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9  2022-05-10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
湖北剩、荆、襄、宜四地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2022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来看自然诗。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产生,即人事诗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义蕴。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在中国起于晋、宋之交,约当公元五世纪左右;在西方则起于浪漫运动的初期,在公元十八世纪左右。所以中国自然诗的发生比西方的要早一千三百年光景。一般说诗的人颇鄙视六朝。我以为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六朝是中国自然诗发轫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脱离音乐而在文字本身求音乐的时期。从六朝起,中国诗才有音律的专门研究,才创新形式,才寻新情趣,才有较精妍的意象,才吸哲理来扩大诗的内容。就这几层说,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它对于中国诗的重要亦正不让于浪漫运动之于西方诗。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本来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刚性美如高山、大海、狂风、暴雨、沉寂的夜和无垠的沙漠;柔性美如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诗如李杜,词如苏辛,是刚性美的代表,诗如王孟,词如温李,是柔性美的代表。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就其大概说。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但西方诗的柔和中国诗的刚都不是它们的本色特长。
(摘编自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材料二: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想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


浏览完整试题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他们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摘编自钱钟书《谈中国诗》①)
【注释】①1945年12月钱钟书先生在上海对美国人作了一次英文演讲,后来作者把这篇讲稿译成《谈中国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最初的诗中,虽写到雎鸠、蒹葭、河洲、白露等自然事物,但它们并不是诗人兴趣的中心。
B. 六朝时期,中国诗在创作上浪漫主义作品更多了,内容扩大了,形式上有创新,意象也精妍起来。
C. 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都兼有刚性美和柔性美。相较而言,中国诗比西方诗更具柔性美。
D. 中国诗和西方诗在内容上有很多共性。如双方都有田园诗(自然诗),且这类作品数量还都不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比起人的活动,自然界的事物更广泛、丰富,它提供了更多的题材,客观上为自然诗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B.中国自然诗的产生,要比西方的早1300多年,足见中国人在诗的情趣方面,是比西方人进步、高明的。
C. 中国许多诗人热爱自然,向往成为仙人,因此中国有表现逍遥林下的田园诗,有狂得凌风出尘的诗人。
D.李白和陶渊明都写了很好的田园诗,诗中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作者认为他们诗中的口吻相似得令人惊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不像西洋诗,中国诗少有长诗,大多很短,“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
B. 中国诗主要不是叙写历史,而是抒发个人情感,注重抒情的“度”,多表现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特点。
C. 中国诗人创作讲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推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D. 中国诗与音乐同源,“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后来虽说脱离了音乐,但仍然在文字上去寻求音乐的美感。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的同和异。(4分)
5.“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美】欧•亨利
躁动不安,来去匆匆,如时光一般飘忽不定——这正是这片街区里的居民写照。
入夜时分,一位青年男子拉响一栋又一栋的门铃。一直来到第十二栋楼的门口,他把空荡荡的行李包放在台阶上,摘下帽子,擦了擦帽沿和前额上的尘土。微弱的门铃声在遥远而空洞的深处响起。这是他拉响的第十二个门铃。
不一会儿,房东大妈出现在门口。青年问是否有空房出租。“进来吧。”房东说,她喉头里发出的声音似乎被舌苔堵住了似的,“我这三楼后头有间屋子空了快一星期了,家具齐全。”
青年跟着她上了楼。不知何处透进来一丝微光,削弱了走廊里的阴暗。两人不言不语地走在残破的地毯上,细看之下,它俨然变成了一大片植被,在这飘着恶臭阴暗的空气中腐朽,生出了浓密的青苔。
“就是这儿,”房东开口说,嗓子眼儿依旧跟被堵住了似的,“这房间特别好,难得空出来。”
青年租下了这间房。房东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终于问出了那个已经在别处问过一千次并且早就挂在舌尖上的问题。“您记得有这样一位年轻女孩租过您的房间吗?她皮肤白皙,中等个头,身材纤瘦,一头发红的金发,左边眉毛附近有颗黑痣。”
“没有。我不记得。”没有。又是没有。永远都是没有。他花了整整五个月马不停蹄地追寻打听,终究还是无可避免地得到了这个无可避免的否定回答。
这个所谓家具齐全的房间以虚假的热情迎来了它头一回见面的新房客。那些破败的家具让所谓“舒适”的环境变成了睁眼说瞎话:长沙发和两张扶手椅上的锦缎已经残破不堪,两扇窗户之间只有一块尺把宽的廉价穿衣镜;墙角挂着几个金粉斑驳的画框,画框下有一张黄铜床架。
年轻的房客躺倒在扶手椅中,他的呼吸中全都是这个房间的味道——准确地说应该是潮气——那是一股阴冷的霉味,像是从地下室漫上来的,中间还掺杂着油毡上残油的哈喇味和木制品的腐烂味。
他就这么瘫在那儿,突然,整个房间弥漫着馥郁的木樨草甜香。它似乎是随着一阵风闯进屋子里的,是那么清晰、浓郁而强烈,沁人心脾,似乎就要幻化成活生生的来客。他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四下张望。浓烈的香味萦绕在他身边,他伸出手臂想要触摸,一切感官在这一刻都混乱地交织在一起。
“她住过这个房间!”他大吼一声,一蹦三尺高,脑中灵光乍现。他就知道自己肯定能认出曾属于她的物件或她曾触摸过的物体,无论多么微小都能。房间的布置杂乱无章。他像一条嗅觉灵敏的猎狗般,趴在地上把房间扫了一遍,没放过墙面、拐角任何一处,翻遍了壁炉、餐桌、窗帘、挂画和角落的小酒柜,探查一切看得见的标记,希望能感知她曾经出现在这里。他的知觉乱作一团,却似乎能更加强烈地感应到她的呼唤。他大声问道:“亲爱的,怎么啦?”瞪大眼睛转过身来,却依然什么都看不见。


展开余下试题他将这间屋子的每个方位都搜了个遍,发现了许多住客留下的各种无趣或不雅的痕迹。可那个他遍寻不着的她,那个很有可能曾在这儿停留的她,那个灵魂仿佛曾在这里徘徊的她,却毫无头绪。
他想起了房东。他从楼下这间闹鬼似的屋子里出来,跑到一扇透着一线灯光的门前。房东应着敲门声出来了。
“请告诉我,夫人,”他哀切地恳求着,“我来之前,到底是谁住过那个房间?”
