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踱步(duò)纠葛(gé)斜睨(nì)擤鼻涕(xǐng) B. 寒喧(xuān)瞩目(zhǔ)脊梁(jǐ)通衢(qú) C. 勒紧(lēi)攥住(zuàn)广袤(mào)夯实(hāng) D. 镶边(xiāng)胆怯(què)服膺(yīng)炮制(páo) 【答案】C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地方在城市治理上急于事功,搞“大拆大建”“统一定制”,破坏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和人文肌理,损失难以弥补,令人惋惜。 B. 一年多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掀起凌厉攻势,一大批黑恶分子、村霸恶痞及其“保护伞”被依法严惩,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C.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一个人才,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其长处,给予适合的岗位,使其扬长避短,而不应对其求全责备。 D. 上级向黄春等人下达任务,要求他们明珠投暗,打入敌人内部,将该地区国民党军队的番号、人数、装备、布防等情况了解清楚。 【答案】D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企者不立(踮起脚)②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 ③安而后能虑(忧虑)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狠心对待别人) B.①其一人夜亡,告之(逃跑)②不龟手之药(皮肤冻裂) ③恶施不孝(怎么)④自伐者无功(夸耀) C. ①流血漂橹(大盾牌)②魏王贻我大瓠之种(送) ③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装)④如惠语以让单于(谦让) D.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策略)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趁机) ③智勇多困于所溺(沉湎)④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地位相同) 【答案】B 4. 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先诚其意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 ①兄弟亲近②云集而响应 C. ①方正之不容也②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D. ①单于壮其节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答案】C 5. 下列各项中的句子,文言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 ①子卿尚复谁为乎?②举贤以自佐 C. ①虞常生得②请买其方百金 D.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战于蓝田 【答案】C 6. 下列对课文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B.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C.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译: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D.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译:好比积土堆山,一筐土都没有成功地堆上去,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答案】D 7.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报告文学《包身工》记述了当时包身工们悲惨的生活和他们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写出了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 B. 《纪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都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但前者内敛深沉,使用了不少隐晦的笔法,后者则直露显豁,情感浓厚炽烈。
浏览完整试题C. 《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既有生动的现场感,又有厚重的历史感。 D. 《玩偶之家》猛烈批判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不合理的家庭制度,表达了倡导妇女解放、个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 【答案】B 8. 以下各项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 沟通是没有必要的:理解你的人不需要沟通,不理解你的人不愿意沟通。 B. 唐诗可以分为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边塞诗、离别诗、山水诗等类型。 C. 他如果生重病,就不会来上课。他今天没来上课,他肯定生重病了。 D. 对于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一味听从。 【答案】D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张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子奇益兵围益急。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与南霁云、雷万春等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子奇复攻,睢阳食尽,士卒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是时,贺兰进明在临淮,拥兵不救。城中日蹙,巡乃令南霁云将三十骑犯围而出,告急于临淮。进明曰:“今日睢阳不知存亡,兵去何益?”霁云曰:“睢阳若陷,霁云请以死谢大夫。且睢阳既拔,即及临淮,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霁云察进明终无出师意,遂去。贼知援绝,围之益急。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余才四百人。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奇问巡曰:“闻君每战眦裂齿碎,何也?”巡曰:“吾志吞逆贼,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其口视之,所余才三四。子奇义其所为,欲活之。其徒曰:“彼守节者也,终不为吾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乃并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皆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生致许远于洛阳。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B. 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C. 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D. 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麾下:本义指将旗之下,也指部下,亦作将帅的敬称:文中是指尹子奇的将旗之下。 B. 江淮:江南道和淮南道的统称,当时经济文化发达,有“天下赋税仰仗江淮”之说。 C. 诸侯:分封制中各国君主的统称,后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如“一方诸侯”。 D. 再拜:指再次跪拜,古代表恭敬的一种礼节:亦可作谦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尹子奇大军压境,张巡善于督励将士,还慷慨陈词,替将士为国捐躯、埋骨荒野但奖赏却抵不上功勋而感到痛心,将士深受激励。 B. 贺兰进明拥兵不救睢阳,南霁云奉命求救,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劝说他出兵,但贺兰进明预测睢阳必亡,拒绝发兵。 C. 张巡忠君爱国,立志平叛,临阵打仗,每因痛恨叛军致睁裂眼角,咬碎牙齿,最后虽粮尽援绝,城陷被俘,但威武不屈,慷慨就义。 D. 尹子奇感佩张巡忠义,起初不想加害他,但因他部下认为张巡是忠义守节之士,又深得将士爱戴,留着会有后患,于是杀死张巡。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 (2)城中日蹙,巡乃令南霁云将三十骑犯围而出,告急于临淮。 13. 睢阳被围,粮食耗尽,有人提议弃城突围,张巡和许远为什么没有同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9. C 10. D 11. B 12. (1)敌人听到这个消息,一整夜都在戒备。天亮了,张巡才让士兵睡觉,停止击鼓。 (2)城中情况一天天紧急,张巡就命令南霁云带领三十骑兵突围而出,到临淮告急。 13. (1)他们顾全大局,有忠君爱国的胸怀。他们明白睢阳和江淮的关系,如果睢阳失守,必将危及江淮。 (2)他们临危不乱,都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军队的实际情况。 (3)他们有宽阔的胸怀,以国家利益为重。他们不计贺兰进明不肯派援兵的前嫌,还要保卫主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②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潮州(今属广东)刺史,途中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此诗传到京城,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本诗。②瘴烟,即瘴气,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而形成的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表现对韩愈远谪的牵挂,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B. 颔联“隔岭”和“出关”等写出诗人和韩愈肝胆相照,两人虽关山迢递,仍旧书信往来频繁。 C. 颈联精于炼字,“悬”“浸”俯仰结合,写驿路艰危,海城卑湿,以景物烘托透露深沉关切。 D. 本诗首联重写意,颔联重写实,颈联重想象,构思精巧,落笔超逸,取象不凡,境界宏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