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69  2022-04-2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1学年第二学期湖州市三贤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名叫孙赫的男子在高铁霸占他人座位、出言不逊,并不听警察劝阻。此后网友又陆续曝光出各种各样的“坐霸”。铁路部门翻遍了整本《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都没有发现什么好用的条款,于是只好回应说:“涉事男乘客的行为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

(摘编自2018年9月3日《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新京报:道德“滑坡”的观点是转型后才出现的,很大程度上是将此归因于市场经济。在你看来,事实是这样吗?
高兆明:尽管社会道德状态与市场经济实践有关,但不能将社会普遍道德失范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
第一,在市场经济建立以前的几千年历史上,也有道德败坏、拜金主义、极端自私自利的现象。建立起市场经济的社会,未必是道德风尚败坏的社会。
第二,市场经济本身是否就没有积极的人文价值?黑格尔、斯密、马克思等思想大家对市场经济人文精神的分析很充分,都有自己基本的看法,对市场经济的人文价值并没有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相反,还在相当程度上给予积极肯定。主体、主体性精神、权利、契约、规则、法治、合作等精神,是市场经济建设对社会人文价值精神的积极贡献。
(摘自2016年12月3日《新京报书评周刊》)
材料三:
黑格尔曾明确区分“道德”与“伦理”。黑格尔的“道德”指向个体自我立法、良知美德,“伦理”指向社会自我立法、秩序规范、正义制度。黑格尔强调“道德”须以“伦理”为内容并在“伦理”中实现,其目的之一是要揭示:只有在正义的社会秩序中,个体的理性能力才能正常发挥,才能真正谈得上自由意志。
道德类型奠基于互为目的的合作性社会关系。合作性社会关系以“相互性”为规定之一。“互善”的相互性尽管不同于“互利”的相互性,但是在根本上却离不开“互利”的滋润。在一个开放性社会过程中,如果“善意”是单向的,如果“善意”始终没有“互善”“互利”滋养,那么,除非是在纯粹宗教精神的意义上,否则就是不可持续的。
(摘自2017年7月4日《新京报书评周刊》)
材料四:
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我们赖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们具体实施的道德活动,实质上,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这恰恰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
(摘自2018年08月24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对材料中“道德”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场经济不一定会带来道德败坏,相反它还伴随主体、主体性精神、权利、契约等积极的社会人文精神。


浏览完整试题B. 道德体现个体自我立法、良知美德,我们应该期待来自个体美德方面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抵抗与克服。
C. 道德是人们反思和选择的产物,想要让我们的意志按照道德要求来行动,我们必须掌握道德的知识和原则。
D. 人类并非完美,然而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做出的选择,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格尔等对市场经济人文精神的分析,可以证明将社会普遍道德失范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B. 大多数人会在高铁上抵制类似“坐霸”这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说明公众普遍追求公共道德与秩序。
C. 在合作性的社会关系里,“善意”通常不能是单向的,它始终需要“互善”“互利”滋养,否则不可能持续。
D. 道德活动受到人性、资源、利益、人情等因素影响,道德世界其实是人们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
3.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 运用材料三中的“道德”与“伦理”两个概念,对“坐霸孙赫”这一事例加以分析。
【1~4题答案】
【答案】1. A 2. B
3. ①论证思路清晰:按照总分的结构展开论述,用“第一”“第二”,层次清晰;
②论证语言科学严谨:“尽管…但…”“并没有绝对否定”“在相当程度上”等用词,科学严谨,凸显了论证的严密性。
4. ①孙赫霸座的行为表明他在公共场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没有良好的道德。
②铁路部门缺少相应的法律条文对他进行处置表明我们的伦理秩序还不够完善(或缺少正义的社会制度)。
③对霸座行为有相对应的合理的法律条文,可以保障个体能够更好的约束自我行为、加强自我修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材料二里面专家并不赞同将道德滑坡归罪于市场经济,反而肯定了市场经济带来的积极的人文精神。故选项正确。
B.“应该期待来自个体美德方面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抵抗与克服”错误,材料三强调的是“在正义的社会秩序中,个体的理性能力才能正常发挥,才能真正谈得上自由意志”,并未提及选项中所说的“应该期待来自个体美德方面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抵抗与克服”。
C.“想要让我们的意志按照道德要求来行动,我们必须掌握道德的知识和原则”错误,根据材料四“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可见懂得道德的知识和原则并不是实施道德行动的充分条件。
