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3  2022-05-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
2022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10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体育扶贫是指国家通过实施特别体育政策,履行“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法律义务,从而保障贫困地区公民享有现实的体育权达到或接近全国同等水平。
对国家而言,体育扶贫的基本属性包括:一是保障义务的法定性。推进贫困地区体育事业、保障贫困人口享有体育权是各级政府的一项职责,在宪法和相关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适应性。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贫困地区体育的政策投入水平需相应提高,体育政策在国家扶贫政策体系中的分量需进一步加重。三是实施机制的强制性。实现体育扶贫目标,以问责机制为保障,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对贫困地区人口而言,体育扶贫的基本属性包括:一是权利行使成本的非排他性。体育扶贫不同于个体受益显著的财产性扶贫,贫困人口可以共同享受政策普惠,基本不存在权利收益排斥。二是权利实现效果的互补性。贫困人口的体育权与健康权、文化权等基本权利相互交叉,享有现实体育权的同时其他权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现。三是权利主体的参与性。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说到底是个体行为,政府和社会主要提供必要条件,个人须积极参与,别人无法代理。
(摘编自段鸿斌《体育扶贫:法律意涵、政策机制与实施路径》)
材料二:从公元前8世纪起,在希腊诸城邦之间出现了一些泛希腊主义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其中之一。完全不同的,甚至常常敌对的各城邦的希腊人都聚集在一起。在古希腊人那里,奥运帮助他们打破实际存在的“部落主义”(相当于今天的民族主义),而形成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身份意识。
不幸的是,现代奥运却反倒一直无法摆脱来自民族主义和体育国家政治化的困扰,最让人们深刻难忘的例子便是1936年在德国举办的柏林奥运会。在冷战时期,“金牌”被一些国家用作与敌对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和显示某种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工具,使得体育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奥运不止一次成为分裂而不是融合世界的运动会。体育国家政治化使得奥运发生了不仅可悲而且有害的异化。
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在他的《利维坦》中,把全能的国家比喻成一个无所不想吞食、无所不能吞食的权力怪兽。体育一旦被国家政治吞食,它本身也会变成一个这样的怪兽,它取消体育对人的体格和心灵的培养作用,无视体育高尚的自身目的,把体育变成一种手段,一种显示国力和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方式。这种国家政治化的体育,它吞食本应该属于全体国民的体育资源,吞食作为活生生个人的体育人员,它也同样吞食无数普通的“体育观众”,使他们无法有效地扮演自己在“竞赛”中的角色。
体育竞赛对公共政治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其中之一便是学会如何平衡和协调每个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常会扮演的党派和裁判角色。例如,在美国,人们一般有民主党或共和党的政治倾向,在竞选时积极投入,希望自己这一方能得到胜利,这是党派的角色在起作用。但是,公民们尊重公平法治的精神,不希望为自己一方的胜利而牺牲民主竞争的普遍规则。“水门事件”中,尼克松总统企图把国会对他的听证说成是“党派竞争”,煽动党派角色情绪,但是,无论是在政治上倾向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美国公众并没有站在尼克松一边,他们的裁判角色最后还是发挥了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打破金牌心结和由此引发的与其他国家的敌对情绪,这也许是扮演好竞赛观众角色的第一步。在今天的世界里,要设想或期待一个完全去除民族主义情绪的奥运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尽量消除以我为中心,避免以敌对意识去看待竞赛或竞争,这却是办得到的。扮演好这种竞赛观众角色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扮演好类似的角色能产生好的影响,也具有积极的训练作用。这种看来似乎是在体育之外的教育和收获,其实可以成为奥运对人类社会的一个不小的贡献。比起金牌来,这不是更令人期待吗?
(摘编自徐贲《举国体制下的体育是“利维坦”式的怪兽》)
材料三: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需大力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意见》首次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我国“简政放权”“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决定了“社会”是将来办体育事业的主体。群众体育行为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体育态度及具体的体育活动方式,它是衡量群众体育发展的黄金指标,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主要抓手之一。实践表明,“群众体育的进行除了少数是自发性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在非正式体有组织的引导和驱动下实现的……目前,非正式体育组织已经在群众体育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对正式组织具有的“明确目标、清晰边界、规范秩序、权威层级及追求效率最大化”等特征,非正式体育组织水平较低、目标广泛而不明确,主要靠情感、道德等手段对组织成员进行控制。对正式组织而言,非正式组织是一把双刃剑,管理得当,积极功效明显,反之则会阻碍或破坏正式组织及所属成员的利益。
(摘编自胡好、翟波宇、王传平《非正式体育组织在群众体育中的行为表现及规范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实施体育扶贫,履行“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法律义务,可以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公民的体育水平。
B.体育扶贫的基本属性体现在国家义务和公民权利两个方面,政府和社会主要提供必要条件,个人须积极参与。
C. “水门事件”论证了体育竞赛对公共政治的积极示范作用是学会如何平衡和协调公民扮演的党派和裁判角色。
D.非正式体育组织在群众体育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群众体育的进行绝大部分都是在其引导和驱动下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真正展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就必须把体育与政治完全剥离开来,以免使体育成为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
B.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因金牌被一些国家用作进行斗争和显示某种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工具而发生了异化。
C.将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定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群众体育的高度重视。
D.非正式体育组织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加以严格规范就可以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
3.下列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公元前3世纪的奥运会,运动员试用蘑菇、仙人掌的提取液(含致幻剂)来提高运动成绩。
B.竞技体育能显示体力和智力,竞技体育要追求荣誉,但国家荣誉不能只依靠金牌的获得。
C.英国青少年体育呈现出政府与社会组织分工合作、体育教育与竞技运动协同演进的特征。
D.体育是正义,是公正与公平;体育是勇气,是胆量与强健;体育是荣誉,是高尚与尊严。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国家应该如何实现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稀粥南北味
张抗抗
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烧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般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展开余下试题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
