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46  2022-05-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体现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为“厚民生”,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这一点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富民是其根本性关切。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此“本”之体现,概括起来有以下诸端。
富民是“政之急者”。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要让人民吃饱穿暖。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他所谓的“足食”,不仅仅限于温饱,而且是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他说这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儒家民生优先、富民优先的价值取向,对于民生的改善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一方面,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富民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所向是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如果不是这样,统治者只满足一己私欲,不顾人民冷暖饥寒,则其执政合法性不仅不足,其国也将难安。正因为富民对于治国安邦有如此极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扬“富民为本”。
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儒家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在儒家看来,“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他们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
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判定一个社会治理得好与坏,一个政权的善与恶,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一个让人民安居乐业又富裕的社会,就是一个好社会,甚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事实上,在儒家所憧憬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里,突出的内容就是民生无忧,人民生活幸福。《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文中所谓“皆有所养”,就揭示这是一个民生无忧、“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
中国古代有“儒如五谷”之说,喻示儒家对古代社会的重大意义。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
(摘编自《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上体现为重视民生,善治的本质是“厚民生”,富民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
B.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孔子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把粮食充足作为百姓信任君主的先决条件。
C.儒家认为检验国家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是民心向背,而只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
D.儒家憧憬的大同世界是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人民既安居乐业又家庭富裕,即使残疾人也有所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程颐的话引出了四个分论点,具体阐释了为政之道中“顺民心”“厚民生”的内涵。
B.文章突出了民本思想,纵向深入论述了富民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服力比较强。
C.文章用引用论证证明“治人者”的天职是富民,富民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政治义务和责任。
D.文章肯定了社会治理的成功与否可以从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得到答案,具有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与鲁哀公和子贡的对话中,孔子特别强调了富裕的物质生活,没有关注到百姓的精神需求。
B.儒家认为得民心时“治人者”的统治才合法合理,否则不仅执政合法性不足,国家也将难以安定。
C.孟子提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认为“恒产决定恒心”,他认为富民非常合理且必要。
D.富民厚生论是儒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追求社会的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对治国安邦有重大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近百年来,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想办法处理二氧化碳、遏制全球继续变暖,成为国际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之有关的工作也被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那么,两会热议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呢?
在弄清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说碳。我们在碳减排、碳交易、低碳,甚至零碳中所说的碳,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排放二氧化碳。例如汽车燃烧汽油、居民使用天然气等,这种通过直接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称为直接排放。而生活中电力、热力等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但在生产电力、热力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如火力发电),这种情况被称为间接排放。
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它如同给地球造了个大棚,让地球无法散热。为遏制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首要任务。
当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即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认为“碳达峰”。碳达峰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但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可以无限制增长,因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有30年,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年到70年。再考虑到我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超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巨任务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因此我国的“碳达峰”将是结合各种减排手段,在总量控制下的达峰,也为后续“碳中和”打好基础。
那么,这里谈到的“碳中和”是指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需的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从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通俗来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固碳、减碳的方法。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生产型”而非“消费型”。“生产型”的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容易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需求和进行减碳。在多数已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往往都在65%以上,低能耗高产出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对CDP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工业耗能相对较低。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为47.3%,相对于“碳达峰”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言,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抑制第二产业的能源需求规模,有利于兼顾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减碳减排。
碳中和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下一个大事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前沿的技术布局,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还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我们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的结果。为遏制全球性变暖,减少碳排放是首要任务。
B.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来折算,按排放情况可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C.“碳达峰”是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碳中和”要求碳的排放为“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过渡期。
D.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多做减法,就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就能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的两会将“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温室气体猛增已成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头号威胁,亟待解决。
B.我国目前的年碳排放量超100亿吨,尚未达到碳峰值,这表明我国现有经济要获得持续发展对能源还有着相当大的依赖。
C.从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对比中可知,我国应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零排碳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
D.文中谈到要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这表明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只要做好了人才培养,就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找到固碳、减碳的方法”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父子之战
余华
我对我儿子最早的惩罚是提高自己的声音,那时他还不满两岁,当他意识到我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喊叫时,他就明白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了,于是睁大了惊恐的眼睛,仔细观察着我进一步的行为。
当他过了两岁以后,我的喊叫渐渐失去了作用,他最多只是吓一跳,随即就若无其事了。我开始增加惩罚的筹码,将他抱进了卫生间,狭小的空间使他害怕,他会在卫生间里“哇哇”大哭,然后就是不断地认错。
这样的惩罚没有持续多久,他就习惯卫生间的环境了,他不再哭叫,而是在里面唱起了歌,他卖力地向我传达这样的信号——我在这里很快乐。
接下去我只能将他抱到了屋外,当门一下子被关上后,他发现自己面对的空间不是太小,而是太大时,他重新唤醒了自己的惊恐,他的反应就像是刚进卫生间时那样,嚎啕大哭。
可是随着抱他到屋外次数的增加,他的哭声也消失了,他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坐在楼梯上,这样反而让我惊恐不安。
他的无声无息使我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我开始担心他会出事,于是我只能立刻终止自己的惩罚,开门请他回来。当我儿子接近四岁的时候,他知道反抗了。有几次我刚把他抱到门外,他下地之后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跑回了屋内,并且关上了门。
他把我关到了屋外。现在,他已经五岁了,而我对他的惩罚黔驴技穷以后,只能启动最原始的程序,动手揍他了。就在昨天,当他意识到我可能要惩罚他时,他像一个小无赖一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高声说着:“爸爸,我等着你来揍我!”
