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顾着芳:近来美学界比较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 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这也很值得研究。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关的空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张扬“性灵”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节选自顾春芳的《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 1. 下列对材料中“审美体验”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一般经验不同的是,审美体验去除了功利、实用的目的,它更强调直觉、想象、意象等审美特征。 B. 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中西方美学思想虽然对审美体验的称呼不同,但在这一点上的认知是一致的。 C. 由于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作为社会实践产物的审美体验又反过来表现着社会实践。 D. 审美体验贯穿于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它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审美观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恩格斯在散文《风景》中记述的审美体验主要表现为烦恼的消失与精神的自豪,这种体验是源于社会活动、实践的,是一种深层的令人沉醉痴迷的直觉。 B. 郑板桥所谓的“园中之竹”“眼中之竹”即审美体验中的“人生体验”阶段,而“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则是“艺术体验”阶段。 C. 在叶朗看来,嵇康将艺术活动与生命追求融为一体,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这表现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 D. 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通过弹琴、赏花、品茶来张扬“性灵”,这对于他们做学问不无裨益。 3. 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审美体验的作用。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B 3. (1)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瞬间性生命直觉;(2)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3)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4)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曲解文意,“审美体验去除了功利、实用的目的,它更强调直觉、想象、意象等审美特征”错误,由原文“这就是审美体验,它总是与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审美特征相关联,而非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不同于一般经验,审美体验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可知,审美体验并没有“去除”功利、实用的目的,原文只是说它总是与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审美特征相“关联”,也没有强调“直觉、想象、意象等审美特征”。A错误。 B项,正确。 C项,强加因果,“由于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错误,由原文“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可知,原文并没有说“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作为社会实践产物的审美体验又反过来表现着社会实践”的原因。C错误。 D项,篡改原文,“审美体验贯穿于艺术家的日常生活”错误,由原文“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像普通大众一样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可知,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所以审美体验也并非贯穿于艺术家的日常生活。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选项的内容不一定是原材料中句子的照搬,可能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通、转换,甚至添加了出题者或客观或主观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变通,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B项,“‘园中之竹’即审美体验中的‘人生体验’阶段”和“‘手中之竹’则是‘艺术体验’阶段”错误,由原文“但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则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和不断升华,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升腾起来。最终,艺术创造使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艺术品”可知,“园中之竹”不属于“人生体验”;“手中之竹”不属于“艺术体验”,而是一种新的存在状态的艺术品。B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