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3 2022-05-1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第一次联合调研试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熟语,自从《易经》上有了“修辞立其诚”一句话以后便常常连着用。连用久了,自然提到了“辞”字,便会想起“修”字,两字连用,简直分拆不开。但是解说起来,终究还是修是修,辞是辞的,被人当作两个单词看。直到现在讲修辞还是如此。
而各人对于这两个单词的解说,又颇不一致,大体可分为广狭两义,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第一,是文辞还是语辞?这在过去,往往会回答你说:既然讲修辞,自然修的是文辞。但若略加考察,便知这只是崇尚文言时期的一种偏见。在崇尚文言的时期,人们往往轻蔑语体(口头语),压抑语体,贬称它为“俚语”“俗语”,而以古典语为范围划分语言的类型。其实古典语在其出现的当时,也不过是一种口头语言,而所谓修辞又正是从这种口头语言上发展起来的。文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又常常是受口头语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的影响的。而文辞和语辞的修辞方式又十之八九是相同的。所以,必须坦白承认所谓辞实际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非单指写在纸头上的文辞。何况文辞现在也已经回归本流,以口头语辞为达意传情的工具。而我们现在听到“演讲的修辞”云云,也早已没有人以为不是修辞了。这就是实际上已经把语辞认作修辞的工具了。
那么,是修饰还是调整?这在过去,也往往会回答你说:既然说修辞,当然说的是修饰。如武叔卿所谓“说理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理反以隐,则宁质毋华可也。达意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意反以蔽,则宁拙毋巧可也”(《读书作文谱》六),便是指修饰而说的一个例子。这也只是偏重文辞,而且是偏重文辞的某一局部现象的一种偏见。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既不一定是修饰,更不一定是离了意和情的修饰。以修饰为修辞,原因一是着眼于文辞,因为文辞较有修饰的余裕。二又着眼于华巧的文辞,因为华巧的文辞较有修饰的必要。而实际,无论作文或说话,又无论华巧或质拙,总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在“言随意遣”的时候,有的就是运用语辞,使其所欲传达的情意充分切当一件事,与其说是语辞的修饰,毋宁说是语辞的调整和适用。即使偶有斟酌修改,如往昔所常称道的所谓推敲,实际也还是针对情意调整适用语辞的事,而不仅仅是文字的修饰。
浏览完整试题
当然,写说本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写说者同读听者的社会生活上情意交流的现象。从头就以传达给读听者为目的,也以影响到读听者为任务。对于读听者的理解、感受,乃至共鸣的可能性,从头就不能不顾到。那么对于夹在写说者和读听者中间尽着传达中介责任的语辞,自然不能不有相当的注意。看它的功能,能不能使人理解,能不能使人感受,乃至能不能使人共鸣。
(节选自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它更注重主观性的表达,所以“修辞立其诚”的原则对它不是完全适用的。
B.材料一中“修辞立其诚”的“诚”,是指名与实、言与行、表与里的统一,强调言辞要与客观实际、实践行动、内心所想保持一致。
C.材料二认为古典语由口头语发展而来,文辞修辞方式受口头语辞修辞方式影响,修辞方式基本相同,所谓辞应包含所有语辞。
D.材料二中把“修辞”的“修”解作“调整或适用”,把“辞”解作“语辞”,界定了“广义上的修辞”,以区别于狭义修辞。
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
B.“写说”的目的是写说者把意思传达给读听者,让读听者理解、感受甚至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写说者相当注意语辞。
C.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一直被使用,因而修辞十分必要,而修辞的本质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语辞调控与适用。
D.人们在作文或说话时,无论华巧或质拙,要想达到“意与言会,言随意遣”的最佳效果,离不开以语言优美为目的的修辞。
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修辞立其诚”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出现“跪求体”“哭晕体”,文风浮夸荒诞,令读者反感。
B.《滕王阁序》凭借华美的文辞、抑扬顿挫的节奏、骈散结合的句式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
C.汉初文章有质朴畅达之风,有经世致用之功,折射出了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
D.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写文章一定要符合实际,远离空洞抽象,全党文风焕然一新。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以上两则材料都从“修辞立其诚”入手展开论证,但是论证的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各自的论证侧重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旗手
刘建超
爷爷悄悄地回到村里时,已经是半夜了。
鬼子封锁了村子,不许村民外出,怕给山里的游击队送衣送粮。
几个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被鬼子抓住,被吊死在村口的两棵大槐树下。村子里阴森森的,死一般寂静,连狗都不敢叫了。
爷爷端着一碗凉水,大口嚼着菜糖窝窝说,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了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我要做一面旗子,以后集中力量打击小日本鬼子。
奶奶看看家徒四壁的屋子说,哪有可以做旗子的布料啊。
爷爷挠着头,环顾了一下,指着炕上的被子说,被面,妮子,就用这个被面做旗子吧,图样我都带来了。
奶奶赶紧把被子抱在怀里,摇摇头。这红色的丝绸被面,是奶奶的嫁妆。是奶奶的姑父千辛万苦从杭州讨回来的,路上曾遇到土匪,还差点儿搭上性命,家里也就剩下这一条被子了。
爷爷搂着奶奶的肩膀,说,妮子,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保证,等打走了日本鬼子,我给你买十条比这还好看的被面,十条,妮子,你信不信?
