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54 2022-05-25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
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后四十回缺失,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着神秘莫测的残缺美。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维纳斯,也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只是《红楼梦》的续写有的过于乌托邦,有的令人肝肠寸断;有的过于随性,有的比较专业。然而,于各人而言,总归是美的。
在后四十回中,读者最关心的必定是钗黛二人的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判词所预设的结局,由此看来,这两个人的下场必定是悲剧的,至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悲”法,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像宝玉遗弃宝钗,像钗黛沦落教坊。这些都应和了原著的悲剧走向,不像后来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虽然给人不少喜感,但是读来无味,如果这样,《红楼梦》就丧失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就不能算是一本奇书。如今人们接触最多的程高本结局是黛玉早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高鹗所续的结局虽然凄凉,但还未到苍凉的程度。所谓苍凉就是一种放下书后,仿佛置身空旷的天地之间,低头一声惆怅,仰天泪流满面,静静地思考历史的长度与人生的厚度的感觉。
至于《红楼梦》中的二线人物,在前八十回中大多指明了结局。大纲已出,但是细节之处着实值得遐想创作一番。原著暗指的结局符合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审美,这种“美”的源头——《红楼梦》十二曲就像是整本书的骨架,贯穿全书,如若续写不当,就会使全书的美畸形。
(摘编自李相《红楼未完,残缺之美》)
材料二:
残缺是相对于圆满、完整而言的,它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是整体的未完成或已失去的状态。残缺美是以残缺为审视对象,从美感的角度对残缺进行的审美体验。从某种意义说,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为什么残缺会使人产生审美体验呢?
从审美心理角度讲,残缺美是残缺物在人们心中趋于完美化的心理作用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上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完形倾向”,总是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当人们看到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地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形”,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这是一种“完形化”的心理趋势,这是一种对物体或事物进行理想化再造的过程,人们能在这种“再造”之中获得一种愉悦感。
从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来说,一方面,从审美客体来说,文学作品是审美主体感知欣赏的审美客体,它对读者的认知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完整的文学作品会给读者以完美的赏识,残缺的作品也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想象是艺术创作和鉴赏的重要品质,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没有想象也就没有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作品的残缺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思索的空间,引发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而无穷无尽的想象,可以使欣赏者能动地把审美对象加以改造或创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
另一方面,从审美主体来说,文学作品欣赏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受众通过再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以达到赏心、悦目、怡情的目的。这个新形象本质上不背离审美对象的形象内涵,但又不等同于审美对象,它具有更新的内容与更深的意蕴。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就是这个艺术规律。曹雪芹凭借“半部《红楼梦》”蜚声文坛,他的作品也是残缺的,但带给读者的却是回味无穷的美。可见,残缺能给予读者更多的再创作空间,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大价值的美感。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李建群 周合军《论文学作品中的残缺美》)
材料三:
每次与人谈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修补复原问题,很多人总是说《红楼梦》八十回后应该有多种结果,而不需要有一个唯一的结果与答案,还拿罗丹“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来作比喻。我认为把《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残缺比作罗丹“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那是一点也不妥的。
《石头记》脂砚斋批注里多次提到“百回大文仅此一见”,明确地告诉你《红楼梦》是百回大文。曹雪芹死后,一百二十回程高本《红楼梦》印刷流传,开始广为世人接受。后来的续书也不知有多少,多不被读者接受,读者唯独接受程高本后四十回,这样更可证明程高本后四十回是含了曹雪芹二十回的一些原笔与原意的。周汝昌先生考证过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皇家殿印,意即是皇帝要看的书。为了面世,程高聪明地进行了粉碎与增添。
由此可以告知大家,《红楼梦》不是“断臂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也不是《红楼梦》,它们是两个独立的作品,两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而且是不可能复制的两种表达方式。罗丹的“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那是一个以罗丹的思维完成的伟大完整之作,他需要那种断臂的形式来完美他的独特的艺术构思。而《红楼梦》在它完整的状态下,遭遇到当时皇权的粉碎,破坏毁灭了曹雪芹艺术作品的完整性。
《红楼梦》被皇权恶意粉碎成了一百二十回,幸亏有学人搜罗整理校对出了带脂砚斋批注的八十回《石头记》,我们才得以知晓《红楼梦》真面目,才最终使我在十四岁那年发现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隐藏了曹雪芹原笔,并开始十年如一日地为实现修补复原出它们这个梦想而博读杂书,以立志成为作家的方式抵达曹雪芹的精气神韵,最终修补复原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完成发表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复原》这一我个人认为横空出世之作。
(摘编自唐国明《〈红楼梦〉不是“断臂的维纳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续本中,黛玉和宝钗悲剧性的结局更符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的预设。
B. 审美主体感知审美对象获得深刻而持久审美体验,是由于审美对象处于未完成或已失去的残缺状态。
C. 材料一指出《红楼梦》具有残缺美,材料二从理论上阐释了《红楼梦》具有残缺美多方面原因。
D. 材料三认为程高本后四十回暗含了曹雪芹二十回的一些原意,材料一也表露出类似态度。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这与人类心理上本能地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有关。
B. 高鹗所续的《红楼梦》结局虽然未到苍凉的程度,但仍然比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更具有艺术价值。
C. 残缺的作品能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这有助于读者能动地改造或创造审美对象,从而产生新的形象。
D. 每个人阅读《红楼梦》,心中都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林黛玉,说明完整的文学作品会给读者以完美的体验。
3. 下列说法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残缺是人们从感官到理智都不太容易接受的东西,但其实残缺美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艺术创作之中。
B. 残缺的艺术在于它唤起了审美主体的无限想象空间,并由此带来艺术作品的转机和创新的可能。
C. 美的残缺,则是美的中断、美的危机和美的破坏,不能获得更高层次上的情理之中的审美意趣。
D. 残缺要恰到好处地昭示美,必须处于节制谨慎的度中,而度的差异导致了美感有无和深浅的不同。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材料三作者能修补复原出《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土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刁德一脱斗篷。刁小三接住,下。)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的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自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展开余下试题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①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胡传魁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 (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②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6.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庆嫂和胡传魁见面后,寒暄一句就问胡“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对方回沙家浜的目的。