“之前住过斯普劳斯和穆尼。斯普劳斯小姐是演员,后来变成了穆尼太太。我这房子可没什么不光彩的。他俩的结婚证不就挂在墙上吗,还配了镜框,用钉子....... ”
“斯普劳斯小姐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是说,她长什么样?”
“怎么了?黑头发呀,先生。短发,丰满,脸长得挺有趣的。他俩上周二才走的呢。”
年轻人步履踉跄地回到房间。房中一片死寂。那阵给它带来勃勃生机的香气早已消散。木樨草香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破家具陈腐的霉臭,让人仿佛置身于仓库。
随着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他的信念也已然耗尽。他坐在那里,盯着那盏昏黄跳跃的煤气灯。过了一会儿,他走向床边,把被单撕成一绺绺,拿到窗户和房门旁边,用小刀把它们紧紧塞进每一处缝隙里。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他关上灯,把煤气开到满档,欣然躺上床。
今晚轮到麦库尔太太做东请喝啤酒了。她拿上啤酒罐,跟珀迪太太一块儿在她们的一个秘密基地里小坐,那是房东们惯常聚会闲谈八卦的地方。
“就今晚,我把三楼后头那间房租出去了。”珀迪太太面前的啤酒堆着满满的泡沫,“一个男青年租的,两小时前他就睡下了。”
“真的假的啊?珀迪太太!”麦库尔太太无比崇拜地说,“您可真有能耐,连那间房都能推销出去!那您告诉他了吗?”最后一句是神秘兮兮地低声说出来的。
“房间嘛,”珀迪太太用她像嗓子眼长毛似的声音答道,“配上家具就是为了出租的。我没告诉他。”
“您说得对着呢,夫人,咱们就是靠租房过活的。要是知道这房里有人自杀死在床上,恐怕没人愿意租呢。”
“您说得一点没错,咱们可也得挣钱过日子呀。”珀迪太太说。
“可不是嘛,夫人,就是这个理儿。我帮着您把三楼后头那间房收拾干净也就是上个礼拜今天的事儿吧?那姑娘是个小美人儿呢,竟然开煤气自杀了——那小脸儿怪甜的。”
“她的确长得挺好,您说得没错,”珀迪太太勉强赞同,但还是刻薄地说了一句,“可惜左边眉毛那里多了颗痣。快给自个儿满上吧,麦库尔太太”。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青年男子上楼时,不知从何处透进来一丝微光,削弱了走廊里的阴暗,这暗示他寻找女孩可能有了一丝新的希望。
B. 木樨草香味的突然出现,让男子坚信女孩曾经住过这间房间。而随着香味的消散,男子寻找女孩最后希望也破灭了。
C. 青年在房间内自杀了,而房东太太们却在秘密基地里喝酒闲谈,对青年的死无动于衷,显示出她们麻木冷漠的一面。
D. 男子和女孩在小说中都没有明确的姓名,这反而使他们具有了典型性,他们代表了当时无数被社会漠视的小人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青年男子帽沿和前额上有尘土,进到房间后躺倒在扶手椅中,都表现出五个月来他因寻找女孩而疲惫不堪的状态。
B. 小说寓意深远,富于象征意味。偏爱木樨草香味的姑娘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作为“寻找者”的年轻人,忠于爱情,象征着那些寻求希望的人。
C.小说采用双线交织的写法。明线是青年男子艰难寻找女孩,最终绝望自杀;暗线是房东太太为留住房客,说谎掩盖事实。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便于叙述者交代青年男子苦苦寻找女孩的全部过程,也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8.小说的标题“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蕴含深意,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4分)
9.小说结尾的安排极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讟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已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上谓黄门侍郎王珪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务相顺从,当是之时,皆自谓有智,祸不及身。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其间万一有得免者,亦为时论所贬,终古不磨。卿曹各当徇公忘私,勿雷同也!”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B.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C.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D.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炀帝,指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统治后将杨广的谥号改为“炀”。
B. 侍郎,我国古代官职名,本为宫廷近侍,唐代为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主长官。
C. 门下,指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唐朝曾改名为黄门省,故亦称“黄门”。
D. 敕,本义为告诫、命令,后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造”即为奉皇帝命建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太宗英武刚毅,大臣们朝见他时都慌张失措。得知此事后,他每次上朝见臣子奏事时,都对他们和颜悦色,希望能听到规谏之言。
B. 太宗认为臣子一味阿谀奉承君主以求富贵的做法可能会致使自己难以善终,并因此告诫公卿大臣们应明辨得失、直言敢谏。
C. 太宗认为人的见解各有不同,如果往来辩驳争论,一定要追求恰当的方式,也要学会听从他人的意见,不能因此而造成仇怨隔阂。


展开余下试题D. 太宗责备黄门侍郎王珪为了顾及一些人的颜面,避开私人恩怨,明知犯下错误也不加驳正的做法,认为这是万民的灾祸和政治的隐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2)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其间万一有得免者,亦为时论所贬。
14.从唐太宗的身上,可以总结出哪些古代明君为政治国的做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少年行
王 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赠少年
