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65  2022-05-1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河南省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养调研语文
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养调研
语文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它的造型史,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以史载而言,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玄鸟》)。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屈原在《离骚》中有“凤皇既受诒兮”之说,而在《天问》中有“玄鸟致诒”,讲的都是简狄生商契的传说,是将“凤凰”和“玄鸟”通用的。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那一天,是我国“春分”节气;大火星在西方黄昏隐没的那一天,则是我国的“秋分”节气。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春天秋去一样。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
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中华五帝之祖黄帝,战败蚩尤,统一华夏即位称帝之后,就想望凤凰到来。黄帝的仁德之风召来了凤凰。这神鸟自天而降,“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韩诗外传》)。这就是一个祥和盛世之景。《尚书•益稷》中有“《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之说。它描述的是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夔龙主持音乐会,而音乐会的最后高潮则是凤皇莅临。凤皇不仅是这出音乐盛典的最后出场者,而且使之十全十美的最后完成者。“凤皇”是“凤凰”原本的记法。作为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凤凰就是司乐的神鸟。“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古乐篇》)
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崇拜很相似——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凤凰,它脱胎于古埃及的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的凤凰俗称不死鸟,它如太阳昼出夜没一样,通过自焚和新生,循环进行着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游戏。中国的凤凰,似乎没有生死问题,只有来去状态——可以说凤凰是超生死的存在,准确地讲就是一种被神灵化的高洁灵妙的气象或风仪。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肖鹰的《汉凤凰的大美风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凤凰的造型,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而且这种造型图像与太阳相伴,可见在远古时代,凤凰崇拜就与太阳崇拜相关。
B. “凤凰”原本的记法叫“凤皇”,相传黄帝称帝后,凤凰自天而降,于是黄帝让夔龙主持庆典,并由凤凰作为最后的出场者。
C. 凤凰作为图腾崇拜,在汉文化中意义更广泛,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因为它是司乐的神鸟。
D. 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形象,影响了古埃及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凤凰的自焚和新生,表现出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特性。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选文从凤凰图像的特征入篇,再写凤凰崇拜的历史传说渊源,再论凤凰的文化象征意蕴,最后拓展至外国神话中的凤凰形象,论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 选文大量引用、列举古代中外的传说典籍中的资料,如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证明观点的同时,又使文章内容更丰赠,文意更典雅。
C. 选文第四段中,列举《尚书•益稷》中描述的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凤凰来仪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的事例,证明了凤凰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的分论点。
D. 选文最后一段,将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进行类比,点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有主管音乐与技艺之神的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经•玄鸟》中对“简狄吞食凤凰蛋而生商” 记述,与屈原在《天问》中写的关于商契的传说是一致的。
B. 据史传,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由此制定历法,以昭示气候变化规律,引导人们顺时而作。
C. 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出现和在西方黄昏隐没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我国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都是固定的。
D. 凤凰在中国古代是司乐的神鸟,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吕氏春秋•古乐篇》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之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应当看到,中国视角的传统的审美一直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当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候,大自然的山川水流田畴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人们审美的一个关系对象。在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人们渴望的山林的幽深、河流的婉转流长、植被的繁茂,都构成审美的影响因素。凝视和体悟对于传统审美而言无比重要。“中国自孔孟儒家至宋明理学家,重视内心生活修养,形成了古代一种特有的精神文明。”从绘画、音乐到舞蹈都和劳动,或者与超越劳动的静观体味审美相结合。漫长的劳作和相对悠然的生活情态导致了审美传统规则的形成。我们的认知传统,都建立在这种审美的基础之上。
