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51 2022-04-28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
浙江省嵊州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嵊州市高级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chóu chú mǎn zhì ________,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
②yuán mù qiú yú________,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③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fèi fǎn yíng tiān_______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鲁迅《祝福》)
④第二天,不但眼睛yǎo xiàn________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鲁迅《祝福》)
⑤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jī fā________他盘缠,于路投奔人。(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⑥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xiāo hào________,林冲也自心下慢了。(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⑦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suì qióng luàn yù________,迤逦背着北风而行。(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⑧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dāo zǔ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1题答案】
【答案】 ①. 踌躇满志 ②. 缘木求鱼 ③. 沸反盈天 ④. 窈陷 ⑤. 赍发 ⑥. 消耗 ⑦. 碎琼乱玉 ⑧. 刀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踌躇满志”,该成语多用来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或十分得意的样子。需要识记“踌躇”的写法。
“缘木求鱼”,原义是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这个“缘”是沿着的意思,需要理解识记。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作一团。“反”是反复、重复的意思,不能写成“返”。
“窈陷”,指深陷。“陷”是陷入的意思,不能写出“馅”。
“赍发”,意思是赠与,派遣,资助。“赍”,本意是指拿东西给人,送给,也指凭借、借助。笔画较多,需要识记。
“消耗”,意思是消散损耗,今多指因使用或受损而逐渐减少。不能写成“销耗”。
“碎琼乱玉”,像散落的琼花,如纷乱的玉屑。指洁白细碎的雪花。“碎”,零碎,细末,不能写成“粹”。“琼”,美玉。需要识记。
“刀俎”,刀和砧板,原为宰割的工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俎”,古代切肉用的砧板,需要注意写法。
2. 默写填空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②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的说,即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内忧外患、外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
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④《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谦恭自卑,不要志骄意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⑧《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化用杜牧的“台城曲”,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统治者不以此为鉴,相继覆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答案】
【答案】 ①. 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 毋吾以也 ③. 加之以师旅 ④. 因之以饥馑 ⑤. 莫春者 ⑥. 春服既成 ⑦. 有善始者实繁 ⑧. 能克终者盖寡 ⑨.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⑩.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⑪. 思国之安者 ⑫. 必积其德义 ⑬.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⑭. 但寒烟衰草凝绿 ⑮. 叹门外楼头 ⑯. 悲恨相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毋、以、馑、莫、寡、谦、溢、衰、凝、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闭眼单腿站立并不复杂。它通过测量人体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在单脚支撑面上的时间,① 。
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动作,却反应了你的平衡能力。如果你坚持不了6秒,代表你的平衡力已经相当于快70岁的人;如果能够保持在一分钟以上,② 。
平衡能力好,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会越强,身体更健康。随着年纪的增加,③ ,需要注意及时地进行锻炼,来维持好的平衡感,延长自己的寿命。
该动作在练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慢慢延长站立时间;还须要闭上眼睛,因为调节平衡并不能靠眼睛来协调,而是调动大脑来对身体各个器官进行调节。
3.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 请从第一段中提取相关信息,以“人体”为开头,为“闭眼单脚站立”下一个定义。
【3~4题答案】
【答案】3. 以反映平衡能力的强弱;说明平衡感是优秀的;人的平衡力会下降
4. 人体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处在单脚支撑面上的动作,叫做闭眼单腿站立。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句的主干“它通过测量……的时间”,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表目的的句子;根据后文说闭眼单腿站立这个动作“却反应了你的平衡能力”,可知“它通过测量……的时间”,是反映平衡能力强弱的。因此这里可填写:以反映平衡能力的强弱。
第②处,根据前文 分号,可知“如果你坚持不了6秒,代表你的平衡力已经相当于快70岁的人”要和后句构成结构相同的并列分句。根据“坚持不了6秒”“平衡力已经相当于快70岁的人”和“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的句意,说明坚持闭眼单腿站立的时间越短,平衡力就越差;所以“如果能够保持在一分钟以上”,平衡感就越好。因此这里可填写:说明平衡感是优秀的。
第③处,根据后文“需要注意及时地进行锻炼,来维持好的平衡感”,说明此处的句意是有关平衡力不好的内容;根据前文“随着年纪的增加”,可以推知人体的平衡力是受年纪影响的。因此这里可填写:人的平衡力会下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下定义的能力。
根据第二段“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动作”,可以明确的是,“闭眼单腿站立”是一个动作,因此,确定主干信息为“闭眼单腿站立是……的动作”。然后,再将第一段中的“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处在单脚支撑面上”作为定语逐一加入主干。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将“人体”作为开头。
可以下定义为:人体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处在单脚支撑面上的动作,叫做闭眼单腿站立。
二、阅读理解(59分)
(一)(25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庄子•庖丁解牛》)