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15.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诗前两句以“新丰美酒”和“咸阳游侠” 对举,意味深刻: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
B.王诗中的“意气”内涵很丰富,有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怀才不遇的落魄……
C.温诗“秋风叶下洞庭波”一句,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以萧索的秋色渲染“客恨”。
D.温诗中的“淮阴市”,不仅是交代相逢的地点,而且引人联想到韩信年少时在淮阴乞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的故事,寓有诗人的襟怀。
16.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画横线句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设想一个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仍可以治理有方,做到国富民强。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用典贴切自然。“_________”乃化用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_________”一句语出杜牧《台城曲》,感叹南朝陈亡国惨剧。
(3)“舟”是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或寄托羁旅漂泊、孤苦无依之感,或表达远离喧嚣,追求自由之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教学创作靠“讲”不成。如果只是讲如何描绘人物肖像,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结构有几种———如攒珠式的、橘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沈从文先生认为,如果要讲,也要在“写”之后。教授先讲一套,让学生_______,那是行不通的。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沈先生读过很多书,但从不_______,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他因为讲课声音和湘西口音很重,学生们往往听了一堂课也觉得没听懂什么。沈先生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_______的江湖气。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身受用。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__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照猫画虎 旁征博引 哗众取宠 听其言而观其行
B.按图索骥 旁征博引 大吹大擂 举一隅而三隅反
C.按图索骥 引经据典 大吹大擂 听其言而观其行
D.照猫画虎 引经据典 哗众取宠 举一隅而三隅反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因为讲课声音很低和湘西口音很重,往往学生们听了一堂课也觉得没听懂什么。
B.他因为湘西口音和讲课声音很重,往往学生们听了一堂课也觉得没听懂什么。
C.因为他讲课声音很低和湘西口音很重,学生们往往听了一堂课也觉得没听懂什么。
D.因为他讲课声音和湘西口音很重,学生们往往听了一堂课也觉得没听懂什么。
20.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5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________①_________。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________②_________。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______③______,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3分)
A.会喝茶的人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渴汉却只管满口吞咽。
B.只管满口吞咽的渴汉,不能领略其中风味,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
C.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D.会喝茶的人能领略其中风味,一口一口的细啜,渴汉却只管满口吞咽。
22.请在文中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8月7日,有两家游客在北京野生动物园游览时,因琐事发生纠纷,进而互相谩骂,甚至抱着孩子参与斗殴。事后动物园一则诙谐幽默的官方声明引发热议。北京野生动物园官方声明称:“双方撕打地点附近的动物们是第一次看到人类之间的打斗场面,令它们印象深刻,当晚部分动物家庭在兽舍内纷纷效仿,场面一度失控,在饲养员的耐心教育下动物们知道了打架不好,特别不好。”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何联想或感悟?请结合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其一,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①以孩子的身份给参与斗殴的家长写一封信。
②以动物的口吻给斗殴的人类写一封信。
③作为网友,给北京野生动物园写一封信。
④作为游客,给打架的当事人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一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浪漫主义作品更多了”错误,原文中“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是在强调六朝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2.A【解析】B项“比西方人进步、高明”,夸大了中国自然诗出现更早的意义。C项因果关系不当。D项作者认为陶渊明、李白的自然诗同西方歌德的自然诗“口吻相似得令人惊讶”,主要侧重中西比较。
3.B【解析】A项侧重谈中国诗的篇幅短小。C项侧重谈中国诗的意蕴悠远。D项侧重谈中国诗富有韵律美。
4.同:两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剩、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