中国视角的审美传统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沉淀下来的几个词来解读。特别值得探讨的有所谓“对牛弹琴”的审美缺乏对象性、“相由心生”的审美内生性、“感同身受”的审美感应性、“悠然神会”的审美相通性等。其一,“对牛弹琴”强调审美需要修炼和教化,没有审美感知基础也就缺乏对象性呼应,再美的因素也难以被认同。中国审美期望的是彼此之间的对等感知,文人能够惺惺相惜、互相理解审美对象的美,是因为美自身具有魅力且超越了牛的木然。强化素养需要美育的培育,琴棋书画的修养成为古人文化的必然内容。其二,“相由心生”的审美内生性意指艺术作品创作的得失在于内涵,有怎样审美的根底就有怎样的创作呈现;作者是一个有修养、有一定审美感知度的人,作品就会呈现出自身美感。注重内涵其实也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的根本,《左传•昭公九年》谓:“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就是对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内在性决定的认知。无论是对于作品品相体现出的内涵高下,还是创作者自身呈现出的人格态度,都需深究到内在根底来认识,这也是中国审美的基础认识,所谓道术关系中“道”决定“术”的审美观的意义。其三,“感同身受”的审美感应性强调创作应有读者观众的呼应,作品惟妙惟肖地表现生活,而观赏者如痴如醉地获得奥妙,取得共振,这就是审美获得快感的所在。古文中不少谈及口技表演的出色以及对于观者有巨大吸引力就是证明,强调创作要能让人们从内在和形式上感知到作品的美感亲近性。其四,“悠然神会”的审美相通性,是从审美的高级阶段来确认,出色的创作无需解说,自有让人感知而滋润入心的美感,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美好的东西让感悟瞬间体察或者体味理悟,美好具有无障碍的透射力从而能直达人心,实现犹如《易经》所言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因此,审美者对于事物的美感悠然间认同并陶醉,证明审美的力量。上述阐释是在借助几个历经时代淘洗的言辞来说明传统审美的感知需要有审美的教养和教化,审美者内心的期待会生成审美期待和捕捉外化的可能,内心审美素养与审美对象相遇而产生审美感应,对于美的事物,人们获知其美而荡漾升华产生美感。
时代发展打破了传统审美的一些基础,现代审美突破长期以来对于审美的基本认知。工业化时代的生活和田园时代大不相同,基于传统的静观审美风习不得不接纳现实变化,产生适应当下文化环境的另外一种文化情调。古典的审美和浪漫,不得不转移到现实主义审美上。抽象的、装置的艺术越来越以形式的亮眼改变内涵的审美习惯,失去悠然心会和静观的美感,物质获取与迅疾变化对于心态的影响导致了审美的变化。网络时代的人们按捺不下的转换视角,将体悟和心领神会变成了奢侈欲望。网络时代的趣味时常是碎片的,自鸣得意的,喜欢所谓一言不合就“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机趣,和改变传统语言的所谓“蓝瘦香菇”一难受就想哭带来的好笑的趣味,审美已经是浅尝辄止和一笑置之的品位。时代能造就足不出户就将一个“双十一”构建成火爆的抢购日,即刻获得的满足祛除了人们的想象,诗歌和远方成为奢望,哲学和冥想遭遇困难。虽然审美的传统依然在一些场域留存,但“采菊东篱下”的境界,“鸟鸣山更幽”的趣味,“清泉石上流”的味道,乃至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感都不太可得。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周星《审美三题:从中国视角审视美育的审美观念认知》)
材料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从中可以看到,除了对美育的传统理解,即美育是审美教育之外,还提出了美育是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这从育人方面更加全面地阐释了美育的价值,体现了育人价值的温暖和豁达,具有拓展性和主动性。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对美育的最新认识和表述,体现了新的高度和更为丰富的内涵。
(摘编自尹少淳《对美育的最新认识和刚性要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理解审美对象的美是以审美感知基础为前提。
B.无论创作还是审美,都是以审美根底为根本。
C.受众审美认知特点决定了作品的内在和形式。
D.出色的创作具备直达人心、滋润人心的美感。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源自生活,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都与劳动相结合。
B.经过修炼、教化,形成审美感知基础,就能理解审美对象的美。
C.网络时代变化迅疾的特点使得人们不再拥有古典的审美和浪漫。
D.材料二中《意见》对于美育的表述拓展了人们关于美育的认知。
6.审美风习的形成、变革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请结合材料一、二予以具体阐释。(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山地回忆 (作者: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登在石头上,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洗菜的人也恼了,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象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
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
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1949年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老式布鞋。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故事的回忆由从阜平乡下来的农民代表的穿着引发,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
B.小说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结构。
C.结尾部分写“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