5.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老________ ②刑 ________ ③敢________
④行李________ ⑤神欲 ________ ⑥怵然_________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
B. 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可翻译为“您”,表示对对方的恭敬。。
C. 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D.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展开余下试题
7.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因功封留侯,其封地为留地。
B. 古代室内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北向再次之,西向为侍者座位。
C. “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指黄河。
D. 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长幼排序。“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伯父。
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④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9. 请用“/”给下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节选自《庄子•说剑》)
以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
【5~9题答案】
【答案】5. ①. 敬爱 ②. 同“型”,作榜样 ③. 冒昧 ④. 外交使者 ⑤. 精神活动 ⑥. 戒惧的样子 6. C 7. D
8. ①这是说拿这样 心思施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②(晋惠公)在早上渡过黄河,在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④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9. 以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①句意:尊敬自己的老人。老:敬爱,尊敬。
②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刑:同“型”,作榜样。
③句意: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敢:冒昧。
④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行李:外交使者。
⑤句意: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神欲:精神活动。
⑥句意: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怵然:戒惧的样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说法错误。应为一车四马为一乘。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伯父”说法错误。“季父”是叔父的意思。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举”,拿;“斯”,这;“彼”,别人。
②“济”,渡过;“设版”,在此这修筑防御工事。
③“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封”,使……成为边界;“肆”,扩张。
④“无厚”,没有厚度,指刀锋之薄;“间”,空隙;“恢恢”,形容宽绰的样子;“游”,运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以石城作为剑锋,以齐国的泰山作为剑刃,用四夷包围着,用四时裹着,用五常制衡着,用刑罚和道德缠裹着,在上说,它可以拔开浮云。
句中“石城为锋”与“齐岱为锷”用的是“……为……”的结构,结构一致,应分别断开;
“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用的是“……以……”的结构,为并列结构,应该各自断开。
故正确断句为:以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
参考译文:
(一)
(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说:‘我不能。’是真的不能做到;而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说:‘我不能。’是不去做而已。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二)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三)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7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0. 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岳阳楼》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
B. 《登岳阳楼》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
C. 《望洞庭》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展开余下试题
D. 《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1. 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10~11题答案】
【答案】10. B 11. 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
异:
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错误,《春夜喜雨》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运用了拟人手法,并非“没有运用修辞”。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和“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等诗句中可知,相同点是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
不同处在于,两首诗都写洞庭湖,但景物的特点不一样。杜甫描写的洞庭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说洞庭湖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意境壮阔,气势极大。而刘禹锡写的洞庭湖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风平浪静,明净清澈,如同镜子、白银盘一般。
从用语上来看,杜甫以“坼”“浮”二字,写出洞庭湖划分两地,广阔无边的意境,用语豪放雄浑;刘禹锡则用“湖光秋月”“山水翠”“白银盘”“青螺”等词语,描绘出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磨过的铜镜,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的景色,用语清新优美。
从艺术手法上看,杜甫看到洞庭湖分隔吴楚两地,想象天地在湖中浮动,是虚实结合和夸张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刘禹锡则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地表现洞庭湖的秀美。
(三)(14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 ”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 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死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侯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
二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
上一篇: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嵊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