D.“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做出的选择,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错误,材料四说“实质上,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这恰恰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可见,是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之间选择前者,既而实施道德活动、建立道德世界,才能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根据材料一的图表,只有38%的人在高铁上抵制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在高铁上不会抵制类似“坐霸”这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材料二主的论述主要在高兆明的回答中,他首先针对记者提出的观点“道德‘滑坡’……很大程度上是将此归因于市场经济”给出了总观点:“尽管社会道德状态与市场经济实践有关,但不能将社会普遍道德失范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
用语严谨,“尽管……但”句式,没有完全否认社会道德状态与市场经济实践的关系,但同时又指出不能完全归因于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的人文价值并没有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相反,还在相当程度上给予积极肯定”,“并没有绝对否定”和“在相当程度上”,既鲜明地展现了思想家们对市场经济人文精神的观点,又显得十分严谨。
接着分条论述,条理分明,用“第一”“第二”分别指出,市场经济之前也有道德败坏的现象,市场经济兴起后对社会人文价值精神有积极贡献,从而论证观点。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首先分析材料四中“道德”与“伦理”的区别和联系,抓住以下关键句:
①“‘道德’指向个体自我立法、良知美德”,孙赫“在高铁霸占他人座位、出言不逊,并不听警察劝阻”的行为表明他在公共场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没有良好的道德。
②“‘伦理’指向社会自我立法、秩序规范、正义制度”和“铁路部门翻遍了整本《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都没有发现什么好用的条款,于是只好回应说:‘涉事男乘客的行为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可见,铁路部门缺少相应的法律条文对他进行处置表明我们的伦理秩序还不够完善(或缺少正义的社会制度)。
“黑格尔强调‘道德’须以‘伦理’为内容并在‘伦理’中实现”“只有在正义的社会秩序中,个体的理性能力才能正常发挥,才能真正谈得上自由意志”,可见,法律条纹对于个体有约束作用。如果对霸座行为有相对应的合理的法律条文,可以保障个体能够更好的约束自我行为、加强自我修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金川上看梨花
阿来
①去看梨花。
②去大金川上看梨花。
③海拔不断升高,春花烂漫的成都平原已在身后,面前的雪山不断升起,先是看到隐约的顶尖,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这哪里是去看梨花,而是把春天留在身后,去重新体味正在逝去的冬天。
④眼前是海拔三千米的峡谷景色。河岸两边是陡峭的峡壁。向阳的峡壁是草坡,是密闭的栎树林。背阴的峡壁上满坡的杉树、松树与桦树。阳光是一个美术大师,利用峡谷的岩壁、森林、河流和纵横交织的山棱线勾勒出明亮与阴影的复杂分界,把一面面山壁和整条峡谷都变成了一幅取景深远的风景画。也许是怕这样的画面过于单调,风与云彩都会来帮忙。风摇晃那些树,其实就是摇晃那些光,使之动荡,使之流淌。一朵两朵的云飘来,遮住一些光,失去光照的部分便显得沉郁,未被遮没的部分便在阳光照耀下更加高亢更加明亮。视觉可以转换为听觉。真的似乎可以在这光影摇荡间听到声音。阴影部分是一支木管乐队,低回,沉郁,却也充满细节。而那些被阳光透耀的部分简直就是高亢明亮的铜管乐队在尽情歌唱。我耳边响起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


展开余下试题⑤我们溯岷江而上,越走海拔越高,景色越来越萧瑟,完全是在离开春天。然后,在大渡河流域顺河而下,又一步步靠近了春天,进入了春天,与早晨刚刚离开的成都平原上的春天截然不同的春天。
⑥然后,车子从一面悬崖下的弯道上冲出去,河流猝然变宽变缓,刚才还滔滔翻滚,一冲出峡口便落下飞珠溅玉的浪头,变成了一匹安静的绿绸。大渡河是地图上的名字,在当地人口中,此河的这一段唤作金川。
⑦我们来到金川河谷最宽处。两岸田畴、道路、村落间所有的空隙,都站满梨树。梨花开满,如雾如烟。那些雾,那些烟,都似乎在将散未散之间。远山逶迤的山梁上昨夜又积上了新雪。春天,梨花开放时,这个地方,往往低处下的是雨,高处降的就是雪。
⑧现在天放晴了,高处是晶莹的新雪,低处谷地里是雨后的梨花。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不太知道是要马上散开,还是正在聚拢的白。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我们已经身陷于无比宏大的鲜花阵中了。太阳正在升起来,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那些梨花变幻出迷迷离离的光芒。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树干粗粝、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都满是一簇簇繁密的花朵。少的十朵二十朵,我数了最繁密的一枝,竟有八十多朵!再移步近观,那些花朵的细部就呈现在眼前。像蔷薇科的所有亲戚一样,梨花也是五出的瓣。此时,它们被阳光照耀着,格外地明亮耀眼,同时,也散发着格外浓烈的香气。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形成的光雾隐隐约约——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
