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43  2022-05-1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
《静女》提升训练
★基本巩固★
一、(2020•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列对《静女》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写男青年与恋人约会的情景,给人以真实感。
B.诗歌第一章写青年之真诚,第二章写青年之欢喜,第三章写青年之痴情。
C.诗歌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D.第三章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突出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2.《静女》一诗中男女青年的形象各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二、(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静女》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2.翻译诗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这反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
三、(2020•崇明县民本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以上这首诗,体现了《诗经》中的哪一种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3.以本诗为例,分析《诗经》重章叠句的写作特点。
四、(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列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黄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两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五、(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静女》一诗答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浏览完整试题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2.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迁移延伸★
一、(2020•江苏模拟)阅读《诗经•蒹葭》,完成题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从内容的角度,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这首诗中男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2020•河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題。
桃夭
桃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③于归④,宜⑤其室家⑥。
桃之夭夭,有蕡⑦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⑧。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子衿
青青子衿⑨,悠悠⑩我心。纵我不往,子宁⑾不嗣音⑿?
青青子佩⒀,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⒁,在城阙⒂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这位姑娘。④于归:姑娘出嫁。⑤宜:和顺、亲善。⑥室:谓夫妻所居。家:谓一门之内。⑦有蕡(fén):指桃实木大而多。⑧蓁(zhēn)蓁:叶子茂密的样子。⑨衿:衣领。⑩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⑾宁(nìng):岂,难道。⑿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⒀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⒁挑(ti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⒂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1.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
B.《子衿》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恋人的服饰借代恋人,自述怀人,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C.《子衿》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等候他的恋人,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因恋人未到而调怅幽怨的心情。
D.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艺术形式.其作用是加深印象、深化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2.《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试简要概括其三章内容。
三、(2020•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选自《诗经•周南》)
注:①螽(zhōng)斯:常称为“蝈蝈”。②诜(shen)诜:同莘莘,众多貌。③振振:茂盛的样子。④薨薨:很多虫飞的声音。⑤绳绳(min):延绵不绝的样子。⑥揖揖:会,聚的样子。⑦蛰蛰:多,聚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B.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颂祝,后两句描写。
C.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D.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浑然一体。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祝新婚幸福的诗。
B.“宜”有“多”的含义,本诗共六组叠词,均有形容群聚众多之意。
C.诗中的作者为了引出自己的祝福,三次形象地描述了蠡斯的细节特征。
D.本诗通篇以虫作比,咏物也在咏人。寄兴于物,即物寓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的鲜明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赏析。
四、(2020•江苏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诗经•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
(2)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
(3)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
2.《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答案】1.(1)奴隶们劳动的辛苦 (2)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3)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
2.C .C
【解析】1.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的题目,要求分析“伐檀”“伐辐”“伐轮”“县貆”“县特”“县鹑”“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的内容,注意从这些词语反应的对象的角度分析,前三个反应的是奴隶,中间三个反应的统治者,后三个反应的是作者对统治者的态度。


展开余下试题2.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考核“赋比兴”的手法,C项是“赋”,其余为“兴”。故选C。
3.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觉醒”不恰当,他们没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故选C。
五、(2020•莆田第七中学高一月考)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
辛弃疾
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故土沦陷。“黍离”出自《诗经》,后世常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篇。
C.“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失望。
D.“看君斩将更摹旗”一句,照应上阕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E.“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是将自己与卢国华做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不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静女》提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