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黏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在我面前。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烧制而成。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通过描绘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喝稀粥的生活片断,反映出人生的阅历和世情的嬗变,以及自己对稀粥的特殊情感。
B.文中生动再现粥的烧制和模样、人喝粥的情形和积习,老乡如蝗虫般拥入茅屋喝“豌豆糖粥”的细节,主要表现了粥的味美。
C.作者回忆冰天雪地里的北大荒,“大碴子粥”和“小米粥”的世界,展现了北大荒的生活实况,也再现了一代人的悲欢。
D.结尾,作者把我们带到了现实而自由的境界——想喝什么粥就可以喝什么粥,可以变着花样来熬粥,折射出如今的幸福生活。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以小见大,作者在走南闯北的经历中,选择“稀粥”这个小窗口,主要为我们描绘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都市和农村的生活方式,折射了人世沧桑。
B.本文以“我的经历”为行文线索展开故事,最后着落在广东人喝粥上,稀粥是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既表现了粥的美味,也让人对美好生活有了憧憬。
C.文章写北方人就着馒头烙饼喝粥最详,写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略,详略得当,这样处理可见作者的匠心,有直达人心的艺术魅力。
D.本文是一篇语言华美、内蕴丰厚的文章,“稀粥”是借助的物象,“南北”是作者自身的经历,“味”才是文章一直蕴含而欲诉的精神。
8.文章始末写“稀粥南味”,中间穿插“稀粥北味”。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9.结合全文,简要说说对“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这一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不义之民,送终逾制,失之轻者,而遽罚,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时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下令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于廷。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點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B.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C.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D.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书,道家经典著作,即《道德经》《清静经》《玉皇经》《度人经》等,是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B.休沐,指古代官员的例假。汉朝律令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唐代则每十日一休假,称为旬假,又曰旬休。
C.学校,不同朝代称呼不同,夏代称“校”,殷商时代称“序”,周代称“庠”,先秦学校则有国学和乡学之分。


展开余下试题D.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名,掌文书及群臣章奏。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长官。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均勤奋好学,喜欢读经书。早年常常利用休沐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
B.宋均为官有方,被百姓爱戴。他任地方官颇有治绩;因故免官,百姓作歌颂扬他,并诣阙乞还。
C.宋均正直敢言,能执义不屈。他曾遭到众疑,但毫不畏惧,在朝堂上厉声斥责官员,守志不移。
D.宋均贤能有才,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辞,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还想委以重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众巫遂取百姓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宋均敢于打破旧俗和现法,以民为本。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具体做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①,还归细柳营②。
回看射雕处③,千里暮云平。
【注】①新丰市: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②细柳营: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③《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句先闻弓响,在强劲的北风中,传来了开弓放箭的声音,一开头便渲染出紧张肃杀的气氛,点明猎者和猎所,下笔不凡。
B.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纵鹰击捕,怒马追逐的画面,一个“疾”字刻画了鹰眼锐利,一个“轻”字形容马蹄迅捷,生动传神。
C. “新丰市”“细柳营”两地用“忽过”“还归”四字,构成意脉蝉联而下的流水对,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受和喜悦心情。
D.最后首尾相顾,呼应开头的风起云涌,此时的风平云定衬托出猎者猎归后踌躇自得、从容自如的心境。
16.本诗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2)《琵琶行并序》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小溪逶迤而来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形象地描写了小溪边缘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的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窗子的方向,因各人的嗜好而不同。陆放翁的“_________________”,大概指的是南窗。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蜡梅那就更好——以前在北平只值几毛钱一盆,高三四尺者亦不过一两元,蜡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那么,就算有一盆蜡梅罢。蜡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东窗在初红里迎接着朝暾,你起来开了隔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使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_________________”;一无所有,看朝霞的艳红,再不然,看想象中的邺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学写作文起,我便常跃居全班之冠。
B.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
C.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挂起西窗浪接天 ②海日生残夜
③一窗晴日写黄庭 ④晓日靓装千骑女
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阳光的照耀下,蜡梅散发香气,把几枝疏脱的影子照在蓝砖地上,十分幽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厄瓜多尔本土以西的东太平洋赤道上,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孤立岛屿。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9个大岛及附属小岛、岩礁组成,面积7976平方公里。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
加拉帕戈斯群岛没有码头,修建码头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伤害岛架和近海动植物,加油、加水全从陆地运到小船上。摆渡小船载着我们登岛时,一条海豹躺在了浮桥上。工作人员示意我们绕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还是醒了,冲着我们吼叫,似乎是对外来客惊扰它的好梦表示不满。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人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植物才是主人。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被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
B.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被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
C.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被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
D.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被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知其不可而为之”,人面对难以实现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