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董家宁《面向海洋的秦汉文化——评〈秦汉海洋文化研究〉》,《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3日) 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海”有昏暗晦黑之意,所以屈原在《天问》中将东南茫茫大海视作陆地缺损的虚无之处。 B. 中国史研究先天缺乏关注海洋的动机,这与历史上中华文明所面对的地理条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C. 海洋以其不断的流动和难寻边界的宽广无垠,展示出不可知性和不可控感,令秦汉帝王魂牵梦绕。 D. 秦汉帝王的追求,客观上促进了秦汉时期海洋事业的高速发展,构建起当时海洋文化的历史风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经据典,阐释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海洋 认识,引出了下文对中国古代海洋史的论述。 B. 本文先论述中国史研究引入海洋史观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秦汉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风貌和积极的时代特色。 C. 文章举徐福和东方朔的例子,论证了秦汉时期的海洋探索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海洋的憧憬和向往。 D. 文章最后一段用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秦汉人在昂扬的时代风貌中谱写面向海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洋史作为一门有长足发展 学科,它被视作全球史研究的有效路径,原因在于海洋彼此连通的特性。 B. 作者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秦汉帝王探索海洋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虽看起来不合情理,却又有积极意义。 C. 从秦汉海洋文化研究中可以看出,秦汉人对海洋不懈地进行探索与开发,这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D. 中国倡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继续谱写面向海洋的历史,是继续弘扬优秀海洋文化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海南省东北部的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有一片我国最大的红树林。有人称它为“海底森林”因为海水涨潮时,整个树林都被海水淹没,只露出树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中的孤岛,而退潮之后,红树林便又恢复了生机。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海湾、江河入海口潮间带的一类植物。我国除海南外,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澳门都有分布。红树林生长的环境特点是海水的盐度高、海浪的冲击力大,一般的树木都不能在此生长,唯独红树林形成了一套特殊的适应结构。 红树林首先要面对海浪的冲击,红树植物从树枝上长出许多拱形的支柱根直达土壤,同时在主根上发出多条板状根。这就使得红树能够稳稳地站立在海水下的淤泥中。 红树植物生活在含氧量很少的海底淤泥里,它们必须解决好自身的氧气供应问题。在红树植物复杂的根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从地下冒出来的藤状的呼吸根,根的表面凹凸不平。细看才发现这是根皮形成了一个个向下开口的袋状的空腔,海潮上涨时虽然整个植物都浸在海水里,但是空腔里的空气依然被保留在里面,仍可维持一定时间的氧气供应。剖开呼吸根,可见它的木栓层很疏松,呈放射状排列,呼吸根可运输氧气到植物体各部,这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红树植物的繁殖也受到海水的威胁,它们的果实成熟以后落下来,必然被海水冲走,得不到扎根的机会,所以角果木、木榄等许多植物发育出了“胎生现象”:植物的种子成熟后不直接掉落,而是先在母树上萌发,其胚轴突破果皮向下生长,形成一枝枝下端尖尖的长约二三十厘米的棒状胚轴,退潮时借助本身重量下坠插入淤泥,几小时内迅速扎根成为一棵新的植株,在下一次潮水到来之前即已站稳在海水中了。秋茄树周围的许多幼苗就是这样扎根的,而那些未能扎根、漂在海水中的幼苗,便随波逐流,在海上漂浮几天至几个月不死,一旦遇到淤泥便生根发芽,这也是红树林传播很广的一个原因。当然,如果这些果实飘到海洋中间,得不到泥土,便会死去,所以这些漂浮的果实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寻找新的生活场所的。 红树植物表现出旱生植物的特点。叶通常很厚,革质或带肉质,角质层厚,气孔下陷,有储水组织,叶片脉梢的管胞特化为扩大的储水管胞,叶表面常突出有盐腺,它包括收集细胞和分泌细胞两部分,盐分通过分泌细胞壁上的小孔排出体外,细胞的渗透压比陆生植物高出几倍至几十倍。凭借这些特点,它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又可以把体内的盐分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分与盐分的平衡。这是它对高盐度的海水环境的适应。 红树林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红树科的植物富含单宁,在空气中氧化后呈红褐色,这类植物的树皮被割或被砍后也经常呈红褐色,因此称为红树林,如红树、秋茄、木榄、红海榄、角果木等。 红树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能抗风消浪、造陆护提、降低台风灾害,也可使水中的颗粒物沉降,促进土壤形成,还能净化海水水质,净化大气。红树林是动物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据统计,在红树林里生活的鱼类有154种,各类虾蟹30种以上,各种贝类百余种,浮游动物26种,藻类约50种。此外,还有许多水禽在其上筑巢或觅食。红树林景观开阔、奇根异花、胎生果实,已成为赏景、观鸟、钓鱼、品尝海鲜等观光旅游及环保科普教育的基地。 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不注意保护,任意毁林、围海造田、造盐田、围塘养殖、城市建设等使红树林的面积不断缩小,我国现有的红树林亟待保护。 (摘编自马炜梁、寿海洋《植物的“智慧”》)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树林在海水涨潮时被海水淹没,只露出树冠在海面上,等到海水退潮,红树林又恢复了生机活力,因此有人称它为“海底森林”。 B. 红树植物的呼吸根表面凹凸不平,根皮形成袋状的空腔,可以在涨潮时保存空气,这使植物浸在海水里时仍可维持一定时间的氧气供应。 C. 红树林传播很广的一个原因是红树幼苗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可以在海上漂浮几天至几个月不死,而一旦在漂浮中遇到淤泥便可以生根发芽。 D. 