我注意到我儿子现在对付我的手段,很像我小时候对付自己的父亲。儿子总是不断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对付父亲,让父亲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可奈何;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其实是短暂的,而失败才是持久的;儿子瓦解父亲惩罚的过程,其实也在瓦解着父亲的权威。
人生就像是战争,即便父子之间也同样如此。当儿子长大成人时,父子之战才有可能结束。不过另一场战争开始了,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品尝作为父亲的不断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
我不知道自己五岁以前是如何与父亲作战的,我的记忆省略了那时候的所有战役。我记得最早的成功例子是装病,那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我意识到父亲和我之间的美妙关系,也就是说父亲是我的亲人,即便我伤天害理,他也不会置我于死地。
我最早的装病是从一个愚蠢的想法开始的,现在我已经忘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装病,我所能记得的是自己假装发烧了,而且这样去告诉父亲,父亲听完我对自己疾病的陈述后,第一个反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反应就是将他的手伸过来,贴在了我的额头上。那时我才想起来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竟然忘记了父亲是医生,我心想完蛋了,我不仅逃脱不了前面的惩罚,还将面对新的惩罚。
幸运的是我竟然蒙混过关了,当我父亲明察秋毫的手意识到我什么病都没有的时候,他没有去想我是否在欺骗他,而是对我整天不活动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怒气冲冲地训斥我,警告我不能整天在家里坐着或者躺着,应该到外面去跑一跑,哪怕是晒一晒太阳也好。接下去他明确告诉我,我什么病都没有,我的病是我不爱活动,然后他让我出门去,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两个小时以后再回来。
我父亲的怒气因为对我身体的关心一下子转移了方向,使他忘记了我刚才的过错和他正在进行的惩罚,突然给予了我一个无罪释放的最终决定。我立刻逃之夭夭,然后在一个很远的安全之处站住脚,满头大汗地思索着刚才的阴差阳错,思索的结果是以后不管出现什么危急的情况,我也不能假装发烧了。
我装病的伎俩逐渐变本加厉,到后来不再是为了逃脱父亲的惩罚,而是开始为摆脱扫地或者拖地板这样的家务活了。有一次我弄巧成拙了,当我声称自己肚子疼的时候,我父亲的手摸到了我的右下腹,他问我是不是这个地方,我连连点头,然后父亲又问我是不是胸口先疼,我仍然点头,接下去父亲完全是按照阑尾炎的病状询问我,而我一律点头。
其实那时候我自己也弄不清是真疼还是假疼了,只是觉得父亲有力的手压到哪里,哪里就疼。然后,在这一天的晚上,我躺到了医院的手术台上,两个护士将我的手脚绑在了手术台上。
就这样,我的阑尾被割掉了。
很多年以后,我曾经询问过父亲,他打开我的肚子后看到的阑尾是不是应该切掉。我父亲告诉我应该切掉,因为我当时的阑尾有点红肿。
我心想“有点红肿”是什么意思,尽管父亲承认吃药也能够治好这“有点红肿”,可他坚持认为手术是最为正确的方案。因为对那个时代的外科医生来说,不仅是“有点红肿”的阑尾应该切掉,就是完全健康的阑尾也不应该保留。我的看法和父亲不一样,我认为这是自食其果。
(摘编自《青年文学家》)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写“我”与儿子的“战争”时,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所表现的冲突又是层层加深的。
B.“我”利用“我”和父亲的美妙关系,不断地做出欺骗父亲的事情,当父亲察觉后,仍然关心“我”。
C.第一次装病,“我”在父亲面前失败了;第二次装病虽然父亲知道,但“我”的阑尾还是被割掉了。
D.“我”在文章结尾处进行了反思,不仅没有责怪父亲割掉了“我”的阑尾,还对自己的行为自责。
8.“我”既是父亲又是儿子,你如何理解文章行文思路的妙处?