⑨比起野桃花那薄如绢帛的花瓣来,梨花的瓣就丰腴多了,也滋润多了,是绸缎的质感。每一枝蕊的顶端都是一团花粉。花刚开时,花粉是红色的,两天三天后,就渐渐变成了沉着的黑色。它们在等蜂来,把它们带到另外的一朵花上,落在每一朵花最中央羞怯地低着身子的花房上。于是,奇妙的遇合发生,生命的奇迹发生。
⑩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
⑪我就这样在梨花深处,几乎忘记了身在何处。
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岑参写得跟眼前景色一样的壮阔,但那诗到底是写唐时轮台的雪,是用梨花作比附的。古诗词中写梨花的诗句,“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都是写那小山小水小园中的,到底显得过于纤巧,与我们眼见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
⑬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却开出不同格调。何况树由人植,树生别境,这里雄阔的雪山大川,化育了这种接近原生状态的梨树。中国文学书写草木,尤其是散文书写,常常套用传统文化中那些托物寄情,感时伤春的熟稔路数,情景相近时,虽也确切,却了无新意。
⑭同一个植物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就发生不同的情态与意涵。所以,不看主客观的环境如何,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义。日本作家永井荷风在写梅花时说:“我一望见梅花,心绪就一味沉浸于测试有关日本古典文学的知识当中。梅花再妍美动人,再清香四溢,我们个性的冲动却在根深蒂固的过去的权威欺压下顿然消萎。汉诗和歌跟俳句,已经一览无余地吸干了些花的花香。”美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也说艺术创新的根底,就是培养新感受力。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的体察与认知。永井荷风也说:“我们首先须清心静虑,以天真烂漫的崭新感动,去远眺这种全新的花朵。”
⑮的确,如果对此种写作方式缺乏应有的警惕,那就滑入那些了无新意的套路。我看梨花,就成了“我看”梨花,而真正重要的是我看“梨花”。前一种仅仅是一种姿态。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
⑯观赏,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这既是在内省中升华,也是地理上的逐渐接近。看见之前是前往,是接近;发现之前是寻求。
⑰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发现一片土地,去看见大金川上那些众多而普遍的梨花。
(节选自《嘉绒记》,略有改动)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全景描写峡谷景色,要“看梨花”就无法回避峡谷的景色,因为是必经之路,并借助光影的变换,从细部描绘了峡壁、树林等迷人的景物,是“看梨花”的铺垫。
B. 本文运用视觉描写、视觉转换为听觉(通感)等手法,把峡谷中的美景比喻为木管乐队和铜管乐队,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
C. 本文描写的内容过多,使全文写景结构的比例不协调,破坏了全文写景的比例结构,用光与影的变换写景,手法繁复,以致后面写梨花的手法显得单调。
D. 本文前面“看梨花”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记叙服务的,通过描写“看梨花”时的“个体感官”之美,借助叙事表现了看事物“要有新的体察与认识”的理趣之美。
6. 分析画线句中“‘我看’梨花”与“我看‘梨花’”的区别。
7. 请赏析第⑧段的语言特点。
【5~7题答案】
【答案】5. A 6. “我看”梨花,仅是一种姿态,是用传统的审美方式和套路观察梨花,没有新意。
我看“梨花”,则是在清心静虑的情况下,对梨花有了新的感受、体察与认知。
7. ①多用叠音词,富有音韵美,如“红彤彤” “一簇簇” ,“迷迷离离”“隐隐约约”等词绘形绘色,音韵和谐,写出了梨花的繁密与朦胧之美。
②善用色彩词,“白”“蓝空”“红彤彤”“苍黑”等,色彩对比明显,极富画面感。
③善用修辞:拟人,梨树“在自由舒展地生长”,“阳光来帮忙”,赋予了人的特性;通感,“香气那么浓”本是嗅觉,这里写“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是触觉,增强了表现力。
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错,文章开篇,以描写为主,并不能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
C.“以致后面写梨花的手法显得单调”不对,后面写梨花的手法有引用、对比、拟人等,手法丰富;
D.“为后面的记叙服务”“借助叙事”有误,后文的理趣之美属于议论,应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借助议论”。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首先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划线句在第⑮段,“‘我看’梨花”与“我看‘梨花’”的区别,表面上看是引号加在哪一个词的区别,真正理解,还需要结合语境。根据“的确”“此种写作方式”可知,此段是对上文写作方式的一种评论,需要结合上段内容来理解。
而划线句是结合看“梨花”的感受而言,结合下句“前一种仅仅是一种姿态”,指的是
“我看”梨花是一种姿态;而这种姿态结合上段“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义”是说用传统的审美方式和套路观察梨花,没有新意。这是作者批判的。
结合下句“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后一种”指的是我看“梨花”;再结合上段“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的体察与认知”“首先须清心静虑,以天真烂漫的崭新感动,去远眺这种全新的花朵”可知,这一种是在清心静虑的情况下,对梨花有了新的感受、体察与认知。这是作者肯定和赞同的


展开余下试题【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