奶奶看着爷爷坚毅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态,相信了。
那晚,爷爷用被子把窗户遮挡住,奶奶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制着旗子。爷爷兴奋地给奶奶规划着赶走小日本鬼子以后的幸福生活,奶奶就在爷爷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做好了这面旗子。
天已擦亮,鬼子和白狗子随时都可能来搜查。爷爷身轻如燕,爬上了院子里的槐树,把做好的旗子藏在了树上的喜鹊窝里。
等到傍晚,爷爷怀里揣着旗子,悄悄地从后山走了。可还是被鬼子的暗哨发现了。十几个鬼子、白狗子开枪扫射,穷追不舍。
爷爷身上多处负伤,跑到老鹰嘴,已无路可走,下面就是万丈悬崖。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爷爷咬着牙毫不犹豫纵身跳下山崖。
等爷爷醒来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是浓密的树枝挂住了他。
月亮很圆很亮,山风很野很凉。伤痕遍体的爷爷,艰难地挪动着,走不动就爬,终于把浸渍着鲜血的旗子送到了游击队。
爷爷成为游击队中的一名旗手。
辽沈战役,爷爷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攻城。团长问爷爷,准备好了吗?
爷爷说,报告团长,准备好了,冲锋号一响,我保证把红旗插上城头,人在,旗在!
信号弹升起,冲锋号吹响。尖刀队、突击队、爆破组、云梯组战士们鱼跃而出,冲锋向前,呐喊声、枪炮声响成一片,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城墙上的敌军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爆破组把城墙炸开了豁口,云梯组架上了梯子,冲锋号再次响起。
爷爷握着旗杆冲上了城头,侧面的暗堡里射来子弹,前面的几名战士倒下了。爷爷也手臂负伤,他转身把红旗贴在城墙上,用胸膛紧紧压住旗杆,高喊着,冲啊!后面的几名战士都扑在爷爷的身上,护住了红旗。
那场战役,爷爷的部队被授予“英雄团”的称号。爷爷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
展开余下试题
爷爷奔赴朝鲜战场时已经是营长,那时奶奶已经怀了身孕。爷爷对奶奶说,不管生男孩还是女孩,都叫他抗美!
爷爷和战友们打光了子弹,拼弯了刺刀,砸光了石头,硬是没有让美国鬼子爬上山头。爷爷留给奶奶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妮子,我还欠你十条被面。
父亲是在南疆的战场上,接过了“英雄团”的旗子。
老山的总攻即将开始,父亲带领的突击队却遇到了敌军布下的地雷阵。排雷,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父亲说,我们用双脚踵也要为大部队蹚出一条通道。共产党员站出来!突击队全体人员都站了出来。如同接力一般,战士们呐喊着祖国万岁、爸爸妈妈再见,举着军旗冲向雷区。
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接过军旗继续向前冲击。
父亲被炸飞了一条腿,失去了双眼,被炸成筛子般的“英雄团”旗子依然牢牢地操在父亲血迹斑斑的手中。
今天,我站在受阅部队的方阵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大阅兵,我是一名光荣的军旗手。
爷爷,父亲,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到我们铿锵有力、排山倒海般的脚步声了吗?蓝天下,我手中的军旗格外鲜红!