B. “我借贵方一块宝地”,阿庆嫂点明自己是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很有势力。
C. 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干脆地回应了胡传魁的嘱托,又表达了他愿意照应阿庆嫂的热情。
D.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这一动作是她的有力回击,既表明了她对刁德一的不满,更表现了她的机智应变。
7.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选段的矛盾冲突集中,描写了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相互试探、相互提防。
B. 本选段开头至“参谋长,您吃茶”,这部分对白与唱词交代了人物关系,为下面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C. 本选段用对特定情境下人物语言的精准描绘,以及恰到好处的舞台说明,成功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D. 胡传魁说话有典型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很得体,她把对胡的恩惠轻轻带过,并用“后怕”来表现自己的“寻常”。
8. 戏剧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往往有着含义丰富的潜台词,请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潜台词。
9. 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0.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先王之政 举:施行
B. 何为而不汹汹然 汹汹然: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
C. 度义而后动 义:正义
D.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不任:不胜
11. 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以膏泽斯民 B.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12. 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陈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一般以书信的形式呈现,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本文重在议论。
B.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指提出谏议、规劝;“答司马谏议书”可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信”。
C. 本文是名臣之间的辩难交锋,作者态度鲜明,对于保守派言论既有不屑置辩的轻蔑,又不留余地地予以回击。
D. 本文逐条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思想,表达了推行新法的坚定决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4. 作者是如何驳斥司马光的观点的?请分别对选文的二、三段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①赋时筑偃湖②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注】①齐庵:当在灵山,疑即词中之“吾庐”,为稼轩游山小憩之处。②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15.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开篇即描写灵山群峰的宏伟气象,连续使用“叠嶂”“万马”“众山”等多个意象,形象生动,气势不凡。
B. 上阕末尾写“吾庐”周围既有如龙蛇般盘屈松影,又有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暗示了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
C. 词人在上阕写山水之“形”的基础上,下阕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韵味无穷。
D. “新堤路”一句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急切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蒙蒙的新景致。
展开余下试题
16. 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他是如何描绘灵山风景“雄”“雅”的特点的?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劝皇帝虚心纳谏,端正自身,远离小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说过去已一去不复返,只剩眼前衰飒景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在言志后进一步表现谦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仰天长啸,感慨不知身在何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至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_________”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 )。围棋棋形_________,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_________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_________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高地阔 千变万化 滥杀无辜 交汇
B. 天圆地方 变化无穷 斩尽杀绝 交融
C. 外方内圆 眼花缭乱 相死相生 贯穿
D. 外儒内法 包罗万象 围堵拦截 间隔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至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B. 至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C. 已经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D. 已经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21.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上内容选自第六回,此回主情节是刘姥姥第一次来到荣国府,投了贾母的缘,得以与贾母及众姐妹一起玩乐宴饮,真正见识了大观园的美食、美景、美人。她的到访,也成了大观园欢乐的源泉。
B.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一句中“撑着”二字,暗示出鸳鸯凤姐此时扮演的“导演”角色,与前文凤姐主张把刘姥姥当作“女篾片”来取笑,及鸳鸯赞同着推波助澜这一内容形成完美呼应。
C. 这是一个精彩的场面描写,作者描写众人集体式的笑态,这是“面”的描写;却又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众人情态各异、各具特点的笑态,这是“点”的刻画。点面结合成一幅绝妙的群乐图。
D. 作者先写“众人先是发怔”的“静”态,略一回旋,才放手描写众人大笑的“动”态场景,动静相宜。先写“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接着由“上”而“下”写主子与奴仆,形成鲜明对比。
22.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写“批语”是最常用的一种评点作品的方法。选文中,作者将众人不同的笑貌写得活灵活现,请你从人物形象鉴赏的角度进行批语式的评点,不少于三处。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庄园/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英]约翰·多恩)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百度百科)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后四十回缺失,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着神秘莫测的残缺美。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维纳斯,也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只是《红楼梦》的续写有的过于乌托邦,有的令人肝肠寸断;有的过于随性,有的比较专业。然而,于各人而言,总归是美的。
在后四十回中,读者最关心的必定是钗黛二人的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判词所预设的结局,由此看来,这两个人的下场必定是悲剧的,至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悲”法,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像宝玉遗弃宝钗,像钗黛沦落教坊。这些都应和了原著的悲剧走向,不像后来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虽然给人不少喜感,但是读来无味,如果这样,《红楼梦》就丧失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就不能算是一本奇书。如今人们接触最多的程高本结局是黛玉早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高鹗所续的结局虽然凄凉,但还未到苍凉的程度。所谓苍凉就是一种放下书后,仿佛置身空旷的天地之间,低头一声惆怅,仰天泪流满面,静静地思考历史的长度与人生的厚度的感觉。
至于《红楼梦》中的二线人物,在前八十回中大多指明了结局。大纲已出,但是细节之处着实值得遐想创作一番。原著暗指的结局符合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审美,这种“美”的源头——《红楼梦》十二曲就像是整本书的骨架,贯穿全书,如若续写不当,就会使全书的美畸形。
(摘编自李相《红楼未完,残缺之美》)
材料二:
残缺是相对于圆满、完整而言的,它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是整体的未完成或已失去的状态。残缺美是以残缺为审视对象,从美感的角度对残
上一篇: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35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语文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湖南师大附”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