语言运用上,“红彤彤”“一簇簇”描写梨花颜色和形状,“隐隐约约”“飘飘荡荡”“朦朦胧胧”描写梨花的光影和香气,这些语言善用叠词,抓住了梨花的形象、色彩特点,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树干粗粝、苍黑”这里运用描写颜色的词语,“白”“红”“蓝”“黑”色彩丰富,对比鲜明,画面感强烈。
修辞上,“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用“自由舒展”把梨树人格化,表现梨树生长的状态;“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把阳光人格化,似乎通人性,让梨花的香气逸出;“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运用通感,打通了触觉和嗅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句式上,“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树干粗粝、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这些短句句式灵活,节奏明快、音调和谐、琅琅上口;“我们已经身陷于无比宏大的鲜花阵中了”“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这些长句语意贯通,气势磅礴。长短句交错使用,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种交错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
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贵矣。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抵杭,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厚利。辅臣乃及其报命,擢首谏垣。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夫今不治,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三才督漕淮上,遣书迎之,谢不往。显祖建言之明年,福建佥事李琯奉表入都,列时行十罪,语侵王锡爵。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节选自《明史•汤显祖传》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命诸子延致 延:请
B 显祖谢弗往 谢:拒绝
C. 擢首谏垣 垣:矮墙
D 省愆悔过 愆:错误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
B. 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
C. 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
D. 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第是指科举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B. 博士,指中国古代专门精通某一门学问或传授经学的官名。秦朝有诸子、诗赋等博士,汉朝有五经博士,唐朝有太学博士等,明清时,仍然设有此官职,只是稍有不同。
C. 爵禄,指官爵和俸禄。爵制最早出现在秦朝,西汉沿袭秦制,设爵以赏功。禄制为西汉首创,禄,既指官员的等级,也是官员官俸的数额。
D. 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本文中的“桃李”特指品性优良的门生。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显祖年青时就擅长写文章,张居正非常想招致当时有学名的汤显祖陪其子读书。
B. 汤显祖认为是皇帝赐予大臣们的权力为辅臣所窃,致使言官无所适从。
C. 汤显祖认为不论是张居正还是申时行任宰相,都没有尽职致使圣政可惜。
D. 听了汤显祖的上言后,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后又调任遂昌任知县。
12. 翻译下列句子。
(1)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12题答案】
【答案】8. C 9. A 10. D 11. D
12. (1)谏官难道都是没有才德吗?是皇帝作威作福的权利暗中被辅臣窃取。
(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C.垣:官署。句意:任命于谏官官署。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前十年的政事,张居正强硬并且私欲多,听信私人,恶势力放肆坏了政事;后十年的政事,申时行软弱而私欲多,也是听信私人,使大臣倒向他们跟从他们坏了政事。
“前十年之政”与“后十年之政”句式对称,应单独成句;“张居正”作下句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CD;
“刚而多欲”中“而”表示并列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特指品性优良的门生”错误,文中的“桃李”为私人所用,更偏向于品格低下的小人或庸人。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与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错误,由“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可知,申时行是后来被罢免的,前面不是申时行,应是汤显祖。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不肖”,没有才德;“柄”,权利;“潜”,暗中;“为辅臣所窃”,被动句。
(2)“谨”,动词,慎重办理;“申”,反复陈述,告诫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湖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