(原载于《北方文学》2021年第7-8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爷爷半夜时悄悄地回到村子,一是不想被鬼子发现,二是不愿意让村里人知道。
B.“我们”这一代旗手以“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显示了传承旗帜精神的坚定决心。
C.父亲在南疆的战场上接过“英雄团”的旗子,这与他直接受到爷爷的影响、叫抗美有关。
D.奶奶舍不得用红色被面做旗子,主要因为被面是丝绸织的,太珍贵了,还是嫁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从大处着笔,以一家三代皆为旗手的故事来展现一个时代大主题,表面上是写红旗的接力,实则表现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B.小说多次运用铺垫,使下文相关故事情节显得真实可信,如写爷爷“身轻如燕”,他跳下山崖时被“浓密的树枝挂住”就成为可能。
C.小说开篇写鬼子封锁村子,残暴地杀死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既渲染了环境的阴森恐怖,更衬托出爷爷为了做旗子而勇敢无畏的精神。
D.全文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故事,跨越三代人的故事,以旗子贯穿其中,主题集中而突出,叙事有条不紊,语言简洁有力。
8.这篇小说的段落很短小,甚至有的段落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9.小说对爷爷和父亲的故事叙述详略鲜明,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康祖,彭城吕人,世居京口。伯父简之,有志干,为高祖所知。
康祖,虔之子也,袭封,为长沙王义欣镇军参军,转员外散骑侍郎。便弓马,膂力绝人,在闾里不治士业,以浮荡蒱酒为事。
元嘉二十七年春,索虏托拔焘亲率大众攻围汝南,太祖遣诸军救援,康祖总统为前驱。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虏众大至,奋击破之,斩伪殿中尚书任城公乞地真,去县瓠四十里,焘烧营退走。转左军将军。
太祖欲大举北伐,康祖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其年秋,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入河,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玄谟等败归,虏引大众南度。南平王铄在寿阳,上虑为所围,召康祖速反。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虏永昌王库仁真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康祖凡有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附山依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乃结车营而进。虏四面来攻,大战一日一夜,杀虏填积。虏分众为三,且休且战,以骑负草烧车营。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一当百,虏死者太半。会矢中颈死,于是大败,举营沦覆,为虏所杀尽,自免者裁数十人。虏传康祖首示彭城,面如生。
胡盛之为虏生禽,托跋焘宠之,常在左右。
二十八年,诏曰:“康祖班师尉武,戎律靡忒。对众以寡,歼殄太半。猛气云腾,志申力屈,没世徇节,良可嘉悼。宜加甄宠,以旌忠烈。可赠益州刺史,谥曰壮男。”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B.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C.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D.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袭封,意为子孙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与荫不同,袭封主要是爵位的承继,而荫却主要指子孙因先辈的功劳而获得封赏或者免罪。
B.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
C.虏,本义是指战俘,引申为奴隶,奴仆,敌人,虏获,后也指蛮族。此处指战俘。
D.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刘康祖死后被皇帝追赠益州刺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康祖是刘虔之的儿子,他熟习弓马,体力过人,在乡里不经营产业,性格轻浮放荡,喜欢樗蒱、喝酒。
B. 元嘉二十七年春,北魏太武帝托拔焘亲率大众攻围汝南,宋文帝遣诸军救援,刘康祖总统众军为先锋。
C. 宋文帝担心被敌人包围,召刘康祖快速返回。刘康祖回军,离寿阳还有数十里处时,北魏永昌王库仁真率长安的兵马共八万骑,与刘康祖在尉武相遇。
D. 刘康祖被箭矢射中脖子而死,宋军于是大败,宋军阵营沦陷,被魏军屠杀殆尽,自杀的有几十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4分)
(2)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4分)
14.选文是如何在刘康祖与副将胡盛之的对比中表现刘康祖的“忠烈”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杨万里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径”,此指归隐者的住所。运用“三径”的典故写出主人公的隐逸之乐与高洁之行。
B.“主守清风,监临明月”与辛弃疾的“管竹,管山,管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表达的是与清风明月相伴的乐趣,凸显隐逸之乐。
C.“作诗三首两首”“三个闲人眉寿”等词句表现了杨万里诗词清新淡远的风格。
D.“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寄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对高官厚禄、功名显贵的漠视。
16.这首词最后两句“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展开余下试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常在诗文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离骚》中“ ▲ , ▲ ”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2)李白《蜀道难》中体现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句子:“ ▲ , ▲ 。”
