“走进可悲的路程”前途渺茫之间的对比构成悲壮的画面,给人强烈的内心震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没有掺入自己的议论和感慨”错,行文过程中多多少少也有作者的议论和感慨,比如“这正是夜色朦胧、天将破晓的时候,而营长却是这样的走进可悲的路程”“那坚硬的马一样的脸孔像一个古圣人的雕像,永远刻着那坚定、坦然的微笑的皱纹”“然而所得到的却是可悲的回应”。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现在就战死在这里吧!”“这个排在二十分钟后完全消失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从指前标街上至南面一带的村子已经为正面的敌人所占领”“——怎么?你找到了五只大木船?你准备逃吗?……哼,你这个怕死的东西!”得出答案①忠于职守,视死如归:被包围后,本能地想到“现在就战死在这里吧”,准备拒守,反对当逃兵。
由“这个排在二十分钟后完全消失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从指前标街上至南面一带的村子已经为正面的敌人所占领”“他制止了部下的溃退,把队伍集中在指前标附近村子的一个大祠堂里面,把这祠堂作为堡垒一样的据守”“这时候他才觉悟到自己的危险,他带着残兵,惶急地尽速开到新四军驻防地的附近,找到了新四军的司令部,请求新四军首长给他以援救”得出答案②临危不乱,英明善战:在全军覆没的危机时刻,制止部下的溃退,重新部署兵力,继续进行战斗。
由“他应该率领他的部下利用那五只大木船立即渡河,而不应该在这祠堂里作孤注一掷的无意义的死守于是他们渡了河,安然地突出了强大敌人的包围圈”“我们以游击战争的灵活的观点评价你此次胜利的突围……胜利,你注意在游击战争的观点上这‘胜利’字作何解释,你岂不是已经安然带回了两个连以上的兄弟吗?在那样的危险、不利的情势底下,只要你打一个错算,你这个营有立即被消灭的可能”得出答案③灵活应变,当机立断,没有“作孤注一掷的无意义的死守”,而是带领残兵乘船突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主题思想鉴赏写作特色的能力。
由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和迂腐拘泥不知变通的军法纪律之间:在不利的形势下一个侦察兵找到了五只可救命的大木船,“——怎么?你找到了五只大木船?你准备逃吗?……哼,你这个怕死的东西!”“他应该率领他的部下利用那五只大木船立即渡河,而不应该在这祠堂里作孤注一掷的无意义的死守于是他们渡了河,安然地突出了强大敌人的包围圈,这正是夜色朦胧、天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西省2022”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