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7  2022-05-20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
《涉江采芙蓉》配套作业
涉江采芙蓉
【基础知识】
1.下列有关《涉江采芙蓉》的段落,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C.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在艺术上达到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
A.《诗经》 B.《古诗十九首》 C.《春江花月夜》 D.《归园田居》
3.下列诗歌题目不属于乐府诗题的一项是( )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无名氏《涉江采芙蓉》
C.曹操《短歌行》
D.李白《行路难》
4.对《涉江采芙蓉》赏析不恰当的是(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内容大多是游子思妇之辞。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风的开创者。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风”“雅”“ 颂”“ 赋”“ 比”“ 兴”,合称《诗经》“六义”。
B.《离骚》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也是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屈原在这首诗中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1700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它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控诉了封建礼教,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创作的一首古体诗,选自《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语言质朴无华,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
8.默写。
(1)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4)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自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D.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2.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2.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E.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2.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3.假设《涉江采芙蓉》中的“采芙蓉”是女子,请展开合理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穆穆清风至
(汉)无名氏
穆穆①清风至,吹我罗衣裙。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朝登津梁上,褰②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③信,皎日以为期。
注释:①穆穆:清明柔和的样子。②褰:把衣服提起来。③抱柱:《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梁”与上文“津梁”都指桥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春色触发的怀远之情,在古代闺情诗中有很多。例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本诗也是一首闺情诗。
B.春风吹动了衣襟,使主人公想起了心上人的青袍也一定是在春风中飘拂着,这种用恋人的衣着代指恋人的手法与《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C.《诗经•氓》中的主人公对氓因思念而望:“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这与本诗主人公“望”不到所思之人时抒发的情感相同,都是含蓄而委婉的。
D.很多汉代古诗和这首无名氏的作品一样,具有素朴的民歌风格,平淡纯净,一往情深,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对本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人认为是“深怨”,有人认为是“热烈的期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②文③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十年后,循例被召至京师,因有人梗阻,柳宗 元再度被贬谪为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 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此诗为诗人初到柳州所作。②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 少数民族。③文身:在身上纹上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从登楼写起,感物起兴,愁思充溢于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既统摄诗题之魂,又为下文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B.诗歌颔联写出惊风密雨中芙蓉和薜荔使人心灵颤悸的情状。“飐”、“侵”二字在描写上错落有 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
C.诗歌颈联对仗工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
D.诗歌中间两联写诗人目之所及,既写近景,也写远景,既涉动景,又涉静景,既有实景,又有虚景,可谓工微入画,令人称叹。
E.“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再度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 四州”,使全诗结构严谨,照应自然。
2.结合诗歌后三联,简要分析诗人“愁思”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展开余下试题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1.下面关于诗歌的说法,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唐以前的《诗经》《离骚》《涉江采芙蓉》等都是这一类。唐诗,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为近体诗。
B.从题材来看,本诗属于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表明自己的看法。诗中的荆轲也是诗人猛志不衰,疾恶除暴、舍身济世之心的艺术折光。
C.从抒情方式来看,本诗的最后四句,是直接的抒情和评述,诗人一面惋惜其“奇功”不成,一面肯定其精神犹在,“既惜之,复慕之”。
D.从语言风格来看,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2.下面关于诗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
B.易水饮饯的场景,诗歌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的英雄主题。
C.“登车”六句写荆轲义无反顾,飞车入秦。是他的决死之心与一往无前的气概,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其中“凌厉”二句运用写实的手法,展现荆轲迅逼秦廷的气势。,把情节推向高潮,扣人心弦。
D.诗中以大量笔墨写出燕入秦,铺叙得排荡淋漓,“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更是正面突出荆轲的果敢与威慑,而对荆轲被秦王左右击杀等等,则只字不提,这是因为作者重在肯定荆轲的精神。
【片段写作】
学校将举办“水文化探源”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择水而居,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如“淇水汤汤”“曲水流觞”“酾酒临江”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说“水无常形”,它总是因时、因势而变;人们又说“上善若水”,因为水无欲无争,又成人之美……请以“水”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认识、抒发情感。150字左右。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涉江采芙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