(3)《客至》中 “ ▲ , ▲ ”写了杜甫所居的成都浣花溪草堂春水绕茅舍,但有群鸥来,这是“无人至”的意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鲁迅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究竟是如何在思想和写法上进行突破的,却是一个 ▲ 的解释性命题。
《红楼梦》用多重嵌套的手法 ▲ 小说的大结构。以 ▲ 而又精巧自如的序曲为引线,用悲剧主体故事之外的神话寓言,来隐括全书深广的社会内容。全书有三重结构:“石——玉——石”的象征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全书跌宕起伏,有时好像飞流直下,有时又如细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奔腾澎湃,忽而清浅见底,游鱼可数;或成游涡,或成潜流,形成无比复杂而广阔的局面。
立体性的情节结构与复合性的主题意蕴共同构建了一个 ▲ 的艺术世界。时至今日,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红学”研究依然长盛不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莫衷一是 精心谋划 扑朔迷离 高深莫测
B.见仁见智 精心谋划 眼花缭乱 深不可测
C.见仁见智 惨淡经营 扑朔迷离 深不可测
D.莫衷一是 惨淡经营 眼花缭乱 高深莫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
B.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
C.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
D.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大 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广义言之,我们都在摸象,印度人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启发我们,我们不能一次就摸遍大象的全身,要不停地摸下去。你摸到局部,最好能摸遍每一部分,如果不能,把每一个盲人摸到的那一部分集合起来,局部是过程, ① 。
有人说:“你挨过饿没有?没挨过饿的人,不配跟我谈人生。”有人说:“你经历过战争没有?没经历过战争的人, ② 。”其实, ③ ,“战争”也只是历史的一部分,局中人更应该知道局外。大家一起摸象,摸到一条腿也是贡献,但是不能攻击一同摸象的其他人。
想起蒋捷的那首词,《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少年,享乐;中年,奋斗;老年,豁达,各有收获。或者,少年,家宅;青年,旅社;中年,湖海;老年,星月,也各有收获。只要不是太愚昩,终究能把管子、扇子、萝卜、柱子、绳子,还有一面墙,像拼积木一样拼出一头象来。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不用故事,用诗词,充满感情,读者几乎忘记思考,这首词可以算是他的摸象回顾。
B.这首词可以算是他的摸象回顾,他不用故事,而用诗词,充满感情地回顾,读者几乎忘记思考。
C.这首词可以算是他的摸象回顾,他充满感情地回顾,不用故事,用诗词,读者几乎忘记思考。
D.他用诗词,不用故事,充满了感情,读者几乎忘记思考,这首词可以算是他的摸象回顾。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赞美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的典雅清幽、温润恬淡;有人歌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志洁行廉、正直坚贞。荷既有柔的秀美,又有刚的壮美。所以,老子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第一次联合调研试卷
高二语文答案
1.A
2.D
3.B
4.(4分)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文章开篇引用《易经》中的名句,指出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提出“修辞立其诚”的中心议题。
②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论点,中间论证“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③多处运用引证法。文中引用了《易经》《汉书》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④语言平实,文风质朴。文章的语言十分平实,语言朴素,丝毫没有艰涩之感。
【评分标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6分)①材料一主要论证了“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即言口心的一致,由修辞到为人,展开论述。②材料二主要围绕修辞的定义展开讨论,认为修辞是语辞的调整和适用,是为了达意传情能够适切。
【评分标准】一点3分,概括1分,阐释2分。
6. B
7. A
8.(4分)①便于叙事场景的切换,适合本文三个场景中叙事,写三代人皆为旗手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突出了人物形象;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突出战争紧张的氛围。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共4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9.(6分)第一问:①爷爷的故事写得最详细,父亲的故事比爷爷的故事简略。②爷爷的故事有详略,爷爷回村让奶奶做旗子的故事写得最详细,爷爷参加辽沈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的故事写得简略。(每点2分)
第二问:这样写能突出重点。因为爷爷是旗子精神的开创者,父亲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小说主要突出爷爷一代革命者视旗如命、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2分)
【评分标准】第一问4分,第二问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0. A
11. C
12. D
13.(1)(4分)刘康祖率军驻扎在新蔡,与敌人交战,刘康祖继续向前百余里,渡过融水。
【评分标准】一句1分。
上一篇: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下一篇:
湘鄂渝大联考雅礼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