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C. 理性在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推演活动中可能会做出不正确的定义或划分,因而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D. 逻辑的理性精神促使人类的思维走向完善,激发人们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逻辑公理的选择,逻辑规则和定义的确定,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这些都是逻辑理性精神的体现。 B. 一个理论一旦确立了逻辑有效性,那它就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从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 C. 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独特的逻辑,可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几何原本》是人类第一次仅靠推理获得准确知识的范本,它由几条公理演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这是逻辑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逻辑的最重要的特性和本质。 B. 自在的理性存在先天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借助逻辑来克服它,进而使理性的德行达到完善。 C. 一个理论是由论证和描述性语句构成,其中论证决定了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 D. 直到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哲学、数学等其他领域,演绎的公理化方法才成为人类表达、组织和构造知识的典范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展开余下试题B.鸡鸣,古人根据天色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鸡鸣相当于丑时,在夜里1点到3点之间。 C.诸生,明清时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如廪生、增生等统称诸生。 D.曾祖,九族内的亲属之一,九族指高、曾、祖、父、自身和儿、孙、曾孙、玄孙这九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方东树从小受家学熏陶,文才出众,更兼刻苦,到年老了还不断自省,求学不辍。 B. 方东树有经国济世的宏愿,却因未遇伯乐,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宏图难展。 C. 在协助处理桐城“民变”的事情上,方东树能够体恤百姓,不计身家,有担当。 D. 方东树特别佩服仰慕春秋时卫国的蘧伯玉和卫武公,所以将书房命名为“仪卫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5分)
②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别匡山①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①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颈联中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B. “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 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D. 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 15.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