红树植物的叶表面常突出有盐腺,盐分可以通过收集细胞壁上的小孔排出体外,这一特点使其得以维持体内的平衡,适应高盐度海水环境。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B 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C. 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D. 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在,也称为“行在所”,古代天子所在的地方,常常用来专指帝王巡幸所居住的地方。 B. 临安,古代指临安府,是南宋的首都,原为五代时期吴越国的西府,现在是陕西西安。 C. 爵,爵号,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将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D. 郎官,官名,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为君主侍从之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杜充毫无作战方略,慌忙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到达后却又不敢进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 B. 赵立带兵勤王,被金人半路拦截,战斗中被箭贯穿两颊,不能说话,他仍用手指挥作战,直到休息时才把箭拔掉。 C. 钱塘县令朱跸在守臣康允之弃城逃离后,毅然率领弓手民兵等到前线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 D. 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认为士大夫应知义理,随驾官员若不侍从,那么皇帝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 (2)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① 辛弃疾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②。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上尧铅山瓢泉乡村期间所作。②“提壶”、“婆饼焦”都是鸟名,皆因啼声而得名。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图景:一群沽酒的农家女子三三两两聚集在树下,树上鸟儿不停啼叫,像催促她们快回家。 B. 上阕写女子“沽酒”忘归,下阕写作者“醉中”忘路,言有尽而意无穷,乡村淳朴可爱的风土人情贯穿全词。 C. 下阕以“醉”来过片,凸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陶醉。作者不仅因饮酒而醉,更因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而陶醉。 D. 下阕写作者问路人他们家住在哪里,路人耐心地告诉作者他们的住处,表现了乡村童叟无欺、热情善良的民风。 15.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乡村生活的乐趣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来描述箜篌音乐的艺术效果,苏轼化用此诗句,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洞箫音乐的艺术魅力。 (2)暮春时节,人们常惋惜于花的凋落,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就曾感叹“______________”,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则充满乐观地认为“______________”,因为落花即使零落成泥,还会培育出更多美丽的花朵。 (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从师学习的榜样。韩愈在《师说》中就批评有些家长的做法:爱自己的孩子,“______________”,但对于自身,“______________”。这样的家长真是糊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山而建的古村落中,“先锋书店”的牌子并不起眼。但推开书店的大门,一片不一样的天地就呈现在眼前。充满现代感的书架上陈列着___________的书,咖啡的香味徐徐散开;窗外,连绵的高山和云海与近处的古村落交相辉映,竹林、梯田、古树和山峦尽收眼底。 这家建在山崖之上的书店,似乎正在___________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它由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陈家铺村祠堂改建而成,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祠堂原本的形态。书店一经建成,无数游客、摄影爱好者便___________,有一家三口前来旅行,也有三五姐妹前来拍照“打卡”。这里已然成为当地的网红地标。 ( )。正如先锋书店的建设和陈家铺村的改造巧妙结合一样,松阳县几乎每一个古村落都在上演着穿越千百年的文化___________,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松阳的古村落发展让我确信,只要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鸣,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生,我们才能给予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民俗专家钱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琳琅满目诉说纷至沓来融合 B. 汗牛充栋述说熙来攘往熔合 C 琳琅满目诉说熙来攘往融合 D. 汗牛充栋述说纷至沓来熔合 18.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要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鸣,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生,我们才能赋予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B. 只有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鸣,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生,我们才能给予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C. 只要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我们才能给予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D. 只有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我们才能赋予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