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薛安都从祖弟真度,初与安都南奔,及安都为徐州,真度为长史,颇有勇干,为其爪牙。从安都来降,为上客。太和初,赐爵河北侯,加安远将军,为镇远将军、平州刺史,假阳平公。后降侯为伯,除冠军将军。随驾南讨,假平南将军。久之,除护南蛮校尉、平南将军、荆州刺史。雍州刺史曹虎诈降,诏真度督四将出襄阳,无功而还。后征赭阳,为房伯玉所败。有司奏免官爵。高祖诏曰:“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言念厥绩,每用嘉美。赭阳百败,何足计也?宜异群将,更申后效。可还其元勋之爵,复除荆州刺史,自余徽号削夺,进足彰忠,退可明失。”寻除假节、假冠军将军、东荆州刺史。初,迁洛后,真度每献计于高祖,劝先取樊邓,后攻南阳,故为高祖所赏。赐帛一百匹,又加持节,正号冠军,改封临晋县开国公,食邑三百户。景明初,豫州大饥,真度表曰:“去岁不收,饥馑十五;今又灾雪三尺,民人萎馁,无以济之。臣辄日别出州仓米五十斛为粥,救其甚者。”诏曰:“真度所表,甚有忧济百姓之意,宜在拯恤。陈郡储粟虽复不多,亦可分赡。尚书量赈以闻。”及裴叔业以寿春内附,诏真度率众赴之。寻迁华州刺史,将军如故。未几,转荆州刺史,仍本将军。入为大司农卿。正始初,除平南将军、扬州刺史,又以年老,听子怀吉以本官随行。豫州刺史王超宗率众围逼小岘,真度遣兼统军李叔仁等率步骑击之。超宗逆来拒战,叔仁击破之,俘斩三千。还朝,除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又改封敷西县。永平中卒,年七十四。赙帛四百匹、朝服一袭,赠左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庄。
(节选自《魏书•薛真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


展开余下试题B.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
C.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
D.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
11.下列对文中加粗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指首功或大功;也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文中指后者。
B.假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以震慑一方。文中指地方军政官名。
C.正号,指正式的名位或爵号,是帝王、君主加封赐予的称号,多体现为爵位封赐。
D.斛,是指中国古代的量器名词,也是长度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真度审时度势,很有勇气才干。他跟随薛安都归降孝文帝,成为上等宾客,历任多个军职,仕途一路通达。
B.薛真度遭遇败绩,受到公正赏罚。在出兵襄阳无功而返后,高祖下诏为他辨明功过,复职还爵,削号罚过。
C.薛真度富有远见,高祖赏识有加。迁都洛阳后,真度建议先夺取樊城邓州,后攻打南阳,赏赐给他一百匹绢帛。
D.薛真度赈灾济民,大胆开仓纾难。在没有收成、天降雪灾的时候,他就每天另外拿出州仓的五十斛米施粥于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征赭阳,为房伯玉所败。有司奏免官爵。
②除平南将军、扬州刺史,又以年老,听子怀吉以本官随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宿五松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表达诗人寂寞的情怀。在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能让诗人感到欢乐。
B.“田家秋作苦”的“苦”字,既指劳动的辛苦又指心中的悲苦。“邻女夜舂寒”的“寒”既指季节之冷又指心中之凉。
C.第五句写荀媪特地做了雕胡饭热情地款待诗人;第六句“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餐盘突出地加以叙述。
D.“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李白对荀媪的热情款待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实在不忍心享用这一顿美餐。
15.“月光明素盘”中的“明”字,有人认为极具匠心,请你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补写下列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 ”两句借鸟欢鱼跃描绘了晴明之景。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 ”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3)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自秦设郡县两千多年以来,( )。在中国数千年的疆域治理中,凡是________的太平盛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县域治理得________的时期。治理好县域,事关国家的________,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是正确的治理思路。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________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惟其如此,县委书记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如何,不仅影响着一个县的发展进步,更关系到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稳固。因此,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又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国泰民安 井井有条 长治久安 承上启下
B.治国安邦 井然有序 长乐未央 承上启下
C.治国安邦 井井有条 长治久安 承前启后
D.国泰民安 井然有序 长乐未央 承前启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变成重视县域社会治理
B.我国的传统成为重视历朝历代县域社会治理
C.县域重视社会治理变成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
D.重视县域社会治理就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更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B.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不但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更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
C.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更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D.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又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的流布区域,①______,后来又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昆曲演唱的特点是“以字行腔”,演唱时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②______:定调、定腔、定板、定谱。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③______,如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美丽的词句。白先勇先生说:“昆曲就是我们后院最美的牡丹花。”识得“牡丹”面,听懂“牡丹”意,昆曲便能继续在岁月中散发出独特的美。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2)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习近平)
(3)全球气候异常、物种减少、疫情泛滥、大国博弈、冲突不断……
(4)中国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消除绝对贫困,振兴乡村,落实“双减”政策……
请结合材料,以“平衡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体现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达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