D.小说善用白描笔法,对环境与人物只是简单的勾勒,叙事也只在朴素的对话中展开,但却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生活气息。
8.文中划线部分是“我”和女孩子的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
9.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曾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请结合这句话,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善良”与“美好”。(6分)


展开余下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平兴国二年,河阳三城节度使赵普来见,赴太祖山陵。授太子少保,留京师。六年,赵普奉朝请累年,卢多逊益毁之,郁郁不得志。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适知潭州,受诏归阙,成婚礼。未逾月,多逊白遣归任,普由是愤怒。会如京使柴禹锡等告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上召问,普对曰:“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退复密奏:“臣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因言昭宪顾命①及先朝自愬②之事。上于宫中访得普前所上章,遂大感悟,即留承宗京师。七年四月,赵普既复相,卢多逊益不自安。普屡讽多逊令引退,多逊贪权固位,不能自决。十一月丁卯,宴饯赵普,赐普诗。明日,谓近臣曰:“赵普于国家有大勋力,朕布素时与之游从,齿发衰矣,不欲烦以机务,因诗导意,普感激且泣,朕亦为之堕泪。”宋琪对曰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端拱元年二月,赵普为太保兼侍中。上谕普曰:“卿勿以位高自纵,勿以权势自骄。但能谨赏罚,举贤能,拜爱憎,何忧军国之不治?朕若有过,卿勿面从。古人耻其君不及尧舜,卿其念哉!”先是,普再入相,方立班宣制,工部侍郎雷德骧骤闻之,手不觉坠笏,遽上疏乞归田里。又请对,具呈所以。上勉谕良久,且曰:“卿第去,朕终保全卿,勿以为虑。”三月,枢密副使赵昌言责罢。普恶昌言刚戾难制,因是请加诛殛,上特宽宥。昌言既责,普又请行后命,上不许,乃止。淳化元年,赵普自去秋以病免朝谒,有大政则召对。及冬,病益甚,乃请告。车驾屡幸其第省问,赐予加等。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宗皇帝》)
(注)①昭宪顾命:昭宪皇太后的临终叮嘱。②自愬:同“自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
B.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
C.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
D.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陵,古代借指帝王的陵墓,也借指帝王、帝后,文中取后一个意思。
B.奉朝请是古代给予闲散官员的优待资格,可参加朝会,但无实权。
C.在古代,一般来讲,公主是帝女的封号,皇帝的姐妹加封长公主。
D.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也多用来代指朝廷,归阙就是返回京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普是开国功臣,早年就与太宗皇帝过从甚近,此番入京却常年受人排挤;自己的儿子新婚不久就被催着离京,更是让赵普气不过。
B.适逢秦王图谋不轨的消息传来,赵普趁此表达希望留在中枢观察的意愿,皇帝后又亲自验证赵普的密奏属实,终于明白了赵普过往的行事和用心。
C.赵普为政作风严苛,虽经皇帝提醒,但仍然把工部侍郎雷德骧吓得要辞职,甚至要对已被罢官的枢密副使再加严惩,以致圣上不得不出面干预。
D.赵普很受皇帝的倚重,君臣感情颇深,他生病以后虽然不用上朝,但涉及国家大事时仍然被皇帝召见,病重后蒙圣驾亲临探视优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普屡讽多逊令引退,多逊贪权固位,不能自决。
(2)朕若有过,卿勿面从。古人耻其君不及尧舜,卿其念哉!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 ~15题。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4.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朱颜青鬓”运用正面描写方法,塑造了年轻将领的形象,和首句“壮岁从戎”相照应。
B.“儒冠”代指读书人,词人笑读书人虚度光阴,在批评儒生误国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豪情。
C.下片一、二句写作者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泛舟吴、楚以自我解愁消闷。
D.“望秦关何处”实写大好河山至今仍未收复,作者不禁产生了“年华虚度”的伤怀之感。
15.有人评价这首词为“壮词与悲歌同声”,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 ”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说明了六国获得珠宝玉石的方法,“ ”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秦人对待珠宝玉石的态度。
(2) 鸟是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李白《蜀道难》中“ ”和杜甫《登高》“ ”分别描绘了鸟儿月夜悲啼和沙洲飞旋的画面。
(3)《岳阳楼记》中“ , 。”两句借描绘日、星、山的情状,侧面描写洞庭湖的恶劣天气,为下文写迁客骚人的悲伤埋下伏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就了,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就是 塞满 跃然纸上 咄咄逼人
B.就是 堆满 不言而喻 飞扬跋扈
C.而是 堆满 跃然纸上 飞扬跋扈
D.而是 塞满 不言而喻 咄咄逼人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
B.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
C.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D.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人工添加的防腐剂,确实如此吗?吃之前要不要洗掉呢?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名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